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题  答  要  不  内  线  封  密 号位座____________ 号场考____________ 号 学____________ 名 姓____________ 级 班____________ 级 年(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
试题预览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题  答  要  不  内  线  封  密

 号位座____________ 号场考____________ 号 学____________ 名 姓____________ 级 班____________ 级 年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②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③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④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有关对文中“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法”指在一个民族里,由匠师所遵守,被人民所承认,世世代代人都喜爱,都沿用而成惯例的一定建筑法式、审美方式。
B.“文法”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手法、方式,包括建成什么体形,表达什么情感等因素。
C.“文法”是从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中形成的普遍规则,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比起文章语法极大的灵活性来,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下,中国建筑的创造性就减弱了。
2.下列对第二段画线处“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的“文章”中可以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所谓鸿篇巨制。
B.中国建筑的“文章”中可以有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中国建筑的“文章”中可以在建筑物上安排横额、对子等秀丽文字,以作点缀装饰。
D.中国建筑的“文章”中可以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牌楼。
 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文法”的推断、想象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运用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规则,可以为了不同需要而使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来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表达不同的情感。
 B.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长期建筑实践的结晶,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被普遍承认,也将被后世所有匠师所遵守。
C.由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组织而成的建筑形式,原先产生于木材结构,但很快地就越过了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结构的建筑上去。
D.大胆地把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这是中国建筑“文法”的体现。
(二)课外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4分)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原载《文苑》2016第一期)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开头写赤脚医生甚至县医院的医生都治不了“我”妈的病,体现其病情的危重,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老中医这一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B.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老中医儿子说“我”家花瓶“也值几千块钱”,又介绍另一个花瓶的来历,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也说明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的不解与不满。
E.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小说主角,“我”也鲜明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自强不息等性格特点。
5.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翻译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仕:做官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怜惜
C.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准许
9.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秀才别称茂才,汉以来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文中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B.《陈情表》原题作“陈情事表”,后世简称“陈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指陈时事的一种文书。
C.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九个月孝服的人。功,穿五个月孝服的亲族。期功是近亲。
D.“拜”的意思是“授官”;“除”的意思是“授予官职”。但它们有细微差别,“除”是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10.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文中先提出古代君王的政治纲领是“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就为孝敬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诏作了开脱,更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国。
B.第三段李密写到了曾“少仕伪朝”的重大问题,以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也无不事二主之心,希望借此消除晋武帝的疑虑,获得他的同情。
C.作者着重陈述了刘氏病重至“朝不虑夕”的情形,以及与之血肉相连须臾难分的亲情,果决地摆明了自己的意愿,可谓有理有据,情真语切,而水到渠成。
D.为了不让朝廷利用臣子的职分是应该“尽节于陛下”,再向自己施加高压手段,作者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先尽孝道,后报皇恩,使“报养刘氏”能够实现。
11.用“/”给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宋词阅读(9分)
霜天晓角 仪真①江上夜泊
黄 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3.(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6分)
14.(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尚可把握之意。
(2)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鸟高飞、晚云绚烂的秋景图,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坍缩(tān)   叫嚣(xiāo)   倒涎(xin)   咬文嚼字(jué)
B.幅射(fú)  梵文(fn)  言筌(qun)  轻鸢剪掠(yuān)
C.付梓(zǐ)  尺牍(dú)  下乘(chéng)  学富五车(chē)
D.援例(yun)  岑寂(céng)  鞶鼓(pn)  缁铢必较(zī)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历史新高,但“票房高、口碑差”的现象依然存在。
B.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换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是一片沸腾。
C.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与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还难以超越。
D.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为8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大众餐饮、大众旅游、大众文体娱乐活动等消费深受百姓追捧。
B.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多为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所致。
C.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游戏规则的创新性工作,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发展、改革与继承。
D.19世纪末,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为了与约瑟夫•普利策的《世界报》争夺用户,双方在报纸的报道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而且门槛很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歧视或蔑视。
19.下面是某班级的一次“阅读分享”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00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文章的文法”并不等同于“文章的语法”;又据第二段前两句可知,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也都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2.C(原文“一面横额、一副对子”是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由此可知,选项中“横额、对子等秀丽的文字”不属于建筑的“文章”。)
3.B(“所有匠师”绝对化)
4.CA(答对一项给两分,多答不给分。B项,“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说法不准确。文中,她“连忙摇手”是表示这个青花瓷瓶不值钱、没什么用,不能卖给老中医。D项,从小说来看,老中医儿子只是指出事实,并没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同时,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并没有“不满”之意,且从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的行为看,他是能理解父亲所为的。E项,主角应该是老中医;“自强不息”并没有“鲜明”表现。)
5.①治愈县医院医生都不敢收治的“我”妈的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者;②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是一位具有扶危济困心肠的医者;③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6.①结构上:照应了标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上: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7.①轻视。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②感激。“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③怀疑。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④惭愧和崇敬。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8.B(矜:自夸。)
9.C(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期功是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10.A(文中先提出的是晋武帝的政治纲领而非古代君王的;“以孝治天下”就是晋武帝的治国纲领,故“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国”有违文意。)
11.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参考译文: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12.(1)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茕茕、立、吊,各1分)
(2)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苟、告诉、许,各1分)
(3)我的辛酸悲苦,不仅仅是蜀中百姓以及两位州中长官所见到的明知的那样。(辛苦、非独、牧伯、所见明知,各1分)
13.(1)上片写词人夜宿寒江,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2分)。这里“寒江”凄迷阔大之景与“长啸”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苍凉雄浑的意境。(2分)(每一问2分,共4分)
(2)南宋王朝国势衰微、中原沦丧的痛苦;(2分)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2分)报国无门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1分)(共5分)
14.(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谈笑有鸿儒
15.C(A.嚼(jio);B.辐射,梵(fn);D.岑(cén),锱铢必较)
16.D(A.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B.目不交睫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七年级语文试卷第一次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