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级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科技文阅读(一)(9分)禅宗美学,中国美学的一次突破在中国美学史上有过两次巨大的突破,第一次突破发生在先秦,由庄子完成。《庄子》一书创造了大量的寓言,在这些寓言中,主人公往往疏离对权力的关注、技术的关注以及道德的关注,而呈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国
试题预览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4级高三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科技文阅读(一)(9分)
禅宗美学,中国美学的一次突破
在中国美学史上有过两次巨大的突破,第一次突破发生在先秦,由庄子完成。《庄子》一书创造了大量的寓言,在这些寓言中,主人公往往疏离对权力的关注、技术的关注以及道德的关注,而呈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国美学的第二次突破时间延续较长,从魏晋一直到唐宋,从宏观上来讲,两次美学的突破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魏晋时期,文人将庄子的意义重新挖掘出来,于是波澜大起,汇成了一股审美文化潮流。第二次突破分为两波,第一波为玄学美学,以魏晋为开端;第二波为禅宗美学,从唐朝开始。由玄到禅,在这个过程中,外来佛教思想的传入功不可没,因此非本土文化进入到中国并形成本土文化的突破,这也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禅宗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剥离或忽略禅宗美,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都会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儒家美学及道家美学相比,禅宗美学有其鲜明的特征。禅宗为中国古典美学增添了新内容,使中国美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地,形成中国美学的一次突破,也标志着中国美学最终走向了成熟。
儒家美学关注道德人格,将“仁”视为其审美本体论的范畴,道家美学关注自然主义。庄子的“齐物论”与“逍遥游”,体现了道家对自然体悟,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相融合一的追求。因此,道家美学将“自然”视为审美本体,而禅宗美学是将“心”置于了本体论范畴。《六祖坛经》记载,慧能在法性寺见两和尚论风动还是幡动,正争论不休时,慧能却一语道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突出自性、自力的绝对性作用,主张“心外无物”“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禅宗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审美心理。以中唐为界,可以将中国美学分为前期和后期,这正是以禅宗美学的出现为标志的,其带来的美学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国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从外在世界的角度,是导致了中国美学从对于“取象”的追问转向了对于“取境”的追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则成为美学家们的共同话题。这一转换,不难从方方面面看到例证:从前期的突出“以形写神”到后期的突出“离形得似”,从前期的突出“气”到后期的突出“韵”,从前期的突出“立象以尽意”到后期的强调“境生于象外”,从前期的“气象峥嵘,五色绚烂”到后期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中的关键,则是从前期的“象”与“物”的区分转向后期的“象”与“境”的区分。
另一方面,从内在世界的角度,禅宗美学的出现使得中国文人的艺术创作及审美经验迈向了“心性”。“心”是禅宗美学的本体论范畴,禅宗认为“本心”就是“清净本原之地”。佛性人人本有,因在审美活动中将审美主体的心放在绝对重要的位置,审美活动中,美的获得要有“心”悟,所谓“道由心悟”“契自心源”,通过品诗词、观景、观画,最终还要返回到“心”本身,观心,悟心,获得美的体验才是审美的方法与目的。这就是宗白华所说的“饮吸无穷于自我之中”,这是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在艺术的创作中,中唐之后人的心性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北宋的范宽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摘编自温为才《禅宗美学对设计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史一共经历过两次巨大的突破,从时间上来看,分别发生在先秦以及魏晋至唐宋之间,而这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B.从玄学美学到禅宗美学,大致涵盖了第二次突破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多种外来思想的传入功不可没,也显示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C.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剥离或者忽略禅宗美学,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都是不完整的。
D.禅宗美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走向了成熟,禅宗为中国古典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提升了中国美学的审美境界,实现了中国美学新的突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儒家美学关注道德人格不同,道家美学关注自然主义,将“自然”视为审美本体论,体现了人与自然相融合一的审美追求。
B.《六祖坛经》所记载的慧能和尚一语道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正是禅宗美学将“心”置于了本体论范畴的体现。
C.中唐时期的禅宗美学成为了中国美学前后期得以划分的标志,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审美心理以及中国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D.宗白华所言的“饮吸无穷于自我之中”,也是要求我们品诗词、观景,要返回到“心”本身,观心,悟心,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文人重新挖掘庄子的美学思想并产生了重大突破,形成了新的美学思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庄子是连接中国美学史上两次巨大突破的桥梁。
B.儒家美学将“仁”视为审美本体,而道家美学则重点强调“自然”,二者关注点的不同也大致可反映出儒家与道家在思想上的差异性。
C.审美视角从前期“象”与“物”的区分转移到后期“象”与“境”的区分是审美活动中将审美主体的心放在绝对重要位置的结果,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D.北宋的范宽受到了禅宗美学的极大影响,艺术心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正如其所言,“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邻居吴老先生
叶圣陶
 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呢?”
