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长治县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平行班卷)命题:牛建兵说明:1.本卷满分150分,附加题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本卷答题时不得使用修正液、修正带。3.答题时将答案均填在答卷相应题号的位置,不按要求答题无效。4.试题进度:《史记》选读中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魏公子列传》
试题预览
长治县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平行班卷)
命题:牛建兵
说明:
1.本卷满分150分,附加题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答题时不得使用修正液、修正带。
3.答题时将答案均填在答卷相应题号的位置,不按要求答题无效。
4.试题进度:《史记》选读中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魏公子列传》《屈原列传》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检测(20分,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作壁上观    力能扛鼎    悲积忼慨    取而代之
B.所向披糜    瞋目叱之    完礕归赵    怒发冲冠
C.破釜沉舟    负荆请罪    亡赵走燕    江东父老
D.豪杰蜂起    坚明约束    难辞其咎    势不俱生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行过夷门,见侯生     ②愿枉车骑过之
B.①赵王扫除自迎         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C.①韩信使人间视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怒,竟绝去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B.①终不因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C.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①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②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4.下面加点的“请”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子犯请击之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D.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5.下列各项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乃持项王头视鲁
B.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C.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D.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7.下列各项中,对词类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①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②会项伯欲活张良(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B.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悲伤)
②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C.①陈涉首难,豪杰蜂起(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
②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D.①北救赵而西却秦(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②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怒: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怒)
8.下列各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而如姬最幸
C.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D.否,必为二子所禽也
9.下列各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分为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其作者是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文章全面记载项羽生命事业的兴盛衰亡过程,节选部分的写了项羽早年情况、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三部分。
C.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D.成语“背水一战”“一饭千金”“妇人之仁”“功高震主”“胯下之辱”“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都是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项羽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①逮,乃请蕲②狱掾③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栎(yuè)阳: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②蕲(qí):秦置蕲县,汉属沛郡。③狱掾(yuàn):狱曹的属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兄弟之间的排行常常用“伯、仲、叔、季”,比如,文中“其季父项梁”的“季父”就是指项羽的叔父。
B.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力能扛鼎:形容气力特别大。文中用这一成语突出了项羽的力大无比。
C.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秦姓,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项籍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学习。
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壮志。
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5分)
译文:                                                                      
                                                                                
(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以此士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往请,欲厚遗之                        遗:赠送
B.不宜有所过                            过:拜访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壁:扎营驻守
D.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让:谦让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信陵君礼贤下士的一组是(2分)(    )
①欲厚遗之                   ②自迎夷门侯生
③公子颜色愈和             ④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⑤公子再拜,因问        ⑥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因为信陵君手中的人才多,智谋广,所以有十多年诸侯都不敢侵犯魏国。
B.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始终和颜悦色。他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
C.魏王迫于秦国的压力,命令晋鄙将军按兵不动,观望两国形势发展情况。
D.侯嬴一开始就劝信陵君应该用智谋来援救赵国,不能白白送死,信陵君听从了他的劝告。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士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3分)
译文                                                                                                            
(2)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4分)
                                                                 
(3)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9分)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②,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①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②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1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0.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四)名篇名句默写(3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用对偶句式,以“             ,            ”两句写自己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2)苏轼在《赤壁赋》中开头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李白以“             ,            ”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极言山之高峻险拔,让人感到惶悚不已。
二、现代文阅读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14分)
少男少女
钟丽思
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几乎延伸到鬓际。
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法郎。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160法郎。”
“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
“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日。”
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岁,到地铁卖唱。
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她为难地瞧瞧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干什么呢?”“父亲死了,两年前。”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时死于战乱。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
   “那——你哥哥呢?”“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级的,明年就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我哥课余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读得很多很多。”
   “他怎么可以这样?!”
   “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我正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
    三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小姐们女士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的了呢?“……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她正眼也不瞧我,张口便唱。天哪!那嗓子又硬又粗!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
   “罗马尼亚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说着,“噗”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也怪,这孩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
    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
    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嘿!你的嗓子出什么事了?”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对我说:“哎呀您!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打发我的。”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您会觉得我这样做不正派,不是么?”她又仰了脸,款软地求我:“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
   “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口,却又后悔。
    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不,不是您付账。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日上我家小聚。
    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介绍给我。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乐。”
    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你快点提问题,别浪费时间呀!”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后问及儒、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便忍不住打断道:“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将来去中国经商。”
   “经商?”“经商。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
   饭后,乌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住向他提了个问题:“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您心安理得么?”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家庭的光荣。我是男人。”
   “我为您唱支歌,好么?”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民歌。”我不懂罗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乌阿玛哈如上次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选取了一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B.“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80法郎,还索要了10法郎的“误工费”,又借口无钱找,唱歌抵了10法郎。
    C.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虽被一位先生揭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但也赞赏了乌阿玛哈学到不同国度的原文歌。
    D.小说中描写乌阿玛哈“白如粉团”的脸蛋、“又浓又细”的眉毛、“粗粗的褐色大辫”,流露出“我”对她深深的同情与无尽的爱怜。
    E.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误会等艺术手法,精心剪裁, 匠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2)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3分)
     答:                                                                                                                                                     
                                                                               
(3)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做简要分析。(3分)
     答:                                                                                                                                                     
                                                                               
(4)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4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7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①你永远不知道在别人嘴中的你会有多少个版本,当你面对那些不切实际的闲话时,你所能做的就是        ,完全没必要去解释澄清。
②渭阳西路路北约30米处人行道有一个大坑,一直无人管,晚上来往行人路过此处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多次反映,但有关部门        。
③过一个“绿色低碳”的春节,是对我们自身权益的真正保障。当我们饱受“十面霾伏”之苦,当 PM2.5频频爆表之时,没有人能        。
A.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置身事外    B.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置身事外
C.置身事外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D.置身事外   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冬日,“九眼贡莲”已进入双节前的黄金采摘期,数名采藕人正穿着防护衣在地里忙着采摘莲藕,将销往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B.这家维修店长期占道修车,不仅毁坏了人行道地砖,而且不能让行人、车辆正常通行,给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C.建设智慧城市要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合理规划管理城镇,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进入秦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漫山遍野点缀着火红的枫叶,蔚为壮观,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绝美画卷。
25.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2分)(    )
故乡与游子,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心理学家分析,人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后,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________ ,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B.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
C.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
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
2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 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②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③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27.从下面一段材料中提取信息,概述3D生物打印血管的过程。(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