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质量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质量检测(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质量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宅邸(dǐ)砰然(pēnɡ) 花翎(línɡ)  勋绶(shòu)B.绛红(xiànɡ) 耽搁(dān) 袒肩(tǎn) 迸流(ènɡ)C.消释(shì) 皱襞(zòu) 憎恶(zēnɡ) 惊惶(huánɡ)D.掩饰(shì) 搽粉(cá) 请帖(tiě)
试题预览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质量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宅邸(dǐ)      砰然(pēnɡ) 花翎(línɡ)      勋绶(shòu)
B.绛红(xiànɡ)     耽搁(dān) 袒肩(tǎn) 迸流(bènɡ)
C.消释(shì) 皱襞(zòu) 憎恶(zēnɡ) 惊惶(huánɡ)
D.掩饰(shì) 搽粉(cá) 请帖(tiě) 瞭望(liào)
【解析】选A。B项,“绛”读jiànɡ;C项,“皱”读zhòu;D项,“搽”读ch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狂热 掬躬 邀请 听差
B.轻盈 司仪 明郎 眼帘
C.坚决 怀疑 脑怒 纤细
D.迷惑 蠢话 惊恐 克制
【解析】选D。A项,“掬”应为“鞠”;B项,“郎”应为“朗”;C项,“脑”应为“恼”。
3.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是一种所谓幽默的态度。真正的幽默恰恰是从平凡渺小里发掘价值__________。幽默是冷峻,然而在冷峻的背后与里面有“热”。
①以高的角度测量那“煊赫伟大”的,则认为它不过如此
②以深的角度窥探“平凡渺小”的,则发现它里面未尝没有宝藏
③一种愉悦、满意、含笑与超脱,支配了幽默的心襟
④幽默不是谩骂,也不是讥刺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①②两句在语义上构成一种转折关系,从“幽默是冷峻”可知上句应接“幽默不是谩骂,也不是讥刺”。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三天,’娜塔莎说……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完成4~7题。
4.娜塔莎对爱情的一番表白说明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言为心声,娜塔莎的表白表明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抓住语言描写的作用回答。
答案:她喜欢浪漫,充满对爱情的渴望,为爱义无反顾。
5.索尼亚清楚地知道阿那托尔的为人,可娜塔莎为什么不相信朋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阿那托尔的伪善蒙蔽了娜塔莎的双眼,表现了娜塔莎的单纯、幼稚。
答案:她太幼稚,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她决心为爱坚持到底。
6.“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一句中,“幸福的惊惶的”该如何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娜塔莎因爱情而幸福,因自己的神魂颠倒而惊惶,表现了一个坠入爱河少女的真实感受。结合娜塔莎的性格回答。
答案:她沉浸在所谓的爱情中,她为自己对爱的感觉而幸福,又觉得自己神魂颠倒,超出常理,所以是“幸福的惊惶的”。
7.索尼亚和娜塔莎都“恐惧”,她们害怕的内容相同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索尼亚作为娜塔莎的朋友,她了解阿那托尔,害怕娜塔莎上当受骗;娜塔莎坠入爱河,已听不进朋友的劝说,害怕自己的爱情被破坏。
答案:不相同。索尼亚害怕此事发展下去娜塔莎会受到伤害;娜塔莎害怕这美好的爱情被破坏。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俄罗斯妈妈
