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2016.11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城市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城市化。人们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但这里有一个限度,正
试题预览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                2016.11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城市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城市化。人们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但这里有一个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人的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与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动,进而创造出文化。但假如城市太与自然隔绝,长期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心力体力不免会逐渐衰颓。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以致湮没了个性。职业不安定、居处不安定,在活动中会逐渐感到匆忙、疲累,因而精力不支,提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寻求刺激,以致神经过敏。种种文化病皆由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起。
    乡里人走向城市,来创造,来奋斗,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也是消散精力的;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他的生活是退婴的、逃避的,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逐渐恢复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人类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人类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城市,从孤独中集成大群,从安定中寻出活动。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城市、已热闹的大群、已定型的活动中讨生活,那只是挣扎。若想补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乡村,在孤独的安定中另求生机。
    人类文化最大的危机莫过于城市僵化与群体活动的僵化。城市僵化了,群体活动僵化了,再求文化之新生,则必在彻底崩溃中求得之,此乃人类文化莫大之损失。大都市易于使城市僵化,近代“托拉斯”企业资本势力无限集中,机械工业无限进展,易于使工商业生产种种活动僵化。此乃近代文化之大隐忧。人类从自然中产出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特点,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之打击,为自然所毁灭。近代世界密集的大都市、严格的法治精神、极端的资本主义乃至高度机械化的工业,正犹如武士身上的铠甲,终将逼得人类向自身求决战,终将逼得人类不胜负担而脱卸。更可怜的则是那些羸夫,他们亦披上这一副不胜其重的铠甲,那便是当前科学落后民族所遭的苦难。这正犹如乡里人没有走进城市去历练与奋斗,而徒然学得了城里人的奢侈与狡猾。
    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科学落后的民族,如何习得科学,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而活动;城市人如何调整科学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群体活动,回过头来重亲自然,使人享受些孤独与安定的情味。这是现代人所面临的两大问题,而其解决方法与途径各不相同。这需要各自的智慧,谁也不该学步谁。
                                                      (摘编自钱穆《乡村与城市》)
1.下列关于乡村与城市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村代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城市代表文化、大群与活动,如
木之叶、水之流;离开乡村,城市发展渐失生机。
B.虽然乡村生活安定、轻松,但乡里人对城市充满羡慕、向往之情,希望到城市去创
造和奋斗,过紧张的生活,乡村也都在逐渐地城市化。
   C.人们想要摆脱自然,摆脱孤独,想要离开落后而封闭的乡村,于是就创建出丰富多
彩的文化,创建出先进、热闹而繁华的都市。
   D.人的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是从自然中汲取的,长期在城市里居住的人生
活紧张、匆忙,精力不支,容易出现各种文化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乡里人带着充沛的心力体力和满腔的热忱走向城市,在紧张、进取的生活中创造和
奋斗;城里人却回到乡村来养息精力,解放身心。
B.城里人在长期的大群活动中容易相互感染、模仿,以致湮没个性,消散精力,需要重返乡村,从大自然中汲取新的力量后再入城市。
   C.如何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如何解决城市发展过度的问题,使僵化的城市重获
生机。这两个矛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人。
   D.“托拉斯”企业资本势力无限集中,机械工业无限发展,易于造成群体活动的僵化,
而大都市的出现容易带来城市的僵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乡村逐渐城市化,但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城市不可能完全取代乡村,乡村也
不可能完全城市化,可见,二者相互依存,不可隔绝。
   B.人们从大自然中创造出来的文化丰富了城市生活,但城市生活又容易使文化与自然
隔绝,由此可见,文化兴盛于乡村,衰落于城市。
   C.终将把人类逼迫得负担不起,甚至给人类带来苦难的正是密集的大都市、严格的法
治精神、极端的资本主义乃至高度机械化的工业。
D.乡村的作用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减小,反而日渐凸显,
 人类更需要亲密接触自然,享受乡村独特的情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房玄龄传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馀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十七年,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玄龄在秦府十馀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B.玄龄在秦府十馀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C.玄龄在秦府/十馀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D.玄龄在秦府/十馀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土,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常
考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
B.太子詹事是中国古代官职,是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开始设立,担任该职务的人掌
管整个宫中的事务。
C.《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
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
D.古代称诸侯之死为“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在唐朝,二品以上称薨,
二品以下、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到庶人则称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房玄龄自幼聪颖,阅读广泛,有孝心,在父亲生病期间尽心伺候。
B.房玄龄善用人,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C.房玄龄做太子太傅后因非常担忧继母而离职,后来又恢复了原职。
   D.李世民非常器重房玄龄,将其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委以重任。
7.翻译句子。(10分)
(1)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5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
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南宋]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  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
8.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9.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合作品第三、四句具体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3分)
10.(1)《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喻自己的美德。
(2)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4)《锦瑟》中“ , ”一联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 , ,风雨不动安如山!
