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八年级上册 北师大)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1-6单元)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扼守(è)憬悟(jǐng)羯鼓(jiè)东临碣石(jié)B.歃血(shà)缱绻(qiǎn)商贾(jiǎ)料料峭峭(qiào)C.惊蛰(zhé)逼仄(zè)逶迤(yí)影影绰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1-6单元)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扼守(è) 憬悟(jǐng)羯鼓(jiè)    东临碣石(jié)
B.歃血(shà)缱绻(qiǎn)商贾(jiǎ)   料料峭峭(qiào)
C.惊蛰(zhé)逼仄(zè) 逶迤(yí)    影影绰绰(chuò)
D.敕令(chì) 膂力(jí)摩挲(suó)    纵横捭阖(h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喑哑   颟顸   肆无忌惮    改弦易辙 
B.峰燧   甲胄   捉襟见肘    顾影自怜
C.寒赖   缥缈   运筹帷幄    魂牵梦萦
D.讪笑   溟濛   明眸善睐    怨天犹人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B.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秉烛达旦、闻鸡起舞,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 孩子犯了错,一定要当仁不让地对他批评教育,否则只会害了孩子。
D.优秀的人有极高的素养,甚至是虚怀若谷,他们都有一个能包容一切的胸怀
4.默写 (6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
②                          ,白雨跳珠乱入船。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                       。
④                            ,不破楼兰终不还。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⑥                          ,则不如无《书》。
5.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4分)
①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②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③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              。
(2)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_____        ,应改为_____      。
(3)第③句中,有一处语言结构不当,使语句不够顺畅,应改为:                       
                    。
6.名著阅读(2分)
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        ,二是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班里准备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
    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3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    “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
    (节选自茅盾《沦“人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 (栏目名称为4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
姜泓冰
 “五一”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是宅在家里看“宫斗”连续剧,还是赶在门票继续上涨之前去了某个热门景点去扎堆儿?
  每次长假、短假,总有许多人会选择出游。在“黄金周”缩水之后,每每也总有人精心计算,早早在网上发布攻略,怎样利用双休日和一点带薪休假,让假期延长,以便可以将游程安排得更远,欧美、东南亚、非洲,如今在每个中国的节假日里几乎满眼皆是令当地人笑逐颜开的中国观光客们。
  “行万里路”,对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以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渐渐成了现实,甚至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这固然意味着进步,值得激赏。但这一句话的另一半,“读万卷书”的现实反应,却着实令人忧虑。
  几天前的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有一项权威性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高达九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一般”,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九成国民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样的调查结果,相信不会是“自谦”,而是现实读书状况的真实反映。环顾我们周遭,甚至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在某些特殊时期,为了应对考试或工作之需而紧急“恶补”读书之外,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究竟有多少时间花在了阅读上?还有,有多久没有进书店买过一本书了?
  答案恐怕多少有些令人沮丧。原本遍布各大街区的“新华书店”已逐渐收缩远去,即使留下,也大多蜕变成了中小学生教辅书的专卖店;虽然中国国民手机消费世界领先,公共场所专注盯着手机方寸天地的人越来越多,但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除了教导“办公室政治”和人际权谋之外,既逃避现实,又缺乏基本历史常识,更多低俗、不健康内容,这样的网络阅读即便呈上升之势,也不能带来欣悦。
  “读书日”一时的热闹已成过去,国民的不读书、浅阅读仍在继续。当我们慨叹一些国民精神世界贫瘠苍白、缺少理性思考能力,身在价值多元、信息混杂的环境中很容易陷入偏激、盲从、冲动时,我们是否想到,它可能正是缺少了静心阅读的结果。
