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普宁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ll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
试题预览
普宁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中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ll题~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
    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
    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王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玉琮上许多的神面,只有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
    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有的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有的可能晚到商周之际。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玉器往往被归入新石器时代。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合乎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
    当然更早的发现,是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那神面的构图已是非常完整,也已经是很固定的形态,也都显露着龇出的獠牙,狰狞之态跃然眼前。这样的神面年代早到距今7000多年前,这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这个神面已经相当简化,只留下一张龇着獠牙的嘴;这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显得不同,良渚人简化的神眼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而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显得狞厉。
    史前狰狞的神面,也偶尔出现在彩陶上。半坡文化的彩陶上见过这样的神面,不过以往研究者似乎不大在意这个发现。在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一戴着尖顶帽的神面,一双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神面的左右,还绘有一对倒立的大鱼。这个属于半坡文化的彩陶所绘神面纹,与高庙下层文化以及良渚与龙山文化中的神面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偌大的獠牙是其共同的特征。不同之处是那两条附加的鱼纹。它告诉我们,半坡文化这样的神面,一定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鱼崇拜有关。
    将动植物人格化,这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一种动物图像,在给它安上一个人面之后,它便有了神格,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尚不知是什么神格。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
    (摘编自《光明日报》20L5年11月1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造出的神与鬼大抵都是人模人样的,不管它多么狰狞,也不管它多么恐怖,实
质上大都脱不了人的某些特征。
B.半人半兽的史前艺术形象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它们无论绘在彩陶上或者刻画在器
物上,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
C.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个通例,这样的神面模样狰狞,大眼圆
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
D.史前艺术的神面往往是神灵的简化图形,以头面代表神灵的本体,甚至只留下眼睛
或龇出獠牙的嘴来象征神灵的完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装饰雕刻的大多是简化的神面,神
面上刻着向上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得威严庄重。
B.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玉神面的年代不容易确定,美国福格美术馆、旧金山亚洲
艺术博物馆的同类收藏品也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C.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神面玉饰符合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神面扁平,正面阳刻兽面,上下有獠牙龇出。
D.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构图非常完整,形态固定简化,獠牙龇出,
狰狞生动,是中国史前陶器上年代最早的神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的模样应该是人为造出来的恐怖,自7000多年前的高庙陶器发展至良渚文化,神
面刻画简化成—对獠牙或者一双眼睛,狞厉骇人。
B.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着一个神面,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
大獠牙。这种狰狞的神面,很少出现在史前彩陶上。
C.有的半坡文化的彩陶神面左右,绘着一对倒立的大鱼,人面鱼纹可能是半坡人心中
的神灵形象,它与鱼崇拜有关,可能是水神或其他。
D.史前文化造神的固定方式是将动植物人格化,史前人赋予一种动物神格,就是给它
的图像安上一个人面,使之成为半人半兽的神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7题。(19分)
