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1语文周练三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一必修1语文周练三(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年级语文周练三(教师版)2016.10.22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
试题预览
高一年级语文周练三(教师版)2016.10.22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错,数字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不能用倍数。搭配不当。 B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D.“质疑”,提出疑问,重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④⑤
答案:C 
【解析】横线处填写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与横线前后的句子衔接顺畅。根据文字最后一句可知,最后一个横线处应填入⑤,排除A项。根据“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可推断出第四个横线处应填入②,由此可排除B、D两项。
4、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答案:B
【解析】(1)“时穷”切合时代特点。“时穷节乃见”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指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强调唯一性和不可替代的忠贞爱情。(3)“已是黄昏独自愁”是陆游的诗句。“西北望长安”向西北眺望故都汴京和北方的大好河山,表达对国事艰危的沉痛追怀。
二、文言文(19分)
(一)课内知识积累与阅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余为僇人(通“戮”,杀戮)  举酒属客(致意,引申为劝酒)
引觞满酌(举起,拿起)     缘染溪(沿着)
B.与天际(交会)             召公曰:“是障之也”(屏障)
故为之文以志(志向)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通征,赋税徭役)
C.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今越国亦节矣(节制)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治理)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D. 正襟危坐(端直,端正)到则披草而坐(拨,拨开)
民不堪命矣(能,可以)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答案】C
【答案解析】A.僇:通“戮”,刑辱;B.障:名作动,堵住,阻隔/志:记 ;D堪:忍受
6、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孟德之困于周郎                   三年,乃流王于彘。
B.顺流而东也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是以事行而不悖
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答案】B
【答案解析】B.连词,表修饰 A介词,被/介词,到C.连词,表目的  来/ 介词,因D.表反问,难道/ 代词,他的

(二)课外知识知识积累与阅读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②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③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④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⑤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⑥,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
① 耆:通“嗜”,喜爱。②贱息:不成器的儿子。③填沟壑:谦称自己的死。④媪(ǎo):对年老妇人的尊称。⑤山陵崩:比喻国王或国后死亡。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如果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自己原谅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有子孙一代继承一代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象征国家权力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因此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道谢
B.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曾:竟
C.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无
D. 恣君之所使之             恣:恣意,任凭
【答案】A(谢:道歉,认罪)
8.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B. 少益耆食,和于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此则寡人之罪也
【答案】C【答案解析】C.均为结构助词,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介词,才/副词,竟然;B.渐渐/更加D.连词,表承接关系,“就”“便”/表判断,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 而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答案】B“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错。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9分)
(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3分)
   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有子孙一代继承一代做赵王(或国君)吗?
【得分点】“岂”难道;“计”动词,谋划、打算;“相继”一代继承一代,或者一代接一代;“为”动词,做
(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3分)
  于是替长安君准备(或置办)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得分点】“为”替;“约”置办;“车百乘”定语后置,百乘车;“质”动词,做人质;“乃”副词,才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分)
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之前未曾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里开始。
【得分点】“然后”这样以后;第一个“始”曾;“于是”从这里;第二个“始”开始。
三、诗歌鉴赏(9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参考答案】 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3分)
【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四、默写(8分)
12、①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②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⑤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⑦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五、名著(6分)
13、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  )(3分)
A.《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B.《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日常事务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百般奉承,背后却干尽了贪赃揽财的勾当,可谓名副其实的“凤辣子”。
C.小说的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和过去的小说语言相比,少了些粗糙芜杂,在当时已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写小说是一种明显的进步。
