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150分,请将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2、请工整书写,字迹漂亮,卷面整洁。3、现在就请用你的智慧和细心开始吧,相信你一定会最棒!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
试题预览
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150分,请将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
2、请工整书写,字迹漂亮,卷面整洁。
    3、现在就请用你的智慧和细心开始吧,相信你一定会最棒!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
   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用”,那么先秦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贵真”。“贵真”的观念由庄子提出,其前提是“法天”,“法天”的思想即是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的。由“道法自然”出发,老子的文艺观可定论为自然文艺观。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概念。“道”字在甲骨文中尚没出现,西周早期金文与文献中的“道”仅指道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的内涵不断扩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理论原点。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的真谛。
  老子的“自然之道”用于社会政治,就是“无为而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则必须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虽然老子反对言说,其主要的观点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念仍然可运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辞表达上要合乎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语言的表述,也应该是以“淡”为益的。老子与孔子一样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张必言传道,老子却主张“希言”,主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张“大辩若讷,大巧若拙”,这虽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视为对堆砌辞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蔑视。
  老子在论述大道玄奥莫测时,用“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形容它。因为它们在事实上又触及到文艺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视为对老子自然文艺观的阐发。在老子看来,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顾易生、蒋凡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中解释“大音希声”的含义大致为:“自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不能听清,也不必听。”这种大音,就相当于是自然的音乐,而“大象无形”,应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体的事物形状,同样是天道自然之象。这些表述都可以成为老子自然文艺观的注脚。
  从崇尚自然,反对声色修饰的角度出发,老子认为世俗的那些享乐会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观点,其目的是强调圣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朴平静。而夸饰失真的文艺,因为使人心动乱性,所以成为老子反对的对象。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影响到庄子,被庄子发挥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挥为“天乐”、“天籁”,发挥为“大美”,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颇为深远的,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子自然文艺观的一项是
A.不应堆砌辞藻,言辞表达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B.艺术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谐,是无法用具体的形态来描述的。
C.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反对空洞、没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D.夸饰失真的文艺,会使人动摇心性,远离内心的纯朴平静。
2.下列对“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并被应用到古典文论中,成为一种审美标准。
B.“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
C.“道”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造并发展的特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D.《老子》用“道”这个核心概念来阐释不同领域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的自然文艺观主张“道法自然”,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夸饰,这与他的整体哲学观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并非直接讨论文艺问题,但后人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观念。
C.庄子受老子自然文艺观的影响并有所发挥创造,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D.儒家主张以言传道,而老子却主张“希言”,更为深刻的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乙】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4.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己欲达而达人                  达::通达,行得通。
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微:贫贱。
C. 吾闻秦、楚构兵:               构兵:交战
