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出题人:胡菊茹一、(20分)(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5题。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
试题预览
语文
出题人:胡菊茹
一、(20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5题。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①)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1.选段空白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①      ②     )
   ①A仿佛 B好像 C大致 D大约
   ②A真 B像 C确 D怕 
2.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 )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3.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 )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他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4.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5. 文中的描写没有运用下面哪个方法?(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侧面描写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10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6.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B.“放出眼光”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
C.“自己来拿”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D.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
7.对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孱头”对文化遗产采取犹豫主义的态度,想继承又不敢继承。
B.“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C.“废物”对文化遗产投降主义的态度,全盘继承。
D.“‘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挑选”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8.对文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
B.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C.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9.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总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10.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的具体标准。
 B.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具体标准。
C.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D.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二、(20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1—15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             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1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          
B.沛公不胜.杯杓//不胜.枚举  
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D.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1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会其怒,不敢献  会:恰逢          
B.乃令张良留谢      谢:感谢 
C.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放弃   
D.度我置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 
15.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王曰              
D.沛公安在?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6—20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在床蓐.     蓐:rú,草席 
B.门衰祚.薄     祚:zuî,福分
C.责臣逋.慢     逋:pū,逃脱 
D.不矜.名节     矜:jīn,怜惜
17.下列语句分为4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项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19.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无以.至今日     D.但以.刘日薄西山 
 20.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早年多遭不幸,是祖母不顾年迈体弱,抱病将其抚养成人,所以作者要为她养老送终。 
B.作者非常愿意进朝去做太子的侍从官,但却苦于祖母无人照料,因此他希望太守能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C.作者深知当政者讲究以孝治国,所以借为祖母尽孝之由,达到自己辞不就职的目的。 
D.作者请太守和刺史转告朝廷,在为祖母送终之后,一定接受朝廷的委任去做太子的侍从官。
三、(5分)
21.子曰:“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22.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2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5.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9题。  
找死的年轻人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
  他曾经跟一位画师学过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艺没什么可学的!”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艺儿也没什么可学的!”
  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
  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却觉得都不是理想的自杀地。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个林子里。
  “很好,”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位置,到了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地也免于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后世呢!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静地免除尘世喧嚣。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
  第二天,他来到一棵五百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老人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
  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等到搬完车子,天已经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
  就这样,老人不断地请他帮忙。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迟死期。
  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现在,你可以去死了。”
  年轻人看看这块美丽的田园: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谷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花圃……——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让他舍不得了。
  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
  他又画开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不少钱。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这里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福乐智慧》。
  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
  26.从情节结构看,第1段是全文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7.第2~4段中,聪明的年轻人学画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而,他为什么会想到了死呢?(不超过3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由聪明的年轻人想到了死的情节,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说的结尾句“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结尾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D(联系前文看,祥林嫂给用什么堵住了,不是凭视觉看到而是靠听觉感受,所以当选D项) ②B(因为是“窥探舱里,不很分明,所以不是“真”、“确”,也不是表估计的“怕”。) 
2.B(鲁四老爷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这句话的) 3.A(联系下文四婶的话,便不难理解)
4.A 
 5.C
    6.D
7.A
8.B
9.D
10.C
11.D 解析:“再拜”为“拜两次”之意,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12.D 解析:D项,两个“间”都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A项,①句中的“去”为“距离”;②句中的“去”为“离开”。B项,①句中的 “胜”为“能承受”;②句中的“胜”为“尽”。C项,①句中的“安”为疑问代词,哪里;②“安”为“养”。 
13.C 解析:C项,两个“因”均为副词,趁机。A项,①句中的“乃”为副词,于是,就;②句中的“乃”为副词,才。B项,①句中的“之”为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②句中的“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D项,①句中的“为”是介词,替;②句中的“为”是句末语气词,呢。 
14.解析:选B。谢:辞谢。  
15.D.(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一般的疑问句,B是省略句,“欲止不内”即“欲止(之)不内”,C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言于项王”即“于项王言”)
16.B  
17.C  
18.A  
19.D  
20.C
26.序幕(或“引子”)为全文情节的展开起铺垫作用
27.自认为悟透了人生,感到一切都没意思,只有死才伟大,才永恒。(意思对即可)
28.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决定着人的精神面貌,执迷于错误的人生观十分危险,因此应不断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29.结尾句的含义说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会获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断创造劳动成果的人才会享受生活,获得永生。这一结尾有揭示、深化主题的作用,且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117.156.3.1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17届 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