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宁夏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宁夏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2016.10.28(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班级、考场、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必须在密封线以内,密封线以外的无效。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芯笔或碳素笔
试题预览
宁夏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2016.10.28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题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班级、考场、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必须在密封线以内,密封线以外的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芯笔或碳素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家训
①家训,是中国古代的家长出于督促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孙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而对其言行提出的种种规范、劝谕或警戒。
②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分为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和百姓家训,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放翁家训》等。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创造性地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先以散文叙事,后以诗歌阐发。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相关的家庭规范汇集起来,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③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宋代由门阀政治时期转入官僚政治时代,婚姻不重阀阅,选官以科举为主,土地买卖自由。在这样的社会中,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家族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维护家族利益长期不衰,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些家族特别是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以期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④宋人提倡家庭治生,强调辩证节俭和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这些治生内容出现在家训中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家族维持正常运作的总体考虑和支持科举的良苦用心。宋人把俭朴当做应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认为节俭是人最高尚的行为,但节俭又不是吝啬,要量力而行,“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对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这些治生内容得到了后代家训的继承和补充。
⑤重视教育是宋代家训的内核。宋人注重道德教育,在家训中贯穿儒家思想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宋人还在家训中突出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等教育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对子孙教育重视与否,关乎家族能否兴旺发达。宋代鄱阳大族洪氏,从农、商并重发家开始,到富而重教培养出子孙考中进士,走出了一条由山村农户向士绅人家转变的道路。但此后族中晚辈皆荒废学业,骄奢淫逸,家中再无一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
⑥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长久兴旺,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训及后续规矩还曾得到朝廷的许可或支持,而朝廷也会给家族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国与平天下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和繁荣。当对家庭子孙等成员言行的规范、劝谕或警戒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惩罚方式,但宋代家训中很少有对某类过错者要严惩至处死的规定,一些惩罚常采取告官但又不至于处死的方式来实现。家训与法律有相互依赖之处,但家训侧重家庭的发展,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在体裁上也有自己的创新。
B.宋代家训重视道德教育,也重视参加科举考试教育等。
C.宋代家训提倡家庭经营生计,并补充了一些基本原则。
D.宋代家训与法律有互相依赖之处,但其目的各有侧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贫富无定势的宋代社会,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是一种督促家庭成员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优势地位的手段。
B.辑录体家训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这样的方式决定了这种家训的纂述者以士大夫居多。
C.宋代以后的家训在治生内容方面,也强调节俭但不吝啬、对公益事业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的基本原则。
D.宋代家训不仅强调家庭成员要修身齐家,还倡导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表明宋代家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宋代家训借助官方势力惩罚犯有某类过错者的方式,体现出家训与法律在追求“治国平天下”理想方面关系密切。
B.宋人视俭朴为应该代代相传的传统,这表明宋代百姓家训在治生方面的基本原则要严格于士大夫家训中的相应原则。
C.宋代鄱阳大族洪氏忽视教育子孙,使族中晚辈无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洪氏也由士绅人家变回山村农户。
D.大量出现的辑录体家训丰富了宋代家训的体裁,它不仅能帮助家族在竞争中获胜,还能维护家族利益使其长期不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甲文
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要之。潜有脚疾,使人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选自《晋书陶潜传》有删改)
                           乙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潜《五柳先生传》)
4、对下列语句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要之。
B.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要之。
C.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要之。
D.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要之。
5.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 (  )3分
①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②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③征著作郎,不就
④我醉且眠,卿可去⑤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⑥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
B.陶渊明喜欢音乐且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C.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不慕荣利”与赞语中的“不汲汲于富贵”相对应,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5分)
(2)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颜来。
明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晚唐诗人。曾屡试不第。
8、本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6分)
9、就全诗看,作者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三)名句默写。
10、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明陶潜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之事仍可补救,坦露自己这种归隐田园心迹的一句话是:           ,          。
(2)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夕阳西下霞光满天,水鸟翻飞,水光与长空相融和谐画面的一句话是:                    ,                 。
(3)庄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乖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
                          (摘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相关链接】
①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
