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即将迈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________以防危险。②一本好书总是能让人_______,沉浸在其营造的精神世界中。③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___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即将迈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________以防危险。
②一本好书总是能让人_______,沉浸在其营造的精神世界中。
③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 _______。
 A. 未雨绸缪         废寝忘食         添砖加瓦
B. 曲突徙薪         宵衣旰食         添枝加叶
C. 未雨绸缪         宵衣旰食         添枝加叶
D. 曲突徙薪         废寝忘食         添砖加瓦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那么一天你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没有高楼林立的触动,            ,和大多数滇西北群山之间的村落一样 ,这里的人和自然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生息息。
①没有生活在城市里的鸟儿的绝望和目光的黯淡
②这里只有皮肤黑黝黝,笑容却自然得像没有瑕疵的天空,云是滴答的,心情是愉悦的
③这里只有连绵不断的山峰,湛蓝的天,成片成片、绿得当你看上去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④没有人潮涌动,这涌动像极了钱塘江涨潮的场面
⑤她只是依偎在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
A. ④①②③⑤      B. ①④⑤③②     C. ①②④⑤③   D. ④②⑤①③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呼吸着春的气息,感受着万事万物的勃勃生机,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总要怀着这样的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葱少年一定要有这刻苦学习书本知识的精神,否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无酒不成席,有朋有客,摆酒洗尘;闲时相聚,把酒言欢;喜事登门,举杯相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万岁山前珠翠绕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5.下列各项中,最接近余光中《青青边愁》意旨的一项是(3分)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余光中《青青边愁》)
A.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啧啧”,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泉,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①,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有删改)
【注释】①窀穸:墓穴。
6.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予殓汝葬汝                 殓:收殓
B. 果予以未时还家               果:最终
C. 汝又虑戚吾心                 戚:忧虑
D. 朔风野大                     朔:北方

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3分)
A. 汝以一念之贞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使汝不识《诗》、《书》        向使六国各爱其人
C. 闻两童子音琅琅然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D. 而竟已乎                   何竟日默默在此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2)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3)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
9.在这篇祭文中,作者回忆了与妹妹有关的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0字)(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是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
(1)整首诗没有一句正面写楼高,却又处处写楼高,请你对此作简要分析。(5分)
(2)“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作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春与秋其代序。
(2)                  ,愁空山。
(3)东船西舫悄无言,                   。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不应有恨,                  。
(6)从今若许闲乘月,                   。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
(8)为山九仞,                  。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萧萧
沈从文
(1)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
(2)唢呐后面一顶花轿,两个伕子平平稳稳的抬着,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不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在这些小女人心中,做新娘子,从母亲身边离开,且准备作他人的母亲。这些事想起来,当然有些害怕,所以照例觉得要哭哭,就哭了。
(3)也有做媳妇不哭的人。萧萧做媳妇就不哭。这女人没有母亲,从小寄养到伯父种田的庄子上,终日提个小竹兜箩,在路旁田坎捡狗屎。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因此到那一天,这女人还只是笑。她又不害羞,又不怕。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了。
(4)萧萧做媳妇时年纪十二岁,有一个小丈夫,年纪还不到三岁。
(5)天晴落雨日子混下去,每日抱抱丈夫,也帮同家中做点杂事,能动手的就动手。又时常到溪沟里去洗衣,搓尿片,一面还捡拾有花纹的田螺给坐在身边的小丈夫玩。 萧萧好高,一个人常常爬到草料堆上去,抱了已经熟睡的丈夫在怀里,轻轻地轻轻地随意唱着自编的四句头山歌。唱来唱去却把自己也催眠起来,快要睡去了。
(6)在院坝中,公公婆婆,祖父祖母,另外还有帮工汉子两个,散乱的坐在小板凳上,摆龙门阵学古,轮流下去打发上半夜。
(7)祖父身边有个烟包,在黑暗中放。祖父开口说话:“我听三金说,前天又有女学生过身。”
(8)大家就哄然笑了起来。
(9)这笑的意义何在?只因为在大家印象中,都知道女学生没有辫子,留下个鹌鹑尾巴,像个尼姑,又不完全像。穿的衣服像洋人,又不是洋人。吃的,用的,……总而言之,事事不同,一想起来就觉得怪可笑!
(10)萧萧不大明白,她不笑。所以老祖父又说话了。他说:“萧萧,你长大了,将来也会做女学生!”
(11)大家于是更哄然大笑起来。
(12)萧萧为人并不愚蠢,觉得这一定是不利于己的一件事情,所以接口便说:“爷爷,我不做女学生。”
(13)“你像个女学生,不做可不行。”
(14)“我一定不做。”
 (15)众人有意取笑,异口同声的说:“萧萧,爷爷说得对,你非做女学生不行!”
