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津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课内知识考查(共3小题,共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颓圮(pǐ)凌侮(wǔ)追溯(shuò)挥斥方遒(qiú)B.携手(xié)斑斓(lán)青荇(xìng)百舸争流(gě)C.河畔(àn)竹篙(gāo)忸怩(ní)夜缒而出(zhuì)D.萧瑟(sè)拘泥(ní)沉淀(
试题预览
新津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课内知识考查(共3小题,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颓圮(pǐ)      凌侮(wǔ)      追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
B.携手(xié)     斑斓(lán)      青荇(xìng)     百舸争流(gě)
C.河畔(bàn)      竹篙(gāo)     忸怩(ní)       夜缒而出(zhuì)
D.萧瑟(sè)      拘泥(ní)      沉淀(diàn)     共其乏困(gōng)
2、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荆棘       彷徨      峥嵘岁月        夜澜人静
B.哀怨       苍茫      浪谒飞舟        偃旗息鼓
C.瓦菲       榆阴      沧海桑田        秦晋之好
 D.忧郁       隐密      未雨绸缪        冰屑悉索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②是寡人之过也   是:表判断,是
B.①敢以烦执事    执事:做事情       
②越国以鄙远     鄙:偏远的边界
 C.①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②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为:给予
D.①何厌之有      厌:厌恶           
②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4分)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业已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诅吾军。”系敬于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之士三十万,数扰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妃,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后,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而彼所缺数遗之,且使辩士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冒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妃            妻:以……为妻
C.士卒罢于兵                      罢:通“疲”
 D.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抗:对等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未可以武服也。                   ②未可以仁义说也
③然恐陛下不能为。                  ④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⑤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缺数遗之      ⑥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敬出使匈奴,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建议伏兵制胜,显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见识。
B.高祖不用刘敬之言而致败,后赦免刘敬,斩前使以示自责。
C.刘敬之所以劝高祖采用和亲的手段,是因为当时人心厌战,且冒顿兵精马壮,不能用武力战胜。
D.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7、翻译下列句子。(15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②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5分)
                                                                             
③陛下以岁时汉所余而彼所缺数遗之,且使辩士谕以礼节。(5分)
                                                                             


三、古诗文阅读、默写。
江 汉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①这是杜甫晚年滞留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②此处运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8、诗中二、三联用了哪些意象,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分)
                                                                                 
