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Ⅰ•教师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这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史书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
试题预览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Ⅰ•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这        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史书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        。        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
A.星罗棋布    沉埋    卷帙浩繁          B.聚沙成塔    沉埋    长篇累牍
C.星罗棋布    沉淀    长篇累牍          D.聚沙成塔    沉淀    卷帙浩繁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反映艺术发展的美学思想具有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汲取和理解,为我们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B.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C.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
D.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脱离现实,就没有生命力。
答案:C

3.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中国木构架建筑对屋顶的支承方式根本上不同于通常的西方三角形屋顶桁架。        。        。        。        。        。        。屋顶的下凹曲面可使半筒形屋瓦严密接合,从而防止雨水渗漏。
①木构架由柱和梁组成。
②梁有几层,其长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
③与此相反,中国的框架则有明显的灵活性。
④檩条,即支承椽的水平构件,被置于层层收缩的构架的肩部。
⑤正是由于后者,西方建筑的直线形的坡屋顶才会有那样僵硬的外表。
⑥通过对构架高度与跨度的调整,可按需造出各种大小及不同弧度的屋顶。
A. ③①⑥②④⑤        B. ⑤③①⑥②④
C. ③⑤①②④⑥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4.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3分)(    )
① 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② 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 
③ 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④ 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⑤ 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 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A. ②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⑥
答案:D

5.根据画面,选出能够准确揭示漫画主题的一项(3分)(    )
A.阳奉阴违 欺世盗名
B.逢场作戏 随机应变
C.口是心非 沽名钓誉
D.欺上瞒下 弄虚作假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6.下列括号里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毛病)也
②取其一,不责(责备)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③仆良(很)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
④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忧患),以震骇左右
B.①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提拔)崇畯良
②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舍弃)
③灾所被(遭受)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
④公敛富人所输(交纳)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C.①以此诟(诽谤)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②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互相)语
③断狱(诉讼案件)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④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混杂)其间
D.①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主管考试的官员)
②为我谢(告诉)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③数十年之后,甲兵顿(不锋利)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④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开端)不可长
答案:D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①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②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③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④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
⑤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                  ⑥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
⑦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        ⑧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A.①②③⑧        B.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⑦        D.①②⑥⑧
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9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①。”留侯亦云。(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春秋时期鲁国人澹台灭明,字子羽,“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不愿收他为弟子,“既已受业”,发现他表现还挺不错,于是说了这话。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过了十年,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太史公说:学者大多说没有鬼神,然而又说有精怪。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丈赠书的事,也够神奇的了。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皇上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我原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

