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7届2015—2016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说明:1.请将所有单项选择题填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上。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题目
试题预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7届2015—2016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说明:
    1.请将所有单项选择题填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上。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5.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进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为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为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 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
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
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
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
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
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
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D.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
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
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
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 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
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晋王为皇太子,复拜左庶子,顷之,兼太子少师。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率群从迎谒长春宫     谒:拜见
B.官赏可不次得也       次:按顺序
C.太子败,帝知状       败:战败
D.武后以其不右己       右:帮助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3分)
A.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
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B.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
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C.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
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D.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
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七庙,天子的宗庙。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
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过秦论》中的“七庙隳”就是指秦朝灭亡。
B.终丧,守完父母的丧期。这缘于古代的“丁忧”制度。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一般
须停职守丧三年,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起复”。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下文的“听致
仕”,表示朝廷同意了,批准他退休。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
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比如“唐高祖”、“隋炀帝”都是谥号。
7.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观三年时,太宗设宴招待近臣,太宗问到志宁,志宁因是四品官职没被有司请,太宗
特别下诏让他参加宴会,并趁机加封他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的官职。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谆谆告诫于志宁,并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他,
还许诺努力办好这件事,可以获得官职赏赐。
C.于志宁培养太子尽职尽责,后来承乾被废太子时,东宫属吏都获罪免官,唯独于志宁未
被降罪,还受到慰问勉励。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废王皇后的问题上没有尽力,本来就记恨他,在他杀死长孙无
忌后,借机给他定罪,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8.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5分)
 译文:                 
(2)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9~10题。
夏日三首(其一)
[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①燕雀已生成。
蝶衣②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 ②蝶衣:蝴蝶的翅膀。
9.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    
10.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并简要概括全诗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带有春风、斜阳等意象的两句诗“       ▲        ”和“       ▲        ”,抒发了自己经历风雨之后的感受。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       ”两句描写当年亭台楼阁之间的流风余韵也都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3)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面对廉颇咄咄逼人的挑衅,门客在规劝蔺相如时指出了自己离开内外亲属前来投靠蔺相如的原因是“       ▲        ,       ▲     。”
(4)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的束缚,向往过去自由生活的对偶句是:“       ▲        ,       ▲       。”
(5)《兰亭集序》中“       ▲        ,       ▲       ”这两句话,记载了在兰亭聚会时王羲之从高、低两个视角描绘天空的无边和自然界事物的繁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
孩儿面
梁晓声
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量的书法家。
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
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
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
问归还什么?
青年犹豫不语。
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我这么一个儿子。”
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
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
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
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
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
几个小伙子,攥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
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
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
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
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
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
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
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
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对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
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
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
友人嗫嚅地说:“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
友人夫妇,顿时肃然。
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
友人愧曰:“当然当然。”
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
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
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