  在全社会重新倡扬读书风尚,尤其是重视低端大众性读物的内容质量,将全年都当成读书日而不是某一天,认真策划一些贴近大众的阅读活动,应该被放到关乎民族未来、关乎社会建设根本的高度上去认识和重视。一个民族的精神要由贫瘠入富足,一个社会要重建起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无疑都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路径。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这正是当务之急。
 没了书香与理性的时代,纵然可以凭着孤勇或幻想暂时“穿越”,终究也只能在现实功利念头里盘桓,行之不远。朋友,在忙着 “行万里路”之余,还请稍读几本书。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开头列举“五一”小长假的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说:“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穿越剧”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这句话中的“这种阅读取向”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联系文意,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相关链接】
材料一: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来源:Z&xx&k.Com]
 (新华网)
材料二:“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作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作斗争。”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指出:“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作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8分)
二月惊蛰抱蚕子
李彦荣
惊蛰之后不久,几声春雷如约而至,震醒了有些睡眼惺忪的春天,一场细雨过后,春,浓了起来,深了起来:树儿绿得更透更亮,花儿开得更多更艳,春风也更加温暖和煦。惊蛰里的雷声,又像是冬眠的虫儿定的闹钟,轰隆隆几声,便叫醒了蛰伏的虫儿,而同样被叫醒的,还有那沉睡的记忆。
民谚有“二月惊蛰抱蚕子”的说法,是说惊蛰开始,便可以准备孵化蚕卵了,而待到春风时节,树叶新绿渐成浓荫时,蚕儿刚好孵出。记忆中,每年惊蛰过后,村里的孩童总会弄到一些蚕种——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蚕子,小心翼翼地将其撕成碎片,装在巴掌大铁盒子里,再用棉花布片包起来,概念中认为孵化蚕子也是需要增加温度的——像母鸡孵小鸡需要保暖一样。而最令人惊喜的事情,莫过于某天清晨被大人唤醒后,说,蚕出来了。
于是也顾不得穿衣服,急忙钻出被窝去察看。但等接近铁盒时,却又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轻轻拿起铁盒,慢慢打开盒盖,只见盒子里,一团小如针尖,黑黝黝如蚂蚁的小东西在蠕动。那一刻,满怀激动却又屏息静气,生怕粗重的呼吸将这些小东西吹得不见了踪影。那端详的神情,那静穆的气氛,也许比叩拜神灵、拜祭祖先时还要圣洁得多。而大人早已弄来了榆树叶子,撒在铁盒中,只见它们已经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
是的,那时养蚕不都是喂桑叶的。在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棵桑树,而且树高攀摘艰难。即便如此,蚕的食材却从来不成问题,随处可见的榆钱树叶子可摘,满地蔓延的苜蓿新芽也可采。于是,养蚕的时节里,经常都会看到有小孩子拉低一枝榆树,挑拣鲜嫩的树叶摘,也能看见放学后的两三孩童蹲坐在苜蓿地里,掐采苜蓿芽儿。他们挑得仔细,采得认真,那种神情,那份耐心,俨然一个个最合格的劳动者。
可不正是这样?就像大人们尽心尽力地打理农事一样,孩子们全心全意地打理蚕事。
清晨起床,急匆匆洗漱完毕,来不及吃饭,便开始清理蚕粪、残叶,摘新叶喂蚕。晚饭饭桌上,会一边看着蚕儿咀嚼叶片,一边也有滋有味地嚼着饭。甚至于有些时候因为蚕的事而忘了看书,但相比逮蛐蛐斗蚂蚱的贪玩,父母对养蚕的事儿从不真正生恼,顶多笑骂几句。晚上睡觉前,还得再添点新叶,生怕饿着了蚕。养蚕的时间里,侍奉蚕儿几乎成为了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成了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待蚕儿大些的时候,铁盒子就光荣地退居二线,交由文具盒接班了。虽然这时可以光明正大地将其放在课桌上,但马总有失蹄时,终于有一天,被老师“人蚕并获”,“一盒端”掉了。结果心怀惴惴,念念不安,再无心思听讲。待到放学时,踌躇一阵,便硬着头皮去找老师讨要。令人心安的是,老师不仅没有将蚕丢掉,而且还新添了榆树叶子。也正因如此,对老师愈发恭敬起来。
小伙伴之间,也经常会聚起一堆儿,各自拿出自己的蚕,相互展示,品头论足。当然,可以用自己的两条小蚕换人家一条大的,关系好的兴许还会送你一两条。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那时候,农村物质还不富足,小孩子没有几人能有像样的玩具,养蚕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童年的生活。此外,要说还能从养蚕中得到什么的话,想来一定是蜕变与成长。蚕的一生,要蜕皮,要成蛹,还要化蛹成蛾。这对蚕来说是蜕变,而对孩童来说,应该是成长,是由粗野到细腻的升华,是由顽劣到温柔的纯化,小小的蚕儿,能让那个撵过狗,捕过鸟,逐过鸡,逮过青蛙的顽童,变得谨慎、温柔、细腻,变得充满爱心和仁慈。
甚而在今天想来,那一种生命之于另一生命的问候和启发,远是冷硬的工业玩具无法替代的,因为它能让你叩开天堂之门,沐浴到上帝的光芒。
12.文章围绕“小小的蚕儿”,写了哪些童年往事?(4分)
                                                                                     
                                                                               
13第①节描绘春天景物,有何作用?(2分)
                                                                           
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6分)
(1)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15. 第③节通过对孩子察看蚕子时             和             的描写,逼真地写出了孩子们对蚕的             。(3分)