D. 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指:通“旨”,意旨、意向
5.下列各组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B. 吾其被发左衽矣                 我将言其不利也
C.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先生将何之
D.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鸡鸣而起
6.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做是仁者,简直可以被看做是圣人。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
B.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C.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D.孟子认为,“人臣”、“人子”、“人弟”心怀私利去伺候“其君”、“其父”、“其兄”,那么天下必然灭亡。
7.翻译下面的语句。(10分)
(1)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2) 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二)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登宝公塔①     
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②筇[qióng]:竹杖。
8、诗中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9、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一联。(5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平时我们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孔子对此也有谆谆的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起于累土。
(3)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4)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踏  歌  声
张  炜
①有一首轻快的古诗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小诗明白如话,却绝非单薄浅直的游戏作。诗人乘舟马上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踏歌声”。这声音不仅让李白,也让一代代读者为之回眸,想看看歌声响起处的那个汪伦的样子。什么才是“踏歌声”,读者多有解释,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当年民间流行的那种“踏歌舞”,有其相对固定的舞姿和表演程式。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拘泥于一个词语的考证,倒是简单些更为近乎诗情画意,即那个可爱天真的汪伦踏着节拍唱着歌送行来了。
②不知这位古人汪伦的年龄,只知他以好酒款待诗人,两人结下了淳朴的友谊。李白的性情已经从他诸多的诗文中泄露无遗,他是那么浪漫天真,喜欢结交一些异人,心比天高,豪放不羁。而这位汪伦大概也差不多少,发现朋友已走,竟然唱着歌赶来,一个人在岸上啊啊唱起。这一幕不像实际生活,倒像是今天戏曲中的一个场景。但这又是真实的再现,不可能是李白的虚构。李白记下的是他们分手时的回眸一望,所见所闻也就是一个大男子的踏之歌之。烂漫的情致,令今天的人心向往之。
③古人的纯洁质朴以及率性可爱,几乎总是这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怎么也无法遮掩。即便是以诗与思被后世称仙论圣的李白和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曾问弟子,什么才是最高的理想。记载中四个弟子各有一番不同的回答,其中的三个弟子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颇大的抱负,惟有一个叫曾点的弟子,他回答得好像有所怪异和不同,似乎有点出人意料。这个曾点竟然说他只希望在天暖和起来的时候,邀约几位好友,再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河里洗澡,然后再登上高处吹吹风,一路唱着小曲回家转。这位曾点回答老师如此重要的提问,不仅没有一丝豪志表达出来,而且尽是玩的心思;玩倒也罢了,还玩得别出心裁,既要有好友相伴,又要带上一群小孩子,还要登高唱唱小曲之类。这真是孩子气太重,不像有出息的圣人弟子。谁知孔子听了这四个人的明志之言,直接就表态说:曾点的理想和我一样啊!
④这儿的孔子多少有点像那个“踏歌声”的汪伦。但他们的身份有多么不同啊,一个是周游列国的夫子,一个却是村夫。两人相同的惟有真与趣,有那种不可泯灭的自然之态。这种学问的至深与情趣的至纯,二者竟然结合在一起,这种境界才叫高呢,只可惜愈是到了现代愈是难以一遇了。仿佛像模像样的人都要庄重起来,把自己的角色一演到底,稍稍离开不苟言笑的呆板也就完了。全是这样的角色,全要适应着这样的舞台,那么天地大戏场也就变得虚伪冷酷了,人与人之间开始丧尽了温情趣味,弄到最后,一个人连正常咀嚼和回味的能力都没有了。
⑤现代人的寿命长于古代,可是从许多方面看,从心上看,现代人苍老的速度却又远远超过古人。古人即便到了年老尚能保持一颗充盈鲜活的童心,而现代人一入庙堂或商市就变得不可观了,他们看上去不是机械木讷,就是老谋深算,吐出口来的每一句话都远离性情,而且还要学得千人一腔。这种极度的畸型却又被视为最正常的状态,真是可怕之极。
⑥根据记载,孔子在七十三岁的那一年故去。他于逝世前做了一个梦,醒来依据梦境做了一个判断,知道自己要死了。这是迷信也罢,巧合也罢,反正一切真的如他所料,一代圣人如期告别了人间。有意思的是孔子给人庄严神圣的宗师感觉,自己却风趣了一辈子,连最后的告别都充满了这个色彩。他曾对弟子叙说了那个死亡的预言,并且在梦后一个人唱了起来,唱的是:“泰山将要崩塌了,梁木将要毁坏了,哲人将要凋谢了。”他的弟子当时正从外地赶来,还没见人,只听了这歌就知道事情坏了,老师的身体将有大问题。
⑦孔子一生是谦谦君子,可他在最后的歌声里还是透露出自己是一位“哲人”。他在告别人世的关键时刻,竟没有守住自身的秘密,童言无忌般地将自己的谢世与泰山崩梁木毁的大事连在一起,做出了最严重的比喻。
⑧其实孔子以及许多类似的古代圣哲,一生奔波的都是质朴的事业,是求真求实的工作。也正因为这样的质朴无华,反而要被物欲化的世界给深深地误解。他们的一生都像是在率真地“踏歌声”,他们的一生都是热情好客、孩童般纯稚的人,可以说一直都属于汪伦一族。
(1)作者以“踏歌声”为题,有什么用意?(4分)
(2)第④段作者说“一个人连正常咀嚼和回味的能力都没有了”,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个人”指的是哪一类人?“咀嚼和回味”的对象又是什么?(4分)
(3)文章使用了多重对比,请概括归纳。(6分)
(4)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这样评价孔子——“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阅读》,结合所学的《〈孟子〉选读》的文章,仿照李零的笔法,勾画出你心中的一个立体的孟子形象。(7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 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之蛙与?
