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练习(七年级上册 长春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课后巩固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自从逃学成习惯后,我除了想方设法逃学,什么也不再关心。有时天气坏一点,不便出城上山里去玩,逃了学没有什么去处,我就一个人走到城外庙里去。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空地广阔,因此均为小手工业工人所利用。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
试题预览
课后巩固
剖析精彩文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自从逃学成习惯后,我除了想方设法逃学,什么也不再关心。
    有时天气坏一点,不便出城上山里去玩,逃了学没有什么去处,我就一个人走到城外庙里去。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空地广阔,因此均为小手工业工人所利用。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我就看他们做事。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甚至于相骂,我也看着,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如何结果。因为自己既逃学,走到的地方必不能有熟人,所到的必是较远的庙里。到了那里,既无一个熟人,因此什么事都只好用耳朵听,眼睛去看,直到看无可看听无可听时,我便应当设计打量我怎么回家去的方法了。
    来去学校我得拿一个书篮。内中有十多本破书,由《包句杂志》、《幼学琼林》到《论语》、《诗经》、《尚书》,通常得背诵,分量相当沉重。逃学时还把书篮挂到手肘上,这就未免太蠢了一点。凡这么办的可以说是不聪明的孩子。许多这种小孩子,因为逃学到各处去,人家一见就认得出,上年纪一点的人见到时就会说:“逃学的,赶快跑回家挨打去,不要在这里玩。”若无书篮可不必受这种教训。因此我们就想出了一个方法,把书篮寄存到一个土地庙里去。那地方无一个人看管,但谁也用不着担心他的书篮。小孩子对于土地神全不缺少必需的敬畏,都信托这木偶,把书篮好好地藏到神座龛子里去,常常同时有五个或八个,到时却各人把各人的拿走,谁也不会乱动旁人的东西。我把 书篮放到那地方去,次数是不能记忆了的,照我想来,次数最多的必定是我。
    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一顿打。在学校 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有时又常常罚跪至一根香时间。我一面被处罚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记着各种事情,想像恰如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由于最容易神往到种种屋外东西上去,反而常把处罚的痛苦忘掉,处罚的时间忘掉,直到被唤起以后为止,我就从不曾在被处罚中感觉过小小冤屈。那不是冤屈。我应感谢那种处罚,使我无法同自然接近时,给我一个练习想像的机会。
    家中对这件事自然照例不大明白情形,以为只是教师方面太宽的过失,因此又为我换一个教师。我当然不能在这些变动上有什么异 议。这事对我说来,我倒又得感谢我的家中。因为先前那个学校比较近些,虽常常绕道上学,终不是个办法,且因绕道过远,把时间耽误太久时,无可托词。现在的学校可真很远很远了,不必包绕偏街,我便应当经过许多有趣味的地方了。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做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 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地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端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地摇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我还必须经过一个豆粉作坊,远远的就可听到骡子推磨隆隆的声音,屋顶棚架上晾满白粉条。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每天上学时,我照例手肘上挂了那个竹书篮,里面放十多本破书。在家中虽不敢不穿鞋,可是一出了大门,即刻就把鞋脱下拿到手上,赤脚向学校走去。不管如何,时间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我总得绕一节路玩玩。若从西城走去,在那边就可看到牢狱,大清早若干犯人从那方面带了脚镣从牢中出来,派过衙门去挖土。若从杀人处走过,昨天杀的人还没有收尸,一定已被野狗把尸首咋碎或拖到小溪中去了,就走过去看看那个糜碎了的尸体,或拾起一块小小石头,在那个污秽的头颅上敲打一下,或用一木棍去戳戳,看看会动不动。若还有野狗在那里争夺,就预先拾了许多石头放在书篮里,随手一一向野狗抛掷,不再过去,只远远地看看,就走开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竹簟(  )      (2)龛子(  )      (3)作坊(  )      (4)鳜鱼(  )
(5)一隅(  )
答案:(1)diàn  (2)kān  (3)zuō  (4)guì  (5)yú
2.节选文字主要是写自己小时候逃学时的见闻,但从字里行间却看不出得到教训的意味,倒是有许多自豪感,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课文题目叫“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这里的“小书”指课本,“大书”就是大自然、大社会。这里写的是自己在逃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本真与快乐,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所以有一种自豪感。
3.文中有一节对“杀人处”的描写,你阅读时是怎样一种感觉?从中可以看出幼年沈从文是怎样的心理?当时社会是怎样的一种形态?
