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试题预览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祝 考 试 顺 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假期与新闻
盼望着,盼望着,中秋来了,“十一”的脚步近了。中国新闻网做了一篇让媒体同行哭笑不得的稿子——《打个赌,国庆期间你一定会看到这“十条新闻”》,作者“突然发现”每年国庆假期的新闻都高度相似,于是“大胆”预测。
从“高速部分路段拥堵提前×小时,今日×时开堵”到“假期出游人挤人,有关部门提醒注意安全”,从“黄金周游客再现恶习,文明出游任重道远”到“节后综合征来了!教你满血复活”……盘点不可谓不全面,而且确实都是似曾相识的“新闻”。
 要说这是“打赌”,中新网定然稳操胜券,不信等着瞧。不过这个发现也不是秘密,但凡有过几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都知道这个秘密。新闻是有套路的,很多都有成熟的操作流程。如果有闲心,相当一部分的新闻都是可预测的。
可预测的新闻还是新闻吗?只要符合真实性原则,当然还是。但这样的新闻总是怪怪的,因为它们是被刻意“发现”的,与人们对“新鲜事”的预期不相符。
一个老人摔倒了,讹人了,很快各地媒体都会报道老人摔倒的事,讹不讹人都是新闻。讹人的话,开腔讨论“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没讹人的话,那是正能量。是摔倒的老人突然变多了吗?是老年人群体的道德水准突然变化了吗?都不是。只因为“扶不扶老人”成为热门话题,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中国这么大,发现几个老人摔倒的故事还不容易?这和国内女星去戛纳蹭红毯没有境界高下之分。
国庆节新闻的可预测性,道理同样如此。世上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叶子,又岂会有一成不变的国庆假期?不变的或许不是国庆假期,而是媒体发现新闻的眼睛。
当然,也不能全怪媒体人的职业素养。首先,人人都放假的时候,媒体总要留人值班。他们还不像交警等特殊岗位可以得到人们的点赞,而只能默默奉献,有时连他们经常替其他群体呼吁的加班工资都拿不到。再者,每逢佳节新闻少,除了带着预设的视角去注定会发生新闻的地方守株待兔,真没有太多办法。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媒体可以偷懒,还是因为报道对象配合,毕竟媒体不能改变报道对象的客观属性。高速公路如果不堵了,媒体肯定不会虚构拥堵。游客如果都文明观光了,媒体自然无由开启批判模式。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本应是同步进化的。如果被监督对象重复犯一些低级错误,监督者却自己先进化到高级层次那也说不过去。这就好比,村民还食不果腹,大喇叭没办法去宣讲肥胖症的危害。
因此,到底是媒体的眼光太死板,还是报道对象多年无变化?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           
(节选自《南方都市报》2015-9-29,有删改)
1、从中新网中作者“大胆”预测,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胆”预测的一项是(   )(3分)
A、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国庆期间许多新闻相识度极高,所以网友一定会看到这“十
条新闻”。
B、我们将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新闻,此类新闻主要涉及交通堵塞、文明出游、文
化差异、学生教养等内容。
C、只要符合事情的真实(真实性),即使它被发现了,可以预测的新闻也还是新闻。
D、只要有过几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都知道新闻是有套路的,很多都有成熟的操
作流程。如果有闲心,新闻是可预测的。

2、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热门话题,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中国这么大,发现几个老人
摔倒的故事十分容易。
B、在作者看来,编写老人摔倒的故事和国内女星去戛纳蹭红毯没有境界高下之分,
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
C、因为它们是被刻意“发现”的,与人们对“新鲜事”的预期不相符,所以可预测
的新闻总是怪怪的。
D、如果你写的新闻不想被别人预测到的话,你必须转化写作套路。

3、通读全文,下列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媒体应当具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正如世上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叶子,
国庆假期也是变化的。
B、因为报道对象配合,媒体可以偷懒。媒体不能改变报道对象的客观属性,即新闻
的真实性、客观性。高速公路如果不堵了,媒体肯定不会虚构拥堵。游客如果都
文明观光了,媒体自然无由开启批判模式。
C、只能默默奉献的他们经常替其他群体呼吁的加班工资都拿不到。每逢佳节新闻少,
他们只有带着预设的视角去注定会发生新闻的地方守株待兔。
D、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本应是同步进化的。新闻的“可预测”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就会懂得。
二、古代诗文阅读 (33分)    
 (一) 文言文阅读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4.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5.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 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 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6.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成于唐,盛于宋。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
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
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 近观,长天的鹰、
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
度、透明度。

