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浮藻秋毫无犯彷(fáng)徨浪遏(è)飞舟B.拊心人为刀俎百舸(gě)彳亍(chìchù)C.忸怩书生义气寥廓(kuò)岁月稠
试题预览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  选择题(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浮藻      秋毫无犯     彷(fáng)徨       浪遏(è)飞舟
B.    拊心      人为刀俎     百 舸(gě)        彳亍(chì chù)
C.    忸怩      书生义气     寥廓(kuò)        岁月稠(chóu)
D.    瓦菲      行而无信     颓圮(qǐ)         挥斥方遒(qiú)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D、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            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味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位  贯注  揣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B.身边朋友的一次次欺骗和伤害,让他成了一个轻诺寡信的人,他变得消沉、保守、自闭,不再信任任何人,哪怕自己的亲兄弟。
C.香港电脑商会主席称,此次电脑节是一个新机遇,可以让同行精英于金融海啸中尝试开拓新市场,否则会变得墨守成规,生意难以有新突破。
D.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更极为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得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5.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戴望舒,当代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B、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名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C、艾青,现当代诗人。诗集《归来的歌》、《雪莲》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D、《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5-6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7.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
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                       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第Ⅱ卷   表达题
四、文言翻译、诗歌鉴赏和诗文默写
(一)11.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3分)
  译文: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3分)
  译文:                                                                                  

(二)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 
    答: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
    答:                                                                                                                                                             

(三)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在雨的哀曲里,                         , 散了她的芬芳。   (戴望舒《雨巷》)
(4)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     (戴望舒《雨巷》)
(5)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6)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8)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读无字书        
     郭启宏
①书能无字吗?依正向思维,无字便不成书;若从反向思维,确有无字书在。周恩来曾撰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无字书一词并非笔者无端臆造。
 ②历史上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长叹者。据载梁元帝是个耽书的人,兵临城下还在龙光殿讲《老子》经义,灭国前悔恨不已,焚尽所藏图书,哀叹为书所误。当时人和后世人都觉得荒唐。唯有王夫之见地独特:“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船山遗书•读通鉴论》)他认为梁元帝没有从书得到有关“身心”、“伦物”、“政教”等等切实有用的教益,耽书便成了“玩物丧志”,与耽酒、耽色并无两样,所以也可以说因书致亡。他沉痛地指出其症结所在:“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王夫之在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善读的问题。
 ③如何善读?王夫之作了回答:“辨其大义,以立修已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之神之用也。”然而,“大义”“微言”往往不在字面上,须从字句外去解读。我以为这便是读无字书的一种模式。
 ④自古以来,或因时代的桎梏、思想的禁锢,或因有意的藏锋、无助的回避,甚或仅仅出于行文上的考虑,书中便有了缝隙处、断裂处、空白处、语焉不详处。这就要求读书人必须调动自身的观念与体验、学问与识见,去连缀缝隙,弥合断裂,填充空白,推想其详,进而探询其所以如此的隐因,思考,综合,方能读出“大义”“微言”来。这般读书,可称善读。
 ⑤读无字书还有另一种模式,即周恩来联语所云,“从无字处读书”。
 ⑥书是知识的载体,但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书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毛泽东强调实践出真知,诚是至理。周恩来的联语与之暗合。这一点似乎古人早就发现了。张潮说过:“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幽梦影》)自然,张潮妙舌如环,说的是慧业文人的话。事实上,生活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书在,官场是一本书,商海是一本书,文坛艺苑也是一本书。最叹为观止的,一个人便是一本书!在恒河沙数般的“人书”中,有的书好懂,有的书难猜,有的书清奇,有的书恶俗,有的书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有的书云山雾罩,不知伊于胡底。而真知总在这些书中,或微或著,或隐或现,待读书人去探求。
 ⑦我想起武则天的“无字碑”来。古往今来蠡测纷纭,无非围绕一个“功”字立论。一说功大得写不下,二说无功可写,三说不知该如何写,四说留待后人去写。我以为第二种似可排除,武则天分明有功,这是事实,她自己也断不会如此“谦谦君子风”!第三种低估了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们的文学才能,又把武氏想象得太迂,难道她迷惘于功首罪魁“对半开”?如斯大林式过和功“三七开”?或不如斯大林式的“二八开”?抑或“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主流支流”定性说?第四种似觉有理,却令人疑惑是现代人将高境界作慷慨赠与。看来第一种仿佛差近,但也难定论,说不准哪天出土文物揭开了秘密,那无字碑仅仅由于时间促迫不及镌刻!
 ⑧哎呀,读懂一块无字碑已非易事,读懂天下无字书不是更难吗?除非不读。
14.文中第②自然段举了梁元帝读书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作者什么观点呢?(回答不超过10个字)(3分)
答:                                                                                   。
15.文中第⑥自然段有“待读书人去探求”的话“读书人”实际指的是什么人?“探求”的对象是什么呢?答:(1)“读书人”实际指的是:                                                        。(2分)
   (2)“探求”的对象是:                                                           。(2分)
16.文章第⑦自然段中,作者对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四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全文看,说明在研究问题中,应采取什么态度呢?(3分)
 答:应采取的态度是:                                                                    。
17.文章最后说“读懂天下无字书不是更难吗”,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呢?试从两方面来说明。(4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句其他老师的说法。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语文老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答:                                                                                      
19.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一组:孔子与庄子;第二组:项羽与刘邦;第三组:李白与杜甫;第四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50字左右。
答:                                                                                       
                                                                                          

七、写作(本大题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我们对责任虔诚的坚守,对理想执着的追寻,对生活最广博的爱。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故事。
请以“         带来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B ,A  彷páng  C.书生义气(意)  D. 颓圮(pǐ)   2.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A. 
4.5、B (“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dí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5.A  现代诗人  6.B 7.A      8.C【解析】“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9.A  10.B【解析】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11.(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
12. (1)(3分) 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3分)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3.略
 14.要善于读书    15.(1)观察、研究世上各种人的人  (2)关于各种人的言行、思想、情感、品德的“真知”。
16.客观,实事求是,不妄下结论
17.(1)读无字书,“大义”“微言”不在学面上,须从字句外去解读,而且还要调动自身的观念与体验、学问与识见,去连缀缝隙,弥合断裂,填充空白,推想其详,进而探询其所以如此的隐因,思考综合,方能读出“大义”“微言”来。(2)读无字书,要“从无字句处读书”,强调实践出真知,要研究生活的各个领域,要观察研究各种人。
18.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
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在四海五湖找到知己
物理老师说,友谊是一根巨大的杠杆,能撬开紧闭的心扉。
政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生命的火把。
19.孔子和庄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学派举足轻重的人物,二人相比,我更喜欢庄子。他思维敏捷,文采飞扬,主张无为,一生洒脱逍遥,令人钦羡。
    虽然刘邦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但我更喜欢项羽。虽然项羽人生的结局很悲凉,但他身上体现出的英雄气概十分令人敬佩。
   与“诗仙”李白相比,我更喜欢“诗圣”杜甫。他用诗冶炼苦难,用诗书写血泪,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薛宝钗虽然聪明乖巧,端庄大方,却显得八面玲珑、圆滑世故。而林黛玉虽体弱多病,却性格刚强,勇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更让人钦敬。
【参考译文】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于二十一年(前656)时,杀死了太子申生,骊姬进谗言,重耳害怕,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献公二十二年(前655),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司空季子说: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这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在九月死去。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穀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人大多都归向他。 (117.156.3.1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