林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知抚州金谿县。郡督输赋急,大中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禅,除监察御史。大中谓:“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上疏详述。迁殿中侍御史。奏言:“进退人才,当观其趣向之大体,不当责其行事之小节。趣向果正,虽小节可责,不失为君子;趣向不正,虽小节可喜,不失为小人。”陈贾以静江守臣入奏,大中极论其“庸回亡识,阴废正人,傥许入奏,必再留中,善类闻之,纷然引去,非所以靖国”。命遂寝。江、浙四路民苦折帛①和买②重输,大中曰:“有产则有税,于税绢而科折帛,犹可言也,如和买折帛则重为民害。今令纳折帛钱,大失立法初意。”朝廷以其言为减所输者三岁。马大同为户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大中曰:“是尝为刑部,固以深刻称。”章三上不报。又论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又不报。大中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辞不拜,乃除大中直宝谟阁,而大同、之瑞俱与郡。城南民田,潮溢不可种,大中捐公帑治石筑之,民不知役而蒙其利。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及侂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嘉定改元,兼太子宾客。是年六月卒,年七十有八,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谥正惠。大中清修寡欲,退然如不胜衣,及其遇事而发,凛乎不可犯。自少力学,趣向不凡。所著有奏议、外制、文集三十卷。 
(节选自《宋史•林大中传》) 
【注】①折帛:指折纳绢帛的一项重赋。 
②和买:指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中请宽其期   宽:宽延。 
B.非所以靖国    靖国:使国家安定。 
C.命遂寝      寝:罢免。 
D.固以深刻称    深刻:严峻苛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B.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C.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D.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大中正直敢言,他认为应提拔志趣志向端正的君子、退抑不正派的小人,他曾多次上奏章检举大理少卿宋之瑞,但朝廷最终不予回应,未作处理。 
B.林大中关心百姓,他看到江、浙四路的百姓苦于折帛、和买的重赋,就向朝廷进言减免,看到城南百姓的田地因潮水漫进无法耕种,就用公款为百姓修筑田地。 
C.林大中颇有见地,听到郡中夜间有妖怪的谣言,他认为这一定是狡黠的盗贼干的,立刻捕获并对之施以墨刑,使人心得以安定。 
D.林大中从小学习努力,志趣志向不同一般。他清心修行不嗜欲,平时表现出来的样子很柔弱,等到遇事发作起来时,却凛然不可侵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5分) 


(2)马大同为户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后庭花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①,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②,落花吹遍。
注:①湘管:毛笔。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8.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5分)



9.这首词的情感复杂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运用联想,描摹了琵琶女演奏的乐音陡然高昂,如瓶水四溅,跃马拼杀。
(2)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                    ,                     ”。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      _    _ _____,_____ _  _        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題卡上用2B铅笔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谁说了算
刘建超
大伙儿吵吵嚷嚷的争论声快冲破屋子的窗户时,柱子说了一句话,别争了,我做主了,去花城。离家近,吃住便宜。眼下正搞开发,活儿多,好找。
大伙儿把眼睛都盯在了柱子身上,没了言语。
柱子喝干白瓷碗中的凉水,抹抹嘴说,回去收拾收拾,愿意去的,后半晌村口老榆树下见。散摊儿。
村里还穷,穷村子里的人也不愿出去。闲时,一群一帮地扎堆胡侃,说闲话,甩扑克牌。村子也有人出去,说是打工,干个一年半载的都回来了,都说做的活儿比在家种地还累,拖欠的工钱怎么都拿不到手,混得连肚子都填不饱。回到村里,灰着脸,抬不起头。
柱子带着一群人出去时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不像村里其他人出去都是天黑了再走,怕村里人笑话。柱子带人在村里最热闹的老榆树下集合出发,要让村人看看,这帮人是出去干大事,挣大钱的。
村口有人说,柱子,弄得动静怪大的,真能挣到大钱啊?
柱子的嗓门呼啦得震耳:不赚钱出去弄啥?
哈,口气怪大,有本事弄个城里媳妇儿回来。看你们出去的人,一帮光棍。
弄个媳妇有啥了不起。我做主了,每人带个媳妇儿回来,气死你们。
一帮人走出村口,村里沉静了许多。
去新区到底该坐哪趟车,大伙又有了分歧,怎么走一趟车都到不了花城新区。柱子不耐烦地摆摆手:中了,中了,听我的好不好。见车就上,上了再说。
反正是往城里走,还能丢了不成。车来了,拿好东西,上!
一群人挤上了车。都带着行李,在车里的移动就难些,占用的空间也大,车厢里就有了不少不友好的目光。柱子可顾不了这些,不停地交代同伴,都睁大了眼看着些,别坐过站啊。
一伙人不知所措,谁也不知道该到哪儿下车。柱子大着嗓门儿说:我做主了。到头,坐到头再说。
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少,一伙人都坐下了,看着窗外的繁华。
咋还不到,车坐得对不对啊?苇子小声嘀咕。
一位老人问苇子,你们是要去哪儿?
苇子说,去新区,打工。
老人说,去新区啊,那你们坐倒车了,这是朝相反的方向走哇。
柱子说,别嚷嚷了,我做主,找家烩面馆,吃烩面。
苇子小声说,我……我不吃羊肉。
柱子训斥道,你想吃天鹅肉得能吃到,你不吃羊肉,把肉挑我碗里。
找到一家烩面馆,一人一碗烩面,吃了店家好几头大蒜,个个出了一头汗。填饱肚子,人也精神了。
柱子说,还是烩面得劲。
苇子和几个没有吃得劲的也不敢多说。
柱子说,我做主了,咱就不坐车了,走着去开发区,省了车钱,还能看风景。
有人说,还是先找个地儿住下吧,都说城里落脚的地方不好找。
柱子说,找到工地就有落脚的地方。还没找到活儿就贴店钱,有钱烧的?