16. 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l6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l7—20题。(12分)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覃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7、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2)摩玩之不已(     )
(3)姑俟异日观云尔(      )   (4)归而形诸梦(      )
1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的句子。(4分)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诘书若不相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①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②飞。
[注释] ①篱落:篱笆。   ②蛱(jiá)蝶:蝴蝶。 
21.诗中用梅子黄、      、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2分)
22.诗歌中侧面烘托是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2分)
                                                                               
                                                                               
四、作文(50分)
23.请以“成长路上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字数在600以上;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8分)
1. C (2分)
2. A (2分)
3.B (2分)
4.默写。(6分)
①思而不学则殆②黑云翻墨未遮山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黄沙百战穿金甲⑤千树万树梨花开⑥尽信《书》
5.(1)把“不仅”改为“不管”(无论、不论)(1分)(2)一气呵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或其他)。(1分)(3)没有巨浪可以吞没你(2分)
6. 百草园    无常     收集图书  苗绣像  《二十四孝图  》山海经 》(答对四空得2分)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1)如: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分)
(2)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第三则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
    (答出“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得1分,说明理由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3分)
(3)示例:书海泛舟 、文苑撷英等(2分)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12分)
8.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合乎文章内容即可) (3分)
9.作者用这个事例,具体说明“行万里路”已经渐渐成了现实,继而引出了作者的忧虑——“读万卷书”的现实反应,着实令人忧虑,切入本文论题,自然真实,引发读者的思考。(3分)  
10.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浅阅读)。(3分)
11.阅读有利于个人的精神成长,更有利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的培养和一个社会重建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然而中国的国民阅读现实,令人忧虑,培养中国的国民阅读,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正是当务之急。(2分)
   (二) (18分)
12.①把蚕子装进铁盒,用棉花布片包起来;②为蚕准备榆钱树叶子和苜蓿新芽;③一天到晚全心全意打理蚕;④在课堂上偷看铁盒里的蚕;⑤伙伴们交换蚕培养了友谊(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13.展现了一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引出下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14.(1)这几个叠词(1分)写出了孩子们动作的轻柔,(1分)集中表现了孩子们对蚕儿时时刻刻的惦念与喜爱。(1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之间友情的美好,(1分)表现了小小蚕儿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甜蜜的生活感受。(1分)  
15.动作和神情的描写,逼真地写出了孩子们对蚕的呵护与喜爱。
16.在作者看来,儿时养蚕的游戏,极大的丰富了童年生活,是孩子成长蜕变的过程,让孩子由粗野、顽劣变得细腻温柔,充满了爱心和仁慈。(2分)作者认为儿时养蚕这类的游戏远比“冷硬的工业玩具”更能培养孩子关爱生命的意识,让人得到精神的滋养。(1分)
【古诗文阅读】(l6分)
 (三) (12分)
17、借;停止;等待;之于(2分)
18、(1)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2)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4分)
19、书非借不能读也  劝黄生珍惜现在机会认真读书。(2分)
20、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享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4分)
(四)( 4分)
21. 杏子肥、麦花白(2分)
22.因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村中白天很少见到行人。“唯有蜻蜓蛱蝶飞”
衬托出了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2分)
四、作文(50分) (219.145.124.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北师大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卷)(苏教版)』  下一个『(苏教版)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礼泉县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