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一轮清幽玉洁的明月让人浮想联piān。或甜蜜,或怅wǎng,或qiè意,或愁眠。在清幽姿态的涤荡下,尘世喧嚣xiāo声匿迹,只留下万户千家,共赏皓月繁星。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试题预览
2016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一轮清幽玉洁的明月让人浮想联piān。或甜蜜,或怅wǎng,或qiè意,或愁眠。在清幽姿态的涤荡下,尘世喧嚣xiāo声匿迹,只留下万户千家,共赏皓月繁星。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
A.“去哪里?”李鸣问,“操场!”王翔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鸣有些发蒙。
B.泰州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高举激发精气神、提高含金量、造福老百姓三面旗帜,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泰州。
C.要在城东建高铁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高铁将怎么建。
D.2016年6月14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里约奥运会口号是“一个新世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2分)                 (       )
A.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国巴西是第一个首次承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国家。
B.二十国集团峰会,旨在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不再重演,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C.国庆假期结束,出游游客陆续返程,北上广等大城市进城交通压力加大。
D.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赴各学校,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1)                  ,为民者宣之使言。(2)操千曲而知音,                    。
(3)                        ,鸡犬相闻。(4)浮光跃金,                        。
(5)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蒹葭》中渲染寂寞凄清的诗句有“蒹葭凄凄,             ”;晏殊《浣溪沙》中的“                 ,                 ”则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
5.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             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格列佛在小人国通过                     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3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3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多于两项得0分。)                           (        )
  A.《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幅员并不大,他们有着奇特的风俗。国王在选拔官吏时,让人们在绳上跳舞,谁跳得高便可以当大官,国王被认为是全国跳得最高的人。
B.小人国有两个政党,一党穿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国王偏向高跟党,政府官员都是高跟党的人担任,皇太子则偏向低跟党,两党仇恨很深。
  C.在大人国,国王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对格列佛建议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大为反感,他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
D.格列佛第三次出游到了飞岛国,飞岛国的人精通天文和历史,飞岛国严厉镇压叛乱的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统统毁灭。
E.“仁慈和友谊”是慧骃国的两种美德,作者借格列佛在慧骃国的游历,通过耶胡和慧骃的对比批判英国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1)【诗海撷趣】晓明搜集到两句描写“八月”的诗句,请你说说诗中不同的物候现象及原因。(3分)
①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里飘香入城来。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3分)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课外实践】阳台上,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不到公园散步了。”请你依据所学的气象物候知识,判断爸爸的说法是否正确,并结合一句谚语向爸爸解释。(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注】①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②碛(qí):沙漠。
7.(1)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下列关于两首诗的解析与欣赏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两首诗前两句都有对比特征。王诗远川高山与“孤城”形成对比,张诗阴沉抑郁的远景与色彩鲜明的近景形成对比。
 B.两首诗都如画卷。王诗中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首句是孤城的背景;张诗首句则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
C.王诗中“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张诗“应驮”是本诗点睛之笔,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的强烈愿望。
D.王诗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张诗中“遥过”的铃声写出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二)阅读文言文《邓哀王曹冲传》,完成8~11题。(14分)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①,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②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文帝③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注释】①岐嶷(qí yí):形容少年聪慧  ②宥(yòu):宽容,饶恕。  ③文帝:魏文帝曹丕。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如鼠啮者(         )                      ②此妄言耳(         )
③是以忧戚(         )                      ④言则流涕(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而为鼠所啮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C.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D.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俄 而 库 吏 以 啮 鞍 闻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11.《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文帝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文意作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细菌可以“吃掉”塑料吗》,完成12~14题。(10分)
①塑料是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不过,废旧塑料的处理却是令全世界十分头疼的难题。最近,日本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一种可以“吃掉”塑料的细菌有望成为塑料垃圾的“终结者”。
②日本庆应大学和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的课题研究组与日本企业共同研究的这一课题,通过采集多种环境样本,将微生物投入以PET薄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发现有多种微生物都聚集在PET薄膜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该微生物群中分离出了PET分解细菌,并将其命名为“ 201—F6株”细菌。
③这种细菌不但可以分解PET,还能够以此为营养源进行繁殖。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201—F6株的强大功能分别来自于两种被研究人员称为“PETase”和“MHETase”的酶,这两种酶可以帮助201—F6株在常温下将PET稳定的结构高效地分解成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生成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能够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PET是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而成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食品包装、电器部件甚至服装材料都是由PET制成的。据研究人员介绍,2013年,全球的PET树脂总产量约为5600万吨,能够被回收利用的却只有极小的一部分。目前,回收PET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化学处理,这个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资源也非常巨大。相比而言,利用生物分解PET的方法能耗小,也更环保。
⑤那么,有了这个发现,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离“PET生物循环再利用”的大规模应用就不远了呢?
