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6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6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6届第一次联考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芡(qiàn)实曝(ào)光青蒿(hāo)素如法炮(páo)制B.青苔(tāi)友谊(yì)闷(mèn)葫芦官运亨(hēng)通C.叱咤(zhà)痤(cuó)疮大杂烩(kuài)既往不咎(jiù)D.庇(pì)护沸(fèi)
试题预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6届第一次联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芡(qiàn ) 实     曝(bào)光         青蒿(hāo)素         如法炮(páo)制
B.青苔(tāi)         友谊(yì)         闷 (mèn)葫芦       官运亨(hēng)通
C.叱咤(zhà )     痤(cuó)疮         大杂烩(kuài)         既往不咎(jiù)
D.庇(pì)护        沸(fèi)点         撩(liāo)头发          窗明几(jī)净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招募塔利班成员,对塔利班构成了很大冲击,塔利班也希望通过强化攻势,对“伊斯兰国”形成威摄,巩固并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B.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亿万人民同仇敌忾,凝聚成坚如磐石的钢铁长城,一个度尽劫波的国度踏上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C.“云中白鹤”印章尚不能被认定为邓世昌的私人物品,确定其所有者仍须严谨的考订工作,致远舰上的将士素质都很高,不排除是其他将士的印章。
  D.国民党台湾党部建议,洪秀柱阵营应该多发新闻和采访通知,不过洪阵营不置可否,除一般的新闻回应,其余行程结合议题的部分,迄今仍几乎秘而不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事故影响,沈海高速江苏方向朱桥收费站上游车辆拥堵超过5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拥堵不断加剧,到上午9时,车辆排队己经超过8公里。
  B.“达人秀”的舞台,既为“达人”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会,也成为观众观照自身、投射梦想和情感的一面镜子。
  C.蛀牙在人类演化的历史中看似一种微乎其微的生理现象,但它反映了历史上人类农业生产、饮食习惯和医疗等许多重要方面的变化。
  D.媒体应发挥专业优势,客观报道事件真相,如果确实有问题,那就通过报道来促进中国人反思和改进;如传闻不实,那就严肃查处,以正视听,防止不实传闻损害中国人的形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史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下推出恰逢其时,是对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更是对抗日战争的纪念。
  B.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C.越是严重复杂的事故,越应该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否则就容易发生“次生舆论灾害”,恶化事故处置的舆论环境,给救援、调查等实际工作带来麻烦。
  D.习马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和平发展不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①“中国报人散文奖”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报人”为主体的散文大奖。
    ②此奖的设立,意在传递一代代新闻人执著的追求与精神。
    ③“中国报人散文奖”由《西安晚报》和《美文》杂志联办。
④“中国报人散文奖”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化理念,正在成为西安乃至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6.阅读下面这则报道,提炼要点,筛选信息,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3分)
    本报讯  新华社消息,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约什•欧内斯特10日说,总统奥巴马当天要求美国政府在2016财政年度为1万名叙利亚难民敞开国门。这与国际组织要求美国应该承担接收的难民数量相差很远。
    欧内斯特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总统要求他的团队按比例增大(接收难民的)数额,希望在下一个财年接收1万名叙利亚难民。”
    有记者问:英国已经宣布要接收2万名叙利亚难民,美国要比英国大得多,美国确定这一数字的依据是什么?欧内斯特回答说,这1万人显示出美国接收叙利亚难民数量正显著增加。
    自叙利亚2011年爆发危机以来,美国仅仅接收了约1500名难民。奥巴马政府近日在应对欧洲难民问题上饱受指责。国际难民组织批评美国在应对叙利亚难民问题上行动缓慢,缺乏担当。欧内斯特辩解说:“当评估这类政策举措时,美国的安全和美国民众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事。”
7.阅读下面的漫画《红灯》,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1)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2分)
 (2)请根据画面的内容,对漫画反映的现象写一则80字左右的短评。(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小题。(9分)
城中水景
    城市景观中不可无水。即使不傍河海,亦无湖泊,或虽有河湖,但某些大的建筑物与公众共享空间却离那些自然水域颇远,那么,以人工力量来营造小规模的水景便成为必要的了。
    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极少有喷泉的设置,是由中国与西洋不同的文化心理决定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仅是诗,也是理。中国的地势总体而言是朝东倾料,因此在经济、文化一贯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一是“泻”,一是“平”。而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故而在中国古的诗词曲赋中,存在着大量咏赞瀑布与平湖的文句,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等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此为大景;“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是小景。总之绝少歌咏赞叹水的上喷蹿跳。
以北京为例,紫禁城那么堂皇富丽的庞大建筑群,景点繁多,花样迭出,可是却无一处喷泉。而在西洋,哪怕是规模要小得多的皇宫里,也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此非不能也,而是不爱也。我们都知道乾隆在位时,宫中的西洋供奉曾为他在圆明园中设计过有“大水法”的西洋楼景点,李翰祥拍《火烧圆明园》时还搭出了大堂的布景,展示那一喷泉齐溅的景观。其实我们并不能找到自乾隆到慈禧特别喜欢那喷泉的文献资料,圆明园的“大水法”只不过是中国统治者偶尔容忍一点西洋“淫巧奇技”的小例子罢了,喷泉始终未能进入中国园景文化的主流。
    没有喷泉的中国园林,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属性,却也创造出了种种至美的佳境。《全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概括出了中国人对水的审美心态。
