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季延中学2016年春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季延中学2016年春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高二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季延中学2016年春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者: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试题预览
季延中学2016年春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者: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各得其所释“正”。“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为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者都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B.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C.以和为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和”为最高价值的观念。
D.孔子主张为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而他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程子认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为能使天下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
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都会承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
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
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径。和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才会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
B.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
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为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
D.如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①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①佷(hěn)古同“很”。违背,不顺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C.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8~9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8.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引出下文对乐声来源的探问。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            ,             ”,是针对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优厚的俸禄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3)“香草”“美人”是屈原在《离骚》中创立的抒情载体,苏轼在《赤壁赋》中也同样用到“美人”的两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红木钢琴
亚士里拉·杰夫
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时,我在路易斯街的一家钢琴公司当销售员,我们通过在全州各小城镇的报上登广告的方式销售钢琴。当我们收到足够的回函时,就驾着装满钢琴的小货车到顾客指定的地方去销售。
我们在棉花镇刊登广告时,就会收到一张写着“请为我的孙女送来一架新的钢琴,必须是红木的。我会用我的蛋钱按月付给你们10块钱”的明信片。可是,我们不可能把珍贵的红木钢琴卖给每个月只付10块钱的人。也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和收入这么少的人接触,所以,我们并没有把她来的明信片当一回事。
直到有一天,我恰巧到那个寄明信片的老妇人住家附近,我决定到她们家去看看。我发现很多始料未及的事:她住的那间岌岌可危的小木屋位于一片棉花田的中央。木屋的地板很脏,鸡舍也在屋里面,看起来她显然不会有申请信用卡的可能性,她既没有车、电话,也没有工作。她所拥有只是她头顶上稍显破烂的屋顶。然而在白天,我可以穿过它看到很多地方。她的孙女大约10岁,打赤脚,穿着麻布做的洋装。
我向老妇人解释我们无法以每个月偿还10块钱的方式卖给她一部全新的钢琴。但是这似乎没有什么用处,她继续每隔六周就寄明信片给我们,一样是求购一部新的红木钢琴,并且发誓她每个月一定会付10块钱给我们。这一切真是诡异。
几年后,我自己开了一家钢琴公司,当我在棉花镇刊登广告时,我又收到那个老妇人寄来的明信片,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没有去理会它,因为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法。
有一天,我恰巧前往那个老妇人住的地区,我的小货车上刚好有一架红木钢琴。尽管我知道自己做了一个不好的决定,我还是亲临她的小屋,并且告诉她我愿意和她定下契约,她可以每月付10块钱、免利息、分52次偿还的方式购得她想要的钢琴。我把新钢琴搬到房子里,把它放在不会遭雨淋的地方。在我的告诫下,小女孩把家里养的鸡赶远一点儿,然后我离开了。当然,我的心情就像刚刚丢了一部新钢琴一般。
老妇人允诺每个月要付的钱按时寄来,虽然有时候是把三个铜板贴在明信片上付款,可是如当初所约定的52次,一次也不少。
20年后的某一天,我到曼菲斯洽谈生意,在假日饭店用完晚餐后,我便到饭店中的高级酒吧坐坐。当我坐在吧台上点了一杯餐后酒时,我听到身后传来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我转身看到一位可爱的年轻女人,弹着一手非常优美的钢琴。
虽然我也算是一位不错的钢琴手,可是我被她的钢琴声给吸引住了,我拿起酒杯走到她旁边的桌子,坐下仔细聆听,她对着我笑,问我想听什么。中场休息时,她过来和我坐在一起。
“你是不是很久以前把钢琴卖给我祖母的那个人?”她问我。
我一时想不起来,请她加以解释。
她开始告诉我,慢慢唤起我的记忆,我的老天啊!她就是那个当年打着赤脚、穿着破烂麻布衣的小女孩!
她告诉我她的名字是艾丽莎,因为她的祖母没钱让她去上钢琴课,所以她只好听收音机学琴。起初,她是在两公里外的教堂里表演,有时候也到学校表演,并且获得许多奖品和音乐奖学金。后来她带着美丽的大钢琴嫁到了曼菲斯。
我记起这件事,然后说:“艾丽莎,这里有点儿暗,可以告诉我钢琴是什么颜色的吗?”
她回答我说:“是红木色的。”并且问我,“为什么这样问?”
我一时说不出,她知道红木钢琴代表的意义吗?她是否知道她祖母不选其他的种类,而坚持要买红木钢琴给她的原因吗?我想她不知道吧!
她是不是理解,为什么那个穿着破烂麻布的小女孩在未来有这样了不起的才艺?不,我想她也不晓得吧!
