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山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海南省琼山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海南省琼山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
试题预览
海南省琼山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 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 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 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 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 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 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 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 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课内知识检测(37分)
4. 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
  B.秦贪,负其强(辜负)应为“依仗,凭借”   肉袒负荆(背着)          
  C.相如因持璧却立(因此)应为“于是,就”  因谓武曰(趁机)   
  D. 以勇气闻于诸侯(拿,用)应为“依仗,凭借”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凭借)应为“因为”
5. 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3分)
  例句: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
  A. 屈节辱命(动词的使动)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的意动)
  C.登高而招(形作名)       D.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
6.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 
  D.见犯乃死(被动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7. 名句翻译(共18分)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分)
  (百姓)供养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是王道的开端。 得分点:生:活着的人。(1分)丧:为……办丧事。(1分)死:死去的人。(1分)判断句1分。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做到)这样却还不能称王,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人的。    得分点:然而:这样却。(1分)王:称王。(1分)宾语前置1分。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分)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水平)低于圣贤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得分点:众人:一般人。(1分)下:低于。(1分)状语后置1分。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危急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得分点:所以:之所以/……的原因(1分) 先、后:以……为先、后(1分)表原因判断句(1分)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分)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得分点:诚:实在(1分)见欺于王:被大王欺骗(1分)负:辜负,对不起(1分)                                                                                                                                         
(6)求人可使报秦者。(2分)
  想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得分点:使:出使(1分)定语后置1分                                                                                                                                     

8. 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4)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琵琶行》)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6)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师说》)
(7)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8)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雨霖铃》)
(9)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0)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课外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题。
蝶恋花
晏殊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索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支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9. “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4分)
(11) 答:拟人手法。(1分)“愁烟”和“泣露”将轻烟与露水拟人化。(1分)                                                                                             渲染了清冷哀愁的氛围。(2分)                                                                                            
10.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答:“昨夜西风凋碧树”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描绘2分)暗示主人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暗示2分)萧索之景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寂寞之情。(情感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上路上没有一颗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推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有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候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
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后推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秒、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A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E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的、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②对小伙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③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
每答对一点给2分,其中特点1分,分析1分。意思答对即可。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4分)
答案: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分析作品环境描写的作用。“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开头的景物描写,突出天气的炎热,这是故事的发生的背景。“这时候,知了忽然呜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这段景物描写,通过知了的叫声,点明这是炎热的夏天,有承接上文的作用,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主人公“他”不得不放弃了自行把书拉回家的念头。“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小说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时穿插这些景物描写,一方面有前后照应的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凑,同时不断地突出天气的炎热,为浴缸问题的谈话和主人公想买汽水的心理活动,提供一个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背景。
(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6分)
答案: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为探究题,答案开放程度较高,注意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考虑。主题涉及小市民习性、人际关系、上海文化等,结构关注线索、故事的展开和结尾,象征要挖掘“洗澡”的多重意蕴。注意结合第(1)小题的选择考虑。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到了大街上。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事物把许多的人都吸引出来了。常被人误用为指巷子里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B.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解析:“空谷足音”意为“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C.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解析:“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这里错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使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D.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解析:“拍手称快”的词义是“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伸张时或事情的结局称人的心意”,泼水节泼水,并不存在正义得到伸张的意思,因而用错。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3分) 
  A.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解析:“实现了纪录”搭配不当,将“实现”改为“创下”。
  B.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解析:缺主语,应在“对”前加“他们”。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解析:这个句子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语“不管”和“都”不能同时用在一个分句中,只能分别用在两个分句中。如:不管你去不去,我都要去。所在应把“不管……都”改为“不管……多么”。即:“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多么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7月17日至24日,马航MH17客机、台湾复兴航空客机和阿尔及利亚客机连续坠毁。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称,这是世界航空史上最黑暗的一周。
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B )(3分)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③②⑥①④               B.⑥③②⑤①④    
  C.⑥⑤①④②③               D.⑤⑥①②④③  
解析:本题中,⑥是总述,应放在开头;③中“它”指代⑥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⑤①④说的是传递快乐的方法,衔接紧密,①④由亲人到朋友,而且,①句中有“比如”, ④句中有“等等”,所以顺序应先①后④,由此可判断出答案为B项。
15.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例: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1) 雄鹰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翱翔:意在告诉我们:学会拼搏                                                                     
(2) 水滴于一泄万丈的悬崖穿石,意在告诉我们:贵在坚持                                                                          
注意句式特点:事物+介词结构+动词+精神。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种原始的运输工具--骡子和马,最近出现在现代化都市深圳的建设工地上。
深圳市的一项供电工程,需要在海拔300多米的山上作业。如果按常规施工,就必须先用机械劈山修路,再运输材料上山。这样不仅会拉长工期,而且势必破坏山体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于是深圳人请来了广西的骡子和矮马,将一筐筐石料驮上山顶,既省却了筑路的工期,又保护了生态。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恐怕绝不仅仅在环境和金钱上。深圳人的做法也是一种创新。现代化的建设工程采用原始的运输方式,看起来不可思议,甚至是一种倒退,但是它行之有效,在保护环境和避免无谓的工程(比如没有必要在一个不必修路的地方修路)时,它却可能是一个先进的方法。应该说,这种既切合实际而又别出心裁的举措,对于发展我们的创新思维极有启发。
请以“创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与套作。 (1.205.131.6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