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濉溪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出卷人:李春霞审卷人:郭媚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
试题预览
濉溪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出卷人:李春霞      审卷人:郭媚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
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为其然也                    B. 而今安在哉
C. 而又何羡乎                    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6分)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说说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分)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请说说何处用了对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
(1)后之视今,                          ,悲夫!    (王羲《兰亭集序》)
(2)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            (苏轼《赤壁赋》)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寻梦?撑一只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6)           ,问苍茫大地,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 ~14题。(15分)
时  光
冯骥才
①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②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③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④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了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⑤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⑥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
⑦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⑧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的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⑨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⑩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有删节)
11、梳理文章思路,从原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分)
文章先写停电让作者与“思考”相伴,接着写“        ”一词激发作者去找寻自己的足痕,然后写           引发的关于艺术生命的思考,最后写电来了,作者对所思考的问题也有了明晰的认识。
1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指明一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4分)
 


13、结合语境,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4、第⑨段说“尴尬到了自感狼狈”,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如此尴尬的原因。(5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7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5、填空。(3分)
第②段描写荷塘的月色,其顺序是:先写            ,再写             ,最后指出二者有着“              ”。
16、请结合语境,届时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酣眠”和“小睡”的含义。(4分)
(1)“酣眠”是指:                                                  
(2)“小睡”是指:                                                  
四、(23分)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膏梁   蛛丝网   礼上往来    B.瞌睡   名信片   没精打彩
C.造诣   四合院   融会贯通    D.诽谤   摇蓝曲   重山峻岭
18、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黄山莲花峰景点经过几年封闭养护,终于改头换面,重新笑迎八方客人。
B.《三国演义》刻画的众多人物形象,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C.世界杯足球赛令中国球迷热血沸腾,但要熬夜看直播让他们心有余悸。
D.早春二月,春意阑珊,许多家庭在休闲之时去郊外散步游玩,观赏风景。
19、下列对文章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亭亭的舞女的裙”,生动地写出荷叶的动态美。
B.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运用排比,用描写性的名词短语,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成为“古都的秋”的美妙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的神往之情溢于言表。
C.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并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做好了铺垫。
D.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此句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称谓语用得准确恰当,不但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也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B.大约五成左右的战争剧为抗战题材,某些抗战剧情节荒诞不经,已经引发批评。
C.《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儒家经典著作,值得当代青年认真阅读。
D.游客在景观上刻字,主要原因是因为游客虚荣心和盲目跟风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21、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①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②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③文字是一道桥梁。④这边的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站着作者。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22、将下列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汉字的构成奇妙无穷。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示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出一个拆开,说出所悟。(不超过35字)(4分)
示例:“路”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提供选字:怒、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
24、以“这个冬天不算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
【注意】①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   ②立意自定,文体为记叙文。
③标点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答案】C【解析】C,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答案】B【解析】B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4、【答案】D  5、【答案】C(本句大意为: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
6、【答案】B(本题中,B项,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7、(3分)D    解析: D项为定语后置,其余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8(1)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常常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解析】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固”(当然;原本,本来)、“数”、“怨”各1分,大意2分;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理智的;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3分
(3)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3分
【参考译文】
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至元二十七年,桑哥派遣忻都以及王济等清理计算国家钱粮,已经征收了几百万,还有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孟頫和阿剌浑撒里交情很深,他就劝说阿剌浑撒里上奏皇帝赦免天下,免除百姓缴纳的全部钱粮。阿剌浑撒里入朝向皇帝上奏,如同赵孟頫说的一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看成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才能掩盖了,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的文章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9、古代诗歌阅读(6分)
 (1) (2分).人们在龙王庙前敲锣打鼓,鼓乐齐鸣,举行祭祀仪式,以讨得龙王欢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
(2)(4分).将农民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的场景并置,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决旱灾,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寄寓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怒。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或:前两句写农民春早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2分)年根儿  天王像(木雕)
12、(4分)示例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木雕像以生命,写活了木雕像逼视的眼神,生动形象。
示例二:运用了设问手法,点出了木雕像目光锐利的原因,激发读者思考。
13、(4分)虽然那位无名雕工早已离开人世,但这尊木雕像目光冷峻锐利,至今仍然保存着他呢令人震撼的生命与精神。(或:这尊木雕虽然历经八百年的时光,但因为灌注了无名雕工的生命精神,至今仍然充满生气。)
14、(5分)艺术家潜心创作,才有可能达到生命的永恒,但作者作为一名艺术家,虚耗了许多宝贵的时光,没有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所以如此尴尬。
15、(3分)月光  月影   和谐的旋律
16、(4分)(1)朗照的月光(2分)  
               (2)透过一层淡淡的云的月光(2分)
17、C   18、B   19、C排比和比喻  20、C 21、D
22、新  春  对  联:   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 :  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23、【示例】“怒”是由奴和心组成,说明人有怒便成了心的奴隶。
            “功”是由工和力组成,说明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悟”是由心和吾组成,说明不论什么事,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才会有所悟。 (113.220.56.10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9.11)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双周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