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
试题预览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1. 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2.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和“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
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    )
A.微博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为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入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D,“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错,原文说的是“一些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2.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如B项“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的——“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 “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只是“微博粉丝”的特点。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结合文本最后一段“‘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可知,“微博粉丝”与传统的“粉丝”的区别是:“微博粉丝”可以在微博上与偶像“互动”。“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属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而非“有别”。“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并不属于这一区别,因此D项的推断是不成立的。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结合文本最后一段“‘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可知,“微博粉丝”与传统的“粉丝”的区别是:“微博粉丝”可以在微博上与偶像“互动”。“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属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而非“有别”。“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并不属于这一区别,因此推断是不成立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迁杨州法曹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4.对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洛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5分)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5分)
【答案】
4.C
5.B
6.B
7.(1) 译文: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2)译文: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C项,“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中“伏”, 根据“远近称伏”的语境判断,应该是“佩服”的意思。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解说有误,根据上文“孝敬皇帝未尝南面”应该是皇帝登基。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故帝王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诸侯、卿大夫之位。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根据文本内容“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可知,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B项根据文本内容“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可知,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
7.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厚禄”“顾”“重”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调任资巡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上表举荐给朝廷。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追究,韦凑审讯治罪,杖杀了他,远近佩服。召入担任府属官,当时姚崇兼相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得到他太晚。”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冒犯宗楚客,贬任贝州剌史。睿宗即位。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年,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认为:“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虽然是公主出钱财,然而高价雇人,则农人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趋末弃本,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受饥饿。”皇帝不听从。韦凑坚持争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说:“公为何竟敢这样呢?”韦凑说:“享受厚禄,死尚不惜,何况圣世必定不会定死罪呢!”朝廷为此减省费用数以万计。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剌史。
开元初年,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谏阻而停止。升任将作大匠。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经传说:‘必须辨正名分。’根据礼:祖有功,宗有德,宗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的,无不是统治天下,德化恩泽值得尊崇,列于宗庙的昭穆之中,因此说宗庙不毁。皇敬皇帝不曾即位,况且别立寝庙,没有称宗之义。”于是停止。
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依照旧制,诸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来这一职位不被重视,因此任用卿以重视此官,你不要推辞!”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判处死罪,下诏说:“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夺,《春秋》之义重在责罚主帅,应贬任韦凑为曹州剌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很久,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严整,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患病后,派遗御医登门治疗。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8.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9.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8.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9. “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解析】
