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八)(详细答案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八)(详细答案版)(高三总复习 )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八)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平民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刘志权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进程,是从改革开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过渡的大时代。但是,伟大的时代未必产生伟大的文学。当
试题预览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八)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平民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
刘志权
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进程,是从改革开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过渡的大时代。但是,伟大的时代未必产生伟大的文学。当下,严肃文学在其自身的圈子里似乎繁华依旧,但难掩进一步被小众化的尴尬,并不时受种种“内幕”或“事件”困扰。与此相反,网络文学、动漫等新兴艺术则以其趣味性甚至无厘头大行其道,并借助新的偶像与粉丝文化机制,在市场和读者那里风光无限。
乱象引发了价值迷惘,它甚至使并不遥远的80年代成为亲历者想要重返和缅怀的对象。那么,在那个“理想的”80年代与当下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80年代的“迷人”之处,在于其理想主义激情,作为支撑的则是知识分子的主体自信。但较之晚清以来曾经的自信与辉煌,知识分子彼时的主体自信,充其量只能算“五四”余绪的回光返照。大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晚清出发的启蒙传统与重新缔造历史新纪元的豪迈激情的列车,已经基本耗尽其历史惯性。与此同时,世俗生活的意义作为对一元化价值体系的反思结果及策略手段,日益被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社会群体接受。“文化寻根”思潮中,作家挟理想主义寻求“规范”之外的文学新变,落脚点却是游戏鬼神、幽默风骚、坚韧与强盛生命力等民间之根。种种情形,标志着来自民间、融汇世俗的平民立场开始成为时代的主流。
平民立场包含着藐视等级规范、向往自由欢乐、看重非理性情感的生命意识,与坚忍务实、保守功利、重经验和生存至上的生存伦理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它们迥然有别于以形而上的思考、批判或建构的社会责任、理想主义以及超越性价值观等为核心的现代知识分子传统。平民生活及平民立场,其实一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潮,只是由于缺少自己的代言人而成为“存在的被遗忘”。但由于从政治运动到改革开放过程中平民与知识分子地位的此消彼长,以及后者意识到平民立场在愈合历史创伤与促成社会转型方面功不可没,平民立场起初多少被知识分子纵容乃至推动(比如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兴起)。但问题在于,平民立场自身缺少自省自律的力量。随着平民积极的生命意识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萎缩,务实生存伦理同时被强化,因此,平民立场一旦与新兴的商品伦理媾和,便在世俗化的民众那里获得强大的独立意志,对权力、金钱和世俗成功的崇拜和自我异化,极大地动摇现代以来所形成的道德、理想、信仰等的根基,参与者对此可能始料未及。
这一情形代表性地体现在大众文化生产上。大众流行文化与源于民间的平民化思潮本是同源共生。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的武侠小说,“一无所有”式的摇滚呐喊,“黄土地”式的电影,“戏说”历史或权谋文化,到新世纪穿越、玄幻、盗墓等网络文学,无不基于民众对生命意识或生存伦理的潜在认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缺少了超越的精神向度之后,随着时代发展,平民立场内在的、源于其生命体验的独立、怀疑、欢乐等积极因素逐渐弱化,商业机制通过装点和抽空,使其空心化、模式化、娱乐化,从而沦为大众文化景观和被消费的对象。这一趋势,既发生在文学之内也发生在文学之外。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人文精神的争论,体现了知识分子想重拾精神守门人的努力,但争论的不了了之,证明这种努力已经力不从心。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时期的文学没能紧跟历史进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进一步被小众化的尴尬局面。
B.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主体自信支撑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激情,这种主体自信具有历史性。
C.平民立场虽然一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主潮,但历史地位却比较尴尬,且与现代知识分子传统迥然有别。
D.平民立场一旦具备了相应的条件,获得世俗化的民众的支持,便有可能动摇现代道德、理想、信仰等的根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动漫等新兴艺术既注重在趣味上投民众所好,又注重借助新的文化机制,获得了市场和读者的欢迎。
B.平民立场包含着向往自由欢乐的生命意识,与坚忍务实、保守功利、重经验和生存至上的生存伦理相互对立。
C.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晚清以来的启蒙传统与重新缔造历史新纪元的豪迈激情已经基本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D.平民立场自身缺少自省自律的力量,这一缺点使得平民立场极容易在城市化进程中和商业机制的冲击下被异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没有产生与伟大时代相适应的伟大文学,严肃文学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B.新世纪的网络文学是大众流行文化,基于民众对生命意识或生存伦理的潜在认同。
C.平民立场来自民间,融汇世俗,随着时代发展,平民立场内在的积极因素已经消失。
