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曹春梅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
试题预览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曹春梅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戏曲艺术的虚拟性
虚拟性,是中国戏曲艺术最显著、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戏曲艺术程式化、体系化表现手法的精髓和灵魂。虚拟性作为戏曲艺术的核心成因,是在戏曲艺术长期发展中,遵循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经过戏剧艺术家对生活的精准提炼,一代代戏曲演员探索、创造和积累而成的。
中国戏曲特别重视叙事文学时空变换的自由,总是致力于打破舞台对时空变换的限制。所谓虚拟性,就是不受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演员描摹客观景物形象的细致动作和虚拟化表演,表现和制造特定的环境、事件、动作和情节,将观众引入特定的戏剧情境。例如,在根本没有马匹的舞台上,演员手执一根马鞭,通过不同的挥鞭动作,就可以虚拟出上马、飞马、下马等意境。观众能接受和承认这种虚拟性表演方式,与我们古代文学创作中使用“比兴”手法有关。戏曲虚拟性表演与创作诗歌的“比兴”手法和绘画的写意手法如出一辙,体现着东方艺术在美学上的独到见解。
戏曲的虚拟性有其显著的特性。假设性是其突出特性之一。无论是对环境、事件,还是对人物的虚拟,在演员的主观意识中,所要虚拟的对象必须客观存在,并被假定为在舞台上可以客观存在。这样演员才有可能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虚拟、夸张和想象,使生活真实得以艺术再现。如《白蛇传》“游湖借伞”一折中,演员把艄公活动的舞台部分合理假定为游船,待许仙一步跨到“船上”,“船上”的人立刻左右起伏,虚拟出游船左右晃动的戏剧情境。如果追求实景效果和实际效应,很多事情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和空间中就难以实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性是戏曲艺术的理论基础,是戏曲艺术虚拟性的本质要求,一切虚拟必须源于生活实践,是生活的提炼,否则,虚拟的对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无法引领虚拟表演的欣赏对象,走进特定也即假定的戏剧情境。
在既有限又开放的戏曲舞台上,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和真实性是辩证的统一。真实性是基础,虚拟性是辅助,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以实生虚,又以虚来表现实的过程,没有生活的真实,就没有艺术的虚拟,没有艺术的虚拟,就体现不出舞台上生活的真实。真实性是虚拟性赖以生存的源泉和土壤,虚拟性是真实性艺术再现的形式和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戏曲的虚拟性,是由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创造和表现的,但却离不开观众的参与,是在剧作家、导演、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这种互动,包括观众对虚拟时空、虚拟环境、虚拟动作的认知,也包括对虚拟人物感情世界的认识,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演员逼真的虚拟,可以将静坐的观众引入或山川江海,或军营山寨,或行舟乘轿,或举杯相庆之中。如果没有观众参与互动,没有观众的理解和共鸣,再美的虚拟也只能是孤芳自赏。             (摘自2015年2月10 日《光明网》,有改动)
1.下列关于“虚拟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虚拟性,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成因,也是戏曲艺术程式化、体系化表现手法的精髓和灵魂所在。
B.虚拟性,是戏剧艺术家遵循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对生活的精准提炼,是中国戏曲艺术最显著、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C.虚拟性,是演员打破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描摹客观景物形象的细致动作和虚拟化表演,将观众引入特定戏剧情境的一种表演方式。
D.虚拟性,是演员运用诗歌创作的“比兴”手法和绘画的写意手法进行虚拟表演,它充分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美学见解。
2.下列关于“戏曲虚拟性的特性”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白蛇传》中演员把艄公活动的舞台合理假定为游船,虚拟出游船左右晃动的戏剧情境,展现了戏曲虚拟性中的假设性特性。
B.脱离了真实性,戏曲虚拟的对象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米之炊,无法引领虚拟表演的欣赏对象走进假定的戏剧情境。
C.在既有限又开放的戏剧舞台上,戏曲艺术往往凭借以实生虚,以虚来表现实而达到虚拟性和真实性的辩证统一。
D.即使没有观众的参与,戏曲的虚拟性也能在剧作家、导演和演员的创造、表现和充分互动中得以完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致力于打破舞台对时空变换的限制,重视叙事文学时空变换的自由,这可以通过戏曲虚拟性得到实现。
B.正因为戏曲虚拟性具有假设性的特性,演员才有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虚拟、夸张和想象,使生活真实得以艺术再现。
C.追求实景效果和实际效应,会导致很多事情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和空间中难以实现,可见戏曲虚拟性并非源于生活的实践。
D.演员逼真的虚拟表演、观众的参与互动以及观众的理解与共鸣,是实现戏曲虚拟性的重要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綦连猛,字武儿,代人也。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氏。猛少有志气,便习弓马。永安三年,尔朱荣征为亲信。至洛阳,荣被害,即从尔朱世隆出奔建州,仍从尔朱兆入洛。猛父母兄弟皆在山东,尔朱京缠欲投高祖,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猛以素蒙兆恩,拒而不从。京缠曰:“我今亦欲去,尔从我不?”猛又不从。京缠乃举槊曰:“尔不从,我必刺尔。”猛乃从之。去城五十余里,即背京缠复归尔朱。及兆败,乃归高祖。高祖问曰:“尔朱京缠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贰心。高祖曰:“尔莫惧,服事人法须如此。”遂补都督。
