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年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夏天,坐在门口小桥上nàliáng的时候,总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shà眼,仿佛听见它们
试题预览
2016年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夏天,坐在门口小桥上nà  liáng的时候,总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shà眼,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yíng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
B.“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C. 我们才十三、四岁,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D. 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与大师交友”;走进图书馆,可以全面提高检索、阅读、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兴化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篇文章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
①安不忘危,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③______▲_______,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④及反,市罢,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⑥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
⑦《水调歌头》中化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 分)
(1)《小王子》一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人名),文中的小王子所住的星球是__▲____,这个星球上有一种危险的植物叫做     ▲    。(4分)
(2)下列关于《小王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王子居住的星球上那朵难伺候的花儿一直折磨小王子的原因是这朵花敏感多疑,爱慕虚荣。
B.小说中地球上南极和北极的点灯人一年只需要点两次灯。
C.小王子最后是在狐狸的帮助下回到了他原来的星球。
D.小王子所拜访的第三个星球上住着一个酒鬼,他因为喝酒而羞愧,又为了忘却羞愧而喝酒。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2016年9月18日至9月30日,兴楚学校初一年级开展了“我爱文学”的系列活动。
【共读名著】学校要求初一学生两周内和家长一起阅读《繁星.春水》,并选择其中5首,撰写批注。下面学生上交的两份作业,栏目填写不全,请你帮其完善。(4分)(提示:可参照已有的批注来写,也可从修辞手法、用词准确、蕴含哲理、读中感悟等角度中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写)
A.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你的批注:运用比喻,告诉人们,要想取得辉煌的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更辛苦的努力和劳动。
家长批注:            ▲            
B.风雨后
风雨后——
花儿的芬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地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你的批注:            ▲            
家长批注:花儿的价值要由果儿的价值来定,同样,人们劳动的价值,要由劳动成果的价值来定。【名家讲座】学校“呢喃文学社”邀请了兴化籍作家毕飞宇先生于9月26日下午三点在多媒体教室做讲座。文学社在校门口公告栏发布了通知:(3分)





                                                                         

(1)通知正文中,内容要点不够全面,请指出缺少的内容要点:        ▲           (1分)
(2)通知格式还不完整,请你根据全题的有关信息帮把通知的格式补充完整。(2分)
【撰写对联】讲座现场,学校准备撰写一副对联做会议标语,已有了上联,请你结合活动内容补出下联:(1分)
读好书如品醇酒,          ▲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
 (一)阅读苏舜钦的《夏意》,完成第7题。(6分)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7.(1)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季节和本诗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有人认为,最后一句写黄莺的鸣叫声和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赵人患鼠》 ,完成8~11题。(14 分)
赵人患①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③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⑤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⑥饥寒犹远,若之何⑦而去夫猫也!”
【注】①患:害怕,担心。②盍:何不,为何不。③若:你。④垣墉:泛称墙。⑤病于:病,有害。于,比。⑥去:距离。⑦若之何:为什么要。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猫善捕鼠及鸡( ) ②有鼠则窃吾食 ( )
③是非若所知也( ) ④弗食鸡则已耳(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中山人予之
A.至之市(《郑人买履》)          B.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D.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9.用“/ ”为下面两个句子各标出一处朗读停顿,使句子意思更明确。(2 分)
(1)赵 人 患 鼠     (2)鼠 尽 而 其 鸡 亦 尽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
译文:                         ▲                             