可天都黑了啊。
天黑怕啥,在街头也可以凑合一宿。要住你住,我们走。
大伙儿便说着,笑着,闹着,走着。
忽然,从暗影中蹿出三个小青年,手里攥着明晃晃的短刀。
大伙儿都愣了,遇到坏人了。
俺们是来找工的,还没找到活儿呢,没钱。柱子刚说了一句,屁股上就挨了一脚。废啥话!
拿钱出来,不然老子捅了你。柱子不吱声,开始解包袱。
苇子小声嘀咕说,他们才三个人,咱六个人呢。
一个胳膊上刺着青龙的青年把刀在苇子的脸前摆了摆,你小子活够了。苇子突然扑上去,紧紧抱住那青年,大声说,两个揍他们一个。大伙儿忽地抡起身上的背包朝持刀的人就扑过去了。三个持刀人,一个撒腿就逃,另两个被他们抓住了。
从派出所出来,柱子兴奋不已,说,真他娘的痛快,咱也是见义勇为啊。
还见义勇为呢,差点把命搭上。真出了事,回去怎么和家里交代?
柱子说,这不是没出事嘛。我做主了,咱找个地方病痛快快喝一顿!
大伙儿不搭理他,大伙儿的眼睛都看着小个子苇子。
(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村里人以前出去打工被弄得灰头土脸的;柱子这次率领大家出去,都充满自信,都想娶回媳妇。
B.坐车之后,苇子隐约觉得坐错了方向,经车上一位老人说果真如此。柱子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请大家吃烩面。
C.吃饭时苇子不想吃羊肉,被柱子训斥后也就隐忍了,这为后文写苇子起来反对柱子的行为埋下伏笔。
D.面对劫犯的气势汹汹,柱子第一个奋起反抗,遭到对手威吓后,大伙在苇子的暗示下反败为胜。
E.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了一群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的故事,故事虽然不算新奇,但其蕴含的道理却令人深思。
(2)小说中的“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柱子”所说的“我做主”这句话多次出现,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谁说了算”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再结合文本及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
又到一年毕业时,许多大学生都在为找到一份工作而辛苦地奔波。他们大多数满腹怨言,“恨爸不成钢”,埋怨“父亲就业时代”的种种不公。谈及此事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却出人意料地表示,他最感激的是——“父母什么也没给我留下”。
大学期间,俞敏洪也曾埋怨过这个社会很不公平。身为农民的儿子,他从小穿着布衣,挑着扁担长大,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而他同班的一名同学因为是部长的儿子,每到周末都会有司机开着奔驰280接他回家,过完周末又送他回来。他想上前去摸摸那辆气派非凡的车,戴着白手套的司机却拦住他说:“别碰,会黏上手印的!”
“那种时候你就会对未来感到很绝望,你会觉得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所拥有的东西都比你多。”俞敏洪说。但他并没有被抱怨和失望的情绪困扰太久。冷静下来后,他渐渐想明白了:生命总是往前走的,人不只是活到大学毕业,而是要活一辈子。如果一个人能活到80岁,那大学毕业时还有3/4的生命历程是未知的,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坚持走下去。
在俞敏洪看来,人与人之间,有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即使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哪怕是一个班的同学,也会有许多差别:家庭背景、学习成绩、身材相貌等,但俞敏洪认为这些都不重要。美貌终会有消失的一天,在校成绩的优劣与后来取得的成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相反,当时他班上成绩排在后5名的同学在20年后所取得的成就比前五名的同学还要大,在他看来,这是因为前5名的同学往往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经历过学习上的挫折,走上社会后抗打击的能力反而比较弱。
谈到此事,他还说,念大学那会儿,自己也是成绩排名后五的学生。由于智商上比不过人家,他最后就另辟蹊径跟同学比背单词。其实当时他从没想过这件事有没有用,只是觉得这既能打发时间,又能给自己建立一点自信,或者说获得一点虚荣心——“当同学指着某个单词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能立马说出来,同学就会惊叹地说连这个你都知道!”