参考答案:作品中出现的关于杀人的描写不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在这篇文章,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小孩子的好奇。同时,透过这些描绘,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
4.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从结构上来说,起承上启下作用。一方面是总结逃学的收获,一方面又引出下面的描写,写出逃学的快乐。
综合拓展提升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祖脉的意义
           周 涛
    新中国五十年,大西北五千岁。
    说来惭愧,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却从未来朝觐过人文初祖的民族圣地 ——黄帝陵。总是戏称自己是“半个胡儿”,其实哪里是呢? 纯种的山西汉人之后裔才是绝不掺假的。我承认,每个民族都有为自己的种族自豪的权利,但我更为自己的种姓自豪。我还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其优秀的文明品格和多种长处,但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长达百年的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与勇气。
    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精神和韧性生命。我们并不贬低别人,但我们不朽。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确是不朽的——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文明的创造者已经湮灭了,惟有中国仍然硕果仅存。她不仅没有湮灭,而且奇迹般地抗拒了衰朽的大势,并且重新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光彩!
    这一切,都深远地系结在 黄帝陵之根脉上,都来自她无尽的传递、强韧的生息、永恒的祝福与保佑。
    只有到了大西北的华夏源脉、两河源头,才会思考并忽然领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白种人眼珠是蓝的?头发是金黄的?那是欧洲诸岛周围的海水映蓝的,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染黄的;为什么黑人的皮肤那么黝黑、肌腱那么浑圆?那是赤道非洲的阳光和草原造就的。同样,我们的黑发乌睛和黄壤般的皮肤,也是大西北的土地和黄河这些染色体赐予的啊!——所以连我们的祖先也叫“黄帝”。
    黄种人,你有秋天的颜色,成熟麦田的颜色和黄金的颜色,你无须骄傲,也不必自卑,你肤色是和谐的,因为它是和自然一致的。那种贬低别的人种而自命高贵的种群是浅薄的、幼稚的、褊狭的。实际上,这一套在今天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鄙弃。
    黄土高原正是我们肤色的发祥地,它是矗立在地球上的一座高地,一座充溢着举世闻名、至今令人感到神秘的古老文化的圣地,也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的源头、自尊的基底、疼痛和奋发的动力源头。
    祖脉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值得注意,这似乎含有某种神秘的启示。近百年来中国积弱,在世界文明格局中落伍。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一群逃到西安避难;日军攻陷南京,却 始终未能攻破潼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张、杨于“双十二”兵谏西安城,促蒋联合抗日,陕北又奇迹般地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
    这些无不与祖脉源地的凝聚力、号召力有关。是它,护佑着、福临着我们,在危难时刻发出无声的召唤,唤醒我们潜藏在血脉中的良知和尊严,让我们一跃而起!
    就在离祖脉不远的地方,产生了辉耀世界的盛唐文明。在西安的历史博物馆里,当人们得知如今的西安市占地规模只相当于唐代西安城的六分之一时,人们惊奇得难以想象。待到看见兵马俑的陈列时,才能略微窥到盛唐宏伟气象之豹尾。
    惜乎,全豹已不复能见矣!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产生二十世纪人优越的错觉,不要轻视、小看了伟大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如果我们始终记住自己是这种文明创造者的子孙,就会永远从中汲取力量、尊严、智慧和活力。
    这让我想起了郭沫若,他的那部题为《凤凰涅槃》的天才绝唱,既可作为百年羞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世纪的预言。诗前小序云:“天方国古有神乌名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荚异常,不再死。”然后唱道:“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浑雄,我们悠久。一切的一,悠久。一的一切,悠久。”
    “你们已经涅槃了,所以你们不再死。”在祖脉的源头,我听见黄帝陵如是说。
5.文章开头,作者说“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长达百年的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与勇气”,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1)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硕果仅存。(2)中华文明抗拒了衰朽的大势,现正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光彩。
6.文章最后写到“辉耀世界的盛唐文明”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通过今昔对比,告诫当代人不要产生优越的错觉,不要轻视、小看了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意思对即可。)
7.文章的标题是“祖脉的意义”,联系全文,说说祖脉有哪些意义。
参考答案:(1)中华文明的昌盛来自祖脉无尽的传递、强韧的生息,永恒的祝福保佑。(2)祖脉是中国人民永远为之骄傲的源头、自尊的基底、疼痛和奋发的动力源头。(3)祖脉富有凝聚力、号召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走进徽州
          程自信
