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博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10.15)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博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10.15)语文试卷(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博野中学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试题预览
博野中学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C.“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 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
C. 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 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 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2) 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8.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性统治的沉痛之情。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了周瑜作为儒将的便装打扮,接着以             ,                          两句,描绘了他在赤壁之战时的英气勃发。
(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常常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两句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娘土
     江岸
 钟海强舰长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嘹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作为一名守卫南海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某礁盘的守卫战士。
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泊一下,故地重游。
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其实,钟海强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人,参军之前是个旱鸭子,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条支流。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他进驻了一个岛屿。后来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了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礁盘就被海水淹没。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这种凌空高阁上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
班里只有三个人:班长、副班长和副班长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几乎使他虚脱了。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边连声地问: “怎么办?怎么办?”
副班长斜睨着钟海强,轻蔑地说:“新兵蛋子,熊样儿!”
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
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土?这里哪儿有土?
要土干什么?”他狐疑地问。
“土,老娘土,在我包里。”钟海强说。
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
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稍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看副班长。副班长恼火地说:“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儿吧?昨天整理内务,我给扔了。”
钟海强突然像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一眼副班长,翻身下床。班长想拦他,没拦住。
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
身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它是从土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班长“哦”了一声。
 副班长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不久,副班长病了。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副班长煎水喝。班长不同意,他说:“副班长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副班长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钟海强说:“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试一试,不行吗?”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明显见好;喝了第三次,已经生龙活虎了。
从此,副班长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寄一包同样的老娘土来。
后来,钟海强当了班长,他要求每一个战士探亲返回时,都要带包老娘土……
“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值班员走过来,“啪”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声音低沉地说:“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兵:班长、副班长、一个新战士。他们正列队向钟海强敬礼!钟海强走上礁盘,环顾四周,礁盘已经今非昔比。水泥围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水泥围墙上,有用彩色珊瑚垒成的五个大字:老娘土哨所。
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文中先后两次写到钟海强“眼眶湿润”,这两次“湿润”的内涵相同,都是表现钟海强再次踏上曾经驻守过的礁盘时的激动之情。
B. 小说使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钟海强的回忆表达了守卫358号礁盘的困难,同时也体现了广大海军守卫国家、巩固国防的奉献精神,这种写法使文章情节紧凑、叙事简洁。
C.20多年过去了,守卫358号礁盘的仍然是三个兵——班长、副班长、新战士,但礁盘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战士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D.钟海强本是个旱鸭子,刚到部队时水土不服,经过多年的历练,他已经成长为人民海军的指挥员,巡航中能够“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
E.小说塑造了海军官兵的英雄群像,他们坚守海防前哨,经受住了艰苦的自然环境的考验,忠实地履行保卫祖国海疆的神圣职责。
(2)小说第一段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3)钟海强当兵时的副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以“老娘土”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获得了助学金,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教育局的文件,信息闭塞的徐玉玉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②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城市供排水、道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③只要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必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④看着景区里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对“禁止烧烤”的警示牌习以为常。
⑤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摒弃那些限制和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僵化模式、陈旧思维和不良风气。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学阶段,消费观教育不可忽视。中学生能否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现象,促使皮肤美白细腻,因此具有一定的美肤美容。
C.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D.中国有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国有4家,仅电子商务交易额一项今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平时作文,  ①  是写作者自赏,  ②  是小范围好友传阅,  ③  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  ④  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考扬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其读者的特殊性  ⑤  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  ⑥  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无论 还 抑或 因此 不仅 而且
B 既 / 也 所以 不但 还
C 不管 也 还 因为 既 又
D / 还 又 因而 不仅 而且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  ?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古代经典,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古代经典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②  。“腹有诗书气自华”,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与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古代经典对社会而言,  ③  。
 16.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
        
五、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徐汇区一违法停车车主在自家车子上贴纸条“提醒”交警:“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对面幼儿园接送我孩子的,5分钟就回来,请不要给我贴罚单。谢谢您的理解!”没想到这“美好”的愿望落了空。交警还是按照法律规定贴了罚单,并另外贴出一张纸条做出回应:“我等了十分钟”!