7.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
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
不畏强暴。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4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狮子林竹下偶咏
(明)徐贲
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
经房在幽竹,庭户皆春阴。
孤吟遂忘返,烟景生逾深。

9.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写溪涧、琴声,以声衬静,更加显现出竹林的幽静。
B.本诗写诗人访友所见,通过对友人居住环境及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友人高雅的情趣。
C.诗人陶醉在如此美好的景致之中,不知不觉走到了烟雾缭绕的竹林深处,以致于迷
途忘返。
D.诗人即景抒情,表达了对清幽的环境、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10.诗人徐贲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                        ,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这句词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评论。

(2) 《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

(3)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衰年变法——齐白石是如何成为第一流大画家的
    ①有这样一个人,活到高寿九十四岁,一生作画四万多幅,“为万虫写照,代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无从见得,吾不能画也”。如今,称他为百代宗师、伟大的艺术家,都已决然无疑,可他五十七岁时,国内还只有寥寥几位别具慧眼的大师能评估出他的真实价值。—— 这大器晚成者是谁?他就是齐白石,一位实打实的山民老艺术家。
    ②齐白石,原名齐纯芝,人称“芝木匠”,在湘潭四乡揽些雕花的木工活儿做,因为心灵手巧,渐渐有了名声。他也是个不安分的小伙子,看见别人画像,不过瞟学了几招,便去写真,居然形似,还能神似。鼎鼎大名的本乡绅士胡沁园,主动找上门来,问他你愿不愿意学习正宗的绘画,芝木匠犹豫不定,来人说,你可以一面读书学画,一面靠卖画养家。芝木匠一听二话没说,当即焚香,纳头便拜。
    ③师傅给他改名齐璜,当时他已二十七岁,学习篆刻。有一天,他问好友铁安:“我总刻不好,怎么办?”铁安说:“南泉冲的础石,挑一担归,随刻随磨去,尽三、四点心盒,都成石浆,就刻好了。”他真就这么下了一番苦功夫和笨功夫,直弄得满屋子水,满屋子泥,仿佛遭了灾似的。
    ④齐璜中年治印“白石山人”,以此名世,世称齐白石。他一生作画不辍,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惟有抗战时滞留南京,听说母亲去世,悲痛不已,停工三天。老舍夫人曾深有感慨地说:作家能著作等身,至于白石老人,则要用“画作等屋”甚至“等楼”方足以形容。
    ⑤齐白石的性情也如他的画,不拘一格,饶有变化。王森然先生是这样描写的:“先生性柔时如绵羊,暴躁时如猛虎,无论其如何暴躁,过时无事。其情常似闲云,其心极如烈火。”北京艺专的曾一橹教授与白石老人时相过从,前者给后者画过一张维妙维肖的头像,齐白石的自嘲颇为风趣:“曾君一橹,工于画,此头颅,能得衰老之神,见者必曰:此不合时宜之齐白石也。余曰:是矣!先生真能识人。白石记。”他自认为是个不合时宜的人。1903年,齐白石的好友夏寿田劝他去京城发展,诗人樊樊山也答应荐他去做宫廷画师,给慈禧太后画像,这无疑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然而,对他们的好意,齐白石敬谢不敏。在他心目中,绘画是寂寞之道,必须心境清逸,于绘事才能精益求精。他出身卑微,但从未因此自惭形秽,我们从其闲章便能看出齐白石的志趣,“木人”“木居士”“大匠之门”“芝木匠”“白石山人”“湘上老农”“有衣饭之苦人”“立脚不随流俗转”“我行我道”“自成家法”“三百石印富翁”,诸如此类闲章,透露了十分丰富的信息。
