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临川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卷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出题人:朱小明审题人:陈兴发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
试题预览
临川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语文试卷
卷面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出题人:朱小明     审题人:陈兴发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摩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①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②,令不得战。议者戚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
【注】①烧当种羌:羌族部落。②稽故:阻碍,留阻。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B.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C.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D.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平叔”,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了,然后有字,有的人有几个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肃宗”是谥号,谥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邓训属于大夫阶层。
D.“立祠”指人死后他人为其建立祠庙,便于近拜祭和纪念;也有“立生祠”,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表示人们心中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5分)
     译文: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8.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它们对项羽评价的角度是否相同?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                                                               
9.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6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  。
(2) 《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送行气氛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流逝的古典
    王开岭
○1温习一下这些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样明亮的户外,那样的四季,那样的江河岳脉,它们今天在哪里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月安在?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里被生生扯去?多少诗词风景像“广陵散”般成为了遥远的绝响?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抚摸这些句子的时候,我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永远同我们告别了!阅读竟成了永诀和追悼!
○3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洞庭……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意境外,更有着凭吊和祭奠“遗址”的意义,更有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绝唱意味!难道我们在对之阐释时,就只停留在汉语表面的字义上?比如“蒹葭”、“雎鸠”,难道除了“一种植物”、“一种水鸟”,就再也延伸不出别的含义?除了挖掘莫须有的政治意义和阶级分析,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隐隐动容?除了分享审美愉悦,难道就品咂不出“挥别”的忧愤和悲怆?
○4我更想建议老师:为什么不问问孩子,那些美丽的“雎鸠”、“鹿鸣”哪里去了?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去想,假如诗人活在当下,他又会作何吟?这等反差难道不会在孩子心里掀起一场风暴吗?我不知道老师们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一丝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那我要为我们的教育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接种了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铲平的古街时,至少会有一丝心痛和迟疑。这就有救了。
○5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笔画、词条、年代、人名、事件和“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树立起一种信仰,当他们成年后,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上,做得远远不够。试想,从小缺少“感动”的孩子会变成什么人?所以,当今天从网上看到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惊讶得目瞪口呆时,我忽然想到:这些食客曾经也是孩子,谁曾告诉他们“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呢?随即又想起那个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
○6曾经看到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
○7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
○8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向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高喊着“拯救斯德哥尔摩”,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百年古树前。终于,政府做出了让步,将地铁绕道而行。
○9读着这些报道,我深深被打动了。多么勇敢和纯洁的心灵啊,其心灵像那些大树一样美丽而健康!我深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与其童年教育和自然意识的启蒙有关——这热爱一定是童年就埋藏在心底,正是那些深刻的印象刺激和鼓励着他们,才做出这般不顾一切的举动……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呢?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流逝的古典”含义深厚,指已经消逝了的古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类与自然最亲近和谐的岁月。
B.文章追古思今,涉猎中外,叙事、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感染力极强,能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作者对留存于阅读中的明山丽水满怀深情,而对语文课堂上意义挖掘和阶级分析深恶痛绝,表现了对人文课程科学性的鞭挞,其言虽烈,其情可嘉。
C.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由此过渡到“树人”,谈到塑造心灵,行文巧妙自然。
D.作者对留存于阅读中的明山丽水满怀深情,而对语文课堂上意义挖掘和阶级分析深恶痛绝,表现了对人文课程科学性的鞭挞,其言虽烈,其情可嘉。
E.列举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小时候大人要教孩子“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这个道理。
(2)本文开篇大量引用古典诗句,具有什么作用?(6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应怎么理解?(6分)
(4)作者在文末热切呼唤“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综观全文,他希望我们的教育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来?(8分)
第Ⅱ卷   语言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将于2016年8月举行,届时,奇幻热辣且色彩斑斓的巴西将献上独具风情的开幕演出,给观众带来               的美。
②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做统计,搞调查,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               了。
 ③全国文物收藏展览会上,各种不同级别的文物陈列在装饰一新的大厅里,
             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A.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B.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C.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D.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 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的空气质量达到了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当今中国既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向,又有发展经济的目标。前者要求我们限制甚至消灭资本逻辑,而后者又迫使我们利用甚至发展资本逻辑。这就使我们陷于两难境地。———————。既不回到“老路”又不走“邪路”,就是要开同既能免受雾霾之苦,又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新路”。
A.如果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B.因为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C.如果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而倘若一味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
 D.即使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或者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也会回到“老路”上去或拐入“邪路”。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以往害怕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都应该抓紧购买,于是站在书店橱窗前,便怦然心动,难以自持; 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    ①    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只好抱着一大包书,独行在长街上,及至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赛过小神仙!如今也害怕时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书,虽然是呈现出满坑满谷之势,可是,     ②      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 终于购得数种,打的回家,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雪白挺括的,装帧得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错别字蹦出,如      ③      
答:①                                                   
②                                                   
③                                                   



16. 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成长有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这些人或物不经意间,给我们以鼓励,以智慧,以力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临川一中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C   “道义和生命一样珍贵”错,文中第二段说“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2.A “专诸、豫让”是《刺客列传》的刺客,而不是《游侠列传》中的游侠。  3.D  “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说法错误。文中第二段有“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可见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4.A   5.B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封建帝王去世后的称谓有特殊的说法,“肃宗”是庙号,不是谥号,庙号始于西汉。  6.B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该项“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是说“羌人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大不吼长号的”,江没有提及“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
7.(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2)越过晋国把远方的国家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你知道这是困难的。
8.不同。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从“胜败兵家”可以看出;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从“壮士哀”可以看出。9.杜诗表达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军事思想,认为项羽如果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有可能东山再起。王诗认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项羽失去民心,必不能东山再起。
10.略
11.⑴DE⑵其一,向读者展示古代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人类与自然最亲近和谐的美好岁月,以其流逝警醒世人反思自身。其二,引用古典诗句,呼应了文题,有利于营造氛围,也让语言富有诗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⑶老师向学生传达了一种理念,教他们学会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这种教育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得他们在面对种种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无知与粗鲁是,有一种正确的选择。⑷作者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是这样的:他们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丰饶的自然信息具有生命审美意识: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心灵美丽而健康,勇敢而纯洁,有着健全的人文精神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C   13.B    14.A
15.①而出来时却囊中空如洗②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的书③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16.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17.作文(略) (112.101.191.16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长泰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