10、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0分)
① 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②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采桑子•重阳》)
③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④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⑤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⑥                  ,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⑦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论语•子罕》)
⑨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⑩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雨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令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照、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遮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二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现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12.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答:                                                                      
14.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五、语言文字应用(14分)
1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B、想办法让图书流动起来,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多看书、看新书,花费不多,收效却不错。看似妙手偶得,实则来自文化管理者对文化民生的自觉坚持。 
 C、有些工科高校不去倾听企业的声音,不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一厢情愿地为它们提供“人才产品”,这样的教育必然难以满足需求。 
D、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又未能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期望的效果,最后不免造成邯郸学步的尴尬。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对学生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市场规律对房价能否起到调控作用,是不是只有国家出台政策才能调控房价,答案当然的肯定的。
C.近段时间,许多地方出现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以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只有当学习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自选,          ,          ,          ,          ,
          ,          。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
①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
②人性的某些物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③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
④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⑤我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⑥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A.①⑤②④③⑥ B.①⑥④②③⑤ C.③⑥④②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
18.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5分)
眼睛很宽容                 ___________________
能装下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又很苛刻                 ___________________
容不得一粒沙尘        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9. 请以“熟悉的陌生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6级10月月考语文答案
1、B(溯(sù),畔(pàn),泥(nì))
2、C(澜—阑,谒—遏,密--秘)
3、C(A②这;B①办事的官吏②把……作为边界;D①满足)
4、A(经过了)例①老翁逾墙走,越过;例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
5、B(③是怕皇帝不肯,⑤是和亲时的手段)
6、A(是匈奴有伏兵)。
7、①如果您舍弃郑国不消灭它,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时,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什么损害。(“东道主”、“乏困”、“共”各1分,大意2分)
②只可以从长远打算,谋划他的子孙做臣子。但是恐怕陛下不能做到。(“独”、“臣”、“为”各1分,大意2分)
③陛下每年用汉家多余的而他们缺乏的东西多次送去慰问,并派善于言辞的使者用礼节劝喻他们。(“遗”、“谕”、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刘敬是齐国人。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匈奴把精兵和肥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你这齐国的俘虏!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把刘敬捆绑到广武关押起来。于是高帝领兵向前,到平城,匈奴果然突出奇兵把高帝全军围困在白登,七天后才得以解围。高帝到达广武,赦免了刘敬,说:”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被围困在平城,我已经把十多个说可以攻打匈奴的使者都杀了。”于是封刘敬为二千户,做关内侯,称为建信侯。高帝平城战停回来后,韩王信逃亡到匈奴,在这个时候,冒顿做单于,兵力强大,号称三十万大军,(汉朝)多次在北面遭到侵扰。高帝忧虑这件事,问刘敬。刘敬说:”天下开始稳定,士兵因战争而疲惫,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掉父亲代立王位,把他父亲的妃子都霸占了,是凭着武力为威势的,不可以用仁义道德去说服他。只可以从长远打算,谋划他的子孙做臣子。但是恐怕陛下不能做到。”高帝说:”如果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做!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正出大公主嫁给他,厚礼送给他,他知道汉家嫁给正出的女儿,又送来厚礼,蛮夷一定敬仰她,立她为王后,生下儿子必定做太子,代替单于。为什么呢?是因为贪图汉家的钱财。陛下每年用汉家多余的而他们缺乏的东西多次送去慰问,并派善于言辞的使者用礼节劝喻他们。冒顿不死,他是汉家女婿;如果他死了,那么汉家的外孙做单于。哪里听说有外孙敢与外公对等礼节的事呢?士兵可以不用打战而慢慢使他们臣服。”高帝说:”好。”打算派长公主去,吕后日夜哭泣,说:”我只生太子和一个女儿,怎么能把她送到匈奴去!”高帝终于没有派长公主去,而是把庶出的女儿取名长公主,嫁给单于。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事项。
8、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9、答:①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1分)“落日心犹壮” 此处“落日”比喻“暮年”(2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近暮年,仍然壮心不已,老当益壮的情怀(1分)。(4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1分)因为“不必取长途”(1分)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2分)。(4分)
③另抒己见: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2分)“古来存老马”以“老马识途”中的老马自喻(1分),表明自己力虽衰,而其智尚能为国所用(1分)。(4分)
评分说明: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答“自强不息”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10、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②战地黄花分外香  ③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④到了颓圮的篱墙
⑤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⑥失其所与 ⑦怅寥廓
⑧勇者不惧 ⑨不悱不发 ⑩丁香般的惆怅
11.AE B项原文信息是“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并无“要求”意味。C项遗漏了“推崇性理哲学”的信息。D项与“调查研究作风”相关的“游学”不只是“两次”,而且并没有立刻“养成”调查研究作风,文中说的是“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
12.①修身方面的谆谆教诲。②做学问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③改造社会方面的释疑解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有批判精神,喜欢质疑问难。②学习重点明确,主次分明。③懂得为学之道,能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普通与专门的关系。④惜时苦读,持之以恒。⑤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①立下了正确的人生志向:心系社会,探求真理。②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广博学习,注重方法。③形成了重视社会实际的思想方法:关心世事,经世致用。④初步养成了调查研究的作风(或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几番游学,深入生活。⑤培养了关心时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订阅书报,风云在胸。(能就其中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要求有理有据。每个方面的探究2分)
15、 A(谈笑自若:形容在危急或异常情况下沉着镇静,仍跟平常一样有说有笑。)
16、 D(A否定不当;B否定与肯定不对应;C宾语残缺,句末加“手段”)
17、运用排除法,③和①相比较,③更适合放在前面,假如④衔接③,文段显得很突兀,“它”不知指代的是什么。如果是⑥,正好暗合了文段的首句。到此已经得出答案C,而且后文“它”指代上文的“苦难”,②句中的“借此机会”紧密地衔接④句中的“一种机会”,①句中的“它”指代⑤句中的“财富”,和后文也自然地吻合。
18、答案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合乎答案的要求:拟人手法2分,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并体现在句式结构上2分) (117.156.3.1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