(6)指点江山, , 。
(7) ,江春入旧年。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李可染的艺术人生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父亲是贫农,逃荒到了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
    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年时代已经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小时候第一次深深吸引他的声音,是一个沿街卖艺求乞的盲琴师奏出的悲凉琴声。此后,每当听到那悠长的、凄心楚楚的曲调,他便怦然心动,几乎落泪。常常,他暗随琴师,听他拉琴,默记弦音,深夜始归。11岁的可染从此谙识不少民间曲调,还自制了一把小胡琴,并拉得一手好琴。
    42岁那年,李可染画过一幅现实题材的写意人物画《卖唱图》。这幅画在他一系列古典人物画中显得尤为特别。“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为女孩伴奏的盲琴师颤动的手指触动着琴弦,似正传出声声不断、如泣如诉、万分悲凉的琴声。那种真情实感,当是画家揉进了自己童年时代久已潜存的心音。
    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墙有一片园林建筑,名曰“快哉亭”,后室有几位文人长者在作画。他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数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长者见他对画如此入迷,感叹道:“后生可畏!”画师们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着小桶到井边汲水,研好墨,等着看长者作画。回到家里,他竟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孩子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开始正式学画。
    他与张眺被称为“西湖边上两兄弟”,张眺爱读西方哲学、文论,可染爱读中国古籍、画史。在张眺影响下,可染又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可染和张眺都学油画,西湖国立艺术院的主导思潮是后期印象派,他们在画风上了一度接受了塞尚、高更的影响,但总觉得还有不足。张眺思想敏锐,评古论今,可染以他少时拜师习国画为底蕴,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到后来名震全校。这样,两兄弟又有了各自的绰号:一个叫“张理论”,一个叫“李艺术”。“两兄弟”作为林风眠校长亲自主考的学生,李可染考前,得张眺之助,辅导他油画,竞一发而中,破格录取为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学生。张眺落榜,经一再申诉得以入学。他俩相互激励,学业进步得快。
     1947年,经徐悲鸿先生引荐,李可染终于有幸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第一次看到可染的写意画就十分欣赏、推崇,后来多次在可染画作上题写画跋,高度评价可染的创造精神。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耙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一语道破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齐白石曾赠可染一枚构思奇巧的印章“树下童子”,即树下一人。白石老人赠印时,对可染讲了两句古语:“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印章取其“不须整冠”、以洁身自好为做人本色之寓意。
    李可染拜齐白石为师,同时也求教于黄宾虹。他第一次求教黄宾虹,是带了自己大约20幅作品去的。黄宾虹见了可染笔下的那气质厚重、笔墨浑化的水墨钟馗,大为欣赏,兴奋之极,当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钟馗打鬼图》送给可染。可染因礼厚太重,敬辞未受。师生结缘,一见如故。
    黄宾虹精于画史和鉴赏。他品评艺格高低,重要艺术标准是“纯全内美”,一反轻薄浮华之气。黄宾虹70岁以后,山水艺术大成,最后形成其浑厚无比的画风。这一点,促进了可染以“厚重”为核心的审美观迅速成型。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李可染在1986年曾总结自己一生的创作: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现在已经70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答案涂在答题卡第7题的位置上)
A.13岁时,一个偶然的机缘,李可染开始接触书画,他的诚心和勤劳感动了画师们,
被收为入门弟子。
B.李可染与好友张眺相互帮助,互相影响,先后被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进入杭州国
立艺术学院学习。
C.李可染先后师从齐白石和黄宾虹,两位大师都对他予以高度评价,并悉心指导。令
李可染的书画技艺大进。
D.李可染认为自己创作成功的原因在于对自然和传统的学习,师法先贤又不拘泥,创
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12.李可染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的?请分条作答 (4分)
13.李可染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4分)
14.李可染书画技艺高超,其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还拉得一手好胡琴。这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15—19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8—12题的位置上)
 1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藤蔓(màn)   方枘(ruì) 寥廓       憾天动地
B.蝙蝠(biān)   拓片(tà) 笑靥    罄竹难书
C.桎梏(kù)   笨坯(pēi)  电饼铛    循情枉法
D.娇嗔(chēn)   停刹(shā) 涅槃    万户候
16.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建设商品房,有的地方政府竟然不择手段,想出耸人听闻的“株连”拆迁手段。
这种无视社会道德,藐视民主法治的行径背后是利益在作祟。
B.当斯诺克世界冠军的头衔被他独揽时,当鲜花掌声在他身边围绕时,他始终安之若素。
C.他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才一年,就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公司决定提拔他,面对
 这么好的机会他却敬谢不敏,真让人捉摸不透。
D.有一种关系,虽非同胞却亲如手足,那相拥在一起的灵魂,是彼此永不弃离的验证,
而这份相濡以沫的情感,有一个唯美的名字,叫兄弟。
1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杭州刺史自居易曾说:“江
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展现的,是美、是大气、是包容。
B.尽管花了人力气整治,但地沟油事件仍然不断曝光,这表明总是有人想发不义之财。
食品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是监管不力,还是无能为力?
C.中国孔子基金会推出的孔子标准像,(初稿)曾引发争议。不少专家认为,其实,在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一个统一的孔子标准像。
D.王国维曾研究过辛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认
为“词人想象,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广大消费者对最近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度愤慨,产