8.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闲:机会
B.良殊大惊,随目之              目:注视
C.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属:归属
D.沛公殆天授                    殆:大概
答案:A
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②因拔所佩刀,断一指(《张中丞传后叙》)
B.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②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进学解》)
C.①良为他人言,皆不省            ②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越州赵公救灾记》)
D.①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          ②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留侯论》)
答案:A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⑴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上文中画线句子)(2分)
   (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⑵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文中画线句子)(4分)
    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                                                                                       
⑶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留侯论》)(4分)
  勾践被困在会稽山上而归降吴国,带着臣妾到吴国(去做人质),三年没有流露出厌倦和不满。                                                                                         
⑷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本朝百年无事札子》)(3分)
  然而本朝历代都有沿袭坏习俗的毛病,却没有对群臣采取亲近态度的主张。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⑴首联的景物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辽阔;荒凉。                                                                                      
⑵颔联和颈联中,作者主要是怎样来写景的?请简要分析。(2分)
    远近结合。颔联是近景,颈联是远景。                                                                                       
⑶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①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②与朋友望而不见、音书不通的惆怅、落寞之感;③对打击、迫害自己及友人的恶势力的谴责;④被贬之后的悲愤不平之情(孤愤、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孟>选读》)
⑵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孟>选读》)
⑶君子有三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论孟>选读》)
⑷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⑸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⑹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浣溪沙》)
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出师表》)
⑻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沈从文
①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②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
③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小孩子出来站在门限上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跷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早上并不寂寞。
④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母亲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兽骨线板压着手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每一个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妇人,各低下头来赶着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头来,用疲倦忧愁的眼睛,张望到对街的一个铺子,或见到一条悬挂到檐下的带样,换了新的一条,轻轻地叹着气,用兽骨板击打自己的下颌,因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记忆到由另一个大城里来的收货人的买卖了。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⑤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搽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都说明这是一个新娘子。到这时,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这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的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街上有时有一只狗追一只鸡,便可以看见到一个妇人持了一长长的竹子打狗的事情,使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好笑。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⑥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认字的人,念及信内说到的一切。信中有时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会,又即刻走散了。
⑦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轻轻唱着忧郁凄凉的歌,愉悦到心上的寂寞。
⑧“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⑨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天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
⑩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半夜里落了雪,则早早地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迹,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选自《文学读本》,有删改)
【注】本文写于1931年。当时湘西军阀割据混战,各派军阀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纷纷四处抓壮丁充军。
13.文中说:“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综观全篇,这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①内容上,说明妇人们做事时心不在焉,暗示她们即使忙碌着也思念、牵挂着丈夫。(2分)          
②结构上,与开头写男子“永远不再回来”相呼应(2分),                                      
并为后文写街上有什么人来信时许多妇人都争着去看、去听以及女人安慰孩子作铺垫。(2分)                                                                                             
14.文章第④段侧重描写了小镇女人们白日劳作的场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在运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正面刻画女人们白日劳作场景的同时,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声衬静,(2分)突出了偏远小城女人们生活的枯燥单调和内心无尽的孤独与寂寞。(2分)                                                                                          
15.有人认为文章最后写阴雨的夜里狼的争斗具有象征意味,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4分)
(本题不设唯一答案;只要答案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①有象征意味。(1分)狼的争斗照应了开头所写土匪抓走男人这件事,说明正是土匪军阀们的割据和频繁的战争造成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孤寂。(3分)②没有象征意味。(1分)狼的争斗只是散文环境描写的一部分。散文写阴雨的夜里狼的争斗,更能渲染出一种悲凄、阴冷的氛围,烘托出女人们只能与孩子相依为命的孤独、悲哀之情。(3分)                                                                                           
16.文章开头说“有一条寂寞的长街”,文中却多次说长街“并不寂寞”,请探究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⑴说这条街不寂寞,是因为①每天的生活很忙碌、有规律地运转;②街上常有新娘子走过;③街上有着孩子们的欢笑;④街上有动物的活动。(2分。答对两点即可)⑵说这条街寂寞,是因为在看似闹热的背后是枯燥而单调的生活以及女人们内心无尽的思念与悲哀。(2分)⑶作者这样说,旨在用貌似闹热的场景反衬女人们独立支撑家庭的艰辛和孤寂,从而凸显了文章主题,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文明”与“文化”
陈炎
“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运用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在此,我们可以将“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作一比较,譬如穿衣,我们穿的衣料能否取暖、是否舒适、可否满足人类自身的基本需要,这其间有着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和服、是穿旗袍还是穿超短裙,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强势文化”常常居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它的影响和渗透使得“弱势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以提高其文明含量。但是,这也使得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别越来越小,文化面貌日渐趋同。这种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也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交流,使原有的文化形态更加丰富,从而享受文明的质量也随之提高。在当今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个东方国家比日本的西化程度更高,也似乎没有哪个东方民族比日本更善于保存传统文化。在日本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景观:西式的摩天大厦与和式的木制建筑同时并存;西服与和服并行不悖;既可以发现握手的场面,也可以看到鞠躬的情景;既有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电气火车,又有世界上节奏最慢的茶道仪式……真可谓是泾渭分明、并行不悖。说到底,文化只是文明的外在形式。凡是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无论东方西方,都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不尽相同。对一种文化现象,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也不要生搬硬套。要看到文化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避免盲目的文化冲突。对于民族文化,强行改变它是不可能的,永远维护它也是办不到的。它的命运,既取决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更取决于内部土壤的分化和瓦解。因此,既要看到文化系统的稳定性,又要看到文化变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选自《实用阅读•“文明”与“文化”》,有删改)
17.本文采用的是层进式的论证结构,请简要概括全文的论证思路。(4分)
①首先,阐明“文明”与“文化”的内涵;②接着,阐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亦可答成将“文明”与“文化”进行比较)③然后,阐述文化有强弱,且相互影响与渗透;④最后,阐述怎样成功地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每点1分)                                                                                           
18.文章两次提到“西服”与“和服”,各有什么作用?(4分)
第二段写“穿西服还是穿和服”,意在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1分),从而将“文化”与“文明”间的关系阐述清楚(1分)。第四段写“西服与和服并行不悖”,旨在说明日本善于引进西方文化,更善于保存传统文化(1分),从而引出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1分)                                                                                           
19.结合本文,概括说明“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6分)
①文化是实现文明创造中所体现出的特征、风格和样式;②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渗透能促进文明程度的提高;③凡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都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露珠在枫叶上呈现红色,在荷花上呈现白色——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人生(际遇),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2.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
3.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4.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从露珠这个侧面考虑)
5.寻找合适的位置
6.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次要的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
小诗用“闪烁”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把露珠的特点展现得鲜明突出,也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湮没在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因为枫叶颜色的映衬而“红红的闪烁”,露珠是快乐的;诗歌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苍白的透明”,还用了一个比喻:“泪滴似”,“泪滴”这个喻体透露了露珠的沮丧、悲伤情绪。如果露珠在这种情况下是快乐的,喻体肯定不会用“泪滴”。由此可见,短诗是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态度不同。
1、从露珠的角度立意
立意①: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或:人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闪光点,张扬个性,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不同的贡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6年中招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下一个『《鲁兵逊漂流记》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