⑥情况其实还没有那么乐观,“201—F6株”分解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塑料薄膜就需要6周时间,目前的降解效率还很低。这项研究成果虽然对于自然保护而言还是个远景,但至少已经找到了对付顽固垃圾的新思路。这颠覆了此前大家普遍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无法分解塑料的观念。
⑦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其实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此类研究在日本大行其道,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就曾尝试着在水田中利用土壤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进行发电。很多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物质,只要搭上科学的顺风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8日 22 版,有删改)
12.阅读全文,说说细菌是如何“吃掉”塑料的?(3分)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目前,回收PET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化学处理,这个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资源也非常巨大。”体会句中加点词语“主要”的表达作用。
                                                                                   
                                                                                      
(2)“这颠覆了此前大家普遍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无法分解塑料的观念。”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14.选文第⑦段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四)阅读《永葆年青的心》,完成15~17题。(10分)
①一个人的活力,并不是体现在朝气年青的外貌上,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新事物热情追求的心。
    ②许多人,虽然年龄衰老,容颜尽褪,但他们热情依旧,活力不减。《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虽已年过六十,却仍有一颗童真的心。热情向上,对未知竭力探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她已扬名四海,但她并没有安于名家的荣誉。如今,她跟随志愿队前往南美支教,她说:“人的一生就要活得优雅而热情,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年龄是可以忽视的。”她在贫困的非洲为孩子们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黑柳彻子的年华虽随时而逝,但她那颗对未知好奇,对新事物感动,对心声追求的童真心却一如既往,不曾改变。
    ③对这样的女子,不需看她的容颜,而那种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气质便足以令人折服。
④屠呦呦若没有一颗对未知热情追寻的年青的心,又怎能在古稀之年研制出造福人类的青蒿素?李佩先生如果没有一颗热情的年青之心,又怎能在花甲之年迎来数学生涯的新起点?                                                                                  
    ⑤若不是保持着一颗年青的心,他们又如何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
    ⑥然而,当今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他们虽然朝气蓬勃,年轻貌美,但心已经苍老失去活力。他们过分执着地追求七彩霓虹,却在荆棘斑驳了道路,理想与现实差距越来越大之后,逐渐放弃了对未知的好奇,对新事物的热情追求,开始安于平淡,安于碌碌无为的朝九晚五。如此,他们一生将在平淡与平庸中度过。他们失去活力、热情的心,终使他们趋于平凡。
⑦永葆年青之心,永葆对新事物的感动和热情,我们才能色衰而心不老,年华逝去而活力依旧。                           (选自《作文与考试》2016年7月合刊,有改动)
 15.第②段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联系上下文,为第④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17.请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五、阅读潘国本的《乡情,梧桐更兼细雨》之“村头特景”(有改动),完成18~21题。(20分)
    ①进城有新趣,进村有别趣。小村里的新鲜人和新鲜事,上了镜,都是奇景。 
