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6小题,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徘徊(huái)搓捻(niǎn)档案(dǎng)瘦骨嶙峋(lín)B.贮蓄(zhù)铭记(míng)掺和(chān)凯旋而归(kǎi)C.弥漫(mí)喑哑(yīn)逃窜(cuàn)踉踉跄跄(niàng)D.
试题预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6小题,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徘徊(huái)  搓捻(niǎn)档案(dǎng) 瘦骨嶙峋(lín)
B.贮蓄(zhù)铭记(míng)掺和(chān)凯旋而归(kǎi)
C.弥漫(mí)喑哑(yīn)   逃窜(cuàn) 踉踉跄跄(niàng)
D.唱和(hè)    铁锹(qiū)   预兆(zhào) 莽莽榛榛(zh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啜泣        威慑       头晕目炫
B.寥廓        卑薇        嬉戏       更胜一酬
C.酝酿        伫立        滑稽       擎天撼地
D.憔悴        喧腾        骋用       洗耳躬听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办事十分认真,考虑问题非常周全,真是匠心独运
B.《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C.我站在山顶,看着那里的行云流水,真是感到心旷神怡
D.这位老先生画的动物栩栩如生,可见他的绘画水平高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由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近期到多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使我国外交迈向新的征程
C.能否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D.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践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5.以下诗句节选自汪国真的《旅行》,其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
②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③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④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6.请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使前后的句子构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排比句。
繁花是春天真诚的笑脸;①______;②______;飞雪是冬天飞扬的舞步。
 
二、(2小题,12分)
7.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五十而耳顺,六十而知天命。        B.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题只选4题作答)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②_____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④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⑤兴尽晚回舟,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万物的声音常常牵动诗人的情思,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______,______”的诗句,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从描写初春植物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______
(3)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______
(4)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______。
 
三、(4小题,12分)8分)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岂能为为暴涨携之去/可以为师矣        B.其反激之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果得于数里外/湮于沙上               D.至石之半/虽有至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不亦颠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寺庙门倒塌几十年后,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到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讲学家和僧人的观点一致,他分析了石性和沙性,建议在石兽落水处寻找。
C.老河兵认为水流是不能冲走石兽的,建议僧人们到上游几里的地方去寻找。
D.文章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只看表面,经得起实践检验才是正确的。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竟”、“永年”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结合诗句分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
 
