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浣纱初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绍兴市浣纱初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绍兴市浣纱初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人:方丽华、吴叶审核人:陈美良一、书写(5分)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正确、工整和美观。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1、阅读下列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霜降后的山坡上,那些落叶的乔木和灌木,便开始zào(▲)
试题预览
绍兴市浣纱初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方丽华、吴叶    审核人:陈美良
一、书写(5分)
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正确、工整和美观。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列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霜降后的山坡上,那些落叶的乔木和灌木,便开始zào(  ▲  )动不安起来,无处不在的寒风,打乱了它们的阵脚,我看见千树万树的枫香们,张huáng(  ▲ )失措地把经营了一春一夏积累的财富,纷纷交给大地去藏nì( ▲ )。一座堆绿簪红的山,仿佛转瞬间就空了。而隐藏在山中的石头与寺庙,正从簌簌的落叶中一点点裸露出来。昔日朦胧的钟磬声,也越发显得清越和悠远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雅致的庭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经过几百年的踩踏,砖面已经损耗了许多。
B、助人是一种美德,不要因为自己身份的卑劣就不让我们的心灵闪烁友善的光芒。
C、艺术家不仅要能创作优秀的作品,还需要具备恃才放旷的个性,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D、积累知识、研究学问都要不断地求索,执着地追寻,最终才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三年来,我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以平均每年递增16%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由于游泳技术的普及,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C、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约65000条,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
D、为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市民们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把街道打扫得干净整齐。
4、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今夜偏知春气暖,          ▲             。
(2)          ▲              ,背灼炎天光。
(3)             ▲           ,欲语泪先流。
(4)了却君王天下事,          ▲            。
(5)        ▲                ,人迹板桥霜。
(6)            ▲            ,坐断东南战未休。
(7)           ▲          ,以光先帝遗德,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使它们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请用序号排列)(3分)
①在支流较多的中下游地区,有色金属分布较集中。
②这是因为长江在流经三峡时带入了大量的碳酸盐,江水呈弱碱性,而较多支流的水呈弱酸性。
③大江大河往往有一种特殊的自净能力,我国的长江也是如此。
④它们相通后,经中和反应,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沉淀在入江口的三角洲,保证了长江不受或少受污染。
⑤长江的不少支流发生过金属污染事件,但长江干流及一些湖泊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
                                     ▲                                          
6、名著阅读(6分)
      甲  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遭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   乙  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的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   乙  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   乙  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  甲   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   乙  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请判断文中甲是       ▲         ,乙是        ▲        。
(2)结合名著,请再写出甲、乙事件各一例。
甲:             ▲                     乙:               ▲                  (3)该作品中人物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甲、乙的结局是被朝廷赐死,请举一例不同于甲、乙结局的人物。
    人物:      ▲      ,结局:                  ▲                          
7、语言运用(6分)
正在读初三的小黃对门将要搬来的是父亲的一个年轻同事李明。接连十来天,李明装修房子弄出的噪音都响到晚上12点后,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等也堆放在本就不宽的楼道里,不仅气味难闻,连走路都难。
小黃想要婉转地告诉李明施工太晚,装修材料也别堆在楼道里,见到李明,他会怎么说呢?请写出来(50字左右)
                                   ▲                                 
三、古诗文阅读(12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皆指目陈胜  (    ▲   )         (2)故不错意也    (     ▲     )     
(3)长跪而谢之 (    ▲     )         (4)由是先主遂诣亮   (     ▲     )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6)先帝不以臣卑鄙(     ▲     )       
9、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4分)
三日寻李九庄 (唐)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1)“永和三日荡轻舟”,一个“荡”字,表达出诗人泛舟河上时怎样的心情?(3分)
                             ▲                                   (2)“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致吗?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                                                
四、现代文阅读(41分)
(一)调理自己(13分)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要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调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调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作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是要在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10、《调理自己》的写作思路是首先提出本文的观点;接着运用    ▲     (论证方法)阐述              ▲                    的分论点,然后强调调理自己需要注意心思和心情两面,对心情不能有    ▲    和    ▲    两点;最后再次强调论点,归结全文。(4分)
11、读完《调理自己》一文,我们对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可概括为:(3分)               
                                 ▲                                            
12、文章结尾段“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中,“这”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3分)
                                 ▲                                            
13、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   )(3分)
 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回答相关题目(28分)
【甲】文赤壁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作者朱增泉,文章略有改动)
【乙】苏轼治西湖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①常平米,多作饘②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③,自唐及钱氏,岁辄浚④治。
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⑤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⑥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①粜(tiào):卖粮食。②饘(zhān):稠。③葑(fēng):古指芜菁。④浚(jùn):疏浚⑤堰:堤坝⑥芟(shān)删除杂草。
1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民足于水  (    ▲    )         ②为民大患    (     ▲     )
③活者甚众:(    ▲   )          ④杭人名为“苏公堤” (   ▲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 (4分)
A.民以殷富               夫不能以游堕事      
B.植芙蓉、杨柳其上       其喜洋洋者矣
C.以余力复完六井         余之游将自此始 
D.为民大患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16、给下面句子断句,用“/”断三处。(3分)
宋  兴  废  之  葑  积  为  田  水  无  几  矣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                                                   
18、结合【甲】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
(1)【甲】文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2分)
                          ▲                                               
(2)【甲】文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                                              
19、【甲】文被贬黄州是苏轼仕途第一次受挫,而苏轼任杭州太守亦是他被贬之际,但他治水功绩仍卓著,请结合【乙】文,谈谈你对甲文第6自然段“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句话中“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                                              
20、读完甲乙两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80字左右。(6分)
                               ▲                                 
五、附加题(5分)
1、在文学作品中,“社稷”常指代国家,“鸿雁”可作书信的代称,“桑梓”常指代  ▲       
2、古人称呼自己往往用谦称,例如:古人为表示自己是个没有才能的人,常用   ▲  来表示谦卑的自称。
3、我国古代采用一日十二时的计时法,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隅中”:地支命名为“巳时”,即指北京时间:       ▲         
4、我国隋唐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取得“入学”资格的生员,要参加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叫   ▲  ,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每一名叫状元,三次考中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5、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   ▲   ”
六、写作(60分)     
2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偶像崇拜现象自古有之,而自从近些年引进“fans”的英文趣译“粉丝”之后,偶像崇拜愈演愈烈。从影视界到娱乐界,从体育界到文艺界,从时尚界到读书界,“粉丝”群体层出不穷。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2016年4月12日发出了第一条中文微博,引发轰动,仅几个小时就“吸粉”90万。粉丝现象已成为当下文化领域引人注目的新动向。
请以“粉丝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答题卷
一、书写(5分)
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正确、工整和美观。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1. (3分)          、          、           
2. (3分)(       )
3. (3分)(       )
4.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                           。(2)                           。
(3)                           。(4)                           。
(5)                           。(6)                           。
(7)                           。                              。
5. (3分)                           
6. (6分)(1)甲是                ,乙是                。
(2)甲:                                  乙:                                
(3) 人物:            ,结局:                                                  
7. (6分)