[俄]弗拉季斯拉夫•费多托夫
1944年夏天,列宁格勒城里出现了第一批德国战俘。他们是被押来拆除一栋在战争期间被炸坏的大楼的。
突然,人群中响起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叫喊声:“混蛋!畜生!”紧接着,一个手臂细瘦、双拳紧握的老妇人推开前面的人,朝走在队伍边上的一个年轻德军战俘扑了过去。“你这是干什么?你就是打死他,也换不回你的亲人啊……而且也不止你一个人这样……”巴甫洛夫娜安慰着这个老妇人。巴甫洛夫娜的女儿丽托奇卡是在列宁格勒被封锁后的第一个冬天饿死的。儿子科连卡7月份去当了志愿兵,8月份就在卢加牺牲了。
那个受了惊吓的德国小兵,长得又瘦又小,红红的头发,跟巴甫洛夫娜的儿子科连卡也许年龄一样大,也那么年轻。
一次,她无意中看见了那个被袭击过的红发年轻德国战俘。战俘们的队长,正在按照守卫士兵们的吩咐朝他大喊大叫。中午,车给战俘们送水。每次咽水时,汉斯,她这么称呼那个红头发的、笨拙瘦小的年轻德国战俘,细细的脖子上突出的喉结一动一动。她觉得他非常可怜——要是能给他点吃的该多好啊。
她回到家,切了几片黑面包,抹了点猪油。再从只剩下半罐的糖罐里取出两块糖放在上面,然后又取了一块……
“妈妈……好……好………谢谢……好……谢谢。”汉斯结结巴巴地说着,那块面包在他的嘴里嚼了很长时间,怎么也咽不下去。
第二天,她躲着看守的士兵,又把自己带来的一小包吃的转交给汉斯。
此后的一天,上车的时候,一个守卫朝汉斯又喊又叫,想从他手里夺下那个小凳子。
“你要带着凳子去哪儿?”
汉斯怎么也不肯松手,抓得紧紧的。
“长官,请您允许……可以吗?”汉斯用德语夹杂着俄语请求着。
“你快松手吧。他愿意把凳子顶在脑袋上你也别管。”另一个守卫的士兵过来解围。
战俘们七手八脚地把汉斯推上了卡车,把那个小凳子藏了起来,免得让守卫的士兵看着不顺眼。
巴甫洛夫娜的茶还没喝完,门铃响了。铃声很短,很突然。肯定不是邻居,她的那个女邻居不这样按门铃。
门外站着的是汉斯。这不是做梦,也不是幻觉。他一只手拿着那个蓝色小凳子,一只手攥着从头上摘下来的船形军帽。
“这是给您的礼物,俄罗斯妈妈……”汉斯用自己的母语激动地快速说道。
如果巴甫洛夫娜能听懂德语的话,汉斯最后的一句话是:“我永远也忘不了俄罗斯妈妈的善良。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法西斯。不是这样。”
巴甫洛夫娜拉着汉斯的手,把他领进了屋里,虽然她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汉斯把凳子放在了门厅里,笨拙地弓下身子,拥抱了一下身材瘦弱的巴甫洛夫娜。他身上的石灰让巴甫洛夫娜喘不过气来,他脸上刚刚长出来的火红柔软的胡须触到了巴甫洛夫娜的两腮。最后,他快速捡起掉在地上的军帽,跑出了巴甫洛夫娜的家。
是这栋楼的看楼人安德烈给汉斯指的路。他很快就明白了汉斯要找谁,因为他不止一次看见过巴甫洛夫娜拿着小包去那片废墟。
战俘们又清理了两天那片废墟。这两天满头白发的巴甫洛夫娜都来给汉斯送吃的,所有的守卫士兵都认识她了,也不再赶她。汉斯只要从远处看见她,就马上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她把小包交给他,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怜惜和慈爱,他的目光里满是谢意和感激。两天后,战俘们被送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们再也没有在这里出现过。那栋被炸毁的大楼被拆除后,那里修了一个小广场,妈妈们经常推着婴儿车来散步。
那个小凳子在厨房里用了好多年。巴甫洛夫娜每次把小凳子搬过来坐下,就会想起红头发的汉斯。
“费多尔,你不是木匠。你做不出这样的凳子来。”巴甫洛夫娜对丈夫说。
“我怎么能和那个手艺人比呢?”费多尔似乎有些生气地说,“我还杀过那些手艺人呢,因为他们的脑门上也没写着谁是木匠,谁是法西斯。”
(选自《读者》,李冬梅译)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守卫士兵对巴甫洛夫娜给汉斯送吃的态度由拒绝变成默许,主要是因为其被巴甫洛夫娜与战俘汉斯之间跨越仇恨的亲情感动了。
B.汉斯能够把礼物成功地送到俄罗斯妈妈的手里,不仅是因为他巧妙地躲开了看守士兵,更是因为两个地方离得近和同伴的帮助。
C.德国战俘为了赎罪而不停地劳作,在拆除被炸毁的大楼并清理完废墟后,为那里的人们修了一个小广场,这是他们恢复良知的开始。
