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有教无类》同步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有教无类》同步训练(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有教无类》同步训练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语(yǔ)上 愠(yùn)色 令尹(yǐn)B.弑(shì)君 十乘(chénɡ) 不悱(fěi)C.一隅(yú) 则罔(wǎnɡ) 则殆(dài)D.无谄(chǎn) 切磋(chuō) 笑倩(qiàn)【答案】 C(A语:yù,B乘:shènɡ,
试题预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有教无类》同步训练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语(yǔ)上   愠(yùn)色   令尹(yǐn)
B.弑(shì)君   十乘(chénɡ)   不悱(fěi)
C.一隅(yú)   则罔(wǎnɡ)   则殆(dài)
D.无谄(chǎn)   切磋(chuō)   笑倩(qiàn)
【答案】 C(A语:yù,B乘:shènɡ,D蹉:cuō)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闻斯(就)行诸  赤也惑(糊涂)
愠(怨恨,生气)色
B.忠(尽心竭力)矣  违(违背)之
不愤(郁结)
C.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一隅(角落)
无益(好处)
D.不思则罔(欺骗)  不学则殆(危险)
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
【答案】 B(违:离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闻斯行诸?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B.赤也惑,敢问。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思而不学则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其斯之谓与?
陈子禽谓子贡曰
【答案】 B(B都当糊涂讲,A诸:①之乎,②众,各个。C殆:①危险,②接近于。D谓:①说,②对……说)
4.下列句子中的“闻”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闻斯行诸
B.闻义不能徙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答案】 AB(都当“听到”讲)
5.下列句子中的“乘”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陈文子有马十乘。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C.因利乘便。
D.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答案】 BD(都当“兵车”讲)
6.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素以为绚兮。
D.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答案】 AC(都当“把”讲,B来,D用)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求也退,故进之。
A.起予者商也。
B.曲肱而枕之。
C.己欲立而立人。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答案】 C(例句和C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动词的正常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则:所有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B.对于子路和冉有问的同一个问题,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这是因为二人的情况不同。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生动体现。
C.“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孔子并不希望弟子们全盘接受他的思想,而是要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D.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实例。
【答案】 C(“大胆创新”不符合孔子的思想。)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9.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闻斯行诸  (“之于”的合音)
B.赤也惑,敢问  (勇敢)
C.陈文子有马十乘  (古代四马拉一车为一乘)
D.犹吾大夫崔子也  (像)
【答案】 D(A项,“之乎”的合音;B项,谦词,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C项,读shèng,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10.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斯行之 ②旧令尹之政
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④违之。何如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 D(①中“之”,代词,这件事;②中“之”,结构助词“的”。③④中的“如”与“何”构成固定词组,意思是“怎么样”。)
11.下列句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B.三已之,无愠色
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D.赤也惑,敢问
【答案】 C(“至于”在这里是同义复合词,意思是“到”;在现代汉语里,一是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二是作介词,表示另一提事。)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给予了否定。
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
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方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答案】 B(孔子对二人的做法并未完全否定,只是说他们还达不到“仁”的境界。)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时捻①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②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捻:“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②褫:剥夺。
1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  诎:穷尽,匮乏。
B. 坐法再干议  干:干预,干涉。
C. 宝桢会军蹙之  蹙:逼迫,逼近。
D.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  著:登录、登记。
【答案】 D (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显扬 ”之意。)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答案】 C(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丁宝桢对僧格林沁不卑不亢,文段先写僧格林沁的倨傲,接着写丁宝桢的傲骨铮铮。于是据此理解断句。参考标点符号: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1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宝桢散尽家财招募壮士拱卫乡里,在遣散壮士时,他直言亏钱的饷银无法偿付,大家有感于丁宝桢毁家纾难的无私付出,纷纷放弃饷银离开。