    ⑥而让人更佩服的,是他在五十七岁的年纪上,仍有衰年变法的勇气。
    ⑦白石老人衰年变法,起因于他对自己的工笔画越来越不满意。“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⑧齐白石勇于衰年变法,强有力的赞成者和推动者是同时代的大画家陈师曾。陈师曾在欧洲学习西洋油画,但中国画的造诣也颇高。他凭慧眼看出,齐白石有天纵之才,若打破定式,往大写意方向发展,成就未可限量。几经琢磨,白石老人霍然悟出“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传神”,“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陈师曾是齐白石的益友和畏友。他对齐白石的绘画也不是一味猛夸,他曾在齐白石的《借山图》上题诗,劝这位山民老艺术家“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⑨赞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还有著名的大师徐悲鸿。在京城,他们曾多次合作,而且是大幅大幅地泼墨渲染,画完了,相对莞尔一笑,“仿佛宇宙之大,惟使君与我耳”。有陈师曾和徐悲鸿这样当世无几的国手在一旁大力鼓动,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就底气十足,信心十足了。
    ⑩齐白石衰年变法终于大功告成,真正达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由之境。他从自发而迄于自觉地追求“自然的精神”,他追求到了,脱却了一身匠气,直抵造化之美神秘的殿堂。一个人要衰年变法,勇气之大,并不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侠士小,因为没有几位两鬓星星的老人肯拆掉自己多年营建而成的八宝楼台,哪怕只是几间破落的草庵茅庐,他们也要苦苦守成,又何尝有什么再建华宇的胆气和心劲?
    ⑪如此,齐白石的伟大之处便愈加鲜明地凸显出来。真正的天纵之才,其强大的创造力只受风格的羁縻,而不受年龄的限制。齐白石暮年获得的由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也不过是飘落在珠穆朗玛峰顶的一片雪花,根本不足以增添其高度。至于“文革”中革命小将仆毁其墓碑,则说明,艺术家在这个国度不仅生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死后也得不到必要的安宁。然而即便官方纵虐如此,仍无损其凤凰一毛。
                                                   (选自王开林博客,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齐白石作为一流的大画家,特点鲜明,他心灵手巧,绘画天赋高,勤奋多产,
尤其在57岁的年纪上,勇于改变画风。
B.文中说“他一生作画不辍,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惟有抗战时滞留南京,听说
母亲去世,悲痛不已,停工三天”是为了说明齐白石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
C.对北京艺专的曾一橹教授给自己画的头像,齐白石不乏自嘲,但内心还是颇为
满意。
D.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齐白石也不例外。在他的成功中,胡沁园、
铁安、夏寿田、樊樊山、徐悲鸿等都给予他很多帮助,尤其是陈师曾,敢于规
劝,更加难能可贵。
E.文章结尾一段写齐白石暮年获“国际和平奖”,写他死后“‘文革’中革命小将
仆毁其墓碑”的事情,是交代传主的人生遭际和最后的结局,不无同情和惋惜
之情。