B.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
C.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D.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13.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战期间的日本法西斯暴行令人发指,二战结束后,中国及亚洲其它各国人民以德报怨,对日本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厚与善意。
B.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委员指出,科研评价、项目评审等活动本应当由专业的学术团体来承担,但目前政府部门则往往越俎代庖。
C.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他又以高山景行的人品,为这个世界树立了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
D.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评选结果,作家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麦家当仁不让地荣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殊荣。
14.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我省将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建设30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
C.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表达和思考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
D.恒丰箱包有限公司是全市箱包行业中历史悠久的一家外贸企业,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是一个拥有出口权的厂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说到底,孔子不过是这一轮“文化热”的一个标签或符号罢了       ,其在文化传播的同时不免存在割裂、扭曲之嫌 
①而且,这样的“热”更大意义在于眼球率
②甚至包括眼下同样大热的曹操,也一样被标签化、符号化了
③这样的文化标签或曰文化符号其实很多,老子、庄子等等都是
④可能有更多社会心理、文化认同上的考量而已
⑤只不过这个时候选择孔子
⑥类似“孔子热”这样的文化喧嚣往往止于呼号,缺乏相应的制度、文化、理念上的建设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②⑤④⑥①
C.⑤④①⑥③②      D.③②⑤⑥④①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国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治国从治家开始。只有修好身,    ①    。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    ②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家国情怀和修齐治平、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   ③   。
 17、在横线处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和上文构成一组整句。(4分)
良好的个人修养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现代社会职场竞争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被列在首位。细微之处见精神,个人修养也往往体现于细小之事中。修养,就是在面对别人的求问时,你不是借故拒绝或冷漠敷衍,而是热情耐心地予以帮助;修养,就是在遭到别人的误会及责备时,你不是起而驳之怒而斥之,而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解释;修养,               ;修养,                。
五、作文(60分)
1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C(从文中“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用’”、“孔子主张以言传道”可知,这应是儒家的文艺观。)
2.C(根据文中“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可知,“道”并非道家学派的特有哲学观念。)
3.D(“更为深刻的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文中无依据。)
4. B项,微:没有。
5. D 解析:D项,而:副词,表承接。A副词,何止/动词,侍奉。B项,其,副词,表猜测语气,大概、可能/代词,指代“交战”。C项,之:代词,他/动词,到、往。
6. A 解析:A项,“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错,原文只是说要做到这一点尧舜也会感到为难。
7.(1) 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给予的好处。(得分点:“相”、“霸”、“赐”)
(2)这样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丢掉财利,而怀着仁义之心来互相交往。(得分点:“是”、“去”、“接”)
8、诗中塑造了一个游兴勃勃、不畏艰险,沉醉美景、物我两忘的诗人形象。(5分)