然而我知道,只不过当时我的喉咙却哽咽得讲不出话来。
最后,我才说道:“我只是好奇钢琴的颜色随便问问,我以你为荣,假如你可以体谅我,我要回房去休息了。”
我站起来回房去,因为我不希望我这样一个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哭起来。
(摘编自《不可不读的外国百年百篇经典小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我”为视角,以“我”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为情节线索,向读者展示了一段人世间浓烈的情感,告诉我们,要想成功离不开这种亲情大爱。
B.文中写老妇人的孙女,其作用有二:一是突出孙女穿着破烂是因为其家境不好,一是强调孙女之所以能成为钢琴家是其自身努力的结果。
C.本文中的“我”对老妇人买红木钢琴这件事有这样一段情感历程:好奇——无奈——冲动。后来看到小女孩有所成就时,我不禁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而欣慰。
D.“我”在假日饭店中的高级酒吧偶然与老妇人孙女相遇一事,不仅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更是小说的精彩之处和主题得以彰显的重要环节。
E.“我站起来回房去,因为我不希望我这样一个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哭起来”,含蓄蕴藉,“我”因为面对此情景不得不落下怜悯的悲伤的泪水。
(2)老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然而我知道,只不过当时我的喉咙哽咽得讲不出话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知道”的内容有哪些。(6分)
(4)小说为什么以“红木钢琴”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领带大王曾宪梓
1993年9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内地画家刘宇一的油画作品《良宵》9月26 日上午在香港公开拍卖,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以760万港币买下了这幅作品。这是历年来中国画家作品售价最高的一次。”
油画《良宵》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主席和数十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们与各族代表在皓月明媚、宫灯高悬的庭院中吟诗作画、品茗倾谈、歌舞升平时的情景。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还具有传世的文学价值。
代表父亲曾宪梓以一千万港元的底价参加竞投,且志在必得的曾智明说:“父亲在毛主席纪念堂曾经见过这幅画,非常喜爱它,再三嘱咐我一定要买下这幅油画。”
“我买下《良宵》,就是要将之收为传家之宝,让子子孙孙记住国家的创建者。我在家中,要求全家都学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爱祖国、爱香港。”
在金钱之欲永无止境的香港,曾宪梓却将钱财看得十分淡泊。
作为战后第一代实业家,拥有亿万资产的曾宪梓,在捉襟见肘的苦况中打下江山。虽然在他的祖国、他的家乡需要他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大手笔的捐赠,不过在他个人的生活上,依然克勤克俭。香港的《东周刊》杂志曾经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领带大王曾宪梓,生活以简朴见称,平日吃的是青菜、白饭,即使请客,消费也以四千元为限。他最爱吃街边档的肠粉。他慨叹没尝此美食已久,‘罪魁祸首’竟然是《东方日报》的一位记者。”
“几年前,《东方日报》还在土瓜湾旧址时,与曾宪梓的写字楼相距不远。”
“有一天早上,曾宪梓在街边买了‘两纹’(两元)肠粉,正准备捧着热腾腾的肠粉回公司大快朵颐时,却碰上《东方日报》记者。”
“翌日,领带大王买‘两纹’肠粉的故事就见了报。自此,曾宪梓眼见至爱的美食也不敢光顾。有时忍不住,唯有叫下属代买,以解对肠粉的‘相思’之苦。”
曾宪梓是一个相当念旧的人。当年住在平安大厦创业的房子仍然保存下来,甚至当年的第一张办公台、缝纫机都作为珍贵的纪念品而保存下来。
提起办公台,曾宪梓激动地说:“那是很有纪念价值的珍品,当年我就是在那张工作台上,做着一人经营的生意,而且,那时候领带的商标名为金狮,也是我自己亲手逐条逐条缝制上去的。”
对待物品念旧的曾宪梓对待早年的朋友更是极具爱心。
当他独立创业后不久,六口之家的压力、领带产品极欲寻求出路的困境、资金的短缺,使得起早贪黑、拼命劳作的曾宪梓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不过,即使是这样,热心热肠的曾宪梓还是请来不少需要工作的同乡、同学到公司工作。
曾宪梓把他与人为善的本质运用到各个方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极富人情味的曾宪梓所秉承的这些思想,使得他在创业和人生旅途上,再难做的生意做成了、再难解决的问题也顺利解决了。
对祖国,曾宪梓是怀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情去奉献的,同样,对那些在他历经磨难的日子里出手相助的人们,曾宪梓也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将他们铭记在心,并曾经千方百计地四处寻找这些渺无音讯的人们,渴望有机会对他们一一报答。
深知“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曾宪梓,为了使自己一手创立的金利来常胜不衰,于1992年9月将金利来上市,成为公众管理的公司。由此可见曾宪梓与众不同的眼光与胸襟。
实际上,曾宪梓教育自己的孩子最中心的部分就是放在人品方面的教育。 他认为:“虽然在当今社会,我们给孩子教科学知识重要,但是我认为对年轻一代人品的培育则是更为重要。我们一定要教育孩子正直做人、正道从商。”
“我若把产业留给我的后代,只富了我的一家,但我如果把我的产业用来培养家乡的后一代,将来就能使整个家乡都富起来。”
1994年2月,梅州市珊全村的曾氏祖居“三省堂”,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隆重且热烈的节日气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曾宪梓全家在曾氏祠堂齐齐奉香鞠躬、虔诚拜祭列祖列宗,祠堂的左右两边刻有内容为“念先人修身齐家不外数章大学,期后裔继志述事毋忘一部孝经”的楹联。
(摘编自夏萍《曾宪梓传》)
相关链接
①领带上时常挂者国徽,他对个人生活要求极低。“对我而言,吃的方面有营养就够了,吃饱了就好了。我不赌马,不跳舞,不到夜总会。花天酒地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中新社记者《曾宪梓:只要还拿得出来我就要捐》)
②曾宪梓说:“今后,在我这棵‘大树’下乘凉的,绝对不是我的儿子。他们不能依靠我,他们要靠自己去闯荡世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油画《良宵》生动地描绘了领袖们与各族代表吟诗作画、品茗倾谈、歌舞升平时的情景,有极高艺术价值和传世价值,加上对画非常喜爱,曾宪梓嘱咐儿子一定把画买下。
B.在大手笔进行爱国捐赠的同时,曾宪梓生活上克勤克俭、简单朴素。这主要与他历经创业艰难与对“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生活不感兴趣有关。