 “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
“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
“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
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
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
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杷的时令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
“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老先生说。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
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吴老先生气得大病了一场,并由此对家乡的地名感到羞惭,表示再也不说回家乡的事儿。
B.作品前半部分借助“我”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体现了吴老先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
C.吴老先生融入当地生活,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他的儿子任夫先生虽不赞同这决定,但一直不明确表态,说明他儿子很孝顺。
D.作品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吴老先生买橘树苗叫儿子种在院子里,表现出吴老先生从巴望回家乡到要以成都为家的变化。
E.作品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形象描绘出抗战时期的社会众生相,表明作者对底层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
5.作品开头写吴老先生“晒他的手提皮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6.作品中的吴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B.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E.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
8.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请简要分析。(4分)

9.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  寇准传》,有删改)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神器”指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中“神器”就指帝位。
C.“淳化”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
D.“社稷”原分别称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文中用“社稷”代指祭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寇准才智过人,年少得志。担任地方官员,施政有方。作为近臣,屡进忠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被认为是魏征那样的人才。
B.当太宗就大旱一事向近臣询问自己治国的过失时,寇准认为大旱由刑罚不公引起。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C.寇准被问及立储人选时,建议皇帝不要听信身边的妇人和近臣的意见,可能是因为她(他)们会有私心,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
D.当太宗因为皇太子很得民心而担心自己的地位时,寇准宽慰了太宗。寇准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深谋远虑得到太宗的赏识,后来太宗还邀请他一起喝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5分)
(2)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两项是(   )(5分)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5.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常常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           ”两句,正面描写在我们的琵琶女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苏轼在《赤壁赋》中“       ,       ”,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_________________地乱说一顿很令人讨厌。
  ②该项目负责人在一次科技年度大会上透露,他的团队正在与谷歌合作开发一款聊天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鲁迅迷”,只要让他在选修课上讲《鲁迅作品选讲》,他会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得_______________,让听者沉醉。
 A.夸夸其谈  头头是道  侃侃而谈   B.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头头是道  
   C.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头头是道   D.侃侃而谈  头头是道  夸夸其谈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乔布斯将互联网装进了我们的口袋,不仅他让我们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而且改变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
B.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数十名来自各知名电商的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C.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D.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 ________,那么______,这与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如果说 ______ ,那么_________ 。前者________,后者则更加________。总之,中英两国的茶文化迥异,反映了中英各自所从属的不同文化体系和历史环境,作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代表,中国的茶文化特有的意境和英国的茶文化独有的礼仪都以各自的优势向远古茶文化致敬。
①体现了市民精神                  ②趋近于一种精英意识
③中国的茶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      ④英国的茶文化是一种“行为艺术”
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人雅士、僧侣哲人探讨精神话题的道具
⑥英国的茶文化就是英国皇室贵族、绅士淑女乃至普通百姓进行社交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
   A.④③⑥⑤①②  B.⑤⑥③④②①  C.⑤⑥③④①②  D.③④⑤⑥②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竹书纪年》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载:“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我们可以理解为距今约5000年前,①  。②  ?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不过,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以上两说孰是孰非,不必过于拘泥。但总是在凤翔府地,即今宝鸡市区之内。可以肯定地说, ③  ,湖南、湖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炎帝遗迹和炎帝文化,是炎帝或其后裔迁徙的结果。
 21.下图是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标识,请根据这一图标,完成(1)(2)小题。(5分) 
  (1)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标识(不包括文字)及其含义,不超过80字。(4分)
 (2)请为此标识拟写一条标语,要求:文字生动,不超过15字。(1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高三(6)班的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对人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大致形成了两派。
以马同学为代表的“简捷人生”派: 走过的路使我暗自惊心/ 为什么要这样曲曲弯弯/浪费着生命/ 如果走成一条直线/ 岂不节省许多光阴?
    以杨同学为代表的“弹性人生”派:曲线包容着无穷多的直线/避免了单调和重复/曲线构成的生活更富有弹性。
   对于材料中的“简捷人生”派与“弹性人生”派,你赞同哪种人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西藏日喀则区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汉语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