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质量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质量检测(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质量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眇眇(miǎo)水裔(yì)偕逝(xié)B、葺之(qì)紫坛(tán)骤得(zhòu)C、潺湲(chán)白薠(fán)芳馨(xīn)D、九嶷(ní)麋鹿(mí)薜荔(pì)【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
试题预览
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湘夫人》质量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眇眇(miǎo)     水裔(yì)     偕逝(xié)
B、葺之(qì)      紫坛(tán)   骤得(zhòu)
C、潺湲(chán)    白薠(fán)   芳馨(xīn)
D、九嶷(ní)      麋鹿(mí)   薜荔(pì)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B、麋何食兮廷中,蛟何为兮水裔?
C、 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
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答案】D
【解析】A、“渺渺”为“眇眇”B、“廷”为“庭” C、茸为葺。
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回答后面问题。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子降兮北渚     渚:洲 
B.蛟何为兮水裔     裔:边 
C.夕济兮西澨       济:成功 
D.将腾驾兮偕逝     偕:同 
【答案】C
【解析】济:渡水。
4.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葺之兮荷盖”——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B.“灵之来兮如云”——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C.“时不可兮骤得”——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D.“聊逍遥兮容与”——暂且一起逍遥快乐。 
【答案】D
5.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描述了彼此相爱思而不见的悲欢离合。 
B.第一节写男神焦急地等待和张罗着女神的到来。 
C.第三节写男神到处寻觅心上人,想和她一起比翼双飞。 
D.第四节写到精成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与女神恩爱相聚。
【答案】D
【解析】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6.下列对本诗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多处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一类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强调爱而不见,事与愿违的相思之苦。 
B.本诗作为抒情诗完全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景物描写。 
C.本诗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诗、乐、舞相配,表演性较强。 
D.诗中用佳树香草所筑起的美丽的居室,象征了两人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屈原惯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B
【解析】本诗借景抒情是主要的手法。
二、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7.诗的两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本诗第一部分叙述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议论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8.哪两句揭示了诗歌主旨?


【答案】“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表达了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之情。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主旨的题目,注意卒章显志的手法。
9.“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渲染衬托,以敌军之多、战事惨烈衬托将士们的英勇,不怕牺牲。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词人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0.这首词题目中的“独”字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案】词人在罢官失意之时,独居山中溪畔,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岁暮寒冬,青山“劝我溪边住”;长夜难眠,明月听“我”诵诗书。词人只能以青山为伴,与明月为友,表现出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11.词的最后两句“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拟人,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默默相陪,听词人诵读《离骚》。②用典,词人借用屈原的《离骚》,抒发了有志难伸的满腔郁愤。③衬托,月悬高天,明月为伴,衬出词人的高洁与孤独。
【解析】就本题来说,根据词的下片,可知是明月“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可见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月悬高天,明月为伴,又衬出词人的高洁与孤独。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屈原庙
(明)梁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12.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
13.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14.结合文意,概括“泊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

【答案】屈原殉国之处;忧国忧民的精神寄托;忧国忧民的苦难的象征。
15.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案】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
【解析】要解答本题先要讲懂全文,理出内容层次。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汨罗江畔饮浊水,饮出了苦涩。饮水的目水是为了真切地祭奠屈原,所以饮出了愤世嫉俗,这是由屈原引发的情感(愤世嫉俗)。第二部分,朋友对我行为的不理解引发我的思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忧国忧民之的忧思,更多的人却是明哲保身(如渔翁)。这一总部分中,有一个明显的句子“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由愤怒过渡到惆怅)第三部分,现实中,忧国愤世与全然超脱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到此也就索然了。”索然,有无可奈何之意,作者只好在一方书斋追求精神的解脱。(失望与无奈)另外,考生应注意一点,答案所有词一般在原文可以找到。
16.“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寓意: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明哲何身的遁世者。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答案】AE
【解析】A项错在对内容的篡解和强拉因果关系。原文的意思是泪罗一水作为一种意象在诗歌中流传了两千多年。它的苦涩并不是指水质如何,结合后文,苦涩是因为屈原并着忧国之心的愤世嫉俗。E项是对文章主旨的曲解。作者决定躲进书斋是学习古人“要斫青光写楚辞。”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如屈原一般愤世嫉俗,但心中又放不下对屈原的敬仰,只好在书斋中的精神世界里追求他忧国忧民的境界。 (222.86.16.12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10月)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