四、(7小题,22分)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一种美丽的甲虫,小小的,黑黑的,有一个白绒肚皮,形状是圆的,像一粒樱桃的核,当它用翅膀的边缘擦着腹部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柔软的“唧唧”声,就像小鸟看见母亲带着食物回来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雄的甲虫头上还长着一个美丽的角。
    我是在一个长满蘑菇的松树林里发现这种甲虫的。我到这里来最大的乐趣便是守候那些找蘑菇的甲虫们,它们的洞到处都可以看到,而且门是开着的,不过在洞口堆着一堆疏松的泥土。洞大约有几寸深,一直向下,而且往往筑在比较松的泥土中。当我用小刀一直挖下去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种洞是空的,甲虫们已经乘着夜色离开这里了,它在这里做完了它的工作后,便迁到别处去了。这种甲虫是个流浪者,并且是个夜行客,随便什么时候,它想离开这个洞的时候,它就能很容易地在别处另筑新巢。有时候我侥幸能在洞底发现甲虫,但永远只有一个,或是雌的或是雄的,从不会成对。看来这种洞并不是一个家庭的所在地,而是专门给独身的甲虫住的。
    你看,这洞里的甲虫正在啃着一个小蘑菇,已经吃完了一部分。它虽然已经累了,但仍旧紧紧地抱着蘑菇,它是决不肯轻易放弃这个蘑菇的,这是它的宝贝,是它一生中的最爱,从周围许多吃剩的碎片来看,这只甲虫已经吃得饱饱的了。
    当我从它手中夺过这宝物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种很小的地下菌,跟枯露菌很相像。这个事实似乎可以解释甲虫的习惯和它常要换新居的理由。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在静静的黄昏中,这个小旅行家便从它的洞里慢慢地踱着步走出来,一边快活地唱着歌,一边悠闲地散着步。它仔细地检查着土地,探究这地底下所埋的东西。它的嗅觉告诉它哪个地方有菌,只不过盖着几寸泥土而已;那个地方虽然泥土肥沃,但地底下决不会有菌类。当它判定在某一点下面有菌的时候,便一直往下挖,结果总能得到它的食物。它挖的洞也成了它的临时宿舍,在食物没有吃完之前,它是不会离开洞的,它会在自己掘的洞底快活地吃着,管它洞门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
等到洞里的食物都吃完后,它就要搬家了。它会在别处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再掘下去,然后住一阵子,吃一阵子,等到新屋里的食物吃完了,它就再搬一次家。在整个秋季到来年的春季﹣﹣菌类的生长季节里,它就这样游历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一个洞搬到另一个洞,很辛苦又很洒脱。甲虫所猎取的菌并没有特殊的气味,那么它是怎么能从地面上检查出地底下菌类的存在呢?它是聪明的甲虫,它自有办法。可是我们人类就望尘莫及了,哪怕是“千里眼”或是“顺风耳”,也无法说出隐藏在地底下的秘密。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
A.当美丽的甲虫用翅膀的边缘擦着腹部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柔软的“唧唧”声。
B.甲虫们的洞随处可见,大约有几寸深,一直向下,而且全部筑在比较松的泥土中。
C.菌类的生长季节是从整个秋季到来年的春季,在这段时间,甲虫总在不断地搬家。
D.甲虫的嗅觉告诉它哪个地方有菌,它们在有菌的地方挖洞,洞就是它的临时宿舍。
(2)文中作者对甲虫的称谓在不断地变换,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变换称谓的作用。
(3)请解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这说明了甲虫的什么习性。
1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③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④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⑤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⑥“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⑦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⑧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⑨“谁?”
⑩“骆驼呀!”
⑪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⑫“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⑬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⑭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乙)
    ①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②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③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④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⑤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⑥“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⑦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⑧“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⑨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⑩“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⑪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1)甲文写了有关“我”(英子)的哪几件小事?
④⑧段 英子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
⑥段 ______
⑦段 英子想为骆驼剪肚皮底下的绒毛
⑧﹣⑫段 ______
(2)分析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有人评价本书是“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童真的心灵去体味世间人情,使文本闪耀着童趣的审美。”请结合文本分析选段是如何体现童真、童趣的。
(3)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城南旧事》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1小题,40分)
13.请以“最美的色彩”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尽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做到文从字顺。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6小题,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徘徊(huái)  搓捻(niǎn)档案(dǎng) 瘦骨嶙峋(lín)
B.贮蓄(zhù)铭记(míng)掺和(chān)凯旋而归(kǎi)
C.弥漫(mí)喑哑(yīn)   逃窜(cuàn) 踉踉跄跄(niàng)
D.唱和(hè)    铁锹(qiū)   预兆(zhào) 莽莽榛榛(zhēn)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档案的档读音应为dàng;
B.正确的;
C.踉踉跄跄的踉读音应为liàng;
D.铁锹的锹读音应为qiāo;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别        啜泣        威慑       头晕目炫
B.寥廓        卑薇        嬉戏       更胜一酬
C.酝酿        伫立        滑稽       擎天撼地
D.憔悴        喧腾        骋用       洗耳躬听
【考点】常见易错字.
【分析】要从词义字形方面进行分析辨别.注意平时对常用易错字的积累,特别是对形近而音、义不同的字或音同形近而义不同的字要多注意,多记忆.
【解答】A:“决别”应为“诀别”、“头晕目炫”应为“头晕目眩”;
B:“卑薇”应为“卑微”、“更胜一酬”应为“更胜一筹”;
C: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D:“骋用”应为“聘用”、“洗耳躬听”应为“洗耳恭听”.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办事十分认真,考虑问题非常周全,真是匠心独运
B.《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C.我站在山顶,看着那里的行云流水,真是感到心旷神怡
D.这位老先生画的动物栩栩如生,可见他的绘画水平高超
【考点】成语.
【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情感色彩.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解答】A:匠心独运:独具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根据句意,成语使用不正确;
B: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根据句意,成语使用不正确;
C: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看行云流水给人不是心境开阔的感觉,根据句意,成语使用不正确;
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根据句意,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由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近期到多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使我国外交迈向新的征程
C.能否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D.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践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对于病句首先要找准病因,再在保证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要把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解答】A:正确;
B: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由于”.应改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近期到多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使我国外交迈向新的征程.”;
C:句子前后不搭配,前后矛盾,去掉“能否”.应改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D: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句末加上“的能力”.应改为“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践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选:A.
 