    元象五年,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兼共试力,挽强,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叠而挽之,过度。梁人嗟服之。
    从显祖讨契丹,大获户口。又随斛律敦北征茹茹,敦令猛轻将百骑深入觇候。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赉帛三百段。河清二年,加开府。突厥侵逼晋阳,敕猛将三百骑觇贼远近。行至城北十五里,遇贼前锋,以敌众多,遂渐退避。贼中有一骁将,超出来斗。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天统元年,迁右卫大将军,乃奉世祖敕,恒令在嗣主左右,兼知内外机要之事。
    猛自和士开死后,渐预朝政,疑议与夺,咸亦咨禀。赵彦深以猛武将之中颇疾奸佞,言议时有可采,故引知机事。祖珽既出彦深,以猛为赵之党与,乃除光州刺史。已发至牛兰,忽有人告和士开被害日猛亦知情,遂被追止。还,入内禁留,簿录家口。寻见释,削王爵,止以开府赴州。在任宽惠清慎,吏民称之。淮阴王阿那肱与猛有旧,每欲携引之,曾有敕征诣阙,似欲委寄。韩长鸾等沮难,复除胶州刺史。寻征还,令在南兖防捍。
                               (选自《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4.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B. 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C. 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D. 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
B.开府,打开府门,招揽人才的意思。
C.嗣主,指继位的君王,这里指太子。
D.户口,是户籍、人口的意思,大获户口指俘获了大量人口。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綦连猛的祖先本来姓姬,后来以山名“祁连”为姓,被误写成“綦连”。綦连猛年少时志向远大,熟习弓马。被尔朱荣征召为亲信,后来又跟随尔朱世隆、尔朱兆。
B.尔朱京缠逼迫綦连猛跟随自己投奔高祖,尽管父母兄弟都在山东,但綦连猛因为顾念尔朱兆的恩德没有顺从。后来归服高祖时,高祖肯定了綦连猛当初的做法。
C.綦连猛与梁使者比赛骑射,拉强弓比试力气大小,都远远胜过梁使者,使梁使赞叹不已且心悦诚服。后来綦连猛因 战功显赫而升居高位,侍奉太子,兼掌内外机要大事。
D.綦连猛嫉恶如仇,能提出可行性建议,被赵彦深引荐掌管机要,后被祖珽排挤出朝廷,因事受朝廷拘禁,削爵降职,但他任刺史期间,依然清廉自守,爱护百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问曰:“尔朱京缠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
贰心。
(2)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赉帛三百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摊破浣溪沙 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 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8.上片是从哪些方面描摹和赞美桂花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9.下片“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中“梅”与“丁香”在词中起何作用?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                  ,                  从时空两方面着笔写出了他的悲愁和孤独。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琵琶声高昂激越的两句
是                  ,                   。 
(3)荀子在《劝学》中妙用                ,               的比喻,正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刻碑名手      聂鑫森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是古稀之年了。
他长得高大魁梧,浓眉大 眼,但面白无须。两只手掌伸开来,小蒲扇一样;指骨节很突出,只要轻轻一握,便咔吧吧一阵脆响,让人觉得那手非常有力气。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一生中刻过多少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那时他才三十来岁,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有 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他后来听说,在望江楼原址,竖起一座巨大的工农兵“造反有理”群雕像。又过了些年,雕塑拆了,改建成了一个大花坛。现在恐怕是拆了花坛,再在原地重建了望江楼。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字的大小、行距、结构,儿子是否都了然于心了?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知子莫若父啊。”
范玉成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 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结论。
范玉成说:“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
儿子急了:“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错。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再说书写的人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
“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儿我们退了!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
儿子不做声了。
顿了一阵,儿子说:“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
范玉成一甩手,说:“不去!”
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来,当面说明了情况。
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中文系毕业。听完范玉成的话,说:“我就去找市长,谢谢范老的提醒。”
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华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代一定要改!”
