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绿城育华学校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绿城育华学校(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年中考模拟卷语文试题卷请同学们注意:1、考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上填写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基础运用(30分)1.下面语
试题预览
2016年中考模拟卷
语文试题卷
请同学们注意:
1、考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上填写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基础运用(30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初中三年,翘首而望,我们在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里徜徉,吮吸着知识的营养。我们感悟到了冰心对生命的进程以及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的理解,看到了张抗抗对自然界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一篇篇文章,一个个闪光的人物,支撑起我们人性的脊梁,让我们洞明世事,修炼人格。
A.qiáo   cháng   shǔn   jǐ          B.qiào   cháng    yǔn    jǐ
C.qiáo   táng    yǔn    jí          D.qiáo    táng    shǔn   jí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原创)
A.端详      醋栗     通霄达旦      周道如砥
B.沉湎      糟塌     黎明百姓      天伦之乐         
C.芳馨      竹篙     一泄千里      随声附和       
D.潮汛      告罄     断壁残垣      骇人听闻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 李白诗作多为浪漫主义,想象天马行空、五彩斑斓;杜甫诗作多为现实主义,忧国忧民,两人的诗作各有千秋,半斤八两。
B.作者把深厚的个人情感贯注在他大部分的诗歌里,字里行间,无不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C.对于是否该关闭造纸厂这个问题,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协商,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事故发生后,这些农民来不及多想什么就忘乎所以地参加救援,真是令人动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原创)
A.环境的污染问题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活,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不能高度重视,不赶快行动起来制止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
B.寒假期间,杭州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推出了一系列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C.伊拉克恐怖势力持续扩大,安全局势日趋严重。伊斯兰极端势力在阿拉伯世界日益聚集和扩散,伊拉克危机恶化恐将成为中东大变局的导火索。
D.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只选做四小题)(4分)(原创)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6.名著阅读(6分)(原创)
 材料一:A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一只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材料二:“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你,与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1)材料一中A处人物是 ___▲_____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 ___▲_____ ,和他有关的故事还有 ___▲_____(写一个);材料二中的“我”是 ____▲____(人名),这是她对(人名)_▲_______ 说的,从中看出她具有____▲______ 的个性。(2分)
(2)请从材料一、材料二所对应的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不少于50字)。(3分)
 我推荐的名著是《        》(1分)
我的阅读感受:                                                                   
                                                                         (2分)
7、综合性学习(8分)(来源网络改编)
   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的中学生拥有了手机,手机强大的使用功能在给生活带来便利并增添趣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为此,我校九年级学生会成员就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的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中学生使用手机频率调查表据了解,某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3分)
我的概括:                                                                                                                                                                                                
(2)以下是调查组同学从网上搜集到的另外三则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三点弊端?(3分) 
【材料二】有研究显示每天使用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超过1小时,就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受到影响,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材料三】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愤然离席。对此,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材料四】有些家长为了接送孩子方便或在孩子上下学的路上及时与孩子保持联系,于是让孩子带手机到学校。结果,有些孩子自控力差,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影响了听讲,以致学习成绩下降。
弊端一:                                                                        
弊端二:                                                                        
弊端三:                                                                        (3)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这次调查活动的调查报告拟一个题目。(2分)
题目:关于                                 的调查报告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网络改编)
                                     (一)    春光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⑾“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⑿“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⒀“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⒁“您是说,用爱吗?”
   ⒂“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⒃“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⒄“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⒅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⒇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8.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9.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品析划线词语的含义)(改编)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原创)
                                                                            
10.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11.作者通过写春光美,其目的时要颂扬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原创)           