  ②“补锅呵,补锅”,补锅匠进村了。哐当哐当的补锅担子,和他的一路吆喝,引了阿婆拎来躺在门角半年的破锅。匠人找个树荫,歇下担子,摆开炉子,架起风箱,将阿婆那只铁锅,对准太阳找到了砂眼、裂缝。他寻出一把小锤,啄、啄啄,小心去污除废,再啄宽裂缝和砂眼。拿起几根稻草,绕出一个草饼,点燃了垫进炉底。左手将煤炭压住草饼,右手操起风箱。孩子们拢来了,女人们麻雀一样叽叽喳喳了。这时,炉里煤炭通红,火焰已不蹿高。师父找出一只酒杯大小的坩埚,埋进火炭中央,并在埚中加进铁片,同时风箱呼吸加速,铁片熔为铁水。孩子一眼不眨,女人不再叽喳。只见匠人左手托起巴掌大一块垫子,垫上铺开一层隔热炭灰,右手舀起一勺红豆大小的铁水,倒在炭灰上,立马移至锅底补口,将那“红豆”自下而上按进伤口,右手放下小勺,迅速取出一支拇指粗细的“神器”,细细的,软软的,从锅内下按“红豆”,“红豆”压平变凉,还原为铁,服服帖帖伏在锅上,如此,一勺一勺补尽砂眼、裂口。最后一件宝贝,是砂石,将补丁打磨光滑。全套工艺像玩一套把戏,匠人一串动作娴熟,嘴里还在贩卖他沿路拾来的笑话和新闻。一个下午,两票生意,孩子看了目瞪口呆,女人听了忘记烧饭。 
  ③如今,破东西都不补了,买新的替代,补缸、补锅一类,全已消亡,但又多出了另外一幕。小红五岁没了爸,老妈一手带大。自从小红唱歌唱进省电台,已半年不回家了。小礅子眼尖,三条田埂之外就看见了。他反过方向,往村里跑,他要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小红她妈,小礅子一边跑一边喊:“小红回来了!”一跑一喊,搅动了半个村子。 
  ④码头上捶衣裳的老婶子,停下棒槌,对边上的水水说,“早先,小红妈还干着急”――小红读小学上中学,没有一次考到前面去过,“我跟她说了,急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孩子从小看着就不是吃村里饭的,没听她那嗓子有多脆,还有那双眼睛,多活泛啦。”水水跟话,“村东三小的嗓子不也三里路外都能听见,不还是窝在田里?我看小红一半亏了杨老师,小小的就看出她是块料,一直带身边,教她上台表演,推她去县里比赛,让她见识上面来的大好佬。”
  ⑤去小红家的那条小路,已挤满眼睛,有说她头发时式了,衣裳洋气了,有说她走路也不像以前那样一蹦一跳了。小红呢,咧大了嘴,向左,喊叔叔阿姨,向右,“举手长劳劳”。“大风起兮云飞扬,‘小红歌星’兮归故乡”,村里出人才啦! 
  ⑥那天,一村的人把她当风景看了。一村都在讲小红:年纪大些的,说她小时候搀陌生瞎子过桥,说她怕吃大麦粥;年纪轻些的,对着儿女说,考不到前几名就没出路啦,小时多吃点苦就不行啦,看人家小红。 
  ⑦别趣,一半出自新鲜。村里来一拨文艺人,也会“相看两不厌”。城里来的眼睛:凤仙花长进墙壁缝里,还开一身花,是景;老太婆端一钵小麦做的酱在晒,没见过,是景;马食槽只剩半截石头了,李秀成用过的,也是景。庙河岸边那棵杨树,树干让蚂蚁蛀出一个大窟窿,根部泥土坍塌,快倾进河心了,弓起腰杆向上长了个“L”。就这怪家伙,文艺人把它当成豪杰,一个个傍它身边,跟它合影。 
  ⑧城里人不会知道,他们这样儿,也成了乡里人的看点。五月里,天虽不热,但已不冷。城里来的小伙子,个个裤子裹得严严实实,不嫌热。一同来的姑娘,褂子吊在半腰,不怕冷,她们好好的鞋子不穿,将鞋后跟垫起二三寸,只一根钉撑在地上,还把屁股扭了忽左忽右,好看吗?看见村上孩子,在刚下过雨的石板路上,跑前跑后,她们不敢上了,陪边上的哥儿,逞能,一脚跨上青石,哪知鞋底那点烂泥俏皮,滑了他趔趄接着趔趄,叭哒一声,坐到青石上。乐了看热闹的黑子,忘记了手上面饼。一只芦花公鸡抓到机会,飞身上去,啄走半块。还是这芦花鸡懂得礼貌,让城里、乡下这两头尴尬,笑成皆大欢喜。(选自《雨花》,有删改)  
18.文中写了村头许多特景,请结合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后填空。(6分)
               →              →一拨文艺人到村里看村景→城里人形象成了乡下人眼中的特景→                        。
19. 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将那‘红豆’自下而上按进伤口”一句中“红豆”的意思。(2分)
                                                                         
20.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8分)
(1)阅读第⑤段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结合⑦⑧两段,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城里人不会知道,他们这样儿,也成了乡里人的看点”这句话的作用(4分)
                                                                      
21.阅读文中划线句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比较两者在表达特点上的相同之处。(4分)
【链接材料】“满座寂然,无敢哗者……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三、作文(60分)
22.没有太阳般的光芒,但可爱的你(你们)却点亮了整个夜空;没有伟人那么卓越,但平凡的你(你们)却给社会增添了正能量;没有国事那般重大,但细微的你(你们)却也温暖了我整个童年……我们常常仰望太阳,赞叹伟人,感叹国事,可往往忽略了星星也可以很灿烂。
请以“星光也灿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参考答案(2016.11.8)
1. 翩 惘 惬 销  2. A  3.C  4.略
2. ⑴斯威夫特(1分)  格列佛拿绳索、钩子栓在敌舰上,一下子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2分)
⑵C 、E(3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多于两项得0分。)
6.⑴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南方的八月桂花飘香,北方的“胡天”八月已经雪花纷飞。 (2分)从而说明纬度越高,天气越寒冷。 (1分)
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3分,诗句1分,分析2分)
⑶不正确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要有称呼,意对即可)  (2分)
