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咏物诗专题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考总复习:咏物诗专题练习(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咏物诗复习专题一、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
试题预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咏物诗复习专题
 
一、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分析:鉴赏咏物诗,一般按照“所咏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这一流程进行,因此,首先要弄清诗中物象的特点(包括外在的特点和内在品质),苏轼的《海棠》前二句“袅袅”写出海棠婀娜的情态,“崇光”写出了海棠的外型光彩明艳,“香雾”写出了海棠香气袭人,至于“东风”、“空蒙”“月转廊”点明了海棠所处的环境是在东风月色中。后二句的“花睡去”、“红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海棠的神态。“恐”、“照”写出了作者对海棠的喜爱、珍惜。
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方法点拨:1、首先,要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然后想想这些些特征可以和哪些品质、精神联系起来。(注意诗中对这一“物”的描写,然后从中概括出其特征)
            2、其次,要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3、第三,要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事例的深浅程度。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
二、知识储备
(一)代表作家作品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杜甫的《初月》简析:作者抓住初升之月的特色,写出其静、淡、寒、贞,暗喻自己的精神气节,笔触新颖传神。“河汉”两句是诗眼,意境高古寥廓,语意双关。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简析:这是杜甫的早期诗作。首联写马的不凡骨相,颔联写马的雄奇体态,(前四句勾勒了马的形态,重在写实。)颈联写马的精神品质,尾联总缆全诗,揭示主旨。(后四句写马的精神,重在描虚。)全诗语言精炼,风格俊朗洒落,与杜甫后期诗作的风格不同。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
李商隐的〈〈流莺〉〉简析:流莺:黄莺;陌:田间小路;凤城:当时的国都长安;花枝:黄莺栖息之地。这首诗的首联以黄莺的无所依托自况自己沉浮不定的仕途之路,颔联承接首联,暗喻自己的心志及失望之情。颈联笔锋一转,以黄莺不顾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暗喻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对仗工整。尾联承接颈联,以黄莺的无处着落暗喻自己的境遇。全诗移情于物,情感悲苦,寓意深刻,格调苍凉。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简析:西陆:秋天;南冠:楚囚。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作者时任侍御史,因上书论事而触怒了武则天,遭陷下狱。首联采用起兴和对比手法,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蝉声来逗起客思;颔联承接首联情绪,把物我联系在一起,情感凄恻。颈联进一步用比兴手法,物我合一,表面写蝉,实则暗喻自己险恶的政治境况。尾联是全诗诗眼,同样物我合一,用反问手法表达诗人的心志及不被理解的激愤之情,是全诗的主旨。全诗感情强烈、慷慨,给人以诗人鲜明的人格形象。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苏轼的《题西林壁》简析:此诗为诗人于1084年四月自黄州(今湖北黄冈)至汝州(今河南临汝)时,特地过江登庐山时而作。西林,即西林寺,庐山景点之一。诗的开头两句从总体上写庐山景色,但诗人采用的是议论式、粗笔虚写的手法,从七个角度组成蒙太奇画面,创造一片艺术虚境,给读者以想象的广阔空间。最后两句笔锋突转,就庐山景色的变化多姿这一点发出议论,融情入理,体现了诗人蕴藏于心的人生哲理。全诗借山设喻,阐发哲理,新颖透辟。只有阅历丰富、善于观察者,方能从普通现象中概括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此诗成为后人讽喻某种社会现象的熟语。 
2、苏轼的咏物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简析:词的上片采用拟人手法,把随凤飘扬,无处着落的杨花和情思绵绵的闺中少妇联系在一起,想象充满诗意。词的下片先承接上片,抒发词人对杨花最终归宿的感想,最后三句是全词的总结,夸张强烈,情感真挚。全词笔致空灵,风格婉约。
3、周邦彦的咏物词
《六丑.蔷薇谢后作》简析:楚宫倾国:原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宫女们,文中比喻蔷薇花。簪:插;巾帻:头巾。词的上片紧扣一个“怅”字和一个“惜”字层层道来,开头三句先点明季节和人事感慨,“单衣”表明时令正值乍暖还寒的初夏,“试”字说明作者偷得空闲。“愿春”三句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和留不住春天的惆怅。“为问花何在?”三句是词人的自问自答。“钗钿堕处遗香泽”三句把落花比作唐宫的杨贵妃(典故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写杨贵妃在马嵬坡的一幕),写出落花四处飘飞,完全凋谢的狼藉景象。“多情”三句采用拟人手法,自问自答。下片“东园”两句承接上文落花而言,描绘花落人散的凄清景象,“静绕”两句写诗人对落花的留恋和感慨。“长条”三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蔷薇花枝的情态。“残英小”两句写词人给花枝勾住,定神一看,才发现枝头上还剩下没开成的花蕾,于是将其插到自己的头巾上。“终不似”三句是词人再一次的追忆怜惜。“漂流处”四句是词人的想象,他想到有些落花也许会随水漂流,也许会流进大海,又想到有些花也许上面刻有情人的字,假如花片跟着潮水流进了大海,不是辜负了情人的一番心意了吗?
4、南宋咏物词的特色
(1)物在词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全篇内容都集中对物的描写。(2)托物寄兴,在咏物中寄托自己的情志。(3)结构安排严密,又多善于浑化典故。
(二)重点背诵名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马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   王冕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石灰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郑谷《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三、规律特点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四、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二.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五.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驿: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同的,
 陆词运用的是 ______________  ,
范词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 方法。
 2. 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
陆词突出环境的____________,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_______
形象:
范词突出环境的 ____________,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_______      形象。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
陆词抒写梅花的 ______________品格,
范词抒写梅花的______________ 品格。 •
八.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  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什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什么?
 
 
2. 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什么?后者指什么?
     
 
 
 
 
咏物诗专题答案
 
1.(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3.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4.⑴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⑵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5. (1)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2)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3) 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6.(1)比喻 拟人
   (2)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7. (1)拟人 比喻
    (2)偏僻、凄苦, 寂寞; 清冷、萧疏, “脉脉”
    (3)高洁刚强  孤寂幽独
8.(1)坚强不屈、不甘埋没  目光短浅
  (2)未长成的小松 长成后的松树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 (124.127.179.4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2014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个『八年级文言文复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