随着审美情趣的丰富,城市人造景观中对人工喷泉的营造成了越来越热门的事情。以北京而论,虽未必有昔日圆明园那么集中、复杂的喷泉组出现,但节日期间天安门广场的喷泉,北京游乐园的“水幕电影”,一些公众共享空间的音乐喷泉,以及各大饭店宾馆内外的大大小小的形态各异的喷泉,已然构成了一派新的“城中水景”。喷泉不仅润泽着城市空气,可以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的景观,而且,这种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激发出人们一种昂扬的创新精神
然而,目前一些建筑物内外的喷泉,有一种赶时髦甚至是盲目“西化”的倾向,或者是“为喷泉而喷泉”,又全然道不出之所以那样“嬉水”的美学动机。其实,如果建筑物整体是民族风格的,那么,在以水布景时,无妨仍取中国古典式的“泻”与“平”的造境法。即使是西洋人以洋美学追求为主体的设计,有时也很会从中国古典美学中汲取精华,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果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中对水的运用,主要不是使其上扬,而是用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就会很有点“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节选自刘心武《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西洋景观中,常常会有喷泉设置。人工喷泉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能激发人们昂扬的创新精神。
  B.“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就只能通过让水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来表现。
  C.中国的文化心理,使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是“泻”和“平”,所以,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大多没有喷泉的设置。
  D.《红楼梦》大观园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人顺从和适应水的自然属性的传统审美心态。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一些建筑物内外的喷泉设计,缺乏“嬉水”的美学动机,为赶时髦而盲目设置,倒不如采用中国古典式的造境法,或许还能营造出“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B.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因此人们以水的若镜映物与自然泻落为美。“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水“平”的常态,“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表现了水“泻”的常态。
  C.紫禁城庞大的建筑群无一处喷泉,而规模要小得多的西洋皇宫里,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这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闭关自守缺乏文化交流的状态。
  D.符合中国古典美学的没有喷泉的中国园林,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属性,虽也创造出了种种佳境,但优美有余而浪漫和创新不足。
10.请结合上下文,比较中西方“城中水景”的不同特征。(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千古灵渠
四平
    ①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澹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②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③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④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街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⑤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⑥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⑦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⑧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
11.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智慧”的含义。(2分)
 
12.赏析第一段中的划线句。(4分)
13.文中提到一代代人对灵渠的精心保护以及有关灵渠的传说、故事、诗文等,有什么用意?(4分)
14.说说第三段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4分)
 
15.结合文章,探究“灵渠”的文化内涵。(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小题。(19分)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①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②百须③,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瞽[gǔ]:眼瞎,比喻不明事理;没有见识。②生事:生计。③须:通“需”。④刍豢:指牛羊猪狗等牲畜,泛指肉食。⑤陈述古:北宋理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问甚厚             存:  保存
  B.且审比来起居佳胜     审:  详知
  C.是天相子也           相:  佑助
  D.则有间矣             间:  差别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复自比于朋友/教以慎于接物
  B.晚食以当肉/醉则更相枕以卧
  C.公之所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居则忽忽若有所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写给友人的一封回信,信中说黄州山水秀美,生活便利,起居得宜,这表现了苏轼冲淡平和的心境和旷达乐观的情怀。
  B.苏轼擅长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议论横生而妙趣无穷,他用农夫除草比喻阅读佛书来洗涤心灵,用“龙肉”和“猪肉”来比喻陈述古代和自己对禅道见解的不同特点。
  C.苏轼虽然也在学佛,但自认为还只是学了一些非常粗浅的东西,离佛学中忘怀生死、超凡脱俗而后修行成佛的最高境界还有很大差距,这体现了他好学不倦、谦逊自勉的精神。
  D.苏轼谈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厌弃人生,对待生活,他只取“静而达”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随缘自适,顺应自然。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为 出 生 死 超 三 乘 遂 作 佛乎 抑 尚 与 仆辈 俯 仰 也学 佛 老 者 本 期 于静 而 达 静 似 懒 达 似 放
20.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3分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4分)
(二)阅读下面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②挼(ruó):揉搓。
21.这两首李清照的词都以                  为题材,《渔家傲》也可以看作是对《清平乐》中“                       ,                       ”句的注释。(2分)