    徽州山水秀丽,以拥有黄山、齐云山、新安江等景区而著称。到过徽州的人,往往喜欢用李白“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的语 句来形容徽州的如画风景。李白和徽州山水有着不解的情缘。歙县城南练江畔的“碎月滩”、黄山圣泉峰下的“醉石”,传说中均系诗仙李白游历过的处所。千余年来,徽州人景仰、讴歌着诗仙李白,并在太平桥下为之建立了太白楼。不胫而走的关于李白的传说,又为徽州山水注入了灵性与更为深厚隽永的韵味。
    徽州(前称新安郡、歙州)原辖歙、黟、休宁、绩溪、祁门及已划入江西的婺源六县。它是鼎盛于明代中叶至清代乾嘉时期,曾称雄于全国的著名商帮——徽商——的故乡。
    素具儒商特点的徽州商人,极为重视宗法血缘关系、传统文化、教育事业,将他们辛勤赚得的钱财,大都送返家乡,精心营造出了众多的祠庙、牌坊、书院、亭阁,或用以兴修水利、建桥铺路。如今,呈现在游人面前的黟县西递与宏村古民居、绩溪龙川胡氏族宗祠、歙县的许国石坊及城郊的紫阳书院与棠樾村的牌坊群等建筑,或历经沧桑而仍显恢宏壮丽,或有所残缺而益加古朴雅致,附丽于其上的“三雕”艺术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这些不仅昭示着古代匠人技艺的高超,也在以“形象”诉说着徽商昔日的辉煌、徽州先民对艺术美的不懈追求。
    如果往歙县城南紫阳山麓访古寻幽,很自然地会想及朱熹的父亲朱松年轻时曾在此刻苦攻读,也会联想到朱熹这位故里在徽州的大儒,常于文末署“新安朱熹”“紫阳朱熹”的落款的故事,显示了他浓郁的故里情怀。 朱熹不仅以“理学”,而且也以文学名世。眺望山下澄澈的练江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会立即浮现于我们的脑海中。朱熹的《诗集 传》,不仅为历代学人所重视,而且至今也还是读者打开《诗经》这座文学宝库门锁的一把钥匙。
    歙县城内建有陶行知纪念馆,身临其境,缅怀伟人,可以进一步体悟到这位人民教育家爱国忧民情怀、尊师重教理念及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品质。歙县城墙外的小花圃中立有乡贤刘和珍的雕像,伫立其前,从其眉宇间可以看到她流露出的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英勇献身的不屈精神,在心怀景仰的同时,也会联想到鲁迅先生为悼念、赞颂烈士而撰写的名文《记念刘和珍君》。
    由歙县北行,可以驱车去绩溪上庄参观胡适故居。在这幢普通的徽派民宅中,通过参观听讲,我们可以知晓慈母的关爱和严教、从小立定志向,是后来胡适之所以成才的关键。穿着布鞋唐装的少年胡适从上庄起步,走出徽州,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终于成了举世公认的学者。他的诗文名篇,为一代代学子所传诵;他所倡导的“徽骆驼”精神,正在众多后人身上得到弘扬。
    农闲季节,在千年古村落的戏台上,历史悠久而别具特色的徽剧还在上演。博物馆与纪念馆中,珍藏有许多新安画派的绘画书法佳作,等待真知音去欣赏。还有齐云山的摩崖石刻、太白楼畔的新安碑园、文人钟情于徽墨歙砚的逸事、新安江上的渔歌、通往域外的徽商古道、尘封数百年而现身于现代的徽州文书——行走在徽州的土地上,时时能感受到徽州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与它的博大精深。深入徽州街市村镇,更能看到今日处处欣欣向荣的景象。瞧,一条在建的、建 成后两小时就能到达杭州的徽杭高速公路,正在向前延伸。
8.全文写出了徽州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参考答案:文章从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写起,直至现代学者胡适,表明徽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列举的古今文化名人和徽商的例子,说明徽州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文章开头写李白的传说,与徽州的景色紧密相连,写出了徽州的山水秀丽。
9.为什么说有关李白的传说“为徽州山水注入了灵性与更为深厚隽永的韵味”?
参考答案:山水本无灵性,但因为徽州的山水多与李白的传说相关,人们看到徽州的山水就会联想到李白的传说,体会到李白的品性,山水就有了灵性;而李白的传说中又少不了李白那充满才气、满含意蕴的诗篇。
10.文章结尾一段既写了徽州的文化古迹,也写到了徽州今日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参考答案:(1)呼应前文,进一步突出徽州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2)说明古老的徽州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正创造着崭新的历史,焕发出新的生命,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语言表达及应用
11.根据下面所提供的信息,按后面所设情景写一段话。
    班主任甄老师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关心,但脾气比较急躁。
(1)请用一句话委婉地向甄老师表达你的意见。
(2)同学们对甄老师有些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他们。
参考答案:(1)甄老师,您对我们十分负责,非常关心,我们非常感激您,如果您脾气再温和一点,那就更好了。(考虑接受者心理,先褒扬后委婉提出意见。)
(2)同学们,甄老师虽然脾气急躁一点,但他的用心是好的,是为我们负责,希望大家理解老师。(目的是让接受者平抑情绪,先指出对象的优点并申之以大义。)
12.下面是某酒店的提示语,请你补充完整,并分析其妙处所在。
你对我们的服务要是感到不满意,请告诉我们的经理;
你对我们的服务要是感到满意,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请告 诉你的朋友 第一句亲切友善,并不只是生硬地说,对酒店的服务不满意,请到经理处投诉;第二句含蓄委婉,言下意为如果对酒店的服务感到满意,请你为酒店多作宣传。
13.阅读下面两首 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是否相同呢?请简要分析。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不相同。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的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
(2)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60.180.5.15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长春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长春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黄河颂》习题』  下一个『长春版七上《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