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宛东五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年秋期五校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150分,15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fán)逢孙(féng)顺蔓摸瓜(wàn)佚之狐(yì)B.鲰生(zōu)彘肩(zhì)目眦尽裂(cī)飨士卒(xiǎng)C.刀俎(zǔ)忤视(wǔ)切齿拊心(fǔ)樊於期(wū)D.杞子(q
试题预览
2016年秋期五校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150分,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氾南(fán)逢孙(féng)顺蔓摸瓜(wàn)佚之狐(yì)
B.鲰生(zōu)彘肩(zhì)目眦尽裂(cī)飨士卒(xiǎng)
C.刀俎(zǔ)忤视(wǔ)切齿拊心(fǔ) 樊於期(wū)
D.杞子(qǐ)箕踞(qí)皆为戮没(lù) 被八创(chuāng)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B.综观戴望舒的所有诗作,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诗风可谓迥然不同。
C.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情与景结合得如胶似漆。
D.阅读诗歌、体味诗歌,对于提升人生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无疑具有不可理喻的重要意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校庆在即,学院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编年体史书是按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特点是时间概念清楚。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焉    见:被
D.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完
6.下列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无能为也已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共其乏困  ⑤卒起不意  ⑥距关,毋内诸侯  ⑦失其所与,不知
⑧若属皆且为所虏  ⑨刑人如恐不胜
A.①③④⑥⑧     B.①②④⑤⑦  C.①④⑤⑧⑨  D.②④⑤⑦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按照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越国以鄙远
⑤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  ⑦ 吾得兄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 ①⑦⑩/ ②⑤/③④/⑥/⑧⑨  
C 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 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②③⑥  C. ①③⑤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经艰险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1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14.但我不能放歌,                           , 夏虫也为我沉默。
15.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   的,                   。
16.(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7.樊哙曰:“如今                     ,我为鱼肉,何辞为? ”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 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 。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 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 为什么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 引路者”?请简要分析。 (6分)
  (3) 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 (6分)
  (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 (8分)
六.语言运用(每空 2 分,共8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上下文,横齐补线上空缺的句子。要求想象合理,语言流畅、连贯。(4分)
只要青春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1)                   。
(2)____________,我就不会悲哀,冬雪将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20.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4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 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  ⑴                              ;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是多么丰富,(2)                            。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七. 作文  (共60分)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痕迹        (英)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 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这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怅惘……那么,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又有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6年秋期五校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
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C   2.B   3.C  4.D   5. B    6.B   7.B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8.C(趣,通“促”,副词,赶紧)
9.C(②写贼众惊呼。④城陷,花云被俘宁死不屈。⑥花云被俘后,勇敢无畏。)
10.A(文逊战死后才破城。此处弄错时间。)
11.(10分)(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大意2分,注意“以”“缘”“堞”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他们)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孙氏)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大意2分,注意三个采分点各1分。“弃(之于)江中”的省略;“浮断木”的省略;“实”的意义,“莲实”,莲子。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阅读
12、(11分)
(1)(6分)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或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等)(2分);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8个要点4分)。
(2)(5分)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言之有理即可)
(附译文:桥下幽幽江水穿过江南小村,水面之上倒影叠叠、浮萍片片。主人隐居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简析:前两句用简单的笔触,为读者勾画出了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色,小桥、流水、乡村和着江南楼阁、绿水浮萍浑然一体,如一幅水墨画,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和石湖的宁静清雅;后两句引出隐居在石湖的爱国诗人范成大,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石湖,远绝烦嚣,山水相伴,于藕花盛处专开门户,雅量高致,可见一斑也,表明了作者对范成大志向的理解和支持。全诗意境空灵而寄意幽远,造语平实而格调自高,可谓别是一家。)
四、名句默写(每空1分,每空错一个字没有分,共8分)
13.万类霜天竞自由           14.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15.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16.风萧萧兮易水寒   复为慷慨羽声
17. 人方为刀俎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8、 ⑴(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也有这样的期望”错。吴良镛的父亲对他的期望并没有具体到建筑方面。C项,“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错,由原文第四段可知“中国现代性的精神”来自于多个方面。E项,使得菊儿胡同成功改造的因素有很多,吴良镛的行为只是其中之一。)
⑵①梁思成是发现吴良镛的伯乐,并让吴良镛做自己的助手,让他了解了建筑领域的前沿信息,开阔了他的眼界。②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并写推荐信,促使他成才。③梁思成的爱国精神、工作态度与学术精神深深影响着吴良镛。(6分)
⑶①“中国现代性的精神”指工作中考虑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兼顾传承与发展,注重新与旧的融合。②在培养新中国建筑人才方面: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呼吁重视建筑教育,提出建筑专业与建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③在建筑设计理念与构想方面:注重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的建筑古韵与满足人们实际居住的需求的结合,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6分)
⑷①有广泛的爱好,吟诗作画,从小有远大志向,并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一直努力着;②讲课生动,学生喜欢,对学生来说亦师亦友;③为人正派,生活朴素;④学术上既前卫,又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8分)
六.语言运用(每空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9.(1)还有绿洲在不远的前方等待  (2)只要希望还在
20.(1)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2) 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七.作文(作文按常规标准) 
附:【参考译文】
  花云,是怀远人。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勇猛无比。至正十三年,他提着剑到临濠拜谒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让他带兵攻占城邑,所到之处便被攻克。太祖打算攻取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前去,花云跟从。突然遇到数千个贼兵,花云掩护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贼兵大惊说:“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可正对他的锋芒。”大军到达,于是攻克了滁州。太祖带部队渡长江,花云一马当先。攻克太平以后,因为花云的忠勇,太祖让他做了身边的警卫。被提升为总管。领兵征战于镇江、丹阳、丹徒和金坛,都被攻下。经过马驮沙时,遇到数百名凶悍的强盗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行军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擒杀。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院判。花云奉命赶赴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达八天之久,众多强盗结伙阻拦。花云手持长矛,呐喊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己身不中一箭。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陈友谅带着水军来攻城。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朱文逊战死。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花云。花云身体一振,大吼一声,绳索全部绷断,他跳起来夺了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主上的敌手,为何不快点投降!”敌人大怒,打碎了他的脑袋,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花云仍大骂不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时年三十九岁。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建立忠臣祠祭祀他。当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告家庙,牵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城一旦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我要守道义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可使花家断了后嗣,你们好好把他抚养大吧。”花云被捕之后,郜氏投水而死。侍儿孙氏埋葬了她,抱着孩子离开,路上被人劫掠到九江。孙氏连夜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他们代养小孩。等到汉兵战败,孙氏回来窃走了小孩,逃跑渡长江,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历经一年到达太祖那里。孙氏抱着小孩拜见太祖,泣不成声,太祖也流泪,把孩子抱到膝上,说:“大将的种啊。”太祖赐小孩名炜,他的五世孙向 世宗请求,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立祠堂祭奠。 (223.155.91.19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遂川中学2018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9.25)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