范玉成呵呵地笑了。
“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陈主任问。
“你放心。这位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
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啧称赞。
父子俩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色古香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他们登到顶楼,骋目远望:湘江如带,白帆点点;远山似簇,村镇笼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重点对范玉成的手进行了描绘,小蒲扇一样,骨节突出,轻轻一握咔吧吧作响,主要表现他作为刻碑人的身份特征。
B.小说写范玉成尽管年已古稀,而且已退休多年,但仍愿意为儿子把关,目的是为下文纠正《重修望江楼记》碑文的情节做铺垫。
C.儿子范致远在小说中是个线索人物,所有重点情节都是由儿子引出,但儿子的性格却没有在小说中明确表现。
D.小说中华声市长这个人物虽没有出场却栩栩如生,其撰写的碑文“情文并茂”,可见其才华,转达对范玉成的敬意并改正错误,可见其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知错就改的工作作风。
E.小说娓娓道来,像讲述身边故事,详略处理得当,情节连贯顺畅,对儿子的工作程序通过范玉成的心理活动表现,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使情节发展自然。
(2)简要分析小说中范玉成这一人物形象。( 6分)
(3)小说结尾处描写望江楼及周围风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写范玉成纠正了碑文中时间的错误,但碑文的墨稿却无法由书法家修改,而是由范玉成补写,这一情节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台湾城邦媒体集团首席执行行长何飞鹏表示,台湾出版业正处于         之时:“受数码媒体威胁,台湾出版市场自2010年起,每年销售总额按年下跌4﹪,可见其严重性。
(2)在           的漫漫长夜,鲁迅的杂文成为号召革命者向黑暗势力抗击的檄文。
(3)季羡林先生          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
A.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B.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风风雨雨
C.风雨如磐   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D.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13.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
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我曾问过他们:为什么不把吃剩的饭菜带回家再吃?他们有的流露出大有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说是怕麻烦。
C.《清明上河图》对北宋的经济状况,包括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有描写,同时也在揭示社会矛盾,我们从《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民生不难看出当时“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很大”的状态。 
D. 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雁门关在晋北崇山峻岭中。它虽说早已只剩下颓墙断垣,但雄风不减当年。                       , 如血的残阳给它涂上了一抹无可言状的朦胧。 
A. 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默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
B. 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
C. 关左,晋王李克用墓在朔风白草中沉默不语;龟裂的古道在关前向西拐去
D. 晋王李克用墓在关左的朔风白草中沉寂不语;关前,龟裂的古道向西拐去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段不超过15字。(6分) 
手机自拍杆在人员密集、空间狭窄的博物院展厅,极易碰触到其他观众和展柜,安全隐患不可小觑,因此,       ①            。相比国外一些博物馆的“禁杆”,故宫博物院的“限杆”较为温和,不建议使用,必要时人工制止,但并未明文禁止。对自拍杆的温和态度,        ②             ,而游客也只有通过不断增强自身文物保护自觉,积极践行“文明旅游”理念,才能够不辜负这份信任和尊重。       ③          ,比写在纸上的规范禁令,效果要更好、更长久。
16. 下面是中国一汽的车标(底色为蓝),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五、写作(60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公家的地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还是脱掉鞋子,赤脚进公家的厕所好了。”60多岁的 民工易师傅在湖南株洲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所在地火炬大厦附近干活,一时内急,到大厦里上厕所。因为鞋子太脏太旧,怕弄脏干净的地面,便将鞋脱下,放在厕所外面。他说:“不能太给公家添麻烦,让我进来免费上厕所,已经十分感激了。”鞋子的照片和易师傅的话被路过的李先生发到 网上后,众多网友大呼感动。但也有一些网友质疑:民工兄弟上趟公家厕所,需要如此感激吗?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 文 答 案
