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延边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题说明:1、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2、试卷分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共五大题15小题。3、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Ⅰ阅读题(共57分)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
试题预览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试题说明:  1、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
2、试卷分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共五大题15小题。
3、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Ⅰ   阅读题(共57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家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传,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
 2.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子学说的影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丰富。
 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 (4~6题每题3分,7题10分,共19分)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①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日:“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②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元昊:李元吴,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式:勇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
   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
   为水有余。踏膈飓泵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
   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
   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谴”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
   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乡
   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
   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
   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
   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 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中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分)
9.两首诗的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固有之以为利,                  。   
(2)                 ,多易必多难。
(3)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                   。
(4)                 ,则无败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杨廷宝:建筑为了什么
                                                徐百柯
    建筑史也许该记录这样一次有趣的饭局: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师杨廷宝(1901—1982)和梁思成,以及他们的学生辈,在北京东安市场一家饭馆就餐。谈话间,杨廷宝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面前的桌椅,然后从怀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一一记录在小本上。
    他说,这套桌椅只占了极小的空间,而坐着甚为舒服,所以引起了他的注意。
    杨廷宝的学生回忆,他常常提诸如此类的“小”问题:人的最小空间是多少?人的活动空间至少要多少?一张八个座位的餐桌至少需要多大空间?桌椅的高度该是多少?门把手和门锁装在什么高度才合适?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把钢卷尺、一支笔和一个小记事本,随时记下他所需要的尺寸或画下他认为值得参考的速写。
    坐在车内,他有时会指着车窗外的城市建筑问学生:这样的处理,合适不合适?好不好?
    给建筑系学生讲演,学生期待着听“这么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大谈设计,他却告白:“我来说说台阶的踏步怎么做,好吗?”然后讲了一大通踏步尺寸与人体的关系云云。
    后人怀念他:“总之,他一直在关心着建筑师为人类提供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是否合理、合法、合用。”
    清华大学图书馆被视为三代建筑师“契合”的经典作品,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12年后由杨廷宝设计扩建,1982年由清华名教授关肇邺第二次设计扩建。关肇邺曾经回忆自己初次见到清华图书馆时的情形。抗战刚胜利,以清华园为伤兵医院的日军撤走不久,到处荒草没膝,满目疮痍,图书馆内大理石地面上满是血污,杂物狼藉,然而“外表的凄凉”丝毫不能掩盖这座建筑一二期设计浑然一体的“内质的壮美”,使人“久久不忍离去”。
    关肇邺在杨廷宝的扩建设计中读出了“一种整体思想,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这样一种理念,正是当下中国建筑和整个社会所稀缺的。关肇邺感叹:“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对不少建筑只想夸张突出自己,标新立异,不顾整体关系的抱怨。这在商业街区上为广告宣传的目的使然,倒也罢了。但这种风气已蔓延到政治性、纪念性、文化教育性建筑中去,实在不能不说是建筑学的一大误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建筑的拥有者、投资商以此来显示炫耀自己;一些建筑师也自觉不自觉地以此突显、表现自己。受害的则是我们的城市整体形象及其潜移默化对社会思想的侵蚀作用。”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建筑界热衷搞“大屋顶”,断言这样才算继承民族传统,才具有中国气派。北京市的规划部门甚至规定,不做大屋顶方案,就不发施工执照。然而杨廷宝说:“我不反对大屋顶,但那太浪费钱了。我们搞设计,不能赶浪头、随风倒。”
    于是他“顶风”设计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这个后来成为中国公共建筑之典范的作品,当时却差点儿被人当作“靶子”来批判,幸亏周恩来发话:“这个建筑不是设计得很合理吗?这座宾馆解决了问题了嘛!”