没想到几年后,中国要赴美留学的大学生都遇到了一门叫GRE的考试(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这门考试培训词汇量超过了两万个。当时很少有人能教这个,而俞敏洪的词汇储备已经达到了四万个,找遍北京最能教词汇的就是他,因此很快他就在北京教出了名声。后来俞敏洪又琢磨:“为什么要为别人教不为自己教呢?”于是1993年他决定自己开一所学校,结果就有了后来的新东方。
一路走来,新东方从一家条件简陋的语言培训机构,发展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教育科技集团。功成名就之时,有人问俞敏洪,你觉得最大的幸福是什么,他说:“人的幸福感不在于你拥有什么东西,而在于你如何拥有这些东西。比如你自己做道菜,虽然水平不怎么样,但你觉得好吃,因为是你亲自做出来的。如果别人给你做道菜,即使水平高很多,有时你也会觉得不如自己做的好吃,因为你是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有人问,你在这成功的过程中,你最感激的是什么,俞敏洪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最感激的是父母只给我留下了一样东西,就是必须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最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从零做起,一点点地往上成长,然后不断地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最后让成就感转化为幸福感,这个过程在俞敏洪看来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体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有很多年轻人可能因为家庭条件好,反而把奋斗的精神和能力给丢掉了。失去这种能力,他们的一生怎么会不平庸呢?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6月20日版)
【相关链接】
1978年,俞敏洪参加高考落榜,英语成绩只有33分。俞敏洪的母亲不甘心,在获悉当地一所初中缺乏英语教师之后,硬是找上门去让俞敏洪担任了初中的英语代课教师,用意是既能获得一些收入,还可以复习备考。
1979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这次英语考了55分。母亲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高考补习班,就让俞敏洪上这个补习班。俞敏洪本来的目标是考取江苏当地师范学院的专科,但是高考补习期间成绩直线上升,所以报了北京大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对于眼下找工作难的现状,许多大学生都有怨愤和不满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遇到一个好的父亲,但俞敏洪却认为,拼“爹”是无能的表现,自己的人生靠自己去创造,人生的路很长,只有自己坚持走下去。
B.俞敏洪认为,同学之间家庭背景、容貌身材、学习成绩这些差别都不重要。他认为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抗打击的能力都很差,到社会上无法承受挫折,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C.吃自己炒的菜会觉得比别人炒的菜好吃,其实是一种心态,人的幸福感不在于你拥有什么东西,而在于你如何拥有这些东西。
D.俞敏洪之所以感谢父母什么也没有给他留下,是因为他知道,优越的家庭条件,会使人丧失奋斗精神从而变得平庸。
E.文章通过对俞敏洪事迹的叙述,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个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奋斗努力的成功者的形象,而且对当下的一些人也有一定的教育和影响。
(2)本文开头叙述当下大学生的不满和埋怨有何作用?(6分)

(3)俞敏洪在学习和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4)当今社会,有人认为是拼爹的时代,而俞敏洪却认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对以上两种看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请简述。(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见到落水者在苦苦挣扎时,有人担心做好事反被讹诈,出于              而袖手旁观,也有人挺身而出,出手相救。
②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社会风气舆论有重要影响,作为公众人物,更加应该            ,以身作则,奉公守法。
③气候变化无国界,面对全球性气候危机,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自解决气候问题,同样,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这场危机中          。
A.洁身自好   独善其身   明哲保身       
B.明哲保身   洁身自好   独善其身
C.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   独善其身       
D.明哲保身   独善其身   洁身自好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
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B.今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571多亿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
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C.嫦蛾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
分组成,其中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
D.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
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    ,    ,    ,    ,    。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固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⑤④⑥②①③  B.⑤②①③④⑥  C.⑥②①④⑤③  D.⑥⑤②①④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①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②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③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17.下面是2015年12月在浙江省乌镇市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识,请指出其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于是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普宁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1.C(原文为“大约是个通例”。)      
2.D (原文为“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
3.A(原文为“良渚人简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