11.短文中的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本命年的回想》(节选),完成12~14题。(10分)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②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样,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③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④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火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哔剥哔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够,不愿放下筷子。
12. 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这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奶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也是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
B.“拿着锅铲,念念有词”,有动作有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奶奶炒年货时的情景,富有情趣。
C.奶奶炒年货时所念之词,既表现了奶奶愉快轻松的心情,也表明在传统习俗中寄寓着父老乡亲的生活理想。
D.炒年货歌词体现了民俗风情,也批评了奶奶无知、迷信的思想。
1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1)如果删掉第②段中加点的“现在”一词,表达的意思有何变化?请简析。(2分)
                                  _▲                                           
(2)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个够”是否矛盾?请简析。(3分)
                                  _▲                                          
14.仿照下面例句中对“霜降”的描述,从24节气中(霜降除外)任选一个进行描述。(2分)
示例:“霜降”意味着时令已到深秋,天气渐冷,水汽开始凝结成霜。
                                    _▲                                          
(四)阅读《气死风》,完成15~17题。(10分)
 ①在老家仓房的角落里,翻捡出一盏灯来,灯身落满了岁月的灰尘,铁的外壳已经锈迹斑斑。这是一盏气死风灯,很霸气的名字。灯座上面嵌着一个玻璃罩子,蜡烛或煤油芯子放在里面,风再怎么吹也吹不灭,惹得风很生气。
  ②小时,这种灯常见。虽然村里已经通上了电,但三天两头断电。没电时,人们就点煤油灯。但出了房门怎么办?风很蛮横,一下子就会扑灭如豆的灯火。有月亮的夜晚还好说,没了月亮呢?黑夜漆漆,伸手不见五指。不愁,有气死风灯呢。将气死风灯挂在院子里的矮树杈上,给牛喂草,给羊添水,或者用芦苇秆编席子,扒玉米棒子,摘花生……许多白天没空做的事,都可以在晚上做。一盏这样的灯,轻松地打破了夜色和风联起手来对村庄的禁锢。
   ③每到秋天,花生、地瓜收获了,村里就安排四叔去看守。夜里,四叔就提着一盏气死风灯,在田野里游走。我曾经跟着四叔,在一盏灯的指引下,窥视田野在夜晚的秘密。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黑夜像一团浓稠的墨汁,灯火只是撕开了它的一条缝,灯火过后,身后的黑色又迅速合拢。此时的一盏灯火,散发的不仅是光亮,还有穿透身心的温暖。
  ④父亲去世的那年冬天,我和母亲接过了他的驴车,拉着烤好的木炭,给镇上的商店送去。有一天,因事耽搁,回来时,暮色已经四合。幸亏母亲早有准备,点上一盏气死风灯,让我提着坐在驴车上。她在前头赶驴。风很大,迈每一步都很艰难,但灯一直亮着。
  ⑤我提着的那盏灯,就是我现在从仓房里找到的这一盏。将这盏灯擦拭干净后,我把它带回城里,放在书桌上。它以拙朴沧桑的姿态穿越时光的样子,常常给我以人生的启示。
⑥人这一辈子,总有一些时候,会被命运的风吹得东倒西歪,在这种时候,需要做这样一盏灯,光芒虽弱,但一直不屈不挠地亮着,气死风。
15.标题中的“气死风”在文中除了指“气死风”这种灯的名称外,还有哪些含义?请简析。(3分)
                               ▲                                                                                                                                                                               
16.请围绕“气死风灯”,概括②③④段各段的内容。  (3分)
                                ▲                                                                                                                       
17.请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提示: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4分)
                                 ▲                                                                                                                                                                                              
(五)阅读《爸爸教我读中国诗》,完成第18~21题。(20分)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驿外清江十里秋,雁声初到荻花洲。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8.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6分)
(1)                                  ▲                                               
(2)                                  ▲                                              
(3)                                  ▲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父亲流泪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第③段全段内容判断,对段中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象征了我童年学诗歌时记忆模糊。 