D.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E.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是贾探春。社长兼主人是李纨。拟菊花诗题的是黛玉,夺菊花诗魁的是宝钗。
【答案】CD
【答案解析】A书中写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B“凤辣子”是贾母给王熙凤起的诨号,是喜爱之情的表现。E拟菊花诗题的是宝钗,夺菊花诗魁的是黛玉。
14、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3分)
①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
②跟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③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湘云
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15.从全文看,“今生今世的证据”可分为哪两类?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4分)一类是曾经拥有的事物和熟悉的东西,一类是过往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丰富情感(或:能见证内心生存的种种情感)。(每点2分。若学生将 “‘过往……”答成“‘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之类的情感体验”,亦可;若只是抄录原文句子而不加概括,抄录正确赋1分)
16.文中第2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2分。答出两种辞格,即可)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生命证据的珍爱之情,对自己当初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的追悔之情。(4分)(思想感情,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17.文中第5、第7节画线处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⑴慢慢松开的骨缝
【答案】借指一个人慢慢走向衰老、消亡的过程。(2分)
⑵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答案】暗指土坑等待着从土坑里出来被筑成墙的土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最终又回到土坑。(2分)
18.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这句话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当家、家乡那些外在事物消失而不可复得或被我们遗忘甚至故意遗弃、背叛之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历史也就必然成了一片虚空,不仅精神必然因此而没有了寄托与归宿,而且生命也必然因此而迷失通向未来的方向。这句话,不仅透露出作者对“家园废失”使人们的生命陷入虚无状态的深切忧虑,而且传达出作者对人们不忘生命过往,守护精神家园的殷殷期待。
(正确解读出“家园废失”的含义,2分;正确解读出“家园废失”的后果,2分;正确解读出“踏踏实实”在文中对“迈上了虚无之途”的必然性、无可逆转、无法回避意味,2分;正确解读出两种情感中的一种,2分。意对即可。满分6分)
七、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    
“六朝人物”张中行
谢志浩
① 1909年,张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自由的学术空气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北平随风飘散。当时东北已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做学问还是搞政治,不可能不萦绕在学子们的心头。在胡适、钱穆、陈寅恪、傅斯年、昊宓、梁思成等学术名流的支撑下,尽管政治已进校园,但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张中行那一代读书人,耳濡目染,有着自由的呼吸,经过慎思明辨,然后有所确信,最后直道而行。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一点,对理解像张中行辈分的学者,是很关键的。
②张先生一辈子本本分分,兢兢业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天津、保定、北平当过多年的中学老师。1949年,被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后半生完全奉献于此。文革结束之后,老先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正希望,所以他像出土文物一样,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夕阳红。
    那个时代的《读书》,因为有冯亦代、黄裳、金克木、张中行这样的老先生做台柱子,所以既有趣,又好玩。张先生穿越时光隧道,围绕北大教授,展开记忆。妙趣横生的人物,飘逸潇洒的岁月,把读者带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也给了读者无穷的力量。难怪洪于城在《当代文学史》中,特别推崇他的散文,认为有大家风范。
③长期的动荡生活,使得具有佛学修养的老先生,更多地想在困难的环境中,寻找一点人生的乐趣。1997年,88岁退休回家后,跟随女儿住在燕园,与季羡林、邓广铭、金克木相过从,被坊间誉为“燕园四老”。这几位老哥,真是老顽童,居然合作研究起八股文。张先生还研究“文言与白话”“佛教与中国文学”。这些东西,可不是一般的教授说干就能干得了的。
④先生还支持过河北的一张语文报纸。主持报纸事务的赵晓龙先生与我友善,给我说过老先生的趣事。晓龙兄到北京办事,看望先生,在红楼附近的酒馆小酌。花生米一碟,二锅头一小瓶,简简单单,情趣盎然。先生还提议,和晓龙一起前往正定访古,在86岁高龄,回乡访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可谓殊胜因缘,堪称文坛佳话。    
⑤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党派纷争,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很不太平。但短短三十八年恍惚间,让人觉得和六朝特别接近,有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风格,产生了不少具有魏晋风度的人物。如今,金克木、张中行、季羡林都已化作云烟。六朝人物,真是越来越稀罕了。
    (选自《那些有伤的读书人》,有删改)
19.“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答案】①东北已经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北平局势紧张;②北平学术自由,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③学府的生态和大师们的心态真正影响了张中行,使他放弃搞政治,选择做学问。  (评分建议:每点2分。)
20.根据文意,概括张中行先生“夕阳红”的具体表现。(4分)
【答案】①支持教育事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兢兢业业,支持语文报纸;②散文创作成果丰硕:为《读书》撰稿,有大师风范,给读者力量;③学术研究精深:研究八股文、文言文与白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④回乡访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  (评分建议:每点1分。)
21.作者称张中行先生为“六朝人物”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案】①在生活的时代上,民国时期与六朝时代都处于动乱的时代;②在学术研究上,都有文艺复兴、思想启蒙的风格;③在生活情趣上,都处事淡泊乐观,忘怀得失;④在人格操守上,都慎思明辨,有所确信,直道而行。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八.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滋味”字典释义①味道,酸甜苦辣等。②比喻某种感受。
    生活就是一个调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俱全,每个人都会尝到其中的滋味。请你以“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字数800字左右。 (61.177.202.10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八上《古诗四首》练习题』  下一个『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