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两汉“《书》教”首在治政翟文铖《尚书》保存了中华民族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历被视为帝王将相的政治教科书,因此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同是一部《尚书》,不同历史时期接受的重点和阐释的方式相距
试题预览
南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两汉“《书》教”首在治政
翟文铖
   《尚书》保存了中华民族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历被视为帝王将相的政治教科书,因此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同是一部《尚书》,不同历史时期接受的重点和阐释的方式相距甚远,因此钱宗武等著名学者近年倡导断代《尚书》学研究,但目前就成果而言,除清代外,其他朝代的断代《尚书》学仍是学界公认的薄弱环节。两汉《尚书》学在整个“《书》教”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因为它不仅处于《尚书》学传统的前时期,对当时的政治哲学、社会沿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汉文化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马士远毕十年之功,撰写一部近百万言的学术专著——《两汉〈尚书〉学研究》。
     作为“五经”之一的《尚书》,经典化的过程就是其思想文化播撒社会的过程,也是“《书》教”传统逐步确立的过程。“《书》教”传统涉及社会文化的诸多层面,如何界定把握显然不是个简单问题。该书作者认为,“《书》教”主要蕴含着知识、观念和文献三大体系,三者的交互发展奠定了“《书》教”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具体地说,文献指由《尚书》衍生出的各类诠释文本;知识指《尚书》及《尚书》学诸多文献中的名物制度;观念指其中蕴含的各类重要文化观念,如《洪范》“五行”观念对于汉代人宇宙观和认识论之建构的影响,《禹贡》九州观念对汉代郡国行政区域之划分的影响,《吕刑》观念对汉代律例制定的影响,等等。这三个系统的划分不仅明确了“《书》教”包含的具体内容,而且从宏观角度厘清了研究 思路和逻辑框架,可谓高屋建瓴。
    《尚书》及“《书》教”文献广博,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法律、地理、历法、军事、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马著认为,《尚书》提出了“天之断命”“续命于天”“剿绝其命”“恭行天之罚”“改殷之命”的说法,已经体现出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这表明商人、周人已经开始认定国家得失系天命所赐,初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天命观。汉代“《书》教”承袭了这一观念,一些学者依此思维方式对朝代更迭的规律性等作出进一步阐释,把它推衍为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依据,因此当时无论对于帝国的巩固,还是对于意识观念的整合,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尚书•洪范》已经提及五行观念,汉代《尚书》学者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观念的文化生成功能,对此加以衍生和诠释,当时流行的“五德终始”说、“三统”说 (即“三正”说)无不深受“洪范五行”说的浸染,而这些理念对于当时凝聚意志、规范人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本书的研究对象尚处两汉,时代久远,应该是象牙塔里的工作,与现实全无牵涉。这自然是一种误解,如果学术无补于现实,则本身就会丧失价值依托。《两汉〈尚书〉学研究》的研究对象虽然远在两汉,但学术观点却呼应着当代文化建设的宏伟策略。鉴古知今,洞悉汉代《尚书》学精义及其发展理路,传承它所体现的本固邦宁、协和万邦的和谐精神,领悟它灵活沉实的治政智慧,自然可以为当代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从而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使命落到实处,真正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光明日报》2014年12月8日)
1. 下列对《尚书》和“《书》教”的表述,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尚书》历被统治者当作治国安邦的政治教材,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因而也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
   B. “《书》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和方式差别很大,因此当代学者倡导推行断代《尚书》学研究,只是目前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
C.《尚书》是“五经”之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在向社会传播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尚书》的文化地位日益凸现。
D. “《书》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与《尚书》的尊为经典相生相伴的,目前学术界仍难以选择合适的角度正确界定把握“《书》教”传统。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两汉《尚书》学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哲学、社会沿革,而且客观促进了汉文化特色的形成,因此在整个“《书》教”研究中意义重大。
   B. 汉代一些学者依照《洪范》“五行”观念,建构汉代人的宇宙观和认识论,阐释朝代更迭的规律性,推衍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C.《尚书》蕴含的各类重要文化观念对汉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已经产生了具体而明显的影响,比如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律例等。
D. 当代学者和决策者可以借助《两汉〈尚书〉学研究》这一平台,掌握汉代《尚书》学精髓,领悟其灵活沉实的政治智慧,促进当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建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士远认为,知识、观念和文献共同构成了“《书》教”的三大体系,三者的交互发展奠定了“《书》教”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B. 《两汉〈尚书〉学研究》高屋建瓴,卓有成效,不仅从学术上明确了“《书》教”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在现实中观照了当今的文化建设策略。
C. “五德终始”说、“三统”说都是汉从《洪范》五行观念演变得的,为古代凝聚意志、规范人心、整合意识、巩固帝国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D. 与其它《尚书》学研究成果相比,《两汉〈尚书〉学研究》更能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卢怀慎,其先范阳人,祖父悊为灵昌令,因家焉。怀慎少清俭廉约,不营家业。及秉钧衡,器用服饰无金玉文绣之丽,所得俸禄,皆随时分散,而家无余蓄,妻子不免匮乏。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敝箦单藉,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杯而已。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①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