C.映衬了我夏夜朦胧欲睡的状态。   D.突出了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1]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节选自《往事依依》)
[链接2]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节选自《往事依依》)
本文中的父亲和链接材料中的两位老师都爱读诗,请分别概括三者读诗的特点和对各自文中的“我”或“我们”产生的影响。
链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 分)
22、请以“我爱我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 写出真情实感,但不得出现真实人名。
(3)书写正确工整规范。(4 分)
友情提醒:雷同作文、抄袭作文一律判零分。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4分)纳凉,霎,萤。(书写工整,一字1分。)
2.(2分)C (约数不能用顿号) 3.(2分)B(A语序不当。C 不合逻辑事理。D语序不当。)
4.8分,书写工整,每格错一字即扣1分,扣完为止,不多扣。
(1)盛必虑衰(2)江山代有才人出(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4)遂不得履
(5)梅须逊雪三分白(6)独怆然而涕下(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6分)(1)法国,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B612,猴面包树(每空1分,共,4分)
(2)C(在蛇的帮助下)(2分)
6.(1)(4分)家长批注:泪泉、血雨,运用比喻,突出为了成功付出的代价之大。(2分,批改时不必苛求,可从修辞手法、用词准确、蕴含哲理等角度来写,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批注读书,《幼时记趣》、《春》课文都有旁批。)你的批注:喜欢炫耀的花儿,荣耀是短暂的,而沉默的果实才会长久。(2分)
(2)(3分)(1)缺少会议的地点。(2)①兴楚学校呢喃文学社(“学校呢喃文学社”、“呢喃文学社”或“文学社”,不扣分,但讲评时要说明要求)②2016年9月25日【或“9月25日”,说明:落款的时间要在能确保被通知对象准时参会的有效时间内),学生不写年份,评阅不扣分,但解析时要求写】
(3)(1分)听讲座似饮甘露(如坐春风)(只要围绕听讲座或读书,句式大致相对即可)
7.(6分)(1)(A冬季B秋季D春季)C(C 与本诗所描写的季节都是夏季。A冬季B秋季D春季)(2分)
(2)不矛盾(1分)。运用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黄莺的鸣声反衬出小院的幽静(1分,意对即可)。
(3)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或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意对即可)
附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8.(6分)(1)①善于,擅长②偷(吃),盗(吃)③这④不(4分)
(2)B(代词)(2分)
9.(2分)(1)赵 人 /患 鼠     (2)鼠 尽/ 而 其 鸡 亦 尽
10.(4分)(1)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注意关键词“患”)(2分)
(2)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注意关键词“私”“拟”)(2分)
11.(2分)赵人要养猫驱鼠,赵人之子则因猫捕鸡要赶走猫(反对养猫)。(意对即可)
附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
12.(3分)D(反映朴素美好的愿望,没有批评奶奶迷信的意思)
13.(5分)(1)如果删掉“现在”就表明春节一直就是通行的官称,与事实不符。(2分)
(2)不矛盾(1分)。因为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出于珍惜,舍不得吃;还因为当时物质贫乏,腊八粥太珍贵了,出于节约,舍不得吃(1分,答到一点即可)。可是因为太好吃,又难得吃,吃起来就忘了一切,怎么吃也不过瘾,所以吃起来却又没个够(1分)。(意对即可)
14.(2分)示例:示例:“立冬”意味着秋天过去,寒风乍起,天气转冷,冬天开始了。(节气名1分,合理描述1分)
15.(3分)(1)这种灯风再怎么吹也吹不灭,惹得风很生气;(2)指人生遭遇挫折时的某种信念。(答到1点得2分,2点得3分,意对即可)
16.(3分)②段:停电的晚上,在气死风灯光下干农活;③段:我和四叔在气死风灯的指引下看守庄稼;④段:我和母亲点着气死风灯赶着驴车送木炭。(意对即可)
17.(4分)结构上:照应标题和上文,引出下文(2分)。内容上:从上文气死风灯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出对人生的启示,深化主题(2分)(意对即可)。
18.(6分)(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情感。(每点2分,共6分,评阅时注意每件事的时间、行为和结果 ,意对即可)
19.(6分)(1)(1)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句的意思,爸爸十分高兴。(意对即可)(2分)
(2)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2分,答到2点即可),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我和爸爸认“上”字的情景(1分),表现了我的得意和父母的欣慰(1分)(意对即可)   
20.(2分)B(从本段最后一句“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可以看出理解错误)
21.(6分)链接1:国文老师大声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他的朗诵使“我们”产生了爱国情怀。(2分)
链接2:代课的国文老师朗诵时深深感动的神情凝住在眼神里;他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使我的心更加贴近时代。(2分)
本文:爸爸用很重的江西乡音吟诵诗歌;他的诵读唤醒瞌睡的“我”,使“我”一下子住了诗歌,产生家国之情。(或:爸爸在病床上喃喃吟诵杜甫的诗,让我理解了家国之情。)(2分)(每项特点1分,影响1分,其中,关于“本文”中父亲读诗的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概括有难度,故学生只要根据文中某一情节概括即可,但特点和影响要相关)
22.(60分)按照泰州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注意:雷同作文、抄袭作文一律判零分。 (106.114.246.1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