    杨廷宝说“不反对”,确是由衷之言。中国现代建筑的民族风格,正是当年他和吕彦直、刘敦桢等一批建筑师开创的。他早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但始终热爱中国那些亲切的带着乡土味的东西,比如天津泥人张的手艺、北京天桥的叫卖……
    为了讨教古建筑的秘诀,平时连纸烟也不抽一口的他,可以陪老工匠躺鸦片馆,亲手为老工匠烧烟泡,被熏得够“呛”。事后讲起来,他也并未眉飞色舞,而只是带着他那“诚笃的微笑”。
    毫无疑问,杨廷宝属于最配得上“建筑师”称谓的那一类人。人们说,杨老是实干家,最愉快莫过于工作,最难过莫甚于无所事事、相对谈玄。“文革”中,他被戴过“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高帽、关过牛棚,后来又被“解放”,树为“样板”,又是采访又是拍照,使他疲于应付;业务上,却无人理会,他被冷在一边。
    这样的日子里,他的学生记得一个场景:70多岁的老人,用钢笔在大约一尺见方的纸上画着,是一幅精心的设计方案鸟瞰图,线条仍然稳练,但手有点哆嗦。
[相关链接]
    30年代初期,杨廷宝设计的建筑有南京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金陵大学图书馆(现南京大学老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来,在他的倡导、主持、参与下,和有关建筑设计院协作,建成了一批大中型民用建筑工程,如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京车站、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工程建筑、南京民航候机楼等。对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等工程,他都参与了方案和提出了建议,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上世纪50年代国内建筑界热衷搞民族传统的“大屋顶”时,杨廷宝却“顶风”设计
        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这表现出杨廷宝作为大家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
     B.杨廷宝设计扩建后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与第一期亨利•墨菲的设计浑然一体。有人评
        价图书馆展现出了“内质的壮美”,使人观之“久久不忍离去”。
     C.杨廷宝有时会指着车窗外的城市建筑问学生:“这样的处理,合适不合适?好不好?”
        这表现出有些问题他也会拿不定主意,需要向学生征求意见,体现出了他谦虚的态度。
     D.杨廷宝为了讨教古建筑的秘诀,平时连纸烟也不抽的他,居然陪老工匠去吸食鸦片,
        并且亲手为老工匠烧烟泡,这种虔诚求学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
     E.在创作的道路上,杨廷宝具有一种整体思想,能够从全局考虑,做到建筑与环境的和
        谐;在做人的品格上,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自己的主张,不盲目跟随潮流。
(2)文章的第二段记叙了一次有趣的饭局,这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进行分
     析。(6分)
(3)作者为什么说“毫无疑问,杨廷宝属于最配得上‘建筑师’称谓的那一类人”?请简要分
     析。(6分)
Ⅱ   表达题(共63分)    
四.语言表达(每题3分,共6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杭州彩民刘先生8元中体彩“超级大乐透”2040万 ,面对记者提问,刘先生怕泄露身份会惹来麻烦而__________ 。
    ②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的具体故事___________。
    ③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播,对于走的“原因”都_________ 。
    A.讳莫如深 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B.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C.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D.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些年来,从网络助学到免费午餐,从爱心义卖到公益书屋,越来越多的“微慈善”,
   不断丰富着人们对慈善的认知、诠释着“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B.对于打拼多年的贾玲而言,“花木兰事件”可能是个教训,更可以是个契机,借以改进、
   反思,倒逼自己更上一层楼,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C.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国,出
   境人数将达1亿人次,世界许多角落都将留下了中国游客的足迹。
D.作者观察仔细,不隐恶,不虚美,质朴生动,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许多细节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实属传记文学的上乘之作。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倏忽间,林木疏朗处突然闪过一泓澄澈,溪床细沙乱石,纤尘不染,水底的树叶纹脉,
清晰可辨,那汩汩的水声好像响在别处。风过树林,树叶哗哗作响,茂密的枝叶丛里又显
出一汪清泉,        ,奔突的水声也愈发大了。
    A.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溪流异常清冽
    B.溪流异常清冽,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
    C.溪流异常清冽,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
D.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溪流异常清冽 

15.阅读下面一则故事,写出它的寓意。(4分)
        鲁哀公对庄子说:“我们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庄子不
以为然地说:“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
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庄子说:“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
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的,遇事清醒果断。但造诣很深的
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
全国范围发布命令,身穿儒服却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一律问斩!”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