D.对于平民立场与新兴的商品伦理相结合后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参与者可能始料未及。
【答案】
1.A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只是说严肃文学没能紧跟历史进程,“难掩进一步被小众化的尴尬”,而不是说中国新时期所有的文学均出现了这一状况。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相互对应”错,原文是“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平民立场内在的积极因素已经消失”错,原文是“平民立场内在的……等积极因素逐渐弱化”。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杨行密,为濠、滁二州刺史,以骁勇知名。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少略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谷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
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炮舟竹龙皆飘南岸,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景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景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景之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等,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景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 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
世宗遣使吊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李景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
B.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
C.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
D.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为在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称之为节度使。
B.“弥旬”是满十天的意思。一旬不仅可指十天,还可指十岁,“年过七旬”中的“旬”即为十岁的意思。
C.“贡赋”指赋税。其中,“赋”原指向君主进献珍贵土特产品,“贡”原指向君主缴纳军需用品。
D.“治”可以指社会安定太平,如“治世”;也可以称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治所”。文中的“治”取第二个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赡军功卓著。在镇守寿州时,刘仁赡成功抵御了周世宗的攻击;在周世宗攻破紫金山营寨、南唐君臣震惊害怕的情况下,刘仁赡独自坚守城池。
B.刘仁赡有治政才能。曾担任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等职,他所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
C.刘仁赡能大义灭亲。他的儿子刘崇谏趁着他病重,和将领们出城投降,刘仁赡得知后,立刻命人斩杀刘崇谏,周廷构在中门大哭要救刘崇谏,也没能成功。
D.刘仁赡忠君守节。当南唐君主奉上奏章向周称臣并表示愿意割让土地之时,刘仁赡仍以死守城;他病逝后,受到了南唐、周两国君主的追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
(2)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答案】
4.B
5.C
6.C
7.(1)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刘彦贞见周朝的军队退却,猜测他们害怕了,急忙追赶他们。 (2)周世宗因为它难以攻克,于是将城迁移到下蔡,而恢复它的军镇建置,称为忠正军,说:“我用这来表扬刘仁赡的忠节。”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首先应当通读语句,力求对语句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将能断开的先断开,运用排除法逐步缩小范围。如本题中,“命舁仁赡至帐前”的主语应为“世宗”,其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又“复使入城”的目的是“养疾”,其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5.本题考查识记文言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项对“贡”“赋”的解释有误。“贡”原指向君主进献珍贵土特产品,“赋”原指向君主缴纳军需用品。
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将领们出城投降”错。原文是“谋与诸将出降”。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备注】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他的父亲刘金,侍奉杨行密,担任濠州、滁州二州刺史,凭借勇猛闻名。刘仁赡任将领,轻视钱财,尊重将士,法令严肃,年少时就粗通兵书。他在南唐做官,任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到的地方都称赞他治理得很好。李景让刘仁赡掌管亲军,任命他为武昌军节度使。周朝的军队攻打淮河一带,先派李谷从寿春进攻,李景派遣大将刘彦贞抵抗周朝的军队,任命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守寿州。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刘彦贞见周朝的军队退却,猜测他们害怕了,急忙追赶他们。刘仁赡认为不可,刘彦贞不听,刘仁赡独自按兵不动守卫城池。刘彦贞果然在正阳被打败。
周世宗攻打寿州,把它重重包围,用两船相连装载大炮,从淝河中流炮击寿州城;又把几十万根巨竹捆在一起,上面建造木屋,号称“竹龙”,上面载着士兵来攻城。用各种方法攻城,从正月到四月都没能攻下。而这年非常炎热,连续下了十天的大雨,周军军营水深数尺,淮河、淝河暴涨,炮船和竹龙都漂到南岸,被李景的军队烧了,周军死了很多人。周世宗东赴濠梁,让李重进担任庐州、寿州都招讨使。李景也派遣他的元帅齐王景达等在紫金山安营扎寨,在山下修建夹道连接城中。但是李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互猜疑不合,刘仁赡多次请求出战,景达都不允许,刘仁赡因此怨愤叹息而生病。
