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练)(高三总复习 )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备战2017年高考一轮讲练测◇练基础1.(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
试题预览
备战2017年高考一轮讲练测
 
◇练基础
1.(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    简:选拔
B.一意拊循                        抚循:抚慰安抚
C.人情大扰                        扰:扰乱
D.咸获苏息                        苏息:死而复生
【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B项这句话出自文中“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翻译为“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句中“人情”是“人心”的意思,由这个字可以推断“扰”为形容词,“烦乱”。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D项中“‘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表述错误,“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守丧,用于平常百姓,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晋书•袁悦之传》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古代的“丁”和“忧”,其解释不同于现代的“丁”和“忧”。据《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据《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遭逢居丧”时,儿女们会忧伤,会居丧,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守制”,这显然比单纯“人丁忧伤”包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丁忧”,体现了古人对文字运用的炉火纯青。丁忧期限三年,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答案】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对照,即可发现D项有强加因果的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②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答案】(1)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恣横”,恣意横行;“执”,逮捕;“尤”,最突出,最恶劣;“杖”,施以杖刑;“贴然”,服服帖帖;(2)去:离开、攀:挽住、识:记住、配享:共享祭祀。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比如题中的“去”;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以祸福,介短后置”。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心致力于扩充军队,牵连到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 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皇帝设宴款待并赐予他们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 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来源:Zxxk.Com]
当赵豫告倒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或被劝阻,不再来起诉了。赵豫除政绩斐然外,还以和乐平易著称。 
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  
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级第二次湖州知府,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湖州任职十七年。赵登的同乡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免,民围住中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让他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发放边防储备三百七十石赈济饥民,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原谅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留任原职。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爱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
2.(2016届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高三2月教学质量调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曹瞒传(节选)
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操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其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操将北征三郡鸟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操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操犹坐胡床不起,张郐等见事急,共引操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操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操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操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操使工苏越徙美犁。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操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操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擎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操,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操,操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操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操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习宠臣咸疾之      疾:憎恶       B.共引操人船            引:引导
C.陈留边让言议颇侵操  侵:冒犯       D.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  谢:谢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共引操人船”中的“引” 是“拽、拉”的意思。选项中的解释错误。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意来理解。这句话出自文中“操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操犹坐胡床不起,张郐等见事急,共引操入船” “操犹坐胡床不起”“ 事急”可以推测,这里应该是拽、拉曹操入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操犹坐胡床不起”“ 事急”可以推测,这里应该是拽、拉曹操入船。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 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      ②余船以次俱进
B.①时寒且旱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诸君之谏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①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答案】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B.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C.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D.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答案】A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虚词“其”初步判定句读。再抓句中相同句式“道之纯厚/遇之有实”细细断开。
(4)下面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迁为顿丘令是因其“持法峻刻”,宠臣借称荐来使其离开。从这一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曹操的戏谑之意。
B.与马超、韩遂交战,失败后曹操大笑而语:“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既是自我解嘲,又显露出他乐观豁达的品性。
C.从侥幸战胜后的科问诸将到杀死袁忠、桓邵,充分体现了曹操峻刻酷虐、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性格特点。
D.与一般正史叙事崇尚简要不同,本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叙述相当细致,其间人物的一言一行、神态举止纤毫无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将选项带入原文中,即可发现C项“体现了曹操峻刻酷虐、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性格特点。”错误。第二段中可以看出,科问诸将体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胸怀气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阅读第二部分,就可以发现选项错误。
(5)把上面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①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②越白状,操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③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答案】(1)我之前的行动,靠侥幸踏上危险之地,虽然胜利了,(却)是老天在帮助我啊,所以不可以把它当作平常的事情。
(2)苏越禀告(给曹操)这种情况 ,曹操亲自去验看后很不喜欢,认为不吉祥,回去就卧病不起。
(3)他惩处诛杀的人,总是对着他痛哭流涕,嗟叹痛苦不已,但最终也没有办法保全性命。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这些往往是得分点,比如题中的“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以事具告”,要先调整句式再翻译。
【参考译文】
曹操又名吉利,小名阿瞒。  
曹操(在做洛阳北部尉时)初到衙署,对四门修缮整治,制造“五色棒”,悬挂在门的左右,各有十几支,有违反禁令的,不管是不是有钱有势,统统打死。后来数月,灵帝宠臣小黄门蹇硕的叔父在夜里出游,便被杀了。京师中的人都收敛行迹,没有人敢违反了,皇帝身边的太监、宠臣们都很嫉恨他(曹操),但是又不能对他有丝毫损伤,就都称赞、推荐他,所以他被升职为顿丘地方的长官(令)。  
曹操想要向北征讨三郡乌丸,众将都说:“袁尚只不过是个四散逃亡的敌人而已,乌丸人又贪财忘义,不讲究亲朋交情,怎么能被袁尚利用呢?如今大兵深入其境征伐,刘备一定会劝说刘表袭击许都。万一真的发生变故,就会悔恨不及。”惟有郭嘉断定刘表不会相信刘备,鼓励曹公出兵。当时天气寒冷而且干旱,二百里内斗没有水,军中缺少食物,杀了数千匹马来当做粮食,凿地深入到三十多丈深才有水。等到回来后,科问诸将谁是之前提反对意见的人,众人中无人知道其中缘故,人人都感到害怕。曹操都重重地赏赐了他们,说:“我之前的行动,靠侥幸踏上危险之地,虽然胜利了,却是老天在帮助我啊,所以不可以把它当做平常的事情。你们的谏言,是非常稳妥的建议,因此奖赏你们,以后你们不要为难(是否)进言。”  
曹操将要过河,前面的队伍刚刚过去,马超等人忽然到来,曹操尚且坐在胡床上不起来,张郃等人见事情紧急,一起拉着曹操上船。河水湍急,随流而下四五里,马超等人骑马追着射他们,箭如雨般飞来,诸将看到军队失败,不知道曹操在哪里,都惶恐不安,等到看见曹操(的狼狈样),才又惊又喜,有的人都哭了。曹操大笑说:“今天差点被马超那小贼困住啊!” 