D.小说安排的巴甫洛夫娜给德国战俘汉斯送吃的有关情节,其意图是通过这位俄罗斯妈妈有违常理的举动,从正面凸显她的善良本性。
E.巴甫洛夫娜与汉斯无亲无故,在战争中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汉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西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敌对与朋友、亲人的关系。
【解析】选AD。B项,还有看楼人安德烈的指路。C项,“为那里的人们修了一个小广场”错误,小广场不是德国战俘修建的。E项,两人间的“敌对”关系表述错误,是由敌对到朋友,再到亲人的关系。
9.小说的结尾写巴甫洛夫娜与丈夫费多尔的对话,从中折射出二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概括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巴甫洛夫娜的形象要结合前文中她对汉斯的关心和结尾的对话来分析,费多尔的形象则只分析对话便可知与巴甫洛夫娜形成对比。
答案:(1)“费多尔,你不是木匠。你做不出这样的凳子来。”是巴甫洛夫娜对汉斯好手艺的赞许和对汉斯的牵挂,显示出她的善良、宽厚和慈爱的性格特征。
(2)费多尔的答话反映出他对汉斯的不同态度,其与巴甫洛夫娜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他不够宽容和偏激的性格特征。(意思答对即可)
10.小说的主人公是巴甫洛夫娜,但为什么还用较大篇幅写汉斯?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汉斯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辅助作用,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答案:(1)汉斯是巴甫洛夫娜的陪衬人物,从侧面间接表现巴甫洛夫娜,使俄罗斯妈妈形象更加丰满。
(2)塑造汉斯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为巴甫洛夫娜对他的关爱提供依据,也为后来对他的思念等情节做铺垫。(意思答对即可)
11.小说由巴甫洛夫娜给汉斯送吃的和汉斯给巴甫洛夫娜送小凳子这两条线索贯穿情节,你认为哪条线索起的作用大?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虽为探究题,但回答的角度已经明确:内容和形式。所以回答此题时,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该线索在文中都涉及了哪些内容;对文章结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主题的表达分别有什么作用即可。
答案:观点一:“小凳子”线索起的作用大。
(1)“小凳子”在文中先后出现过多次,而“送吃的”只出现三次,“小凳子”勾连的情节更具体。
(2)“小凳子”几乎贯穿小说的全部情节,如守卫欲没收小凳子,战俘们帮藏小凳子,汉斯送小凳子,俄罗斯妈妈用小凳子,使情节浑然一体。
(3)表现形式方面,“小凳子”不仅起到结构情节的作用,还能发挥以物寓情的作用,表现汉斯及战俘与俄罗斯妈妈之间的深厚情谊。
观点二:“送吃的”线索起的作用大。
(1)“送吃的”是小说中的主线索,而“小凳子”则是副线索。
(2)“小凳子”所贯穿的情节由“送吃的”这条主线派生出来,是对俄罗斯妈妈善举的回应。
(3)表现形式方面,“送吃的”是直接描写,直接表现俄罗斯妈妈的人性美。
观点三:两条线索起的作用都大。
(1)两条线索是平行关系,各自勾连与其相关的情节,形成小说完整的情节。
(2)两条线索相呼应,既表现俄罗斯妈妈的慈善的行为,又表现汉斯的感激与回报,从两条线索贯穿的情节中表达出化仇恨为大爱的主题。
(3)表现形式方面,“送吃的”贯穿的情节是直接表现主人公俄罗斯妈妈的美德,“小凳子”之情节则从侧面间接表现她的美德。 (60.180.0.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炼金术士》质量检测』  下一个『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质量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