 7.(1)思家怀乡之情,讽刺了唐玄宗不务边防,不关心边关将士的疾苦;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4分)
(2)D.“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2分)
8.⑴咬    胡乱或荒诞或不实   忧伤   眼泪  (4分)
⑵ C
9. 俄 而 /库 吏/ 以 啮 鞍 闻(2分)
10.(1)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2分) (2)略(2分)
11.首先是因为曹冲本人天资聪慧(少聪察岐嶷),且心地宽厚仁爱,通情达理(仁爱识达);其次是因为曹操偏爱和赏识曹冲,几次对大臣称赞曹冲,有想把王位传于他的意思(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最后曹冲的死让曹操极为难过,曹丕劝慰曹操的时候,曹操流着泪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显然,如果曹冲活着,曹丕等人肯定是无法与其争夺继承人的位置的。(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参考译文】
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太祖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太祖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太祖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太祖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太祖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要把王位传给他的意思。
建安十三年(208),曹冲十三岁时,他得了病,病得很重,太祖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太祖极为哀痛。文帝宽解安慰太祖,太祖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说就流下眼泪,太和五年(232),加封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12.(1)将微生物投入以PET薄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会有多种微生物都聚集在PET薄膜上,对其进行分解,能分离出PET分解细菌——“ 201—F6株”细菌。(2)“201—F6株”中有两种酶,可以帮助201—F6株在常温下将PET稳定的结构高效地分解成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3)生成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能够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一点1分)
13.(1)主要意思是“最关键、最重要”,起限制作用(1分)。在句中指通过化学处理来回收PET是现在最重要的方式,更能突出PET对环境的危害(1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这”指代用“201—F6株”分解塑料薄膜(或PET)的新思路(新办法)。(2分)
14.不能删。因为选文第⑦段概括细菌也能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1分),是对上文细菌分解塑料这一内容的补充说明(1分)。这样写,使说明内容更全面,结构更完整。(1分)   
15.举例论证(1分)  列举黑柳彻子年过六十前往非洲支教的事例(1分),有力地论证了永葆年青,就是要有一颗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新事物热情追求的心。(1分)
16.略。注意点:(1)老有作为的人物1分,事迹1分,句式1分  示例:郎平若不是保持一颗年青活力之心,又如何在身体困难的情况下指导女排一次又一次创造辉煌?
 17.作者首先提出要永葆年青之心,就要有一颗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新事物热情追求的心这个观点;接着列举黑柳彻子、屠呦呦、李佩等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将当今的年轻人与她们形成对比,指出年轻人反而不够热情,没有活力;最后归纳总结,再次强调中心论点。(4分)
18. 村里人围观补锅匠补锅;村里人围观小红回村;一只芦花鸡啄走烧饼的搞笑场景。(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 “红豆”指从埚中舀起的红豆大小的熔化的铁水。
20.(1)以村里人围观小红的场景,反映村里人对小红归来的好奇、热情,小红变化的夸赞、羡慕;写小红的动作、神态等表现其见到乡亲的喜悦,以及大方、礼貌之态;引用或化用古诗,渲染了热闹和喜庆的场面,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4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给全分)                                           
(2)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1分)“这样儿”指代上文城里人看乡村景的事情,“也成了乡里人的看点”引出下文的描写(1分);内容上写村头之景相映成趣,表达作者对这种趣景的赞美和热爱,或者赞美了这种淳朴的乡情。(2分)                    
21.①借观众或听众(陪衬人物)的反应来从侧面烘托(1分)主要人物技艺的神奇与高超,表达赞叹之情(1分)。
(或者写陪衬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