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苏教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教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考查范围:1-6单元,侧重第6单元)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积累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恬淡(tián)阴翳(yì)花卉(huì
试题预览
(苏教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查范围:1-6单元,侧重第6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恬淡(tián)      阴翳(yì)     花卉 (huì)    揠苗助长(yǎn) 
B  睿智(ruì)     简陋(lù)     蔚然(weī)         觥筹交错(guāng)
C  铿锵(kēng)    蕈(xùn)菌     社稷(jì)       伛偻提携(yǔ)
D  镂空 (lòu)     忸怩(nǐu)     门槛(kǎn)        怡然自乐(y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淳厚  甘蔗  取缔  浩月千里       
B. 婉约  新颖  攀缘  波阑不惊         
C. 博识  葱茏  伊始   宠辱偕忘     
D. 绮丽  屏障  雄据  涸辙之鲋
3. 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我们走进黄山深处,浓荫蔽日,静若太古,         幽泉细语,仿佛置身世外。
(2)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         ,有的评奖者看重文集的意识形态,有的着重揭示了多少历史真相,有的着重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3)二十世纪前期,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第一次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使东西方戏剧诗人同时活跃在世界上。
A.(1)聆听  (2)众口一词  (3)并驾齐驱
B.(1)谛听  (2)莫衷一是  (3)相提并论
C.(1)聆听  (2)莫衷一是  (3)并驾齐驱
D.(1)谛听  (2)众口一词  (3)相提并论

4、古诗文默写(6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2)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                    ,千树万树梨花开。
(4)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修改语段(4分)
①情感是主体的心理评价机制,它直接规定和制约着人类的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持续、变化或终结。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趣味确实属于情感的范围。③梁启超所信仰的“趣味”,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兴趣与情绪,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高尚的人生理想。④这种“趣味”需要培养,需要教育,需要从低级趣味超越而来。⑤因此,梁启超积极地倡导“趣味教育”“情感教育”,也就是美育。
文中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①                                                                           
②                                                                          
6、名著阅读(4分)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急剧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一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二、综合性学习   (6分)
7、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这一天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同时,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材料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如是说。(2月9日新华网)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写出有关时间和读书的名人名言各一句。(2分)
时间:                                                                
读书:                                                                
(3)回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某一篇课文内容(最好是名家名篇),选择材料二划线句有关阅读妙处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阅读感受。(2分) 
                                                                      

三、阅读(4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2分)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9.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3分)
                                                                               
10.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二)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8分)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眼睛不时地望着窗外。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您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山峦,甚至是非常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转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我转过头一看,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12.请从少尉的角度分别概括本文的情节。(不超过2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少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至少三个。(3分)
                                                                             
14.文中几次提到“黄色山峦”,有何用意?(4分)
                                                                             
15.品味语言。(4分)
(1)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为什么“欣喜而自豪”?)(2分)
                                                                             
(2)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孤独”一词?)(2分)
                                                                             
16.说一说本文的标题好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7—20题。(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2分)
(1)窥谷忘反(   )     (2)自富阳至桐庐(    )
(3)负势竞上(   )         (4)从流飘荡(   )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1--22题。(4分) 
清平乐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21.前人在评价“连云松竹”时说“景中寓情”,请你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分)
                                                                             
                                                                             
22.下片写儿童偷梨枣的情景,“莫遣”和“闲看”表现词人对此怎样的态度?反映词人怎样的心态?(2分)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有些话语让我们感动,有些话语给我们启迪,有些话语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引。这些话使我们铭记,令我们受益终生。
请以“一句话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
一、(18分)
1.D (2分)       
2. C(2分)
3. A(2分)
4、(6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忽如一夜春风来(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第①句改为“开展、持续、深入、变化或终结”;第③句“更是”改为“而是” (4分)
6、(1)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2)在飞岛国与鬼魂谈话(2分)
二、(6分)
7、(1) “读书日”的具体日期、确定日期的原因及宗旨
(2)略(2分)
(3)作家作品(1分)启示(1分)示例: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教育我多读书,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2分)

三、阅读(46分)
(一)(12分)
8.“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或:每一个人不论何时何时地都要读书)。(3分)
9.①引出论题或论点;②作(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结构上领起下文。(3分)
10.运用了道理论证(或“引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或“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3分)
11.示例:这两个词语强调了伦敦人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读书的热情像往常一样高,有力
地证明了读书不必等到环境宽松时的观点(或:有力地证明了“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
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的观点)。(3分)
(二)(18分)
12.(少尉)看到老柿树下盼儿归来的母亲时哭了。(语言简洁,意对即可)(3分)
13.眷念故土(思念母亲)  忠于职守  很重亲情(3分)
14.①与南国秀丽的山川形成对比,突出它的普通甚至有些贫瘠。②衬托少尉的故土情结,尽管那黄色的山峦普通甚至贫瘠,但他依然眷念。③为下文看到少尉的老母亲孤独地站在老柿树下盼儿归来的情节做铺垫。因为黄色的山峦只生长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几乎没有高大的树。(答对两点即得4分)
15.(4分)(1)(2分)欣喜源于能看到他们村的那棵老柿树;自豪感源于少尉对故土的眷念。
(每点1分)
(2)(2分)①没有高树与老柿树为伴。因为那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所以这棵老柿树显得孤独。②暗示了母亲的孤独。(每点1分)
16.①含义非常丰富:那棵老柿树不仅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母亲的象征。②作用非常明显:那棵老柿树不仅是本文的线索,也是少尉眷念故土的感情的载体。(4分)
(三)(12分)
17.(1)通“返” (2)从(3)向上(4)随着(2分)
18.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4分)
19.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分)
20.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4分)
(四)(4分)
21.抒发了对眼前景色的赞赏之情,蕴含着一种满足之感。(2分)
22.反映了词人对偷梨枣儿童保护、欣赏的态度,也表现出词人恬淡、闲适的心态。(2分)四  作文(50分) (219.145.124.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重庆市2016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B卷)』  下一个『顺义九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