1.D (“运用诗歌创作的“比兴”手法和绘画的写意手法进行虚拟表演”的说法与文不符)
2.D(“没有观众的积极参与”说法文中无据 )
3.C (“戏曲虚拟性并非源于生活的实践”的说法错误)
4. A 原句(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5. B  开府,古代之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后也为荣誉称号。
6. C 原文没有綦连猛与梁使者比赛骑射结果的信息。
7. (1) 尔朱 京缠领着你来投奔我,你却在半路上回去了,这是为什么呢?”綦连猛于是详细说明了服侍主人的道理,作臣子的不能怀有二心。
(将:带领。投:投奔。尔:你。具陈:详细陈述。贰心:动词)
(2) 回来时在白道和大部队会合,经由他们侦察的道路追踪敌人,于是大破敌军。斛律敦赏赐他300匹绸缎。(因:顺着(从、由 或 通过,经由都对)。追蹑:追寻,追踪。破:攻破。赉:奖赏,赏赐。尾句补充主语) 
8.上片是从“形”和“神”两方面(或由表及里)来描摹和赞美桂花的。(2分)前两句侧重从“形”的方面描摹桂花,以“黄金”喻桂花,以“碧玉”喻桂叶,体现了桂花的色泽和质地之美。(2分)后两句则从“神”的方面赞美桂花,词人把桂花比成晋代名士彦辅,从而表现出桂花贵而不俗、清雅超凡的风度气质。(2分)
9.下片中的“梅 ”、“丁香”是用来反衬桂花的。(1分)词人明贬梅花俗、丁香粗,实为暗中赞誉桂花的雅与清,(2分)表现了词人对粗俗的鄙弃,对清雅脱俗的向往与追求。(2分)
10.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 (1)A.E(答E,3分;答A,2分;答B,1分
B不完整,C“儿子的性格却没有在小说中明确表现”错,D“对劳动者的尊重”片面)
(2)范玉成是古城的年已古稀的刻碑名手。①珍惜传统文化。文革时古楼遭破坏,他“泪水纵横”;②雕刻技术娴熟,对儿子的工作程序了如指掌;③一丝不苟。阅稿时从内容到墨迹都很详细;④尊重历史,对历史负责。发现碑文错误要求改正;④性格耿直,若市长不改要退活。(写对3个要点即可)
(3)①渲染祥和、自然、和谐的气氛;②烘托范玉成父子坦然舒畅的心情 ;③突出主题,还原历史,才有和谐美景;④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余味无穷。(写对3个要点即可)
(4)观点一:合理。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责任意识。
①把重修时间修改为1966年冬,符合历史事实,避免以讹传讹。②华声市长决定一定要改,也尊重原作者。③补写得和书法家分毫不差,体现范玉成雕刻技术高超,也能够给后人呈现一个完美的碑刻,得到了啧啧称赞。
观点二:不合理。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不严密。
①虽然把时间修正是尊重历史,但书法家的墨迹已经无法重写,由范玉成模仿,这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即使模仿的分毫不差,也是对观赏者的欺骗。②尽管情节上造成大的矛盾冲突,彰显了人物性格,但在表达主题上却缺少了严密性。③范玉成是一个雕刻名手,是一个对历史有责任意识的人,他自己却要模仿字迹改书法家的墨迹,这似乎与人物身份不相吻合。
(观点2分,每点理由2分)
12. B【解析】 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风雨如磐:风雨像磐石那样压在头上,形容风雨极大,比喻黑暗势力的重重压迫。风风雨雨:比喻经历过的各种艰难困苦。
13. D  A项搭配不当“拿到“金圆规奖”是奖项”不对;B项句式杂糅,改为“他们有的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C项“悬殊很大”语义重复。
14. A(原句陈述的对象是雁门关,只有A项是围绕这一对象的)
15. ①博物院“限杆”(“禁杆”)实属必要
②实则是对游客的信任和尊重
③内化于心的自觉自律 
16. 图标由“1”“汽”和椭圆组成。(3分)“1”意为中国一汽,也指首屈一指的地位;(1 分)“汽”字构成展翅的鹰形,寓意中国一汽鹰击长空,翱翔蓝天。(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图标分析类题目要从图案、文字、字母、寓意几方面分析,数字“1”和变形汉字“汽”表明图案中心“一汽”,形状是飞翔的雄鹰,寓意“腾飞”“搏击长空”等含义。答题注意简明。
17. 
较好的立意:平民的尊严和城市的温度/小人物的尊严(卑微者的高贵)/城市要关怀弱势群体(城市的良心)/不同行业之间要彼此体谅(心有他人天地宽)/ 尊敬别人的人值得被尊敬(敬人者,人亦敬之)/道德感和身份无关/要学会换位思考/用完善的制度保障平民的幸福/向高贵的灵魂致敬……

〖参考译文〗
綦连猛,字武儿,是代州人。他的祖先本来姓姬,战国末年,因为躲避战乱来到塞外,占据了祁连山,就以山为姓,北方人弄错了山名的意思,所以误写为“綦连”。綦连猛年少时 就有远大志向,熟习弓马。永安三年,尔朱荣征召他作为亲信。到洛阳时,尔朱荣被人害死,就跟着尔朱世隆逃到建州,于是跟随尔朱兆进入洛阳。綦连猛的父母兄弟都在山东,尔朱京缠想投奔高祖,对綦连猛说:“大王因为你的父母兄弟都在山东,常常不信任你,你如果不逃走,今天晚上一定会杀了你,可以马上逃离。”綦连猛由于平素蒙受尔朱兆的恩德,拒不听从京缠的话。京缠说:“现在我也想逃走,你是否跟我一起逃走?”綦连猛又不听。京缠就举起槊对着他说:“你不顺从的话,我就刺死你。”綦连猛便和他一起逃跑。离城50多里时,就避开京缠重新回到尔朱兆身边。直到尔朱兆战败,綦连猛才归服高祖。高祖问他:“尔朱京缠领着你来投奔我,你却在半路上回去了,这是为什么呢?”綦连猛于是详细说明了服侍主人的道理,作臣子的不能怀有二心。高祖说:“你不要害怕,作臣子的按理就应该这样。”于是补任他为都督。
元象五年,梁国使者来访问,夸说自己武艺过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广西来宾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