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古代诗歌鉴赏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1-2015年古代诗歌鉴赏(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5年高考真题古代诗歌鉴赏部分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 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
试题预览
2015年高考真题古代诗歌鉴赏部分
1.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理解诗人的情感。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
参考答案:(1)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2)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参考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情景。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甚,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但是,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 (2015·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①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也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惟翁醉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2分)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析:选C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是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并不是表达思念之情。
17.解析:选B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已经明确是以声写声的手法,B项曲解文意,“商声”“羽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A项是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项是用蜂声和蝉声来写琴声;D项是用寒敲白玉的声音和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
18.解析:本题考查在语境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既为考生提供了语境,又为考生提供了下文,实际上降低了考查的难度。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写错字、别字,不要漏字、添字。
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解析:本题考查在语境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①注意“皋”“啸”“临”的写法。②注意不要用混了或者遗漏了虚词。
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或: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19.答案:(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4. (2015·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只需找出诗歌中所提到的雨后的意象即可。作者黄庭坚得知苏轼经过长期贬谪外放,重新回到京城任职,心情愉快,而当时正值春天,春雨飘然而下,洒在青草上,荡涤了一切尘土,作者心头的“尘土”也随之而去;笼罩“帝阙”的紫烟渐渐散去,象征着未来的政治清明,正可以有一番作为;雨后风和“日丽”;火红的花儿沾了雨水而更可爱;柳色葱翠可人。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是那么的美好,作者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时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回答本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诗歌描写了哪些具体内容,二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诗人到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如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诗人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自己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忙中偷闲的快乐,从颔联还能看出诗人的踌躇满志等。
答案: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5. (2015·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 事 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鉴赏诗歌的语言。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鉴赏时要联系整个画面,抓住典型细节“高卧”“仰看”来分析。作者卧在一叶小舟上,仰头观看山光水色,姿态安闲舒适,心境自然也是悠闲自得的。动词“插”,本义有直插之意,应抓住江上绿峰的特点“尖峭、挺拔”来理解。(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词句,把握诗歌内容。解读时不可断章取义,要结合上句来分析。“乱篙撑处”指碧波之上,“仔细”与“怕”相对,是小心、担心的意思。据此不难推断:“悬崖”与诗歌开头句“江峰”相对,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有表层义和深层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美景的珍视和流连。
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6. (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 算 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湿”,是“打湿”的意思。“迷”,迷失。风露水汽浓重,似乎打湿了行云,使其凝滞不前;沙溪上,迷蒙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这两句描写的环境是阴冷潮湿的,营造的氛围是朦胧迷茫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渺茫的抑郁、忧虑之情,作者的心情也是凄凉、沉重、迷惘的。
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句,借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起舞闻鸡”说的是晋代祖逖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的典故。这里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描绘了一幅“中夜微醺,伴着浪潮声和清冷的江风闻鸡舞剑”的画面。“潮落秋江冷”这一景色描写,营造了秋夜清冷萧索的氛围,“秋江冷”暗示着内心的凄凉,“潮落”暗示着国家的衰败,表达了作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挽回颓势的悲愤愁苦与无奈之情。
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7. (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意境。“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的浓厚。这两句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特点。(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写出了对仕途凡尘生活的厌倦,“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其脱俗之香被历代文人寄寓了高洁幽隐的人格特征。所以,作者借“松”“桂”的意象表达了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
答案:(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8. (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 圆①
〔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必背的篇目,考生应该不难写出与“浔阳”和“月色”有关的诗句。《琵琶行》中涉及浔阳的诗句共有三句,涉及月色的诗句共有四句,写出任意一句即可。注意“谪”“僻”“浸”等字的书写。
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解析:本题从比较描写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第一句介绍乐曲演奏者,第二、三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乐曲的复杂变化,第四句写乐曲超出了最天然的音律和乐器,属于正面描写。下片由“洗耳为渠听”可知,主要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乐曲,并且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渲染描绘,属于侧面描写。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10. (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 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 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第二联以风吹树林,一叶飘落,露湿野草,百虫竞鸣,衬托出深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理解诗人情感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陆游一生都想报效国家,即使年老体病,即使是在半夜无眠,诗人都在想着自己年轻时的英勇,在想着杀敌报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答案:(1)[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11. (2015·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1-2015年高考真题汇编:辨析病句』  下一个『2011-2015年高考真题汇编:扩展语句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