8.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 》中“古代诗文阅读 ”部分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 从出题角度看,是诗词鉴赏中的“一字领全诗”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方法是,要先总述诗中是“如何体现”的,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意象来体现的,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从本诗的内容看,首联“灯残”表明诗人酒醒时天还没有亮,但“已携孤剑事离程”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诗人已然在路上冒雪而行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本来就是寒冷的季节,又加上出发的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以上这些内容都能体现早。
9.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 ”部分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1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从出题的角度看,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方法是,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独向长空背雁行”是说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背的方向前行,大雁向南,诗人向北,如今南方温暖,而诗人所在北方正在飞雪,这就形成了对比,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旅途中的悲苦之情和艰辛之意,另外似乎也暗示了一种思乡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自己的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之一是自己的朋友都是有学问之人。
(3)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回忆了自己似乎忘记要离开,在星夜乘船放歌的场景。
【答案】(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鱼翔浅底”的“浅”是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的意思,“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斑斓”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乙  选考题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老房子与蒲公英
永新人
春节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一个族弟的小孩结婚, 找到了他, 他回去随礼, 顺便喝杯喜酒。
说是族弟, 其实早在五服之外了, 因为我家自曾祖至父亲一辈都是单传。在这个村上没有血缘亲近的人了,远房的邻居也就当族亲来往。
大弟回来说, 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 长期没人住, 年久失修, 还多处漏雨, 怕是要坍塌了。说着说着, 大弟脸色凝重, 神情戚然。
我又何尝不是。这栋两层二十间大瓦房, 是父母带着几个姐姐像燕子垒窝一样,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双手垒起来的。这当中他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 只有星星知道, 月亮知道。
记得那时候, 我只有十岁左右, 早上起来, 经常见不到大人。他们天没亮就走了, 去五十里开外的深山扛木头。回来的时候, 我们多半已经睡了, 只依稀听到卸下木头的咣当声, 然后就是他们像牛一样饮水的咕噜声。
房子建成了, 没几年我们姐弟也长大了, 一个个像小鸟一样飞走了, 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守着这偌大的房子。长期繁重的劳作损坏了他们的健康。父亲老了之后经常腰痛, 母亲的一个大关节变了形, 最后几年无法正常行走。即使这样, 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老屋。两位老人, 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 叹息着说早知道建这个房子没人住,就不吃这个苦了。父母离世之后, 这房子就真的没人住了, 空了。
这是父辈用血汗换来的一个家, 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她。我们兄弟商量着继续请人维修, 请人看护。
大弟说, 到我们这一辈, 房子还在, 我们走了, 房子可能也就没了。
他说得很凄然。
岁月无情, 会将一切带走, 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拔猪草的一个地方, 就在我们村庄后山的背面。早年这里也是一个村庄, 叫老背村, 有几十户人家。母亲说, 在我们出生前的几年, 这个村子的最后一位老人死了, 整个村庄就没人了。房屋坍塌之后,宅基地陆续被我们村庄的人开垦出来, 成了肥沃的菜地。我们在菜地里拔猪草的时候, 还经常可以捡到一些钱币、 瓷片什么的。而倒塌房屋的墙基, 还都规规矩矩地围着, 似乎在证明着这里曾经有人生活过。破败的墙基边上, 到处是蒲公英花絮, 飘飘洒洒。夕照的余晖里, 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一路追逐着, 渐渐离了这宅基地, 越飞越远。
小时候懵懂, 不知沧海桑田的无情, 只是看到那些黑乎乎的墙砖有些害怕, 不敢一个人到那个地方去。只远远看着, 蒲公英花絮如毛茸茸的薄云的碎片, 在墙基边, 在菜地里, 散散漫漫, 飞向不知哪里的远方。后来长大了, 离开了那个山村, 加入到滚滚红尘当中, 就再没想起过这个消失了的村庄。
今日兄弟俩说到自家房子不可避免地败落, 我不由心生悲哀。多年以后, 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 坍塌, 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 种上辣椒、茄子、南瓜和玉米。墙基边上, 也会有大片大片的蒲公英, 也会有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花絮。
就这样, 一年一年, 宅基地坍塌的墙基渐渐矮下去, 直至消失。唯一不变的, 或许就是土地上那自生自灭的蒲公英, 仍旧在晚风中启航, 开始未知的旅程。
只是, 不知后来的乡亲们会怎么跟他们的子孙说起这个房子的主人。
我们小时候以为村庄没了, 人也就没了。后来知道, 村庄没了, 这里的人可能还在, 这些人的后代可能还在,只是不知道迁徙到哪里去了。一个家族, 真的可以像蒲公英, 随风飘扬, 飘到哪儿哪儿就是家, 然后落地生根, 在一个新的地方繁衍生息。多少年之后, 他乡就是故乡, 而故乡却是他乡了。
我们这一家, 就像蒲公英, 如今飘散到许多地方了。
花语说, 蒲公英的飘洒不是孤独的流浪, 而是生命的延续。我们的老屋可以坍塌, 宅基地也可以让乡亲们耕种, 只愿未来的乡亲们知道, 从这里走出去的子孙, 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繁衍生息, 茁壮成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 文章回忆了自家老屋的建成,叙写父母的辛劳付出和积劳成疾, 对父母离世之后自家老房子的日渐败落, 作者感到非常无奈。
B. 如作者一样远离家乡的游子, 就像蒲公英一样, 在新的地方繁衍生息, 将他乡当成故乡。
C. 作者回忆了“老背村” 的命运, 由此联想到我家老房子可能也会像“老背村” 一样, 渐渐坍塌, 以致消失。
D. “多年以后, 我家的房子必定也会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样, 坍塌, 然后由邻居们开垦那些房屋, 种上辣椒、茄子、 南瓜和玉米。”这句话写出了邻居们对别人坍塌房子的再次利用,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做法的不满。
E. 本文对“老背村”坍塌的墙基边的蒲公英进行了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老家的老房子败落的伤感以及对蒲公英的喜爱。
(2)文中交代“老背村”的命运, 有何深刻含义?(6分)
(3)蒲公英在文中有何含义和作用?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4)文章最后说“多少年之后, 他乡就是故乡, 而故乡就是他乡了”,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答案】
(1)答案:B C(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A给1分)
(2)文中写到“老背村”的消失,暗示着“我”的老家也可能像“老背村”一样,消失在岁月的河流中。“老背村”的村庄虽没了,但村里人的后代,或许就像“我”一样,如同蒲公英一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下一个『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