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高一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语文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B.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毛江森已回忆不起一件完整的“
试题预览
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高一年级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  
语文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B.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毛江森已回忆不起一件完整的“家庭事件”,但是提起人们闻之色变的病毒却如数家珍,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麻疹病毒、甲肝和乙肝病毒……这一系列“魔鬼”曾使无数家庭陷入痛苦和困顿。
C.展望未来,印度将不得不在美国和伊朗——一个“不可或缺的朋友”、一个“难以割舍的伙伴”之间做出平衡。如此高难的动作,即便对于长袖善舞的外交高手而言,也会像走钢丝一样,稍有闪失就会面临灾难。
D.网络“黑段子”在网民的手上、嘴里,一传十,十传百,循环往复,不久就成了“天下皆知”。有些人还乐此不疲,好像自己转发的黑段子越多,就越显示自己见多识广似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文本中往往寄托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深入研读可以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养成个性化的表达习惯。
B.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C.我国劳动法虽然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没有执行的具体办法,缺乏明确可操作的依据,在实施中经常被打折扣。
 D.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宽广的胸怀和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雍容大度的精神境界。
3.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 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因此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A.①④⑥⑤②③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⑤④③②①
4.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项是(   )(3分)
A.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C.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师说》作者韩愈。“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师说”就是说说老师的作用。
B.《边城》:翠翠边看龙舟赛边等爷爷,傩送捉鸭子上岸时,从对话中得知她是翠翠,就邀请她去他们家等。翠翠误会了他,轻轻地骂了他。她的黄狗汪汪地叫,翠翠对狗说叫也得看人叫。而傩送却理会成了另一种意思,便大笑着走远了。
C.《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D.《老人与海》中,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从另外意义上讲, 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二、古诗文及名著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训练6~11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6.下列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寒于水 于:介词,比
B.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助词,表递进 
C.善假于物也    也:助词,表判断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兼词,从这里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学于余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下列选项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1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姊俱行   将:带着
B.而人归趣乃尔 趣:奔赴,奔向
C.志用凡近 凡:平凡
D.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抗:争斗
1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谢瞻“忧患意识”内容的一组是(3分)(  )
①瞻不能违,解职随从  ②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  ③特乞降黜,以保衰门④在郡遇疾,不肯自治   ⑤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⑥临终,遗晦书曰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
B.谢瞻有先见之明。向高祖要求对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结果高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
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4分)
 (三)默写(共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6)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
(7)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名著阅读简答题。(10分)
17.《老人与海》中大海、大马林鱼、鲨鱼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
 18.简述关于翠翠的一个故事。(5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初的温暖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本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得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得哭了,说:“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又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学,而是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面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一摞厚厚的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想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兵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是只适合放在心里的,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
其实,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三年前因病去世……
(1)小说中的刘兵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
(2)倒数第二段交代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高一年级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  
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每题3分)
1.C    2.C    3.B   4.D    5.C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训练题。(共18分,每题3分)
6.B   7.B   8 B   9 C   10.B   11 A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9分)
12 D   13.A   14.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3分)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译出大意给2分,“或”“语”“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3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译出大意给2分,“臧否”“患”“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3)(4分)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
(三)默写(8分)
16.(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骐骥一跃
(3)官盛则近谀
(4)术业有专攻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6)雄关漫道真如铁
(7)衔远山
(四)名著阅读简答题。(10分)
17.,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大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
18.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翠翠在祖父的安慰中睡着了。第二天,翠翠发现渡船不见了,白塔塌了,老人也死了。在葬礼上,翠翠明白了之前所不知道的许多事,她哭了一个夜晚。最终,渡口只剩翠翠守着那个破碎的梦:那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19.①自尊心强: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②学业、事业有成:成年后学业有成,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③重感情,知恩图报:看重和同桌之间的情意,对同桌的离开心里疼痛;对少年时同学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学,并希望需要的话对同桌能有所报答。(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20.①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②信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打下了伏笔。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对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21.观点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①因为有了这个结尾的交代,读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写的,而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②小说表现的是主人公刘兵对少年时同桌的一种难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这份情感也就只能在主人公的心里永远保留,不会受到现实的打搅了。③小说以哀伤的色彩结尾,反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最初的温暖”才显得弥足珍贵,从而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观点二: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①小说要表达一种同桌间纯净美好的情感,而王丽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②主人公希望见到同桌,并希望需要的话能有所报答,王丽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给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令人生叹。③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就使信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为女孩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
(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合理,给6分)
四、写作(70分)
22.【写作指导】 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所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作文题。“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的《师说》。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60.180.3.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下一个『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