B.丁宝桢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贬,曾因与捻军长期对垒时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职留任,因为直言上谏,保护了王心安,却使皇帝错误处罚了李鸿章。
C.同治七年,西路捻军进攻到京城附近,丁宝桢率领一千骑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转战数地,收复失地,得到皇帝的屡次褒奖,加官为太子少保。
D.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不屈服于权贵,磨砺自己清廉的节操,家无余财,后世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经常把他和沈葆桢放在一起称赞。
【答案】 B (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 处罚李鸿章一事称不上是错误处罚。文中无据。)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东巡抚阎敬铭一向推崇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东巡抚。
(2)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惑,亲自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实职,丁宝桢也更加的自我警惕勉励。
【参考译文】
丁宝桢,字稚璜,是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考中进士,被选作庶吉士。因母亲去世在乡间居住,恰逢遵义的杨隆喜造反,丁宝桢倾尽家财招募了八百壮士保卫家乡。服丧终了,恰逢苗民教匪叛乱蜂拥而起,巡抚蒋霨远上奏朝廷,申请让丁宝桢部留在平乱军中,皇帝特别下令授予他编修一职。丁宝桢又增加招募,士兵总数到了四千人,收复了平越、独山等诸多城池,咸丰十年,被授予岳州知府,才遣散了招募的军队。亏欠的饷银非常之多,就把五百两银子放在桌案上,对大家说:“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现在府库的钱粮短缺,你们空着手回家,怎么办?”大家流着泪说:您不惜捐献所有家产,解救国难,我们还怎么敢有另外的请求,于是纷纷离开。
同治二年,擢升山东按察使,恰逢僧格林沁在鲁、豫两地统帅军队,命令丁宝桢攻击河北宋景诗,不久丁宝桢被弹劾擅自倡议招抚,兵部审议决定将其降职三级,又到了第二年升迁做布政使。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因犯了干预朝议而犯法,都得到皇上的恩典赦免留任原职,于是谏官们又搜集罗织了其他的罪名弹劾他,此事投送到曾国藩处,曾国藩向皇帝禀告说他无罪。山东巡抚阎敬铭一向推崇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东巡抚。当时捻军逼近了海澨,李鸿章建议在胶莱河修筑长墙防御,丁宝桢会合军队迫近警戒,同治六年,东路捻军逃到濰河,东路军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但是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濰河,丁宝桢把这件事禀告给皇帝,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丁宝桢也革去职务暂时留任,这之前东路军镇守濰河,本是安徽将领潘鼎新驻防地段,安徽军刚刚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皇帝下令将王心安斩首,丁宝桢上书直言辩驳,皇帝就宽宥了王心安而斥责李鸿章,宝桢又屡次上书揭发,皇帝于是越发斥责李鸿章为人刻薄善妒、放纵寇敌,第二年,西路捻军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为震动,丁宝桢听到军情示警,立即快马奔驰到东昌,率领一千骑兵,三千精锐步兵,带着五天粮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军于是向南溃逃,这场战役,朝廷派遣禁军到京城外防备捻军,统领士兵的各位将领都受到责备,而皇上只因为丁宝桢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之前,转战雄州、任、深、祁、高、肃各州间,收复饶阳,功劳最大,多次降下圣旨褒扬嘉奖,加太子少保一职。
而他杀掉安德海的事件尤其被民众称道,安德海,以太监身份侍奉慈禧太后多年,颇为擅权,同治八年秋天,安德海乘坐楼船沿着运河南下,旗帜与众不同,自称有秘密的派遣,所过之处,结交权贵,收取贿赂,没有人敢告发,到了泰安,宝桢已经先入朝告发,派遣骑兵逮捕安德海并看押起来。安德海还说大话,说道:“你们这些人是自己招祸端罢了!”传递解送到济南,丁宝桢说:“太监私自出京,是不符合祖制的。况且大臣们没有听说有这样的(秘密派遣的)命令,一定有诈确定无疑。”禀明皇帝,于是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光绪二年,代替吴棠担任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盐运祸害商贾民众,流弊很大,拒绝责难,进行争辩。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惑,亲自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实职,丁宝桢也更加的自我警惕勉励,更加注重储存粮食,严厉进行督责搜捕。丁宝桢治理四川共十年,刚刚到任履职时,城内每月都有盗窃抢劫的案件,到这时几乎把匪徒诛杀干净,宣称为路不拾遗,光绪十一年,在任上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给予山东四川贵州三地建立祠堂的殊荣。
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他刚到山东时,僧格林沁正在淄川围剿捻军,自觉地位高贵,十分倨傲,见省级以下官员不设座位,丁宝桢投递名帖求见,说低级武官丁某投书王爷,给予座位就觐见,不给座位就不见,身边的侍从人员都大惊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强硬不屈,为丁宝桢改变仪容礼敬有加。敬铭听说这件事后,大为称奇,丁宝桢到任的那一天,亲自在郊外迎接,从此后无论大小事务,都先咨询丁宝桢之后才实行,到今天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常和沈葆桢一齐被称道。尤其磨砺清高节操,死后灵柩归乡,身边的随从随员们聚集在一起拿出钱帮助办理丧事,扶柩回乡才能够成行。有五个儿子,丁体常尤其著名,官至广东布政使。
四、高考热点
17.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元朝文人胡石塘名声很大,他应聘到京城,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
上朝时,胡石塘没有察觉自己的斗笠戴歪了。当元世祖问他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胡石塘回答:“都是一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皇帝笑他说:“________________。”
结果没有任用他。
【答案】 自己的斗笠都戴不正,如何能平天下呢?
18.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宽广的胸怀不会被躲躲闪闪的指责拦住,拦住你的是你的狭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坚定的选择不会被磕磕绊绊的磨难拦住,拦住你的是你的软弱;崇高的理想不会被畏畏缩缩的行动拦住,拦住你的是你的卑微。
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假日的旅行,在山川湖海、人文景观中打开生活的视野;心灵的旅行,在思索徘徊、欢乐痛苦中张开思想的风帆;生命的旅行,在探索挑战、失败成功中留下一生的印迹……
请以“旅行”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82.18.110.25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庄浪四中2016--2017学年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语文』  下一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