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以“指”为信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中国是世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数:150分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指”为信
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实用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泥印了。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在送出书文时,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压印章指印。
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订立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公园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需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捺印。如果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画供等,均有以指印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下来。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休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遍,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那是民国25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订婚证书》及《婚约》。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还要知见人、代笔人等都要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他们还在订婚书上捺按了指纹或手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结构和特性之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
B.中国最古老的指印泥印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也因此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
 C.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属于同一人。
 D.按压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时,于是人们在捆束竹简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
B.西汉初期,在竹简上“画指”可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
C.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人订立契约须双方指纹像符木相偶一样印在两纸骑缝处。
D.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采用捺指纹或压手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纹的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
B.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了2000多年。
C.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压指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不应忘记的教育家
①提起南开大学的创始人,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张伯苓、严修,然而当年与张、严二人一起创办南开大学的人还有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范源濂。
②作为南开大学的创始人、校董事会的董事长,范源濂对南开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在清末范源濂就与南开校父严修私交甚笃,两人同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都积极倡导教育救国。1918年春,范源濂与严修等人率团赴美考察。此行更主要目的:是与先期抵美的张伯苓会合,共同考察与研究美国各州的教育情况,特别是考察美国私立大学的组织与发展情况,为南开学校筹办大学部做准备。这年冬天,范源濂、张伯苓和严修结束考察同船归国,胸怀教育救国大志的他们在船上便具体商谈了筹办私立南开大学的成立事宜。 
   ③ 归国后,他们又成立了大学筹备委员会,紧锣密鼓地“议筹备大学事宜”,范源濂以其德高望重的地位当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在当时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教育得不到重视, 当时北京许多大学就因为拖欠教师薪水,许多学校面临关闭困境。作为私立的南开大学在其创建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的缺乏。范源濂一方面自愿认捐数万元,为南开大学的创建解了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他又千方百计地募捐筹款,1919年3月31日,范源濂与张伯苓合请梁燕孙、曹洞田商议此事,4月中旬,又赴北京募捐。不久,他又与张伯苓和教育部司长张继煦同赴太原,参观全国运动会,为私立南开大学募捐筹款。经过多次辛苦奔波,他们的努力终见成果。
④1919年5月,南开开始兴建大学校舍,拟订校章、规划系科和组织招生,9月录取了周恩来、马骏、张平群等96名学生。9月25日,举行大学开学典礼,私立南开大学正式诞生了。作为学校创办人,意气风发的范源濂在开学典礼上作了精彩的发言。私立南开大学实行董事会(校董会)下的校长负责制。范源濂与严修等人一起当选为学校董事会董事。
⑤1920年3月,南开大学组成新的董事会,范源濂继续当选为董事。1921年南开董事会改选,范源濂当选校董事会的董事长。作为南开大学董事会的董事、董事长,范源濂不仅要考虑学校的资金来源问题,还要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南开大学组织开展了多种学术讲演活动,这正与范源濂所认为的教育应该传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素养的思想相符合。他主张“训练”学生,要课上课外同时进行。而南开大学主张学术自由,各种学术演讲不受任何限制,这客观上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各种学术观点的交流和学校学术研究的开展。
⑥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范源濂多次为南开师生做精彩的演讲。如1923年10月,南开大学举行校庆纪念大会,范源濂作了题为《第一次大战后的欧美教育及其特点》的演讲,介绍了欧美各国教育发展的情况和特点。由于他学识渊博,有数度游历欧美各国的经历,以及自身丰富的兴办教育的经验和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因而他的演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南开周刊》描述“范先生甫自海外归来,所见极多,演说辞极有意义!”