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五.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摘编自《2012年中国科普文学精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B项,错在“和”与“同”的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
2.D项“两教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应为两教的传入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3.D项错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另,其他的表述内容是实现文化自觉到和而不同需要的条件,而非和而不同的内容。
4.D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却”是“贼“的谓语,后句中的“贼”是后句的主语,不是前句的宾语,注意区分。
5.B“谴”是贬谪。
6.C对应的原文“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意思是“张旨假托皇帝诏令赏赐士兵绸缎”,选项“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错。
7.(1)(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2)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募”“输”“给垂”“就”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此题(2)中的状语后置句式“守以强弩”。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亲张延嘉,读书很多,不愿做官,州中将张延嘉的品行上报,(皇帝)赐给嵩山处士的岩号。张旨晋升为保定军司法参军,他上书转运使钟离瑾,希望补任一名县尉,抓捕大盗来证明自己。钟离瑾赞赏张旨的请求,替他奏请(朝廷)调任安平尉,前后抓捕盗贼二百多人。(张旨)曾与盗贼格斗,飞箭射中他的手臂,(他)不顾,仍然亲手杀盗贼几十人。提拔担任秘书省校书郎、遂城县知县,升任著作佐郎。
    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张旨自己去宰相那里陈述救济治理的策略。(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不久疏浚淬河三十里,引支流注入芍陂,制作闸门,灌溉田地几万顷,外面筑堤用来防备水灾。两次升职任太常博士、尉氏县知县,调任忻州通判。
    元昊反叛,(朝廷)特别升(张旨)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府州通判。府州靠山而建,没有外城,张旨打算修筑外城,州将说:“我们州城依凭险要之地,敌人一定不敢来犯。”张旨不听。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城内外几天都不通消息,人心震惊恐惧。仓库中有几千段彩缎,张旨假托诏令赏赐给士兵,士兵都朝东看,高呼万岁,敌人怀疑这是因为救兵到了。州城中没有井,百姓取河水来饮用,敌人截断取水道路。张旨夜里打开城门,率领士兵攻击敌人,赦人后退,用官员军人在路两旁坚守,让百姓出来取水。又用渠道中泥土覆盖积草,敌人望见,以为水还有余。张旨督促居民登上城墙奋勇战斗,敌人死伤很多,随即撤退。因功劳升任都官员外郎,调任莱州知州。
叶清臣举荐张旨才能可以担任将帅,皇帝召见对答,改任邢州知州,提升为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又奏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授任阁门使,张旨坚决推辞。晋升为工部郎中、凤翔府知府,加官直史馆、梓州知州,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任荆南知州。入京任判尚书刑部,多次升职担任光禄卿,潞、晋二州知州。因老病,暂代判西京御史台,不久去世。
8.韦诗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张诗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2分)
9.同:这两首诗后两句都用了拟人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1分)异:韦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张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4分)
11.E B  A项,表现出杨廷宝“独特的个性”不准确,主要是他认为“大屋顶”太费钱了;C项,“有些问题他也会拿不定主意”错,这是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D项,杨廷宝的做法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是可以的,但我们并不能盲目地学习,也不能提倡。
(2)内容上:①简要地说明了杨廷宝的身份。他是和梁思成齐名的大师。②饭局中测量桌椅的事情生动地展现了杨廷宝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建筑大师,随时进行测量研究。结构上:①量桌椅的事情与下文他经常向学生提一些“小”问题相照应。②这件事情与后文杨廷宝的建筑理念相契合:关心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是否合理、合法、合用。(或答:与文章主题相照应。)(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3)①他有着科学的设计理念。他一直关心着建筑师为人类提供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是否合理、合法、合用。②他出色地设计了一大批知名建筑。设计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主持、参与建成了一批大中型民用建筑工程,如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京车站、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工程建筑、南京民航候机楼等。③他是中国现代建筑民俗风格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现代建筑的民俗风格,正是当年他和吕彦直、刘敦桢等一批建筑师开创的。(每点2分,观点、分析各1分。)
12.D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守口如瓶:形容说话慎重或严守秘密。讳莫如深:紧紧隐瞒。①句有“怕泄露身份”这一词语,选“三缄其口”最恰当。②句有“具体故事”,选“守口如瓶”最恰当。③有“原因”,选“讳莫如深”最恰当。
13.A  B项“改进、反思”语序不当;C项“出境人数将达1亿人次”重复赘余;“世界许多角落都将留下了中国游客的足迹”逻辑矛盾;D项主宾搭配不当,“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许多细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实属传记文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延边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