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跟踪突破9:说明文阅读(方法与语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7年中考跟踪突破9:说明文阅读(方法与语言)(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考点跟踪突破9 说明文阅读(方法与语言)一、(2016•河南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导学号:76392035)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
试题预览
考点跟踪突破9 说明文阅读(方法与语言)

一、(2016•河南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导学号:76392035)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②研制出一种微型植入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打比方,作比较。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
3.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逻辑顺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
二、(2017•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导学号:76392036)
秦 腔
①秦腔的起源,众说不一,主要有“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的说法,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②明万历年间抄本《钵中莲》传奇抄本中,第十四出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是关于秦腔声腔的最早记载。该剧是江南无名氏之作,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江南等其他地方。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据此知,秦腔在明中叶应当已形成。另据调查,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曾驰名甘陕一带。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衍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即今通常所称的秦腔。
③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康熙四十四年(1705)前后出现的张鼎望《秦腔论》,乾隆年间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吴长元《燕兰小谱》、周元鼎《影戏论》,都是较有影响的论述秦腔著作。乾隆、嘉庆年间,秦腔演员魏长生曾三次到北京演出,使京腔六大班几无人过问,不少昆曲、京腔艺人改习秦腔。此后半个多世纪,秦腔几乎一直是北京舞台上的一个重要戏曲剧种,同时也是流行全国许多地区的剧种。就清代有关史料统计:当时除山海关以外的东北三省尚未有秦腔的足迹外,其他各省都有流行。在流行过程中,与其他戏曲形式和民间艺术结合,逐渐递变形成各地多种多样的梆子声腔剧种,秦腔在各地流行的地位遂被代替而渐趋缩小。至清末,又变成流行于西北一带的地方剧种。
④1912年,在西安成立了以移风易俗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对秦腔剧目、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导演、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革新,并大量编演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目。1924年鲁迅在西安曾五次观看易俗社的演出,给予好评,并亲笔题赠“古调独弹”的匾额,又以讲课酬金捐赠,支持易俗社的秦腔改革。
⑤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秦腔艺术工作者,为戏曲表现革命的现实生活,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1938年7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紧密配合革命斗争,创作排演了大批新秦腔剧目如《血泪仇》等。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还特此授予马健翎“人民艺术家”称号,民众剧团获得了“特等模范”的奖旗。
⑥建国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秦腔得到了新的发展。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陆续在县级以上建立了专业秦腔剧团,至80年代初,共达三百多个,其省属剧团有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剧团、甘肃省秦腔团、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青海省秦剧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猛进剧团。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秦腔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形成与分化、繁盛时期广为传播、革新与探索、建国后的新发展。
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照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据此知,秦腔在明中叶应当已形成。(请分析“应当”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应当”表推测,在文中的意思即秦腔在明中叶形成只是据前文的一种推测,并不确定。
(2)秦腔演员魏长生曾三次到北京演出,使京腔六大班几无人过问,不少昆曲、京腔艺人改习秦腔。(这个句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秦腔当时在北京的受欢迎程度,说明了秦腔繁盛一时的特点。
3.阅读第④~⑤段,结合现实,说说秦腔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
必要性:现实是很多年轻人对于秦腔很陌生,不感兴趣,秦腔的人才后继无人;方向:创作的曲目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多创作一些反映当代生活的作品。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C )
A.秦腔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可以称作是中国戏曲的鼻祖。
B.秦腔在极盛时期,流传至除东北三省以外的广大地区。
C.清代嘉庆以后,秦腔一直是北京舞台上一个重要戏曲剧种。
D.清末,秦腔在各地的主流地位逐渐丧失是因为各地逐渐有了自己的剧种。
三、(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导学号:76392037)
合阳踅面
①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汉族风味小吃。有的人写成“旋面”,是因为“旋”字在合阳方言里念“踅”。【A】“踅”字是个冷僻字,清代合阳有人编了一本《土音杂字》,出于好心,找了一个古音又读“xué”的“页”字来为“踅”字注音。但知道这个古音的人实在太少了,结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读“yè”,而没有人读“踅xué”,外地人到合阳更是按字读音,这样一来,便把“踅面”弄成“页面”了,实在是一大误会。有的人写成“页面”,这是误读。
②踅面用荞面做成,分为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
③卖踅面的人讲究自己动手,把荞麦拣净淘好,磨成细面。
④和面时要用能装四五十斤的大瓷盆,在面粉里添上水,用一根粗木棒顺同一方向搅拌,这是关键的一环,必须稀稠得当,搅拌均匀。面糊和得好,摊出的面更好。
⑤摊面用的是特制的铁鏊,重达40余斤,直径二尺多。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鏊中心,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划开摊平,据说“踅面”即由此得名。
⑥稍顷,待一面受火变硬翻过来烘烤另一面,烙到七八成熟,叠在一起,折成四折,用刀切成细丝,讲究切成的宽窄和面饼薄厚一样,四棱见线,才显功夫。切好的面码在木箱里备用。
⑦下面时把水烧开,再放少许盐,以防面入锅中变粘。抓一把切好的面投入锅中,用筷子顺锅一搅,便可捞起。外地人见状总怀疑这面是否变熟,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在鏊上已烙至七八成,再在沸汤中一烫,便完全熟了。或干捞,或带汤,悉听尊便,顺手再用笊篱捞一些鱼儿粉,然后调上大油(白油)、大油辣椒(红油)、清油辣椒、盐、醋,蘸一点花椒面,撒一捏葱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了。【B】外地人一是嫌荞面看起来黑,其貌不扬;二是怕不熟;三是对红油辣椒望而生畏,但若吃上一碗,便觉味美可口,咬到嘴里筋,吃到肚里香,方知合阳人为什么对踅面感情极深。合阳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喜食踅面,上会赶集,少不了两碗踅面,一个个吃得满嘴红油,即使是穿着入时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丝毫不觉难为情,反而却觉得这才吃出味儿来了。逢到过春节,许多家都是专门定做几十斤,准备好红油辣椒,以便招待亲朋好友;碰到接待外地来客,踅面更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⑧在合阳各地都可以吃到踅面,【C】坊镇踅面被称为正宗,高手辈出,每逢集日,数十家踅面各呈其彩,近半个世纪来则田振江的踅面最为出名。
1.第②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总说踅面制作工序,引起下文。
2.下面这个句子是从选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 B )
吃踅面时大油必不可少,荞面调上大油,才软和好吃。
3.第⑤段“摊面用的是特制的铁鏊,重达40余斤,直径二尺多”一句中的“余、多”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用约数表示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C )
A.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是接待外地来客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所有的外地人都喜欢吃。
B.下踅面时放盐是为了入味,要长时间煮,完全煮熟时再捞出,吃法多样,或干捞,或带汤,悉听尊便。
C.踅面的得名,据说与摊面时使用的半月形的木踅子有关。
D.在合阳各地方都可以吃到踅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高下之分。 (60.180.3.15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7年中考考点跟踪突破8:说明文阅读(顺序与结构)』  下一个『2017年中考考点跟踪突破10: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