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双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双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分值: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
试题预览
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分值: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        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       之势。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是        的。
A、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B、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C、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D、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④①⑤⑥②③   B.③②⑥④①⑤   C.③②④⑤⑥①   D.④⑤②③①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的现象。
D.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4.下列四个选项中,前后加点实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生孩九月,慈父见背      思垂空文以自见
B.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长居  
C. 一日,大母过余曰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D. 而用流俗人之言            用之所趋异也
5.下列四个选项中,前后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且勇者不必死节          思垂空文以自见
B. 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 客逾庖而宴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 无以终余年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 下列各项中,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少长咸集       咸:全,都        B.所以兴怀       所以:……原因
C.夫人之相与     与:给予          D.其致一也       致:情趣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及其所之既倦
C.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D.之二虫又何知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分)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9、由第一段的“乐”到第二段转“悲”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4分)
(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中的“渡”“催”两个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      ▲       ,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西厢记》)
(4)真的猛士,        ▲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6)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7)若夫乘天地之正,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8)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4分)
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6分)
1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柽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农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子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会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則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丁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6.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7.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6分)
18.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后面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
读了上面这句话,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1.C(鞭长莫及:原来是指鞭子虽然长,但不应打在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
2.B(③是结论,②是对这一结论成立的原因分析。所以③②是连接在一起的。④和①之间用“更”构成递进,所以④①必然相连。这样就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了。这六句话是环环相扣的,难度不大。)
3.A((B偷换主语,在“成为”前加上“使之”;C“阐明”和“张扬”搭配不当;D句式杂糅,删去“对”将“造成”改为“使”或把“受到”改成“的”。)
4.C(A项,代词相当于“我”/通“现”表现;B项,这样/然而;C项均为探望;D项,采用/因为)
5.B(A项,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传;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亲手;C项名词作动词,赴宴/形容词作名称,低微卑贱的身份;D项,使动用法,使……终了/被动用法,被囚禁)
6.C
7.C
8.(1)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2)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9.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0.(1)①“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是深秋时节②表分现了萧瑟的气氛③表达了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微霜”“鸿雁”1分“ 深秋(秋季)”“萧瑟”“ 悲愁”各1分) 
(2)“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2分)。 
(3)直抒胸臆,(1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表达出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解释诗句意思1分,“劝勉”1分)。
11. 略
12.(4分)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13.(4分)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4.(6分)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15.(6分)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互换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16①研究史家和文人的作品;②研究别传;③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有选择地吸取营养。④自身的实际创作。(一点2分,三点满分)
17①不以人物的经历为主要内容,而重要写自己的“文学主张;②学术色彩较浓,详细的阐明自己传记文学的主张;③行文中介绍大量中外传记,使文中内容丰富外,让读者增长知识。
18①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②要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③细致但不琐碎;④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这样既真实有重点突出的表现出传主的精神品质。(一点2分,三点满分) (60.180.1.22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双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