第二年正月,周世宗又到淮河边,全部攻破紫金山的营寨,毁坏夹道,李景的军队大败,将领大多被俘获,而李景的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等,有的逃跑,有的投降,都不能坚守,即使是李景君臣也都震惊害怕,奉上奏章称臣,愿意割让土地、进献贡品赋税,以证明降服诚意,但是刘仁赡独自坚守城池,不能攻下。周世宗让李景派来的使者孙晟等到城下告知刘仁赡,刘仁赡的儿子刘崇谏趁着他父亲生病,图谋和将领们出城投降,刘仁赡立即命令斩杀刘崇谏,监军使周廷构在中门大哭着救刘崇谏,没能成功,于是士卒都感动得哭起来,愿意以死守城。
三月,刘仁赡病重,已经不省人事,他的副使孙羽伪造刘仁赡的书信,献城投降。周世宗命人将刘仁赡抬到营帐前,感叹了很久,赐给刘仁赡玉带、御马,又让他回城养病,这一天刘仁赡死了。诏书写道:“刘仁赡对他所侍奉的人竭尽忠诚,坚守节操没有亏损,前代的名臣,有几个人可以与他相比!”于是任命刘仁赡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刘仁赡没能接受任命就死了,享年五十八岁。
周世宗派遣使者吊唁刘仁赡,丧事由官府提供费用,追封他为彭城郡王,让他的儿子刘崇赞担任怀州刺史。李景听说刘仁赡去世,也追赠他为太师。寿州原来的治所寿春,周世宗因为它难以攻克,于是将城迁移到下蔡,而恢复它的军镇建置,称为忠正军,说:“我用这来表扬刘仁赡的忠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山中述怀
姚合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
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
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
此情对春色,尽醉欲忘机。
8.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9.首尾两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8.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拂晓时分,山鸟飞散而去,是动景;一场雨后,杏花稀疏,是静景,此句写出了清晨山中寂静的环境特点。颈联运用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远处天边浓云堆积;近处溪水静流,写出了山中春色之美。
9.从首联到尾联,诗人丢掉伤感悲愁,变得淡泊闲适。首联叙述一个人久客他乡,孤独地住在山中,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尾联描写诗人面对山中美好的春色,心中感到愉悦,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写景艺术”的要求进行分析,回答出写景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颔联和颈联这两联描写的是山中的春景。拂晓的山鸟、雨后的杏花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晴空中的积云、静流的溪水运用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叙事,叙述诗人久客他乡,寒山独居,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和孤苦寂寞之情;尾联以抒情为主,面对山中美好的春色,诗人走出伤感悲愁,想忘掉世俗,与世无争。首尾两联表达的情感不同,前后的情感有变化。
【备注】此诗首联叙事,交代诗人久客他乡,寒山独居,流露出乡愁和寂寞之情。颔联和颈联描写山中春色。诗人独居山中,一觉醒来,只感到雨过春归。山鸟飞散而去,杏花被雨水打落。仰首望天,浓云堆积;低头看水,溪流细细。此两联工巧自然,毫无斧凿之痕,写出了山中春色之美。尾联以抒情为主,写诗人面对美好山色的心境变化,表达想忘掉世俗、随遇而安的心态。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道出了作者接受先主重托之后夙夜忧叹的原因的语句是:“                 ,             。”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直陈战争的残酷、持久,让人联想到易水悲歌。
(3)李白《蜀道难》中“             ,             ”突出了蜀道曲折盘旋的特点。
【答案】(1)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2)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3)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穿军装的牧马人
曾 剑
四姐在深圳打工,知道那个叫秀清的女孩没看上我,心疼我,把和她一个车间的四川妹子介绍给我。这次,我直接告诉她我是部队放马的。
人家回信了,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谈了她在那里的工作,也问了我工作累不累。
我望着远山近水,望着我的拉多、我的马群,之后,眼前就是那个四川妹子。她叫陈晓,一个很洋气的名字,肯定也是一个洋气的女孩,人家能看上我吗?一个穿着军装的放马人。
晚上,拉多睡了,马也消停了,我疲惫地躺在床上,每次入睡前,我无一例外地想起陈晓,那个我不曾谋面的川妹子。我连照片都没看过,但脑子里有一个模糊而漂亮的轮廓。我不让自己想,因为一想,就失眠。但我做不到,还是想她。有几个夜晚,我成功了,不想她了,她在深夜,却自个儿到梦里来了。
“这是恋爱的滋味吗?”清晨,我任凭马嘶狗叫,赖在床上不起来。
除了想四川妹子,我最想的人就是父亲。
父亲最喜欢我这个宝贝疙瘩。年初,父亲病了,托人发了加急电报,就想让我回去看看,就想见见我这个老幺。但我的战友单凯到地方农业大学学习还没回来,别的人我放心不下,就说,等一等吧。就把中秋节等来了。连队给我送来饺子,包的现成的,肉馅素馅都有。其实,我很想体验中秋节包饺子的快乐。
白昼的光线似乎还有些毒,但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却感受不到温暖。这夜无月,夜并不黑,我也感觉不到夜风的凉意。我想,莫不是自己麻木了?我坐在帐篷外,久久不进屋,成为拉多和马群眼里一个盼月的人。马就在我身旁躺着。马嘴里喷出来自它腹腔的温热的气体,我似乎已习惯了这种气体。
我远离故乡,却是那个离故乡最近的人。这几天,我夜夜梦回故乡,与父亲相见,幻想中的那个川妹子的样子,却越来越模糊。
是心灵感应吗?第二天,我正在林子里放马,通信员坐着营部的吉普车,给我送来一份电报。我的老父亲,突发心肌梗塞,最疼爱我的他去了。
我手捧那份电报,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我哭得很伤心,越哭越想老父亲,越想老父亲越哭,越哭越觉得自己可怜。那些马都站立着,不吃草,静静地望着我。我突然感到,这些军马就是我的亲人啊!