9、老鼠走动的声音竟可摇破山间之寂静;鸦鸟在夜空中翻飞,其影可鉴。“鼠摇”的声响不大,却可以听见,以动衬静,突出了空山古塔的幽寂。鸦飞夜空本应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清晰可见,衬托出了月色的明朗。(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4)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5)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11、(1)作者以“踏歌声”为题,有什么用意?(4分)
 “踏歌声”是全文的线索;“踏歌声”也是一个象征意象,象征着一种人生应有的生命与生存状态,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关。
(2)第④段作者说“一个人连正常咀嚼和回味的能力都没有了”,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个人”指的是哪一类人?“咀嚼和回味”的对象又是什么?(共4分)
     指的是被权势与物欲所束缚,泯灭了本真的性情,因而变得虚伪冷酷的现代人。(2分)
     “咀嚼和回味”的对象:由第一段作者暗讽今天的人将“踏歌声”理解为程式化的歌舞,可见“咀嚼和回味”的对象是指古人的纯洁质朴与率性可爱的自然流露;由第四段“人与人之间开始丧尽了温情趣味”,可见对象还指现实生活中的能体现出自然质朴真性情的人、情、事。(2分)
(3)文章使用了多重对比,请概括归纳。(6分)
(1)李白、汪伦之间纯洁质朴以及率性可爱的情感自然流露与孔子自然性情的流露的对比。
(2)孔子一生的谦谨与生命的弥留之际用歌声表露自己是一位哲人的对比。
(3)物欲化了的现代人与古代圣哲对待生命与生活态度的对比。
(4)(7分)这是一道主观题,评分时,要看学生是否多侧面地勾画出了一个立体的孟子的形象,要看其语言的表现力,要看学生对孟子及其思想理解的深度。
12、选A。应该断为:“是/非坎井之蛙与?”  “是”作主语,应与谓语部分断开。“是非”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单音节词,且分属主谓语。C项,“也”是句中语气词,表停顿,故断开。D项“因”,作“趁”解,“因”字后省略了“之”,“因为”在句中是两个词。
13、选D,当仁不让,现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这是评奖,不存在作家去争奖,因此语境不当。应使用“众望所归”或“不负众望”。
14、选A(B项 “两面对一面”,前后照应不周。应分别在“社会”后、“持续”前加上“能不能”之类的词。C项语序不当。应为“触及、思考和表达”。D项搭配不当。主      语“产品”)和宾语“厂家”不搭配。)
15、答案:B
解析:紧承材料首句“孔子不过是这一轮‘文化热’的一个标签或符号罢了”,下面③句“这样的文化标签或曰文化符号”可以与之连贯,②句“甚至包括”与③句紧承,⑤和④组成一句完整的句子,⑥和①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据句意,⑤④只能置于⑥①之前
16、①才能理好家治好国 
②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八德”
③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17、略
18、(60分)
【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材料的材料作文。
   ①从两句话的关系来看:
         可以分开来独立理解,
         也可以合起来整体理解;
         可以是并列关系,
         可以是假设关系,
         也可以是条件关系等;
         甚至可以重新组合“独走  快  群走  远”这四者的关系。 
• 重新组合,将会产生新意:
•  “一个人走”既“快”又“远”:李娜单飞冲进大满贯决赛创造深远影响; 
• “一群人走”既“远”又“快”:我国科学工作者只50年时间完成原子弹氢弹宇宙飞船航空母舰的发明; 
• “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关系:一个人能快走,离不开其他人(前人)的帮助;在与一群人远走中,也要坚持自己的主见。
②从关键词的内涵、外延、个性、共性、原因、结果、内因、外因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应该能找到与众不同的内容。
如: “一个人走”,是孤独寂寞,是特立独行,是潜心钻研,是独辟蹊径„„ 
      “一群人走”,是集思广益,是取长补短,是团结互助,是同舟共济„„
    “快”,是速度快、效率高、时间早„„ 
“慢”,是距离远,是时间久,是脚步远,是目光远,是思想远,是影响深„„
 说理重心:
          对单独与快或同行与远关系原因的阐释上
                      单独     为什么        快    
                      同行     为什么        远
 概念理解:
  单独:目标明确、专注无扰、无需顾及他人、轻装快捷
            孤独、寂寞、势单力孤、容易懈怠
            遇到阻力更大、需要更强意志力、更大勇气
  结伴:与人合作、互相取优补短、集体智慧和力量
            并肩作战、相互鼓励、精神慰藉
            牵绊、掣肘、内耗、一拥而上的混乱1
二、角度:
 正:单独——快
         结伴——远
         单独——远
         同行——快
 反:同行无法远
         独行不能快
    (驳论——批判思维)
         两种姿态,两种人生
     (能够进行辩证思考)
 疑问:是否两个分句的意思都要关照到?
          ——侧重一面,同时关联到另一面更好
【参考立意】 
①合作才能共赢 
②团结致远
③甩开负担,轻松前行
④根据自己需求,选用适合自己的办事方式和策略(既需要走得快的独走,也需要走得远的群走) (124.230.158.16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陕西省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