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
试题预览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认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B.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考虑历史、文字学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名著佳篇等。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了 重新解释和引申,就能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②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④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⑤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4.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慈父见背    见背: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6.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望日”,如“丁卯三月之望”,就是指丁卯年三月初一。 
B.古代女子满十三岁,称“及笄”。笄,是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 
 C.《陈情表》中李密自称“密”,《滕王阁序》中王勃自称“勃”,皆有自谦之意。
D.史传类作品当中经常有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陟”、“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擢”、“黜”。
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3分)
 ⑵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表现作者内外无亲的句子______       ,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既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歌咏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身处逆境时应有的人生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
①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②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③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那位诗人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④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⑤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⑥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⑦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偕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⑧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议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⑨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钱钟书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⑩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的独特性,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B.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鳞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他的独特的个性所致。
C.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认为自己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
D.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E.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分析。(5分)
(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5分)
(4)文章结尾引用钱钟书的话:“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1. 下面有关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日报》近日发文称“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需拿公权开刀”,这说明,“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早已是社会共识,需要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甚至要锱铢必较。
B.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C.这座古代宫殿建造的真是腾蛟起凤呀!
 D.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霍金写了《时间简史》,被人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B.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
C.靠增强安保力量制止“医闹”的发生让人怀疑,因为这样的举措只保护了医生的安全,忽视了对相关医生医德的要求。
D.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13.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问她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鸽子,怎么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傻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傻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傻了
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彼且奚适也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夫晋,何厌之有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五、作文(50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曲解文意。依据第1段第1、2句判断。)
2.D(A项张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项无中生有,文中未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项以偏概全,“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3.C(A项“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表述错误。B项“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于文无据。D项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 4. D(怜恤、同情)
5. A
 6. C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识记古文化常识。B项中“及笄”指女子15岁;C项中“望日”是十五;D项中“擢”是升迁。
7.(1) 我的辛酸悲苦,并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长官看到并且明明白白知道的。(3分)(辛苦,所见明知)
(2)(李密) 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3分)(暇,师事)
8.(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4分)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4分)
9.(8分)(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10.(1) DE(D项,原文是说“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而不是在文稿中掺进一些东西。E项,不是为了表现其演讲才能,是为了展现其博学多才,令人叹服。)
(2)①性格方面:恃才傲物且有童心、聪明机智、博闻强识、淡泊名利、乐于助人。②文学成就方面:创作了《围城》《管锥编》等,文学成就显著;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③生活方面: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
(3)示例:①不看重金钱,物质上要求低:拒绝普林斯顿大学的高薪聘请、拒绝出售出版社重金求购的英文大辞典、别人借钱对折送人、家里陈设朴素。②重视精神追求:潜心读书研究、不好名利。③在困境中仍能坚守:困居上海时学术文稿没人买,写《围城》仍旧精工细作。
(4)名家也需要钱养家糊口,但绝不把发财当做学问的目的;当今商业化社会不乏一味追求财富的所谓名家,他们应该学习钱钟书的精工细作精神,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文化成果;一些出了名就变得浮躁的人,应该多学学钱钟书坚守文化阵地、潜心研究学问的高尚品格;名家当如钱钟书,不重物质,不迷信金钱,把知识看作是自己最大的财富。(意思对即可)
11. B分析:A感情色彩不当。C腾蛟起凤:形容文章华美 D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成语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
12. D试题分析:A.主语残缺。中途易辙,“被人”前加“这部书”。 B.结构混乱。“包括……无所不画”应删掉“包括”。C.搭配不当。“保护……安全”应改为“保证……安全”。
13.C
14. C
15. B(“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16.(50分)【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如洪荒之力(比赛尽全力、训练尽全力)、目标(不一定要拿冠军,只求发挥水平,超越自己)、行动和坚持(三个月的集训就足以证明努力的程度)。写作时能注意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可以准确立意。
参考立意如下:奋力拼搏,力求超越自己;必须切合实际制定目标;能吃苦,尽全力,方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务实过程,目标并不遥远(方能致远);为目标不懈努力,可以无悔……
须注意:学生如果从“知足常乐”角度立意,需要结合原材料内容:傅园慧的满足是拼尽全力、达到预定目标之后的 “知足”,不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的“知足”。如果忽视这一点可视为偏离题意。要多鼓励学生抒写正能量。
 文言文参考译文:
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工资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1.205.142.8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