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上学期六中珠江中学初二级期中检测问卷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16学年上学期六中珠江中学初二级期中检测问卷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学年上学期六中珠江中学初二级期中检测问卷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6小题,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阻遏(yè)箱箧(qiè)堵塞(sè)锐不可当(dǎng)B.歼灭(qiān)寒噤(jìn)瓦砾(lì)转弯抹角(mó)C.拂晓(fó)地窖(gào)荒谬(mi
试题预览
2016学年上学期六中珠江中学初二级期中检测问卷
语  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6小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阻遏(yè)   箱箧(qiè)   堵塞(sè)    锐不可当(dǎng)
B.歼灭(qiān) 寒噤(jìn)   瓦砾(lì)    转弯抹角(mó)
C.拂晓(fó)     地窖(gào)     荒谬(miào)    长如跋涉(bó)
D.肃穆(mù)   溃退(kuì)   赃物(zāng)   文绉绉(zhōu)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3分)
   A.绥婧   鞠躬    烦燥     赋闲
   B.制裁   健忘    杀戮     惶急  
   C.诘问   蹒跚    尴尬    颤魏魏
   D.愧怍   取谛    骷髅    大廷广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针孔中的两只大熊猫,微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D.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们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已的充分作用。
   B.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C.我将妈妈的一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已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5.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3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6.(5分)(1)以下是某市近三年市民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细读后回答问题。
阅读情况
所占比例
/时间 图书阅读 报纸阅读 期刊阅读 数字化阅读
(如网络阅读) 阅读人数
2014年 56.3% 59.4% 48.5% 34.6% 75.9%
2015年 55.7% 58.2% 45.2% 40.3% 76.3%
2016年 54.3% 52.7% 38.3% 50.1% 77.7%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分)
                                                                      
(2)右图是一幅有关“世界读书日”的漫画,请说说标题“借‘光’”的妙处。(2分)
                                      
                                      
                                      
                                      


二、古诗文积累(2小题,共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E.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F.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 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②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③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⑥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说明:①②空为必答题,2 分。③④空为加分题,2 分。加分后第 7 小题不超过 10 分。】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中,如刘禹锡笔下,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①                ,②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高洁的情操。晏殊的《浣溪沙》中,“③                  ,④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惜春伤感之情。
8.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劳:                               
(2)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比: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交通:                                                                                  
(4)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与:                                
  (5)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核舟记》)      为: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古诗文阅读(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爱者甚蕃    高可二黍许       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
C.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是谓大同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借菊花从反面衬托,借牡丹从正面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分别解释“白水”和“班马”在诗中的意思。(2分)
                                                                                               
(2)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四、现代文阅读(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材料二:
如今,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Thank you)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材料三:
“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而支撑这外显能力的基础则是文化、思想、修养这些内在的东西……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大多是汉语能力,也即是语文能力的延伸扩展或者与语文能力有关。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13.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忽视母语修养后果严重。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B.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
C.目前世界上的6000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D.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人们的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14.下列关于汉语能力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
 B.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一部分是汉语能力。
 C.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内在的汉语能力。
 D.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道屏障,对外则是一种凝聚力。
15. 比较材料一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了霜”、“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喜欢哪种表达,分别说说你对这两种表达的理解?(5分) 
                                                                                   
                                                                                       
16. 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17.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就拯救母语的意义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薄暮下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很快就走出门。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熟练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嘛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⑦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⑨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⑩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⑾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⑿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选自《读者》2013年第8 期,有删改)
18.以“磨刀人”为中心梳理文章情节,根据所给的短语形式填空。(2分)

       试刀锋 →             → 磨刀锋 →              → 拒商机
19.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磨刀人具有怎样的品性?(6分)
                                                                                        
                                                                                  
                                                                                        
20. 文中有三处提到夕阳,请分别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A)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
(B)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
(C)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21.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3分)
                                                                                     
                                                                                      
22.“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结合链接材料及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链接】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李森祥《台阶》)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作文(1小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薄暮下的刀锋》中,张老师用富含意蕴的感叹的钥匙让“我”更理解了匠人的品质;莫顿·亨特的父亲用信任和鼓励的钥匙帮助莫顿·亨特走下了悬崖;杨绛用平等和真诚的钥匙关爱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王;莫怀戚用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钥匙解决了散步中出现的小分歧;老头子用抗日救国的这把钥匙激发了大菱二菱的保家卫国的斗志;雨果用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的立场这把钥匙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请以“钥匙”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6学年上学期六中珠江中学初二级期中检测
语  文   参考答案
1.D (3分)【解析】A.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B.歼灭(jiān)转弯抹角(mò)C.拂晓(fú)地窖(jiào)荒谬(miào)    长如跋涉(bá)
答案也改了
2.B (3分)【解析】A. 绥靖 烦躁    C.颤巍巍D.3取缔  大庭广众  
3.A (3分)【解析】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4.B (3分)【解析】A语序不当,充分发挥。B.搭配不当,“言语”不能“摄入镜头”。D.不合逻辑,删除“不学习”
5.C(3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中国画---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古曲---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百花园---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香茗---品评自娱,把玩深尝”来选择正确的选项。
6.(5分) (1)①传统纸质方式阅读率下降(“图书、报纸、期刊等阅读率下降”),只答图书、报纸、期刊中任意一种阅读率下降不得分),②数字化方式阅读率上升,③市民阅读人数在逐年增加。(一点1分,共3分。)
(2)漫画标题“借‘光’”巧妙借用了“凿壁借光”这一典故(成语)(1分),将“世界读书日”比喻成一束光,号召人们多读书,多学知识。(1分)(点出成语出处1分,意义1分)
二、(2小题,17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B  )( F )(4分)
A.木落雁南渡【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右】,鲁直居右【左】。
E.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净】无泥。萧萧【潇潇】暮雨子规啼。
F.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②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③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⑥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说明:①②空为必答题,2 分。③④空为加分题,2 分。加分后第 7 小题不超过 10 分。】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中,如刘禹锡笔下,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  ①苔痕上阶绿   ,  ② 草色入帘青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高洁的情操。晏殊的《浣溪沙》中,“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④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惜春伤感之情。
8.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7分)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劳:使……劳累  
(2)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比:靠近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交通:交错相通
(4)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与:通“举”,选拔
  (5)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核舟记》为: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可爱者甚蕃    高可二黍许 【值得/大约】      
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只,仅】
C.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更加/益处】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是谓大同【本意是说,这里可以理解为认为/叫作】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的茎)中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莲的茎)中间是空心的,外面很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借菊花从反【正】面衬托,借牡丹从正【反】面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送友人李白(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自查九年级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6学年上学期六中珠江中学初一级期中检测问卷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