(16)萧萧急得无可如何,“做就做,我不怕。”其实做女学生有什么不好,萧萧全不知道。
(17)女学生这东西,在本乡的确永远是奇闻。这种女学生过身时,使一村人都可以说一整天的笑话。女学生由祖父方面所知道的是这样一种人:她们穿衣服不管天气冷暖,吃东西不问饥饱,晚上要到子时才睡觉。她们在省里京里想往什么地方去时,不必走路,只要钻进一个大匣子中,那匣子就可以带她到地。城市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小不同匣子,都用机器开动。她们不洗衣煮饭,只读那些没有用处的闲书。……
(18)总而言之,说来事事都稀奇古怪,和庄稼人不同,有的简直还可说岂有此理。听过这话的萧萧,心中却忽然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愿望,以为倘若她也是个女学生,她是不是照祖父说的女学生一个样子去做那些事情?不管好歹,女学生并不可怕,因此一来,却已为这乡下姑娘初次体念到了。
(19)因为听祖父说起女学生是怎样的人物,到后萧萧独自笑得特别久。笑够了时,她说:“爷爷,明天有女学生过路,你喊我,我要看看。”
(20)“你看,她们捉你去作丫头。”
(21)“我不怕她们。”
(22)“她们读洋书念经你也不怕?”
(23)“念观音菩萨消灾经,念紧箍咒,我都不怕。”
(24)“她们咬人,和做官的一样,专吃乡下人,吃人骨头渣渣也不吐,你不怕?”
(25)萧萧肯定的回答说:“也不怕。”
(26)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仿佛也坐过那种自己会走路的匣子,她又觉得这匣子并不比自己跑路更快。在梦中那匣子的形体同谷仓差不多,里面还有小小灰色老鼠,眼珠子红红的,各处乱跑,有时钻到门缝里去,把个小尾巴露在外边。
(27)因为有这样一段经过,祖父从此喊萧萧不喊“小丫头”,不喊“萧萧”,却唤作“女学生”。在不经意中萧萧答应得很好。
(28)乡下里日子也如世界上一般日子,时时不同。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和萧萧一类人家把日子吝惜是同样的,各有所得,各属分定。许多城市中文明人,把一个夏天完全消磨到软绸衣服、精美饮料以及种种好事情上面。萧萧的一家,因为一个夏天的劳作,却得了十多斤细麻,二三十担瓜。
(29)做小媳妇的萧萧,一个夏天中,一面照料丈夫,一面还绩了细麻四斤。
                                                                      1929年作  有删改
12.简要分析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
13.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概括并分析表现了萧萧哪些性格特点。
14.文中第8段到第15段为何多次写大家的笑?请简要分析。
15.请结合萧萧的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旨。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儒风道韵点春秋
丁  帆
①乍读穆涛的文字,你很可能将他视为江南才子,因为其文字的讲究和精妙往往透露出才子气,说白了,就是那种儒雅之气,那种仙风道骨之韵。从文字内容的出典到与现实世界的文化现象、作家作品的勾连,他往往采用的是迂回的“曲笔”,那种单刀直入的表达方式似乎不是穆涛式文体所用之“伎俩”。然而,这种文风如果使用在长篇大论的高头讲章中是游刃有余的,但是他的文章恰恰就是“卷首语”那样的短文,我常将“丁聪体”与“穆涛体”进行比较,咂出的是异曲同工之妙也。
②以杂文进行思想表达,自现代以来一直是以鲁迅先生的“匕首与投枪”式的战法而闻名于世,而沉潜于典籍背后的间接表达方式是当今少有的文体,用“穆涛体”冠之亦不为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半文不白的文字表达背后,我们读到了什么?用穆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言者有言”!就此而言,我在读穆涛长短错落的杂文时,体悟到的是他在引经据典之后文字的磅礴大气与犀利尖锐,其中一个活脱脱的燕赵之士的形象便跃入眼帘。在《言者有言》里,作者对此做出的散文境界说便可作为最好的注释:“境界高悬,但不是虚无缥缈的,是真实可感的存在。古人表达境界有四句常被引用的文学描述,都是很具象的。一句是陆游的,‘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萦帘一缕香’;一句是王国维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是苏耆的,‘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一句是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四句话,是哲学,更是文学。”此言正合我意。无论什么文体的文学表达,倘若背后没有哲学底蕴作为支撑,那么其文字的曼妙和技巧的圆熟都无法遮掩其内容的苍白。无疑,我从穆涛的文字背后看到的正是那些我所渴望看到的有思想穿透力的内心表达。仅此,我就应该向他表示敬意。