5.以下诗句节选自汪国真的《旅行》,其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
②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③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④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排序能力,可用逻辑顺序法来解答.
【解答】通读这四句话,确定语段的中心内容是说“诱惑”的,由此可确定第二句是首句;
由第三句内容“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根据逻辑顺序可确定第三句是紧承第二句的;
由第一、四句中的关联词“即使”“也”可确定这两句的顺序应该是①④;
答案:B
 
6.请依照例句的句式,仿写两句,使前后的句子构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排比句。
繁花是春天真诚的笑脸;① 阳光是夏日慷慨的给予 ;② 落叶是秋天华丽的告别 ;飞雪是冬天飞扬的舞步。
【考点】仿写语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
【解答】本题已经给出了仿写的限制,根据春夏秋冬一次来写出其特点,要选取各自季节的典型景物,例如,夏日的阳光,秋日的落叶等等,要符合所写事物的特点.例如,阳光是夏日慷慨的给予;落叶是秋天华丽的告别.
答案示例:阳光是夏日慷慨的给予;落叶是秋天华丽的告别
 
二、(2小题,12分)
7.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D 
A.五十而耳顺,六十而知天命。        B.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题只选4题作答)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②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④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⑤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万物的声音常常牵动诗人的情思,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 万籁此都寂 , 但余钟磬音 ”的诗句,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从描写初春植物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要结合古诗文名句作答.(1)为选择题,(2)为直接默写,(3)为理解默写.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熟练背诵,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并且能准确默写、不出现错别字.
【解答】(1)A.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C.随风直到夜郎西;
故选:D.
(2)①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开轩面场圃;
③一山放过一山拦;
④逝者如斯夫;
⑤误入藕花深处(“藕”比较难写,需要认真书写)
(3)①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磬”比较难写,需要认真书写)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凭借 
(3)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 丢下、舍去 
(4)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 甘美 。
【考点】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1)“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通假字)
(2)凭借
(3)丢下、舍去(古今异义)
(4)甘美
 
三、(4小题,12分)8分)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岂能为为暴涨携之去/可以为师矣        B.其反激之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果得于数里外/湮于沙上               D.至石之半/虽有至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不亦颠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寺庙门倒塌几十年后,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到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讲学家和僧人的观点一致,他分析了石性和沙性,建议在石兽落水处寻找。
C.老河兵认为水流是不能冲走石兽的,建议僧人们到上游几里的地方去寻找。
D.文章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只看表面,经得起实践检验才是正确的。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含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翻译句子,文章内容的理解等.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A项第一个“为”是“被”,第二个“为”是“做”;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是代词,译为“它”;C项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D项第一个“至”是“到”,第二个“至”是“最好的”的意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注意翻译的原则信达雅,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以及句中关键词的意思.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②难道不荒唐吗?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大致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来辨析.A项僧人们到河的下游去找石兽;B项讲学家和僧人们的观点不一致,他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淤泥深处寻找;C项老河兵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故选:D.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荒唐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事物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南区2016届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下一个『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