(2)传记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具体指什么?他变法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3分)
A.第31个教师节的晚上,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会,在载歌载舞中,大家尽享天伦之乐。
B.“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那些曾经指点江山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
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C.时势造就英雄,每个纷乱的历史时代总会产生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D.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
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3分)
A.刚刚开始,他们还可以靠自己带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饼干等维持,后来因为水土不服,一些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等症状。
B.有的同学在考试前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C.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
 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D.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
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至关重要。

15.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16.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4分)
康桥河边   旷世伟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壮志豪情

上联:                                                                                                                                  

下联:                                                                                                                                  


 
五、写作  (50分)
17.请以“后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参 考 答 案
1. C ( A项,不是作者的预测,而是中新网所写的稿子。此项错。B项,根据文章第二段的内容可知,学生教养问题不在国庆期间常见新闻范畴。此项错。D项,“如果有闲心,新闻是可预测的”这一说法与原文有误,原文是“如果有闲心,相当一部分的新闻都是可预测的”。此处属于以偏概全。)
2. B( B项,“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这一说法无根据,原文是“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
3. D(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就会懂得”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到底是媒体的眼光太死板,还是报道对象多年无变化?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并没有说明留个心眼就会懂得。)
4. D
5. B
6. B
7. B
8. 略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  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9. C
10.诗人通过竹林、琴声、经房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春景图(2分)。
11.略。 
12.(1)A (3分),C(2分),D(1分)。 (D.夏寿田、樊樊山给予的帮助不大,表述不完全正确。选BE不给分,B中“为了说明齐白石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错,是为了说他勤奋多产。E中,“不无同情和惋惜之情”概括不当,无论“齐白石暮年获奖”和“革命小将仆毁其墓碑”还是把齐白石比做“珠穆朗玛”“凤凰”,誉和毁都无损他的伟大形象。)
(2)①文中第一段简单介绍了传主的基本情况,
②高度评价了他的地位和价值,
③并用设问的形式引发读者注意,有先声夺人之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
强传记的生动性。(意思对即可,任答两点4分)
(3)指57岁上改变画风(1分),往大写意方向发展,追求自然精神。(1分)
个人原因:不满意自己的工笔画,认为它过于形似。(2分)
外在原因:陈师曾和徐悲鸿的大力鼓动让他底气十足。陈师曾认为齐白石若打破定式,往大写意方面发展,成就不可限量;和徐悲鸿的多次合作让他信心十足。(2分)(意思对即可)
13.A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中A项天伦之乐”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句子中使用对象错误。 
14.D  (A概念类属不清  B因为•••造成的杂糅,也可说是赘余   C 一面对两面。)
15.C
16.(上联)康桥河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橘子洲头旷世伟人书写壮志豪情。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写对联要做到“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通览对联内容,先将内容分成两类,一类与《再别康桥》有关,一类与《沁园春•长沙》有关;然后在表达通顺的前提下,将相关内容一一对应;最后按照上联仄声结束,下联平声结束的规律,定出上、下联。

17. (50分)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例文:
后来,我学会了感恩
我们像小苗一样一天天长大,而父母却像大树一样一天天老去。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价的,但我们却不懂得去理解和珍惜。你们可曾想到父母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操劳?父母上班、工作难道不是为了我们?父母常对我说要感恩,但那时的我还是个幼小的孩子,怎能明白“感恩”这两个字的重大含义?对我那幼小的心灵来讲,父母的话我真的没有也未曾去好好地理解和体会过。记得有一天早晨,由于闹钟坏了,导致我7:30才睡醒,我边起床边抱怨道:“不是让你定闹铃了吗?怎么回事?看看,现在怎么办!”妈妈没吭声,默默做好饭,叫我吃饭。
“还怎么吃?没看见都晚了吗?”我更加生气地说。说完,带上五元钱,打车去了学校。当第一节课还没上完时,我的小肚子就“造反”了,“咕——咕——”下课以后,当我刚走出教室门口,正为自己饿肚子发愁的时候,这时我突然看见了一个熟悉而又疲惫的身影——妈妈!只见她提着早餐,气喘吁吁地递给我,说:“早上必须吃早餐,看看,是饿了吧?我请了假,怕你饿肚子。”我漫不经心地“哦”了一声,夺过早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我不经意间想起妈妈的话,她是为了我才耽误上班的!我探头望了一下妈妈,她正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我顿了一下,脑中不禁划过平日里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那一刻,我的心里突然明白了很多,仿佛成了一个小大人。
这时,我突然懂得了:父母不管是打是骂,是关心是爱护,都是为了教育好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报答,是儿时不停啼哭;是在淘气时打碎人家玻璃由父母承担;是考试考了倒数时令他们焦虑和不安;是和小朋友打架时父母为我们去给别的家长赔礼道歉……父母每次都要为我们担忧。父母不是欠我们的,我们为何要让他们担忧?为何要让他们难过?为何要让他们承担我们犯下的错?对呀!我为何要让妈妈拖着本是疲惫的身体来学校?她每天要上班、做饭、扫地、整理房间……而我像讨债鬼一样要这要那,父母挣钱多不容易啊!我为何这样对父母?
为何不用空闲时间帮他们打扫房间,做些家务?他们挣钱工作还不是为了我们?我们不但无法报答,还不懂得珍惜和回报,不断给父母制造麻烦,我们是不是太自私了?我哽咽地说了一声“谢谢!”,当妈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离开时,我突然感觉一种愧疚感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衡阳八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理科实验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下一个『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