    开元三年,改黄门监。薜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②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 ?”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节选自《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臣光曰:“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娼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 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
【注】①憸(xiān)人:邪佞之人。②坐镇:安坐而以德威服人。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席自障    障:遮挡      B. 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     间:时间
C. 宪司按得其罪    按:审察     D. 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看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祖父悊为灵昌令,因家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则它人何可信      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C. 稍倦于勤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D.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6.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了唐明皇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B. 认为“不肖”与“贤智”的两种人的“僚者”都是罪人,只有卢怀慎不是罪人。
C. 司马光认为“伴食宰相”的称呼恰恰表现了卢怀慎能与姚崇同心同德去治理国家。
D. 启示后世君主,治国时应当多选拔像卢怀慎那样善与人和衷共济、共创伟业的官员。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宪司按得其罪,有诏紫微、黄门覆实。(5分)
    (2)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9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9、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兮辞》)
(3)、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 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了上坐了下,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 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握别。
    两位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 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B. 费尔吉德小姐看到埃斯顿右手上的手铐时,出现“惶惑的恐惧”,因为她看穿了埃斯顿犯人的身份。
C. 文中划线句里“所以”后面的破折号表示话语中断,埃斯顿其实想要说的话是“我才会铤而走险去印刷伪钞”。
D. 文中“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反映了埃斯顿摆脱窘境之后既感到庆幸又有点歉疚,以及对警长为自己解围充满感激的心理。
E. 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2)文章第一段中描写了三个人物,请具体说明对这几个人物的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3)这篇小说结尾暗 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6分)

(4)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__________、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__________的保守思想。
③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__________,而应该勇猛前进。
④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 不应该__________。
A.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B. 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缩不前
C.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D. 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B.经警方初步查明,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爆炸是一起严重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暴徒持刀砍杀群众,同时引爆爆炸装置,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
C. 5月8日以来,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风雹等灾害发生,截至5月11日20时,此次过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
D.黑恶势力常常以热心公益事业、注重个人修养的幌子,表面上力图与主流价值观相适应。黎强、陈明亮、岳宁等涉黑人员在被捕前都有从事慈善活动的经历。
1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七句话,排序恰当的一组是(   )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 _____          _,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结地区。
②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
③西亚是 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
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
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
⑥自古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
⑦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A.⑦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⑦④⑤⑥
C.①⑦③②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⑥④⑤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___①_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___②__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___③(诗句)___”的奇效。
17. 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不但……,也……,还”的句子格式概括博雷的观点。(6分)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 、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傅雷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老板在台湾某小镇停下车买水果。卖水果的小伙穿着汗衫,光着脚。老板问他:“干嘛不穿鞋?”小伙说:“田就在旁边,跑跑去,何必穿鞋?”