曹操从汉中到洛阳后,建造建始殿,让工匠苏越迁走一棵梨树。挖它(的时候),根部伤皮后流出了血。苏越把情况告诉了曹操,曹操亲自看了以后觉得厌恶这事,认为它不吉利,回来以后就卧病不起。  
曹操为人不够稳重,缺少威仪,喜好音乐,他经常把歌舞艺人留在身边,从早到晚歌舞娱乐。他常穿轻纱的衣服,身上常带着一个革制的囊袋,用装手巾等细小的物品。他有时戴着丝织的便帽会见宾客,(很不礼貌)。每次和宾客谈论的时候,言语戏谑,毫不隐晦自己的心中情感,等到他自己说到开怀之处,哈哈大笑,以致一头扎入桌子上的杯盘之中。菜肴把他的帽子头巾都弄脏了。曹操常常怠慢失礼就到了这种程度。但是他执法却是严厉苛刻,各位将领之中,如果有谁谋 略超过自己的,常借故用法律诛杀掉他,无论是老相识还是过去有仇怨的人,都不能躲过诛杀。面对被自己诛杀的人,总是对着他痛哭流涕,嗟吁痛惜不已,但是最终也没有能够保全性命的。当初,袁忠担任沛国的辅相,曾经想用法律惩治曹操,沛国的桓邵也很轻视他。等到曹操在兖州的时候,陈留的边让言语之中大大侵犯了他,曹操便诛杀了边让,族灭了边让全家。袁忠、桓邵听到消息后,一起到交州避难,曹操就派遣使者找到太守士燮,族灭了袁忠一家。桓邵前往自首,跪在庭院中谢罪,曹操对他说: “你跪下谢罪就能免除死亡吗?”于是太祖就杀了桓邵。
3.(2016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曾子开书①
秦 观
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故尝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尝望阁下之屦舄也。  
窃观今之士子,峨冠大带求试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学宫儒馆以教育自任者无虑百数。其因缘亲故以为介绍,谈说道真以为贽献,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冒污忍耻,侥幸人之知己者,迹相仍、袂相属也。然而得善遇者十无五六,与之进而教诲者十无二三。至于许 之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其售愈急,其价愈轻,亦势之然也。  
某与阁下非有父兄之契、姻党乡县之旧,介绍不先,贽纳不前,谒者未尝知名,阍者莫识其面;而阁下徒见其骫骳② 之文以为可教,因曲推而过与之。传曰:“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呜呼,阁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阁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
前日尝一进谒于执事,属迫东下,不获继见,以尽所欲言。旋触闻罢,遂无入都之期,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辄因西行之便,略陈固陋,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则某与阁下非特无愧于今之人,又将无愧于古之入矣。古语有云:“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惟阁下裁之。  
【注】 ① 曾子开名肇,曾巩的弟弟,当时任国史院编修,故文中称史院学士。② 骫骳(wěi bèi):风格卑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        款:敲打,叩 
B.迹相仍、袂相属也          属:聚集 
C.介绍不先,贽纳不前        贽: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 
D.消垢翳以发其光明          翳:遮蔽物,蔽障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B项可以联系课内所学的内容解答。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观的文章,并且多次称赞,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怀疑,有人误认为秦观曾经和曾肇之间有过交往。  
B.秦观批评当时大量读书人汲汲于富贵,千方百计以求仕进,结果适得其反的行为,意在突出自己不同流俗、自守清高。  
C.在写这封信之前,秦观曾经拜见过曾肇,但因过于仓促,未能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练)』  下一个『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