  ⑦1927年12月23日,范源濂在天津不幸逝世,享年52岁。噩耗传来整个南开为之惋惜,张伯苓在南开大学秀山堂为他举行追悼会,并亲自致悼词,沉痛悼念这位学校创始人。作为南开大学的创始人,范源濂这位为南开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南开人不应将其遗忘。
相关链接:
① 1916年9月1日,身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收到中国驻法使馆转来的电报。电报是时任民国政府教育部长的范源濂发来的;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由此,蔡元培最辉煌的时期到来,并且因为他对大学教育体系的创立,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教育史。
② 1924年,首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范源濂始终为我国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他曾书勉同人:”国运如此,如能人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勇往直前,只要一息尚存,矢志不移,中国必有复兴之日,凡我同志勉乎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创办南开大学的过程中,范源濂不仅自己捐款数万元,还积极募捐筹款,这是由他的爱国热情、教育救国的大志向决定的。
B.范源濂主张课内课外同时培训学生的能力,他身体力行,多次为学生做精彩的演讲,得到外界的高度赞誉。
C.范源濂在担任民国政府教育部长时聘请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由此他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教育史。
D.身为著名的教育家,范源濂为南开大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不应该忘记他。
5..本文第⑥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范源濂有哪些优良品质,请概括说明。(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尘封的时光
李培俊
姥爷死于1948年10月18日,这个日子准确无误,不容置疑,因为,姥爷死后第三天,人民解放军大举攻城,没怎么费劲便解放了郑城。解放郑城,姥爷和姥姥功不可没,他们事先绘制了敌32师的布防图,秘密送至攻城部队,战役才如此顺利。
  但是,姥爷却死于郑城解放前夕,没有看到郑城解放。对于姥爷的死,大致有这么两种说法:一说,在敌32师任作战参谋的姥爷绘好郑城布防图后,借夜色掩护出城,前往解放军驻地。出城不久,即与情报处长花雨楼相遇,被严刑拷打致死。一说,是在传送情报途中,与我军侦察员发生误会,误认为是32师的特务,被乱枪打死。
  不管哪个版本,姥爷都算得上解放郑城的英雄,是革命的有功之臣。可在郑城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却没有姥爷的名字,好像把他给忘了。这让郑城人十分不平。人们对姥姥说,民政局的人是吃干饭的?姥爷是为咱郑城牺牲的,纪念碑为什么不刻姥爷的名字?姥姥面无表情,木然看着别处,轻描淡写地说,算了算了,陈谷子烂芝麻了,还提这一嘴干啥。
郑城解放时,姥姥回到姥爷的老家湖桥镇,在镇东半山腰一孔窑洞里安顿下来。几十年来姥姥的日子过得平静安闲,很少与外人打交道。姥姥闲下来的时候爱在门前红石上坐着,望着西边的山岗上姥爷的坟茔发呆。
1956年,郑城民政局组织专人搜集整理姥爷事迹,征集遗物,要把姥爷迁入烈士陵园重新安葬。姥姥说,让他在这儿躺着吧,没事了我们也好说说话,他不孤单,我也不孤单了。民政局的小伙子对姥姥力阻迁坟十分不解,想说服姥姥。 
  姥姥说,我说过了,不行!姥姥手一挥,决绝,干脆,丝毫没有商量余地。
小伙子无奈,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姥姥,说,这是王治国同志的抚恤金,请你收下。姥姥被火烫了似的躲开去,舞扎着双手,高声喊道:拿走拿走!我不要!
转眼间姥爷死去62年了,姥姥也是88岁的老人了。姥爷到底怎么死的,在郑城一直是个谜,我死乞白赖求过姥姥,姥姥长叹一声,说,算了吧,算了吧,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翻开这一页,我和你姥爷都要不安宁了。
   在这里,还有一个人必须提及,就是情报处长花雨楼的勤务兵于天喜。于天喜和姥姥都是花雨楼的手下,姥爷是姥姥在党内的直接领导。姥爷和姥姥,先后送出近百个情报,都具有相当价值。
  2010年,于天喜和花雨楼回到郑城。
国民党全面溃败后,他们到了台湾。  
   他们在郑城时去见了姥姥,花雨楼对姥姥一躬到地,讪讪说,对不起了,对不起了。姥姥说,你还记得王治国吗?他就在那边山上埋着,是你害死了他,找他赎罪去吧!
  花雨楼果然去了姥爷的墓地,颤巍巍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于天喜把话扯到姥爷身上。他问姥姥,仪姐,至今我也不明白,你平时心地善良,咋就硬得起心肠,打死了王参谋呢?