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周测答案
1.C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颠倒,原文的表述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
2.C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两者的作用不同。“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是为了展示出女子的美貌;“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情。
3.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说法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
4.B
5.A(“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6.B(“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表述有误,原文“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的意思是唐太宗希望于志宁好好教导太子,同时向他许诺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7.(1)太宗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陛下下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参加,而于志宁是第四品。”(“尝、安、敕”各1分,句意2分)
(2)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固、虽、戒、害“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县人。曾祖父名谨,在北周立有功劳,授太师官衔,封燕国公爵号。父亲名宣道,在隋朝官至内史舍人。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被选调为冠氏县长,山东发生暴乱,他弃官回家了。
高祖李渊进入关中时,于志宁带领随从到长春宫迎接拜见他,高祖下诏授予他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中书侍郎。太宗李世民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敕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于志宁是第四品。”太宗明白过来了,特地诏令他参加宴会,当即授予他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等官职。当时商议建立供奉皇家祖先的七庙,大家都把希望把凉武昭王李暠奉为始祖,于志宁认为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只他一个人的意见跟大家不同。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太宗曾对于志宁说:“往昔周成王以周公、召公为老师,每天听到的都是正道,反复熟悉就成了他的本性。现在太子年纪小,您应当用正道来辅佐、教导他,不让邪门歪道诱惑他的心灵。努力办好这事,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破格获得的。”太子李承乾屡犯罪过,于志宁想挽救、阻止他,呈上《谏苑》婉言劝说。太宗看到后非常高兴,赏赐给他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不久,兼任太子詹事,因为要替母亲服丧才免去了职务,太宗诏令提前复职,于志宁坚持请求服丧满期,太宗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促开导说:“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现在太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于志宁这才复职。
太子在农忙季节时建造深邃的密室,一连几个月不停工,还过度地爱好歌舞。于志宁劝谏太子,太子不听。李承乾的太子身份被废除后,太宗了解了实际情况后,说道:“听说您多次劝谏,承乾不听您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这时东宫属官都获罪免官,唯独于志宁(因勤勉)而受到慰问和鼓励。
永徽四年,有十八颗陨石坠落到同州,高宗询问说“:这是什么征兆?我要以悔改以前的过失、修养以后的德行来警戒自己,怎么样?”于志宁回答:“《春秋》记载,‘有五颗陨石坠落在宋国。’内史说:‘这是自然现象,不是产生吉凶的根源。’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不久升任太傅。曾和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一起得到高宗赏赐的土地,于志宁禀奏:“我家从北周、北魏以来世代居住在关中,家产没有失去。张行成、高季辅如今才开始经营田产,希望把赐给我的土地赐给不足的人。”高宗赞赏他的美德,把赐给他的土地分赐给了张行成、高季辅。
显庆四年,因为年老请求退休,诏令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改授太子太师官职,保留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王皇后被高宗废除时,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劝阻却不被高宗采纳,于志宁不敢说话。武则天皇后认为他不替自己帮忙,心怀不满,后来趁着杀掉长孙无忌时,于志宁也获罪免职,离京任荣州刺史,改任华州刺史,朝廷批准他退休。去世时,七十八岁,追认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定”。
8.(1)示例:诗歌描绘一幅凄凉、幽冷(清幽、静逸也可)而又朦胧辽远的秋夜泛舟图(1分)。一、二句: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营造出凄凉、幽冷(清幽、静逸)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与沉重(2分);三、四句:用“明河”“(秋)月”“苍山”等意象,营造出朦胧辽远的意境,体现作者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愤无奈(2分)。 
9.  ①用典,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 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的内心的悲愤无奈。(3分) 
  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衰退国势的内心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3分)
10.(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1)B、E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内涵相同”有误:第一次表现回忆往事时的激动;第二次除了激动之外,还含有发自内心的敬仰、感恩和不舍。C项“战士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不妥。D项大体正确,“刚到部队时水土不服”表述欠严谨。(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 ①描写了海域广阔、天地一色的南海风光,既表现南海风光之美丽迷人,又从侧面烘托了即将告别军营的钟海强舰长内心对南海的热爱、依恋和不舍之情。②暗示此时钟海强的心情也象大海一样不太宁静。③为下文做铺垫:引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榆社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