    小伙把莲雾放在篮子里和箱子里卖,老板问:“篮子和箱子里的莲雾有什么不同?”小伙说:“都一样。放在篮子里,让客人可以看到每一颗莲雾都是好的。有些店家会通通放进箱子,上面是好的,下面都烂了。”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成议论文。(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4. B(间:间隙,空隙)
5. A(A都是兼词,于之。B前为连词,那么;后为连词,或者。C前为介词,在……方面,后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D前为介词,把;后为介词,凭借。)
 
【文言文翻译】
    卢怀慎,他的祖先是范阳人,祖父卢悊任灵昌县令,便在那里安了家。卢怀慎年轻时能做到清廉俭约,不喜经营家业。等到执掌国家重权,所用器物和穿戴的服饰,并没有华贵的金玉制品和华丽的纹彩图案。领到的俸禄,都随时分赠给亲朋,因而他的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妻子儿女不免贫乏。当他患病的时候,宋璟和卢从愿问候他,看见他只有一床破败的竹席和一只草垫,门上也不挂竹帘。适逢风雨突至,卢怀慎就拿起床上的竹席用遮挡。到了晚上,摆上饭食,只有两碟煮豆和几小碟菜罢了。到了告别时,他握着两人的手说:“皇上寻求国家太平的心愿很迫切,可是管理国家的时间长了,在勤政方面也会逐渐的倦怠,这样,将会有小人趁着这个空隙而升官啊。你们只管记住这一点!”
    开元三年, 改任黄门监。薛王的舅舅王仙童残害百姓,执法部门的官员审察查获他的罪行,皇上诏令紫微令和黄门监两个部门审查核实。怀慎和姚崇坚持奏请说:“王仙童的罪行很明显,如果御史的话都可疑,那么,其他人的话怎么可以相信?”因为这一点,官司很快决断。
    姚崇曾经因为有个儿子死了,请了十多天假。国家的政治大事聚积起,怀慎不能决断,因而恐惧不安地向皇上谢罪。皇上说:“我把天下的大事托付给了姚崇,用你是想凭借你的德行威望使雅士和俗人佩服。”姚崇休假归,没过多久,就将政事全部裁决妥当,脸上很有自得的神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说:“我当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齐浣还未回答,姚崇又说:“与管仲、晏婴相比,我怎么样?”齐浣说:“管、晏的治国之策虽然不能在后世施 用,却还能用于终身。您的治国之策,随意恢复或变更,您好像比不过他俩。”姚崇说:“这样说,那么你最终怎么看我呢?”齐浣说:“您可称得上是救时之相。”姚崇很高兴,扔下毛笔说:“救时之相的称号,难道是很容易获得的吗?”
    情慎与姚崇一同担任宰相,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姚崇,(在处理国事上)按旧例都辞让给姚崇,并不独断专行。当时的人讥讽他是“伴食宰相”。
    臣司马光说:没有才能的人当权,担任下属的人,有的就会为珍爱自身保全俸禄而跟随之,不顾念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聪明而有才干的人当权,担任下属的人,有的就会用愚昧蛊惑扰乱他的管理,用专横鄙陋瓜分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一位有才能的宰相,卢怀慎与他同心同德,共同成就唐明皇的太平之政,这有什么罪过呢?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9.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11. (1)DC(D3分,C2分,B1分。A项,“情节曲折离奇”,“带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有误。B项费尔吉德小姐并未看穿埃斯顿的身份;E项,对文章主旨的解读错误。)【共5分】
(2)对女子的衣着和行李的描写,暗示了女子的富有和身份;(2分)对两位男子的描写,采用了对比刻画其神态的方法,主要为后文女人对“埃斯顿为警长”信以为真埋下伏笔;(2分)文中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2分)【共6分】
(3)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2分)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给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写出其中两处铺垫即可,每处2分)【共6分】
(4)从情节上看: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已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4分)
    从主题上看: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警长为了保护罪犯的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灵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4分)【共8分】
13、D
14. B(A项成分残缺,应为“解决……问题”; C项“引发”与“发生”重复;D项搭配不当,应为“打着……幌子”。)
15、D.[这里的七个语句,在内容上属于两大部分:一是地理位置(空间),二是历史文化交流(时间)。在叙述时,应先空间,后时间,这样才能和原语段语意相衔接]
16. 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2分)  ②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2分)③柳暗花明又一村(1分)
17.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2分)也不能限于理性认识,(2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2分)
18. 【写作提示】
    “何必穿鞋?”提醒世人为人最好素面朝天,不要伪装,做真实的自我,如此生活更自由,内心更坦然。“何必放进箱子里?”提醒世人做事要光明正大,不做坑蒙拐骗之丑事。此材料适合写议论文,简要分析材料,突出卖水果的小伙的人性亮点,从而引出论点,再结合现实展开讨论,重点是探讨这种品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品质予以明确,要体现思辨性,具有现实感,行文有条理。(建议平均分为42分左右) (223.155.91.19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大连经济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