  姥姥之后的回忆,从姥爷死前那个下午开始。
  姥爷接到上级指示,敌人新的部署调整情报,必须马上送达地下党。姥爷很快绘制出郑城新的布防图,为保险起见,姥爷同时制作两份,一份由姥爷亲自送出;另一份交由姥姥保管,万一他发生了意外,由姥姥设法送出去。
  天黑以后,姥爷告别姥姥,直奔地下党情报联络点。在城外关帝庙附近,花雨楼亲手逮捕了姥爷。花雨楼连夜突审,姥爷始终只字未吐。
   早上六点,姥姥见到姥爷。花雨楼考验姥姥,把勃朗宁手枪递给姥姥。
  姥爷死了,死在姥姥枪口下。当天下午,姥姥启用备用交通站,把情报送了出去,交给了郑城地下党负责人。姥姥木然说,王治国死了。姥姥没说姥爷怎么死的,她隐瞒了姥爷的所有临终细节。姥姥留在湖桥镇那座小山上,守着荒草萋萋中的姥爷……
   那天下午,送走于天喜一行,我留下来陪姥姥。还是在窑洞前,还是坐在红石上。姥姥抚着我的头发,说,妞,其实,你姥爷该死,你知道吗?我用枪指着你姥爷的时候,从他眼神里看到了软弱,看到了绝望,他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我,有他爱着的人。失去了这个世界就失去了我,他不想失去我啊……可我不想让你姥爷当叛徒,当罪人,在他即将下跪的那一刻,我射出了那颗子弹,保住了他的名节……姥姥还说,妞,答应姥姥,替姥爷守住这个秘密,行吗?啥时都不要说出去……
当天晚上,姥姥走了。像放下千斤重负似的,姥姥走得了无牵挂,走得安详坦荡。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开头第一句把姥爷死的日子写得准确具体,一是为了缅怀姥爷,二是为了与解放郑城的时间联系起来,引出姥爷为顺利解放郑城所做的巨大贡献。
B.曾经是姥姥上司的花雨楼回到郑城,去见姥姥,并到姥爷的墓地下跪磕头,说明花雨楼对当年的事感到不安,想当面向他们赎罪。
C.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能缩小与读者的距离,充分展现“我”内心世界。
D.对于姥爷的死,人们大致有两种说法,如果第二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姥爷就不是郑城的英雄,所以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没有姥爷的名字。
E.这是一篇深情追怀英雄,纪念那些光辉岁月的故事。革命烈士们用生命缔造了祖国、缔造了人们全新的生活,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8.小说突出了姥姥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姥爷临终的秘密出人意料,但前文有多处铺垫或暗示,请找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祜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
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翼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
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起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①,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
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②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
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①暬御:左右亲近的小臣。②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中。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关于礼制的见解多年后仍然受到肯定。
B.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谏官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C.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D.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要罢黜韩维,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禁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
(2)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E.古诗词中的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数字和本诗中“千家笛”“万里天涯”中的数字都是实指。
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            。
③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部分网络编辑除了复制粘贴和制作添油加醋的标题外别无长物,这对网络环境的长远危害比在微博上转发一个谣言要大得多。
②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③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④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⑤这位作家后期的散文常常化绚烂为平淡,以超然和平静的眼光洞察人生的悲喜,淡雅古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⑥根据茅盾文学奖作品、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已播出过半,稳中有升的收视率、交口称赞的剧评,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吉林电视台大型制作的人文电视纪录片《长白山》11月登陆央视9频道,充分体现了吉林人对长白山文化的自信。
B. 直接去讲道理,有时很难以把道理讲明白,而借助打比方就既能提高表达的感染力,又有助于听讲者的理解。
C. 石油业一些分析师说,美国的石油开采量增长迅速,有望超过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再次成为全球头号产油大国。
D. 现在很多餐馆愿意给环卫工人免费提供热水,但是大多数环卫工人没有保温杯,送他们个保温杯也许更实在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      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在局限性,因此②      怎样详尽的语言描述③      不可能把现象世界的全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④      必须⑤       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⑥     表意方面的不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由于 尽管 都 甚至 经过 /
B / 即使 也 /  以 /
C  由于 无论 也 而 以 在
D  / 无论 都 甚至 经过 在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阅读的载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电子阅读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获得文字太方便、太快捷的时代,然而人们又总是那么忙忙碌碌,所以, ① ,就像吃零食一样。现在,我们从微信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可有时候我们会问自己, ②?即便一个人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也就是个“知识分子”,缺乏自己的思考。就像零食只是食物的一种,即便一个人每天吃各种零食,他的营养肯定还是不全面的。今天,我们浪费大量时间去了解不必要的信息,可能就会让我们变成③。

21.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6分)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其对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公益活动,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开展公益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下面是三项公益活动:
 (1)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 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幕单领取免费食物。
 (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十几种已经灭绝动物的卡通图像,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 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3)网友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行动,在网上推送贫困山区出产的绿色农副产品。(众筹:即大众筹资,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 资金。)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项公益行动,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答题卡
5(4分)                                                
                                                           
                                                            
                                                            
                                                            

6(5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