(二)竞赛人生与教育功利   (网络改编)  
 吴锦祥
从“沉重的书包”到“钱学森之问”,教育每每被人诟病,甚至诛而伐之。但若真要实施改革,许多人又不愿意了。
多年前教育部门就明确不准暑期办辅导班,某校偷偷借用民居照办,结果被主管部门发现后要予取缔,但学生家长们闻 讯蜂拥而来,自动结成人墙,不让相关人员进入,形成冲突。众人将其归之于高考――在高考指挥棒下,“减负”、“素质 教育”等等不过是口号、表面文章,许多学校都是“轰轰烈烈 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应试教育”。但高考制度的背后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国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在教育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中国人的高考情结是举世罕见的。进入一个好大学意味着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好的就业机会、高端高薪、上流社会。于是就要拼,就要延伸到前端――中考,再延伸到小升初,现 在又延伸到小学入学,甚至幼儿园了。 
报载有人为了挂个学区房的户口,不惜买下了一个厕所,让人啼笑皆非。最近上海某知名民办小学计划招生120人,蜂拥而来的报名者超过4400多人,招录比例超36∶1。于是学校在小朋友的面试上煞费苦心,偏题怪题频出;于是家长们高度紧张,在培训辅导上下足力气;在等待学校通知的几天里家长更是心神不宁、焦虑不安,甚至有个家长“做菜不慎三次切破手。”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人的偏颇和执着,但时下中国人流行一句话,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既是一句广告语,也是国人真实的心理反映――国人是将人生看作一场竞赛的,竞赛当然要重名次,当然要重“起跑”。这与教育的功利是相吻合的。 
多年前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乡村教师在黑板上挂了两双鞋,一双是皮鞋,一双是草鞋。老教师意味深长地对满座学生说:“你们的未来有两条路,一条是进大城市穿皮鞋, 一条是回家穿草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和命运。走哪条路由你们自己选择。”老师的用意和引导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们当然越来越“务实”了,考试第一, 分数第一,他们只参加与升学挂钩的各类竞赛,而不愿参加普及性的科技活动。他们在国际“奥数”等竞赛中大显身手,但在进入职场后却无所作为。某大学图书馆公布的借阅图书榜单上,导人成功的图书受追捧,占了全部图书的半壁江山。一位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接受记者采访,当被问到对成功和成就的理解时作了最真实、最让人尴尬的注解:“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这就是当下众多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的终极目标,也是他们发奋读书的原动力。在这种功利性下,学生怎么会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呢?
功利性还表现在学校和教师身上,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压缩甚至取消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盲目扩招,片面强调就业率,甚至弄虚作假上报签约率等等,他们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与创造能力、独立精神、批判求异思维等格格不入。
其实中国人在教育上的功利并非起于今日,可谓“源远流长”,如“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入朝做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 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久邦数码创始人张向东曾说过:“中国CEO在一起基本没爱好,全在谈生意,而硅谷很多人请我参加跨湾长跑之类的活动。他们只想着改变世界,而以前中国创业者总是想通过创业 改变命运。”一个是着眼于改变世界,一个是着眼于改变个人命运,这就是两种教育体制下的不同追求和选择。中国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专家潘建伟也有一番感慨:他在奥地利山区度假时偶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在德国医院做一个小手术时又碰到一个小护士,她们竟然都知道他的名字,并且对量子物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让他始料不及。而在国内很少有人知道他,熟人相遇也乏人关心他的研究,而是询问他最近有没有上媒体,获得了什么奖项。他表示,现在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了,浮躁的氛围的确对科学研究不利。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警告说,“为名为利学物理是很危险的事情。”无论是丁肇中还是潘建伟,是居里夫人还是爱因斯坦,是钱学森还是陈景润,倘若在功利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下,是很难有大作为、大成就、大贡献的。犹如鸟儿飞翔,总是想着竞赛,总是想着名利,它的翅膀还能那样轻松吗?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4分)(改编)
①文中说,从“沉重的书包”到“钱学森之问”,教育每每被人诟病,甚至诛而伐之。因此普通人迫切希望教育彻底改革。

②文中潘建伟先生度假时偶遇外国量子物理“兴趣爱好者”,他为名扬国外而自豪。
13.第四段中列举了国人在对待教育问题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3分)(改编)
14.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的思想观点。(3分)(改编)

15.请你联系实际,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的警告做简要评述。(5分)(改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原创)
                          (一)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原创)
A、朕当去奢省费(减少)              B、路不拾遗(丢失)
C、此所以为我禽也(通“擒”)        D、不绝粮道(使......断绝)
17、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原创)
A、或请重法以禁之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B、则自不为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相遇不然,有功者害之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D、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人不知而不愠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4分)(原创)
①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②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
19、结合文中材料,对汉高祖和唐太宗两个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原创)

20、阅读古诗,完成⑴⑵两小题。(5分)(改编)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万物已随秋气改”中的“改”字写出了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颇具韵味,为后人传颂,请作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作文(40分)(原创)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湖畔有两棵树,一棵粗如熊腰,一棵细若手臂。给湖底清理淤泥时,它们被锯掉了。于是,岸上就多了两根树桩。一年过去了,小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嫩芽长成了一丛灌木。花木工人他砍去了大树桩上多余的枝条,留下了最有希望的一枝,希望它长成材,可是,一点都没有用。三年后,这根拱过多次芽的大树桩在最后一根枝条枯萎后,悄无声息地死了。而小树桩最终却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要求: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③文章不得抄袭,套作。




2016年中考模拟卷  语文答题卷
一、(30分)
题  号 1 2 3 4
答  案
5.(4分)(只选做四小题)
 第(   )题                                                                          
 第(   )题                                                                       
第(   )题                                                                                                     
第(   )题                                                                          6. (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分)  
(2)答:名著《    》
   推荐语: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7.(1)我的概括:                                                                                                                                
  (2)①弊端一:                                                                                                       
       ②弊端二:                                                                                                        
       ③弊端三:                                                                                                                                                                    
  (3) 关于                                                 的调查报告                                                                                  

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一)(16分)
8.(4分)
①                                         ②                                      
③                                         ④                                      
9.(6分)
①                                                                                                                                                          
                                                                                   
②                                                                                                                                                               
                                                                                   
10.(4分)                                                                        
                                                                                      
                                                                                                                                                                         
11.(4分)
                                                                                      
                                                                                                                                                             
                                  (二)(14分)
13.(3分)                                                                        

                                                                                      

14.(4分)                                                                         

                                                                                                                               
15.(3分)

                                                                                    
16.(4分)
                                                                                   

                                                                                      
三、(20分)    
17.(      ) (3分)          
18.(      )(       )(4分)
19.(4分)
①                                                                                                                                                                                                                 

                                                                                                                                                                      

②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建兰中学原』  下一个『浙江省杭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宋城华美学校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