②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③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  (孙起盂1988年l1月6日题词)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 5分
A.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B.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C.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D.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E.《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1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4、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共20分)
1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熟稔(rěn)   流憩(xì)   襜(zhān)帷      门衰祚(zuò)薄
B.  床蓐(lù)      逋慢 (bū)    舂(jiù)粮       命运多舛(chuǎn)
C.  簪笏(hù)      秀闼(tà)    迤逦(yǐ)(lǐ)   逸兴遄(tuān)飞
D.  酒馔(zhuàn) 盘桓(huán ) 糍粑(cí)( bā)  东皋(gāo)舒啸
1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 ( 带,衣带  )   B、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 )  
C、《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D、行年四岁,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
17、下列各句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在我们深邃的民间里,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些许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崩坏和消逝,抢救与保护它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②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③城市全景实景地图的功能十分神奇。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实现360度的旋转,任意选择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设身处地作一番虚拟游览。
④台湾民进党上台以来,提出的经济举措名目繁多,“拼经济”拼得人们眼花缭乱,但定睛一看,这不过是为推行“台独”而造势罢了。
⑤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⑥健全国内的反腐倡廉机制是有效阻止贪官外逃的治本之策,而一味希图靠外力拿办贪官则是舍本逐末,断不可取。
⑦艺术节期间,您会看到师生们精彩纷呈的节目,我们也希望您能够登台表演的同时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您宝贵的美芹之献。
A、②④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⑦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B、近年以来,道教文化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C、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已经建成42万个“爱心水窖”,解决和改善了82.8万山区半山区农村人口的用水困难和63.6万亩耕地补充灌溉问题。
D、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作为与行走者完全不同的人群,“宅男”“宅女”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____________。在长时间面对屋内沉重压抑的白墙和单调乏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精神的忧郁。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方式。
A. 同时折射出这一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健全,而行走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其缺憾
B. 更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剂良药
C. 也折射了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而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
D. 也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对治之策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为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五、作文。(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深凹的额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
1、C    解析:“补充”属曲解原意。材料中的“强调”指对已有的东西特别着重,对照第四段末句。
2、B    解析:“这决定……”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3、A    解析:要注意原文中“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国平天下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和繁荣”的说法。
B项说法属推断错误。C项“变回”的说法超出文意,属无中生有。D项“不仅……还……”的说法属强加关联和言过其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D    
5.B  ①说明漬贫病弱②说明为谋生而做官
6. B  “深谙音乐”的表述不正确,文章中说“性不解音”
7、5分(1) 对于贫贱(生活穷困)不感到忧愁;对于富贵不热衷追求。  状语后置句1分;戚戚,忧愁1分;汲汲,热衷1分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语句通顺2分
  5分(2)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担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解职回家了。
以,因为1分;亲老家贫,双亲年迈家庭贫穷1分;被起用,被动句1分;少日,不几天,不久1分;语句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甲文】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祖父陶侃做过晋朝的大司马。陶潜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上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身体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当天,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令的官位,作了《归去来》。
义熙末,朝廷征召他担任著作佐郎,不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不能实现这个愿望。陶潜曾经前往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潜老朋友庞通之准备了安排酒席,在半道邀请他。陶潜有脚病,使人抬着他去,去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便一起饮酒,不久,王弘到达,也没有表现出不高兴。这之前,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和陶潜感情深厚。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郡守,每天都拜访陶潜,每次前往一定会喝酒高兴到醉。离开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都送给酒家,以后随时到酒家取酒。曾经九月九日无酒可饮,出门在自家宅边菊丛中坐了好长时间,恰好王弘送酒来,就当即喝酒,喝醉了然后回家。
 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不论贵贱之人,来拜访他,只要就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了,就对客人说“我喝高了,要休息了,你们可以(随时)离开。”他纯真直率就是像这样。
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候带着酒和佳肴来到他这里,他也没有推辞。每喝醉一次,感觉非常痛快。他又不经营产业,家中事物全都委托给儿子和仆人管理。从没有高兴或者生气的神情。只是遇酒就喝,有时无酒可饮,也吟咏不断以适雅意。
 喜欢读书,偶尔爱好安闲幽静,读书有收获,便非常高兴忘记吃饭。曾经说到:“夏日时节,闲暇时光,在北窗之下高卧,清爽的风突然吹来,自己可谓‘羲皇上人’”。陶潜元嘉四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参考译文乙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二)古代诗歌鉴赏。
8、【参考答案】“递”和“窥”字用得好。“递”传递;“窥”偷看。(1分)颈联说风送来梅花的幽香,禽鸟也为素雅芳洁的早梅而来。(2分)“递”和“窥”字用了拟人(1分)的修辞手法,借风和禽鸟的来侧面烘托(1分)梅花的姿色和幽香。(1分)    (答“窥”化贬为褒的也可给分)
9、【参考答案】全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1分)表达了对梅花耐寒、幽香素雅品质的赞美与喜爱(2分)并且以梅花自比,表现自己虽然屡第不中却仍满怀希望的自信。(2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0、(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上一个『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宁夏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