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卷(一)(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4年春季学期高二语文测试卷(一)(本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节日是人们从一年中确立的对它抱有特定期待的日子,流淌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节的本意是竹节,天地有节而形成了四季。推而论之,
试题预览
2014年春季学期高二语文测试卷(一)
                          
                                (本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节日是人们从一年中确立的对它抱有特定期待的日子,流淌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节的本意是竹节,天地有节而形成了四季。推而论之,四季有节就是一年四季的各种节日。中国是个农业社会,节日的源起与农业社会的农时、天文、历法密切相连。原始崇拜、巫术、禁忌是节日的另一渊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弱,形成了对天地日月及各种动植物的图腾崇拜和各种迷信禁忌。商周时代的天子,都有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的祀典。这些自然崇拜,许多都成为后来节日的渊源。在《国语•鲁语上》中,柳下惠详细叙述了祭祀的典章制度,受祭祀的都是同大自然斗争中兴利除害、造福人类的人物。而祭礼日月星辰,“民所以瞻仰也”,祭祀“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祭祀“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古代还凭借着感情和质朴的生活方式来认识自然。例如,古人对各种天灾人祸作不出合理的解释,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都要举行大规模的驱鬼逐疫的仪式,叫做“傩”、“大傩”,这是春节除夕的渊源。经过一冬的干燥,春天一打雷,很容易引起火灾,便产生了禁火冷食的禁忌。《周礼•秋官司寇•司烜氏》载:“中春,以木我铎修火禁于国中。”这是寒食的最早起源。春季是瘟疫、流行感冒的易发季节,人们就到郊外水上盥洗,以祓除瘟疫,这是修禊节的来历。到唐朝,寒食、修禊(踏青郊游)、扫墓等风俗融合成清明节。五月夏季,蛇、蝎、蜈蚣、蚊、蝇等毒虫都进入了旺季,伤口也容易发炎,所以古人视五月五为恶月恶日,以五彩丝系臂驱瘟、避邪、止恶气,悬艾草禳毒,喝菖蒲酒、雄黄酒防止五毒虫叮咬,这便是端午的节日内容之一。端午节是具有人文倾向和纪念意义的节日,先秦两汉时,南方的龙舟竞渡各自纪念本地的历史人物。吴越一带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荆楚一带纪念屈原。隋唐统一后,经过各地风俗的融汇和渗透,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屈原得到民众最广泛的认同。
从这些原始崇拜、巫术、禁忌中,我们可以发现远古节日设立的可贵的文化精神:在远古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节日表现了人们在险恶的条件下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抗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开拓,它在迷信禁忌中显示了人的积极主动意识。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如果再搞这些巫术、禁忌,则表现为对自然、神灵的迷信、屈服和人的主动意识的沦丧。
1、下列对我国节日的源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的源起与我国农业社会的农时、天文、历法有关。
B、节日的源起与我国古代低下的生产水平和落后的科学认识有关。
C、节日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日月和各种植物图腾的崇拜、各种迷信禁忌等认识。
D、节日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在险恶的条件下抗争大自然的不屈精神。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都能在节日中得到反映。
B、我国古代的一些节日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感性和质朴的认识。
C、商周时代的天子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等都属于自然崇拜。
D、屈原成为民众广泛认同的对象表明人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肯定。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索节日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B、古代原始崇拜、巫术、禁忌盛行,节日的产生是古人对各种天灾人祸作不出合理解释的必然结果。
C、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个节日都会被不断注入与当时社会密切相关的文化内涵。
D、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巫术、迷信禁忌等内容很难再成为新的节日的源起。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 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5分)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5分)
(二)诗歌阅读(1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6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                  。                  ,二十三丝动紫皇。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且放白鹿青崖间,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9分)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2.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3.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6分)
14.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11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踹(chuài)水  竞(jìnɡ)赛      蘸(zhàn)酒     擂(léi)鼓助威
  B.跋涉(shè)      陡(dǒu)峭      攀登(dēnɡ)      餐霜饮雪(xiě)
  C.善(shàn)良     谦逊(sùn)       璞(pú)玉      不事雕琢(zhuó)
  D.荆棘(jí)      飘泊(bó)      青苔(tāi)       红漆(qī)雕花
1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18.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字。(6分)

19.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8分)
课外阅读中外名家名篇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2014年春季学期高二语文测试卷(一)答案

一.1.D“节日表现了人们在险恶的条件下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抗争”而非起源。
2.A“能在节日中得到反映”,范围过大。
3.B“必然结果”过于绝对。
4.C(3分)昧:违背
5.A(3分)
6.C (3分)
7.(10分)
(1)(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 ,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时名”、“滞”、“引进”每处1分,全句通顺2分)
(2)(5分) 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薄”、“迁徙”、“盖”每处1分,全句通顺2分)
(二)、(14分)
8.(6分)①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②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分析3分)。
9. (8分)①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②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致在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心情3分,分析3分)。

10. (6分)①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②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③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四、现代文阅读(29分)
11.(6分) A  E    
12.(6分)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13.(6分)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14.(11分)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联系现实略。(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15、A            B.餐霜饮雪xuě   C.谦逊xùn    D.青苔tǎi
16.B             A.结构混乱   C.语序不当,把“那些生命依然坚强”改为“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      D.语义重复,“耐人寻味”与“留在心中”重复
17、C
18. (6分)答案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答案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划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19.(8分)示例一: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示例二: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到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附: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
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
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222.217.9.2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三区八校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试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繁星》《春水》名著阅读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