C.曾宪梓历经困境与艰难却坚持与人为善,帮助同乡、同学解决工作;加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让他解决了人生、事业上的所有困难。
D.曾宪梓对祖国心怀感恩,捐赠中感恩祖国;对磨难中帮助过自己的人们心存感激,千方百计地查找这些人们,找到了机会对他们一一报答。
E.曾宪梓在人生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氏产业之所以能够常胜不衰,除了深受曾氏家学的影响,也和他重视对子女的人品教育有密切关联。
(2)材料中为何要选用香港《东周刊》报道曾宪梓“在街边买了两纹肠粉”事件?在事件描述中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
(3)曾宪梓为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哪些可借鉴之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4)作为著名的爱国资本家,曾宪梓赢得世人赞誉,其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B.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篇累牍,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C.已经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因为不管一个品牌知名度多么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铺天盖地的投放广告是为了提醒和转换品牌的轻度消费者。
D.刘局长在其履新大会上的讲话内容虽然简短,但主题鲜明,有理有据,语言质朴而又犀利,没有官话和套话,真可谓切中要害,读来发聋振聩、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国足背负着重担、又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却依然顽强地挺进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这将使球队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广告商和赞助商到时肯定会踢破门槛。
 B.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口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负增长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应该在很遥远的将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看法。
 C.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在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疫苗从接种到生产、流通等一系列环节的监管必须加强的同时,公众要理性看待疫苗接种,不能因噎废食拒绝接种疫苗。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含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① 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各地声腔
② 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③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 
④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⑤ 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⑥ 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
A ④③⑥②⑤①      B ②③①⑤④⑥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②①⑤⑥④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当今的人们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已有相当的认识,   ①    。其实,我们感受强烈的考研热、高考热、补课热、择校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过度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兴趣、自信、潜能以及亲子关系等受到损害,还会在各层次受教育者间递次产生挤兑效应:    ②    ,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这是巨大的教育成本和智力资源的浪费。可见,学时并非越长越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   ③    ,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17.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世事总在变迁,传统文化也在变与不变中重新定位。据报道,在今年清明扫墓期间,广东汕尾某人请了一群美女用跳劲舞的方式拜祭祖先,引起众人山头围观。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的“毁三观”,也有人认为这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还有人认为这是个人的事情无所谓……    
对于此类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季延中学2016年春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B(强加因果,二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C(“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原文是必要条件。)
3.D(两个“就可以”表示的假设关系有误。从原文看,有前者未必“就可以”实现后者。)
4.B    5.C(“金”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
6.D(依据原文,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
7.(1)(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5分)【 “简”(动词,挑选),“逆”(动词,迎战),“侔”(动词,匹敌),“小”(副词,稍微),“却”(动词,后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测试卷』  下一个『江西省吉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