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宾阳中学2016年春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命题人:黄莉莉审题人:伍梦诗考生注意:1、本试卷设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卡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请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试题预览
宾阳中学2016年春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黄莉莉      审题人:伍梦诗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卡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请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
  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如有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5期,作者李宗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B.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
   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 “不
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
  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
  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
  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而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B.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胡适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
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
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侯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成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祜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日:“是方可名史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南归省母,旋复召还。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傒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其见亲重如此。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既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日:“吾亲未尝享是也。”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大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 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

    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

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

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
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
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
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
     重;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
     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
     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
     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5分)
  (2)中书因侯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
赵  鼎② 
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③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
[注] ①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  
②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 
③舣:停船靠岸。
8.作者在上阕中是怎样描写“雁”的?请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2)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裹里放了钱。”张孝德说:“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用小毛巾、旧布块、塑料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的一个小包包,小包包里有四十多个信封,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迹还清清楚楚。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信封没有动。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
    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正捆着,公交车来了。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把我的小包袱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包袱不在了。
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取着,都急得团团转。
单冬花说:“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
张小梅说:“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我是真没有见。”
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一家人不说话了,谁也没想到单冬花的包袱里有这么多钱。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孝德说我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
小梅突然想了起来,说:“我的手机还放在那个包袱里边。整理包袱时想着妈的小包袱最重要,手机也最重要,顺手就塞进去了。”孝德问:“是否开着机?”小梅说:“开着。”孝德急忙拨号,结果是关机。
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
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张孝德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
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
单冬花还是不信,说,包袱里的东西你都清点了?
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
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
是什么东西呢?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话。
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我百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的呀。
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
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么内容呢?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
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妈,我在部队想家了。
接下来呢?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
                           (摘编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3期,作者葛水平,有删节)