22.阅读《清平乐》,说说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词人的人生感受,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23. “王知夫苗乎?”孟子以禾苗为喻来说明他反对             ,主张               的政治主张。(2分)
24.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但一百年后,秦以武力统一中国。请就此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2)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3)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              。(宋之问((渡汉江》)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庄子•逍遥游》
    综合上述语句,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6届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A/B青苔tái   C大杂烩huì    D庇bì。
2. D/A摄—慑  B度—渡  C须—需。
3. C/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可改为“微不足道”。
4. C/A语序不当,应改为“是对抗日战争的纪念,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B杂糅,“在”前加“表彰他们”。D成分残缺,“和平发展”后加“的成果”。
5.答案:由《西安晚报》和《美文》杂志联办,意在传递一代代新闻人执著的追求与精神的,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化理念,正在成为西安乃至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的“中国报人散文奖”是全国唯一一个“报人”为主体的散文大奖。
或者:由《西安晚报》和《美文》杂志联办,意在传递一代代新闻人执著的追求与精神的全国唯一一个以“报人”为主体的“中国报人散文奖”,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化理念,正在成为西安乃至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6.答案:美国拟接收1万名叙利亚难民,被指责缺乏担当。(主体1分,事件1分,结果1分。)
7.答案:(1)一撮人走在斑马线上,对面是亮着的红灯,一辆汽车等在路口,司机诧异地望着这群路人。(2)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应坚决抵制。不遵守交通规则,是中国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同时也有从众心理在作祟,认为法不责众。(这种行为给自身和他人安全带来隐患,扰乱和破坏了交通秩序,影响城市形象)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同时交通部门也要加大处罚力度。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B(“就只能通过”说法绝对,不排除通过别的方式也可以达到“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9. A(B引用的两句诗句互换位置;C“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闭关自守缺乏文化交流的状态”有误,应为“表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心理的差异”,当时还是有文化交流的;D第4段和6段是肯定中国园林“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属性”的审美心态与效果的。)
10. 答案:①形态上,中国城中水景多下“泻”与“平”流,而西洋水景多上喷蹿跳的喷泉;②设计理念上,中国城中水景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属性,崇尚古典式“泻”与“平”的造境法,西洋水景则崇尚“逆水性而嬉弄之”。(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
11. 答案:①“智慧”指的是当年秦军筑成的水利枢纽——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这两个原本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②用时不长,工程设计巧妙。(每点1分)
12. 答案:①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灵渠比作隐者,把灵渠人格化(2分),②生动亲切地表现了它安详、从容、澹泊,历经风雨而又处变不惊的特点(1分),写出了它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表达作者深深的赞叹(1分)。
13. 答案:①灵渠之所以能保存到现在,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侧面衬托出灵渠的不朽价值。②丰富了文章内容,进而表明灵渠已经不只是一条普通的水道,而是演变成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人们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③表达了作者对灵渠所拥有的人文环境的赞美。(答出两点得4分)
14. 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是对上文“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的反驳,同时也引出下文有关灵渠价值的抒写。(结构2分,内容2分)
15. 答案:①灵渠的安详从容,千百年来使得走近它的人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②灵渠坚固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彰显着祖辈们忠诚守责,精细严谨的行事作风,也体现了国人的良心与责任意识。③灵渠沟通航道、灌溉土地、济事济人,化解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体现了中华民族包容大度、雍容有礼的胸襟与气度。④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⑤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⑥灵渠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共6分,答出3点给满分,每点2分。如果答水利、交通、政治、经济等方面不给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A。存:慰问。
17.D/A和,介词/在……方面,介词。B来,表目的,连词/相当于“而”,着、地,表修饰,连词。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主谓取独,无义。D均为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18. C。苏轼也学佛,但他更看重其中的现实意义,他认为“出生死,超三乘”而后成佛太过虚妄,求学者若迷信于此,是有害处的。
19.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
(原文: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
20.(1)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聪明还是愚蠢了。
(2)学佛和道的人中有的人并没有达到自己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貌似的,这不是没有害处的。
参考译文: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下一个『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6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