我领着狗,赶着马群往连队走。无论走多远,回到营区,最后踏上的,总是那段长长的、一米多厚的水泥路。我每次踏上这条路,心情总会很复杂。这是日本人修的,营区后的军营仓库,也是日本人留下的。他们把路修到这里,疯狂掠夺。他们砍树,开矿,杀人。我们赶走了他们。
这个时候,我的脚踏在坚硬的水泥路上,就特别有力,特别神圣。
指导员来马场,问我进退走留的打算。我才知道,我的上士(三级士官)已干到了头,十二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我说,我听上级安排。我回答得轻描淡写,因为我心里清楚,晋升三级军士长(四级士官)太难了,全团总共就那么两三个名额,各专业各行业,大眼瞪小眼都盯着呢,怎么会给我一个放马的?
离老兵离去的日子越来越近,我越来越难过,甚至烦躁。以前烦它们,真正要走了,竟然那么留恋。要走了,也不知道,我除了放马,还能干啥。我抚慰着一匹匹马,年老的,年轻的,搂着它们的脖颈,跟它们说话:“伙计,我真的舍不得你们。”声音已哽咽。它们听懂了我的话,摇头,摆尾,踏出一片马蹄声。
下了一场雪,天凉了。我穿着摘去军衔的军装,站在长长的站台上。火车就要开了,我却不上车。我眺望着远山,眼前是那游动的马群,耳畔全是马蹄声响。
列车员第三次催我上车。在我就要钻进列车的那一刻,我听见一个声音,响亮地喊着我的名字。
黄叶青,黄叶青!你别走……
我转过脸,长长的空荡荡的站台上,团长狂奔着,向我冲过来。团长后面是营长,营长后面是连长,连长后面,是我新选上来的那个叫王小旺的兵,一张与我颇有些相像的放牛娃的脸。
我给团长敬礼,团长没有还礼。团长说,你不用走,上级特批你为三级军士长。团长语气平淡,却像冬日里的炊烟,我感到家的温暖。
我把背包扔在那铺土炕上,冲出去搂抱我的军马,一匹匹地搂着,搂着它们的脖子就不愿松开。年老的,年轻的。我知道,是它们的存在,才让我有了存在的价值。人在军营,不就是图个存在的价值吗?