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孩儿面”之美誉。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
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
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
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
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
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
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  
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
   B.小说中“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我”在讲述故
事的同时,又适时地对“青年”流露出钦佩之情。
   C.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固然见出他见识不凡,但也说
明他大胆冒失,所以才有了后来伐树的危险,差点丧失了性命。
   D.小说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
一样时,友人与妻对视,嗫嚅而言,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E.小说结尾友人展纸挥毫,题字相赠,不仅产生突转的戏剧性效果,余韵
悠长,而且更好地突现出人情美,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小说以“孩儿面”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在刻画林区青年这一形象时,主要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4) 小说主要写青年来京归还古砚,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青年讲述一段往事。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选项读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凝噎(yē)   暮霭   搔首弄姿   不揣冒昧(chuài)
B.罪愆(qiān)   纱橱   惊滔拍岸   鲈鱼堪脍(kuài)
C.弓弩(nǔ)   帐蓬   字字珠玑   纵横捭阖(bǎi) 
D.谛听(dì)     蟊贼   刎颈之交   殚精竭虑(dān)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安莉芳集团自90年代初期进军国内市场以来,集团业务发展       ,异常发达。
2015年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分店已达五十余处。
(2)习近平总书记同200多名县委书记畅谈“县委书记经”,这是一次        的交流,
是一份殷切郑重的嘱托,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3)腐败是传染病,成都不可能       ,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勇于担当作为一种必须
具备的政治品格。
A.日新月异    披肝沥胆     超然物外    B.一日千里   推心置腹    置身事外
C.日新月异    推心置腹     置身事外    D.一日千里   披肝沥胆    超然物外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最近广州市出现的暴雨天气导致全城交通陷入瘫痪,至于如何应对这种极易诱发次生
灾害的天气,媒体经过分析,拟采用专家的建议为准。
B.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
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C.北京地铁新版手机客户端(APP)将更新上线,新版APP将为乘客提供线路换乘及票
价查询、周边地标查询、运营故障信息推送等服务。
D.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求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会呼吸
的痛”让人们渴望干净的空气和水。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部经典作品是要用连贯性的情绪来阅读的,      ,       ,       ,      ,
      ,      。而在网络和微博上,只能把你培养成一个与世对立、充满戾气、顽固不化的愤青。
① 感受那离我们比较遥远的过去的生活气息
② 替那些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人物悲伤和欢笑
③ 要有耐心进入作家描写的世界
④ 为他们的命运揪心
⑤ 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成就我们的人生
⑥ 使我们变得通情达理
A.③②①④⑤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⑤⑥②④①③      D.⑤⑥③①②④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归根结底体现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上。 ① ,也是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价值指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高潮, ② ,也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但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更不能让片面迎合成为解构主流价值观的通行证。只有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着力在思想上提炼、  ③ 、制作上精炼,打造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精品力作,才能获得艺术认可、市场欢迎。
答:①                  ▲                  
②                  ▲                  
③                  ▲                  
18.下面是某机构对400名中学教师进行的有关“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表。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现状,说明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5分)
表一:每天用于锻炼的时间
锻炼时间 人数 所占比例
  0分钟 56 14%
0.5小时 204 51%
1小时 128 32%
2小时 12 3%

表二:缺少锻炼或很少锻炼的原因
问题选项 人数 所占比例
 上下楼就是锻炼 106 26.5%
作用不大 44 11%
个人懒惰 64 16%
教学繁忙没时间 150 37.5%
缺乏合适场地 170 42.5








答:(1)现状和原因:                          ▲                         
   (2)解决的办法:                          ▲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新险种的诞生,一般都是因为出现了新的风险。支付宝上线一款针对好心扶老人反被讹的险种——扶老人险。用户投保后,如果发生好心扶起老人反而被讹的意外情况,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赔偿。该保险上线仅3天,就有2.6万人参与投保,其中2.4万投保用户为80后和90后。
年轻人买“扶老人险”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一些老人十分气愤,认为这种保险让他有一种“被打了一耳光”的感觉;不少年轻人认为这种保险让自己少了好心扶老人的后顾之忧。
对于要不要买“扶老人险”,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7届2015—2016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D  “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错,可及,可逾越,但并不容易。
2.C“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太绝对
3.A  “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4.C 被废黜
5.B
6.D (举例不当。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
7.D (杀掉长孙无忌的是武则天而不是于志宁。)
8.(1)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不能同时做到,现在太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须”“约”“强”“卒”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王皇后被高宗废除时,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劝阻不被采纳,于志宁不敢说话。(“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固”“见”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反衬手法(衬托手法)。(1分)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衬托)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衬托)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衬托)夜晚的清静(1分)。
(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环境特点每一点1分)
10.“邀”字意为“邀请”,此处指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用拟人手法把月光照射在疏落帘子的景象写得很有人情味(1分);“纳”字意为“容纳”,此处指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展开想象写出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1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2分)
(解释该字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在句中的含义1分;展开联想,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辽宁大连经济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2016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