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开滦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1-15小题),第Ⅱ卷第5页至第12页。(15-21小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涂好自己的考号、考试科目。第Ⅰ卷答在试卷上无效,试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
试题预览
开滦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1-15小题),第Ⅱ卷第5页至第12页。(15-21小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涂好自己的考号、考试科目。第Ⅰ卷答在试卷上无效,试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涂黑。第Ⅱ卷答题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项(     )
A.削(xuē)肩    字迹(jì)   宫绦(tāo)        忖(cǔn)度
B.钝(dùn)响    悚(sǒng)然    赎(shú)罪    蹙(cù)缩
C.渣滓(zǐ)    唾(tuò)弃   怔(zhèng)住    胆怯(qiè)
D.俨(yǎn)然   暂(zhàn)时    形骸(hái)    讪讪(shàn)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呜咽   中流砥柱   饮鸩止渴   着陆
B.敕造   孽根祸胎   相形见绌   厮打
C.衣襟   咬文嚼字   百无聊赖   蹒跚
D.诡秘   寒喧       义愤填膺  崔嵬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灾害面前,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三人成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挑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奥运火炬在成都传递时,热情的成都市民纷纷到火炬传递的大街上去观看,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D.近日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以及香港股市大跌的直接冲击,方兴未艾的中国股市一路狂跌,指数下降一千多点,真让人闻“股”色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省在对口支援四川小金县灾后重建中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灾区群众负责,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合理规划,科学重建。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C.朝鲜《劳动新闻》12日发表文章说,朝核问题是美国对朝政策的产物,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完全取决于美国是否转变对朝鲜的政策”。
D.在新的时代,“神七”的升空不仅是多种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是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结果。
5、填入下面各题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 恰当的分别是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 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对任何的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6、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辇来于秦    辇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
C、项王则夜起     夜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
7、找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乐夫天命复奚疑            D、将有事于西畴
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
A、《林黛玉进贾府》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B、《祝福》出自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
C、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琵琶行并序》作者白居易,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
我以为这种观念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自己所欣赏的文化风格当做了惟一的标准,它忽视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在我看来,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对于雅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以为要有具体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不要忘记,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性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雅”或“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貭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精英或大众)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
当前,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精英文化却在市场上受到某种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认为这将导致“文化沙漠化”。但我以为,对此应有冷静清晰的思考。
我们可以将雅文化与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上的“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关系。它的意义在于: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精英”与“大众”的主体分层并不意味着,也决不应该理解为是人与人之间在文化占有上的分裂和对立,而应该合理地理解为是同一文化体系自身结构和运转中的分工与合作;同样,“雅”和“俗”的文化定位,也可以看成是文化结构的不同层次、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成果的不同水平,而不是彼此根本排斥的对立形态。
纠正雅文化和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是在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防止“文化沙漠化”的关键所在。
9 .下列对于“雅文化”和“俗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雅文化和俗文化没有严格的界限,以古今、寡众、远近、静动、庄谐、虚实为标准来区分,是一种主观化、简单化的表现。
B. 文化的“俗”和“雅”并非固定不变,有时是可以转化的;“俗”有时会随时代的不同、文化主体的不同而改变为“雅”。
C. “俗”与“雅”在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中都是存在的,雅文化都是俗文化从低向高、从浅人深、从粗到精发展的结果。
D. “雅”和“俗”并非根本排斥的对立关系,只是体现了文化结构的层次、文化发展的阶段和文化成果的水平等各方面的不同。
10.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众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而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又是大众文化生命力的源泉。
B. 事实证明,大众文化不都是粗野简陋的, 只有凭借创造性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表现出髙贵和优美。
C. 大众文化不是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概念,它与精英文化的关系可以理解成文化上的“消费”与“生产”的基本关系。
D. 普通大众的文化,随着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雅文化受到冷落,导致了“文化沙漠化”。
1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忽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他们欣赏的文化风格,做高雅的标准,是一种陈腐的偏见。
B. 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大都成了文化糟粕,说明精英文化也难免俗气、无聊和空洞。
C. 源自民间的歌谣、小说、戏剧等大众文化形式成为雅文化代表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文化沙漠化”的担心纯属多余。
D.只有纠正了文化中雅与俗、精英与大众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费方面的新理念,才能防止出现“文化沙漠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14、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四.完成三个大题(共25分)
16、翻译(共9分)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4分)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5分)
1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4分)
18、默写(共8分)
(1)        ,           。             , 二三其德。《氓》
 (2)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3)其声呜呜然,          ,           ,      ,          。《赤壁赋》
五、使用类文本阅读(2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分)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结论。
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糖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D  2.D
3.B (B 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大。合乎语境,使用恰当。A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这个成语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属望文生义。 C不合语境。“十室九空”是指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百姓贫困或流亡的凄凉景象。D“方兴未艾”意为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为褒义词,用在此处错误。)  
4.C (A成分残缺,应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灾区群众负责的态度”。 B项主客倒置。D递进关系语序不当。)
5、B      6、B、   7、D       8、B、
二、  9.C (理解错误,“雅俗并存”,而不是雅从俗中来)
10.D  (未然当已然,原文是这将导致“文化沙漠化”)
11.C (表述绝对化)

12、B   【解析】A.奇: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13、D   【解析】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 。D.都是竟然。
14、C   【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
15、D     【解析】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16、略
17(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18、略
19、(1)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
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回危及自己的前途的事业;③他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回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
(2)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②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点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③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限局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
(3)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又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由的敬畏。
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
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20.作文
附:【翻译】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223.155.211.10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下一个『泰州市姜堰区2016年春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