当然,我最终还是要走的,兵如庄稼,一茬又一茬。但我知道,这辈子我再也忘不了我的军马,每一匹,都铭刻在我心里。再过几年,当我回到鄂西那个我称之为故乡的小山村时,我的心,也一定会留在马场。我会常常梦回号角连营,搂抱群马,与老马对话,与年轻的马,潇洒驰骋,与它们缓慢地走在芳草萋萋的坡地上,同它们一起,慢慢老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晓这个四川妹子在小说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但这个洋气的女孩却出现在了“我”的梦里,说明“我”有了对爱情的渴望。
B.文中写“我”收到父亲去世的电报时,哭得很伤心,这里的“哭”既体现了“我”对父亲的爱,又体现出“我”对在部队牧马生活的怨愤。
C.小说中写“我”在不同情境下三次搂抱军马,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想象中,这些搂抱都是“我”对军马深厚感情的体现。
D.小说对站台离别场景的描写细致感人,“我”在离别之时既有眷念伤感之情,也有坚信自己能够留下来的信念。
E.小说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这些心理描写既成功凸显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又是对小说叙事的有效补充。
(2)小说画线语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在刻画“我”的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多处运用了伏笔、照应的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两处,探究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C E
(2)①“离故乡最近”“夜夜梦回故乡”表现出“我”对故乡和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②“幻想中……却越来越模糊”承接上文内容,表明“我”的爱情又将没有结果。③“梦回故乡,与父亲相见”为下文父亲突然离世做了铺垫。
(3)①渴望爱情和亲情。“我”经常梦到四川妹子和父亲。②孤独。“我”一个人在部队放马,连中秋节包饺子的快乐都体验不到。③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父亲发加急电报让“我”回去看看,“我”却因为不放心军马而没有成行。④热爱军营,热爱军马。要离开部队的“我”抚慰搂抱军马,迟迟不肯登上离开的列车。
(4)①文章第二段中的“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已经为这场爱情的结局埋下伏笔,第四段中“脑子里有一个模糊而漂亮的轮廓”和文章第九段中的“幻想中的那个川妹子的样子,却越来越模糊”相照应,暗示了“我”的爱情的失败。②在“我”快要上车离开时,团长跑来告诉“我”“我”被特批为三级军士长,这与前文指导员找我谈话时“我”的心理活动相照应,突出了“我”在军营牧马期间对军营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这个洋气的女孩”表述不够准确,“洋气”只是“我”的猜测,女孩在现实中是否“洋气”不得而知。B项,“对在部队牧马生活的怨愤”错。D项,“也有坚信自己能够留下来的信念”不合文意。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从内容方面考虑,分析这段文字本身交代的内容,即“我”对故乡和父亲的思念之情越来越浓,爱情不了了之;然后要从结构方面考虑,该段承接上文有关“我”的爱情的内容,也为下文写父亲的离世做了铺垫。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我”的行为、语言、心理等,然后从中分析“我”的形象特点。如从“我”多次梦到四川妹子和父亲,可以看出“我”渴望爱情和亲情;从“其实,我很想体验中秋节包饺子的快乐”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我”很孤独。
(4)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作答本题,要注重从文章整体入手,将文中相同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分析,看是否使用了伏笔、照应的手法。如文章前半部分多次写到了我对四川妹子的想象与后来“幻想中的那个川妹子的样子,却越来越模糊”相照应。考生找出两个相照应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百岁巴金的最近十年
坐在轮椅上的巴金不曾忘记社会上发生的每一件大事。1999年以前,不论在上海,在杭州,在家中,在医院,他每天傍晚总是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除了把所有重版书稿费一律汇向中国现代文学馆外,他还把新写的文章的稿费积攒起来,不时捐献给灾区人民。他一看到灾区受困,就请上海作协陆正伟送去一份并不留自己名字的捐款,他连1998年4月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活动中荣获“杰出贡献奖”而得到的一笔巨款,也以“一个老人”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他还十分关心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他几乎每年都给“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几千元或几万元。
他继续向有关单位捐赠藏书。1997年5月6日下午,他还破例走出家门,到上海图书馆参观举行开幕礼的新馆。他过去已给上图捐赠过7 000册外文书籍,这次又请侄外孙李舒在家里为他整理出4 000多本珍藏的外文图书,这些书几乎每本的扉页都有巴金的英文签名,其中有俄文版果戈理的《死魂灵》、法文版卢梭的《忏悔录》,还有一套十卷本的俄文版《托尔斯泰选集》,这些都是巴金平时爱不释手的宝贝。这次出行,也许可以说是巴金最后一次对外单位的访问。
1998年,巴金发表了他的最后一篇抒情散文《怀念曹禺》。这是继《怀念萧珊》之后,巴金晚年散文中的又一棵枝叶共茂的大树。巴金坐在轮椅上,对小林苦笑着说:“我还想写一篇回忆西谛(郑振铎)的……”但是就在这一个时刻——1999年春节前几天,巴金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突然发高烧,患上肺炎,头脑昏昏沉沉。华东医院的医师立刻把他转到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因痰塞呼吸道,不得不把气管切开。从此,巴金再也无法说话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为防细菌感染,医院严格规定,除了家属和护理人员,谢绝一切客人前去访问,连平时至少每周都要去探访一次的胞弟李济生,也是直到三个月后,巴金险情过去重返正式病房后,才被准许前去看望巴金。
巴金见到济生,禁不住露出一丝笑意,但无法更明确地表达他内心的激动。济生忙说:“你吃力,不用讲话,还是听我说吧!”济生就把这一时期几位老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百校大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  下一个『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九)(详细答案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