③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河北的《文论报》始就与穆涛相识,后来就在平凹办的《美文》上看到他长长短短的文字,知道他在具体操办杂志的事情,感觉到这种“穆涛体”文字的魅力。如果要我对这些文字挑一挑刺的话,我以为,“穆涛体”在针砭时事与文坛现象时,不妨再犀利一些,不可太文气,“鲁迅风”和“丁聪体”皆可鉴也。
④文末,我想还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作结,因为它也是我们对“穆涛体”的热情寄望:文学新时期三十年,让我们记住了小说家,同时记着他们的小说;记住了诗人,也记着他们的诗。散文家似乎是个例外,我们可以叫出多位散文家的名字,但同时又能说出他们散文作品的却不多。那么多散文作家在“劳动”,但笔下的字迹风干得稍快了些。“辣手著文章”是一个老对联的下联,辣手不仅是手辣,还是眼辣,心辣。散文不能蘸着清水去写,要蘸墨汁,越浓越好。                                                          (有删改)
16.文章题目为“儒风道韵点春秋”,有何含义及作用?(6分)
17.指出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议论方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18.结合文章结尾画线句,概括作者对“穆涛体” 的热情寄望。(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人生就像是驾驶马车,有人在车上昏昏欲睡,任马拉行;有人始终按照自己的意愿清醒的驾驭着马车。
 
1.D   2.A   3.B   4.D   5.C   6.B   7.D
8.(1)你病了,我确信大夫说“不要紧”的话,远去扬州吊唁(别人)。
(2)即使出游也还有许多心里话讲给你听,和你一起商量呢。
(3)我虽因父母健在而不敢说自己年老,而牙齿活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明白。
9.不幸的婚姻;幼时一起嬉戏、学习;关心体贴兄长;生病离世。
10.(1)首联,用衬托手法(1分),从楼上可以看到渺远辽阔的景象来表现楼高(1分);颈联,用夸张手法(1分),在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来表现楼高(1分);尾联,写凉风四起,衣袖翩翩飘舞,也是在暗示楼高(1分)。
(2)“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首先,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雁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1分)。其次,与下一句“衔好月”对仗工整(1分),内容上也相映衬,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遇赦后愉悦、轻松的心情(2分)。
11.(1)日月忽其不淹兮 (2)又闻子规啼夜月 (3)唯见江心秋月白 (4)万里悲秋常作客 (5)何事长向别时圆 (6)拄杖无时夜叩门(7)君子以厚德载物(8)功亏一篑
12.①交代了人物生活的人文环境——哭嫁、童养媳现象;(1分)②表现的萧萧身世悲惨、胆大、生命力顽强;(1分)③与上文写其他小女人哭泣形成对比(1分),为下文写萧萧不怕并憧憬当女学生提供依据。(1分)
13.①对待婚姻,其他女子哭泣,萧萧不哭:可以看出萧萧胆大、纯真;②谈及女学生,大家以之为乐,萧萧不笑、着急:可以看出萧萧率真、可爱;③提到女学生,萧萧之前不笑,后来独自久笑,答应爷爷“女学生”的称呼:可以看出萧萧具有初步觉醒的新思想,内心向往外面的新世界;④对待生活,城里人荒废光阴,萧萧一家收获颇丰:可以看出萧萧务实、能干、淳朴。(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4.①突出众人思想的守旧、落后(1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萧萧对女学生充满好奇作铺垫(2分);③暗示主旨(1分)。
15.①赞美了乡村生活的安静、恬然自足以及人性的淳朴、美好;②对像萧萧这样具有初步觉醒思想的年轻人的肯定;③赞美了乡村百姓勤苦、质朴的特质,批判了城市人追求物质、精神空虚的生活状态;④表现了当时一些乡村地区思想守旧,排斥新事物、新思想的状况。(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6.(6分)含义:既是说穆涛的文字讲究、精妙,有儒雅之气,仙风道骨之韵。(2分)又是说穆涛的文字采用春秋笔法,采用的是迂回的曲折的笔法。(2分)  作用:表达作者对穆涛文字的赞美褒扬之情,统领全文,富于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17.(6分)对比论证,(1分)通过与鲁迅文风的对比,凸显出穆涛文体的与众不同,采用沉潜于典籍背后的间接表达方式,难能可贵。(2分) 引用论证,(1分)通过引用穆涛的文章,说明他在引经据典背后的磅礴大气与犀利尖锐,有厚重的哲学底蕴,有思想穿透力的内心表达。(2分)
 18.(6分)写散文,不仅要语言文字上乘,还要眼光独到,有个人的深刻见解;写散文不能平淡乏味,不能太文气,而应该针砭时弊,犀利老辣;散文家也要留下自己的经典作品,被人们传颂。(每点2分)
 19. 作文 (117.156.2.1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