1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部分用了不少笔墨写单冬花的小包袱,突出小包袱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神秘感,
制造了悬念,增强了小说的魅力。
B.小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这一细节写出了张小梅贪财的微妙心理。
C.小说开头张孝德“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结尾“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相呼应,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
D.小说结尾以两个问句作结,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既是对孝德进行叩问,也是在启迪读者,
引人思考。
E.小说中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夜色迷蒙,路
灯朦胧”就为下文小包袱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12.小说中的母亲单冬花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如果续写小说的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幻想通过便捷的学习方法改变自身学习状态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是无法克服复习备考中的懒惰心理的。
②奥巴马继任时的预算盈余已经变成了赤字,美国的退休保险体系中的漏洞比以往更为庞大,七拼八凑起来的税收系统更是危如累卵。
③一场车祸让这位阳光男孩突然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巨大的人生落差让他不知所以,在残疾的阴影中消沉了5年之久。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结束“哈佛名家讲坛”后,六小龄童身穿红色外衣现身麻省理工学院礼堂为同学们做演讲,台下人气爆棚,座无虚席。
⑥做事情就是要果敢坚决,不能一味投鼠忌器,否则错过稍纵即逝的机会就后悔莫及了。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从实验报告中了解到,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一是生物体缺氧引起的结果,二是宇宙带电粒子变化造成地球生物的不良反应。  
B.随着“电脑战胜人脑”的不断热炒,使得大众越来越担忧人工智能将来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比如说一些职业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C.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唯一目前已知的没有热损耗的“冷光源”,科学家受此启发,发明了荧光灯,这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 
D.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城乡居民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17.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今年北方某省高等院校招生3万人,可使全省高考录取率(  )与去年持平。
②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  )一次地发生,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③近年电讯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  )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电话。
A.大致 不止 乃至        B.大概 不只 乃至                            
C.大致 不只 以至        D.大概 不止 以至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①                 。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②                   ,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③                       ,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19.下面是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结合图形的构图要素,说明图形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在一个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的活动中,老师指导一群孩子对着墙上的圣诞树画画,孩子们画得很好,只是画出的圣诞树几乎一模一样。这时,一位参观活动的老师把墙上的树覆盖起来,让孩子们再画一次。这一次,孩子们画出的就是千奇百怪的圣诞树了。
  活动结束,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两次画出的圣诞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由此也引发了大家更多的思考。
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宾阳中学2016年春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C “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错。原文的表述为“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而非积极主动。
2.B  该项属于“父权缺失”,不属于“父权在场”。
3.A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时间的先后表述错位。原文的表述是“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可见,是先有“新式教育”,后有“科举制度的废除”。
4. C  
5. B  乡贡进士是未能及第者。
6. B  “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与原文不符。
7.(1) 文宗经常驾临阁中,有咨询的问题,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满意,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而不称呼他的名。(“幸”“访”“名”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 中书省根据揭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富州人至今感恩揭傒斯。(“因”“ 捐”“ 德” 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8.   ①直接描写动作和神态,写了大雁的“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的动作、神态,形象而有韵味;②烘托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烘托大雁的孤寂、凄凉、零落;③拟人修辞,说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满分为5分)
9.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亲友团聚的思念,对国家残破的痛惜。光阴逝去,佳节又至,故人不知在何处漂泊,请大雁给瓢泊在潇湘的故人们带去我无尽的思念。(感情3分,分析3分)
10.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1.  DA.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B项,“张小梅‘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不属于细节描写,也不是写‘张小梅贪财’的心理。C项,“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远不如当年”错,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还是比较深厚的。E项,“起到关键作用”不准确,故E项不完全正确,得1分。
12. 单冬花(母亲)的形象:①精明细心。从对小包袱里所装的东西的描写和她发现女儿动过包袱等细节可以看出。②含辛茹苦(或“责任感强”)。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拉扯大了儿女。③勤劳俭朴。包袱里有针头线脑,有多年辛苦攒下的积蓄。④爱子深沉。她一直珍藏着儿子的信,并因为丢失信件而焦急。⑤渴望被认可。保存儿子的信是为了告诉死去的丈夫自己如何养大了儿子。⑥重男轻女。她不喜欢闺女,认为她终归是人家的媳妇。(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酌情给分。)
13. “小包袱”线索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展开情节,写了女儿偷看包袱、路上丢失包袱、儿子寻找包袱等情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尺水兴波,引人入胜。②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以小包袱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对小包袱的不同态度,揭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或“内心活动”),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揭示小说的主题。小包袱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凝聚着她对儿子全部的爱,传达出浓厚的亲情;小包袱里的信件,其实是母亲渴望自我价值被认可的凭证。(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得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酌情给分。)                                                                       
14. 示例一:小包袱找不回来更有魅力。①艺术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伏笔,摆脱了皆大欢喜的常见套路,强化戏剧性效果;②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不回来使得母亲愿望落空,使母亲陷入痛苦与失落,增加了人物的悲剧色彩,增强了感染力。也有利于突出儿子的痛苦与愧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③思想内容上,小包袱找不回来,给读者带来感伤的情感体验;深化了作品亲情的主题,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示例二:小包袱找回来更有魅力。①艺术结构上,与丢失小包袱形成反转,产生喜剧性效果,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传统的文化审美习惯。②人物形象上,小包袱找回来,更突出了儿子张孝德的孝顺、有责任感的形象。③思想内容上,深化了亲情与责任的主题,又传达了好人好报的传统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   (答出一点得3分,;两点得6分,三点得8分)
15. A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危如累卵:形容形势极其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倒下来摔碎的可能。  不知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应改为“不知所措”。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此处望文生义。  座无虚席: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投鼠忌器: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16. D  A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引起的结果”“造成地球生物的不良反应” 。  B项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得”。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没有热损耗的‘冷光源’”。
17. A  大致:大体上,大概,大约。 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不止:数量上的超出。不只:不仅仅。  乃至:多含有出人意料的意味。
以至:多指数量、程度上的延伸。
18. ①同时这碗菜的样子也要装得好看   ②即使滋味没有变   ③反过来说   (意思接近即可)
19. 会徽以中国汉字“冬”为创意原型;用自由洒脱的书法线条演绎出冰雪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魅力身姿和运动曲线;底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泉州市台商区惠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