三、古诗文(12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目 (         )  (2)错 (         )   (3)谢 (          )       
(4)诣 (          )   (5)遗(         )     (6)卑鄙(                 )  
9.(1)(3分)                                            
(2)(3分)                                                                
                                                                           
                                                                           
四、现代文阅读(41分)
(一)(13分)
10. (4分)           ;                                 ;       、        
11. (3分)                                                                  
12. (3分)                                                                  
                                                                            
13. (3分)(       )
(二)(28分)
14. (4分)①民足于水(           )       ②为民大患(           )
③活者甚众:(             )      ④杭人名为“苏公堤” (          )
15.(4分)(       )(       )
16、(3分)  宋  兴  废  之  葑  积  为  田  水  无  几  矣
17、(3分)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18、(4分)
(1)                                                                      
(2)                                                                            
19、(4分)“主观情绪”的具体含义:                                                                            
                                                                            
“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                                                                            
                                                                            
20、(6分)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





五、21.附加题(5分)
1、             2、            3、            4、            5、          
六、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躁  皇  匿  
2、D     3、C  
4、略 
5、③①⑤②④ 
6、(1)宋江 李逵 
(2)宋江: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浔阳楼题反诗,征讨方腊;李逵:为母杀四虎,斗浪里白条,大闹元宵节,大闹忠义堂 
(3)武松:出家当和尚,无疾;鲁智深:抓获方腊后圆寂;林冲:打败方腊后,中风,半年后病故等
7、答题时要注意几个要素:发言人身份(初三学生)、接受对象(父亲的年轻同事)、形式(面谈)、目的(施工别太晚,装修材料别堆在楼道)、要求(婉转)
三、8、略  
9、(1)惬意、悠闲、欢快(意思对即可) 
(2)不是诗人所见景致,而是诗人舟行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诗人并没有到过李九庄,只是听朋友说过,他家住溪水岸边,那里有一片桃林,沿着一条清溪直通到家门前。这从题目中的一个“寻”字可以读到。(答到“寻”字,意思对即可)
四、(一)10、 举例     对外界我们尚需调理,对自己就更需调理了。  懈  乱
11、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试题解析】这篇文章共有六段,第一段提出问题:要调理自己的心理。第二段写为什么要调理。第三、四段写调理要注意的心思和心情两个方面。第五段写调理需要精神。第六段强调调理是大事。可见,文章是围绕“心理的调理”展开分析论述的。
12、【试题解析】原文是最后一段“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这句话,这个地方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
13、C 
(二)14、①.充足   ②.祸患   ③.使……活  ④.称   
15、A、D(4分,各2分)
16、宋 兴| 废 之| 葑 积 为 田| 水 无 几 矣
17、又造了堤坝和水闸,以此调节蓄水和泄洪,让钱塘江里的潮水不再进入市区。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1)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述转向了历史抒写。
19、主观情绪:从乙文可以感受到苏轼即使在仕途受挫,也不会迁怒于他人他事,而是仍然克己尽职尽责,善于统筹安排,关心民生,为官受百姓爱戴,他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却有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20、参考答案示例:苏东坡,文坛的领袖,词坛的宗师,书法的大家,以散文、诗词、书法,名动天下。他的散文文笔优美、意境优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开豪放一派先河,大江东去,东坡永存;他的书法独成一家,妙绝天下。虽然他的仕途坎坷,但造就了他坚强的品性,乐观的精神,用他那支永不屈服的笔,为文人抒写了一个高大无畏的形象。美哉,东坡;壮哉,东坡;你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东坡。(历史知识以及文章《文赤壁》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重点要有认识,有评价。)
五、21. 附加题1、家乡 2、不才或不佞 3、9时至11时 4、解元 5、妣
六、写作略。

【附乙文翻译】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到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
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湖水混浊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百姓的大患。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 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闸,控制湖水的储蓄与宣泄,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处。 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台州市书生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