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中日双方如果能以日本首相访华为开端恢复高层双访,不仅将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
发展,而且将有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C.“五一”前夕,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
步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原则和标准,并对下一步全省高技能人
才队伍的建设作出了部署。
D.最近的调查显示,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高
技能人才,尤其是青年高技能人才短缺依然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
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19.下列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 ,       ; , 。
①在鸟类里偏要充兽  ②表示高超出世  ③表示脚踏实地  ④在兽类里偏要充鸟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20.把下面的几个短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子。(可以酌情删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改编成了36集同名电视剧。该剧以其唯美的画面、经典的造型以及催人泪下的剧情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21.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鲁迅、徐志摩、舒婷、莎士比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或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和意义。要求语言流畅,句式结构与例句一样。有一定的文采,字数不少于40字。(4分)
示例:汤显祖 
《牡丹亭》,一幕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昆曲经典;汤显祖,彰显人性,反对束缚,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文学巨匠!
所选人物:    
点评:        
五、作文(60分)
22.请以“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  “落后而封闭的乡村”“先进、热闹而繁华的都市”表述有误。
2.C   “这两个矛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人”理解有误。
3.B   “文化兴盛于乡村,衰落于城市”分析有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B   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时要考虑语感、虚词、句式对称等方面。句中“文约理赡”是说文字简约义理丰厚,注意了这个地方,就排除了其他项。语段的意思是: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打草稿。
 5.B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担任该职务的人掌管整个宫中的事务”错。太子詹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
6.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房玄龄做太子太傅后因非常担忧继母而离职”错。文中说房玄龄是因继母去世而离职。“丁忧”指遭到父母的丧事。    
7.(1)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被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得分点:以,被动句,恶,状语后置,谮   各1分)
(2)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谨,庠序,申,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各1分)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连续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一职。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招收杰出人物,把他们安置到幕府中。等到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情结好,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打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很了解处理事情的方法,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被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今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加封为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视他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贞观十七年,高宗成为太子.加任玄龄为太子太傅,仍主持门下省事务,像原来那样监管编撰国史。不久因撰写成《高祖、太宗实录》,朝廷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重新回到原来的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其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二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旧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等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着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皇帝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轻,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前去,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岁。朝廷三日不上朝。
 
(二)古代诗歌阅读
8.①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2分)②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2分)
解析:分析艺术手法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一、二句中的“日落”“雨来”既决定了画面的色调,又有较强的象征意味。
9.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第三句通过“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手法、情感各2分)
解析:分析诗歌感情离不开对诗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秦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